100 项与 Ji'an Yit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Ji'an Yit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8月15-16日 NDC2024生物医药创新者峰会
扫码立即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根据precedenceresearch预测,2023年全球核医学市场规模为106.5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超过314.4亿美元左右,预计2024年至203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45%,核药市场展现勃勃生机。VantageMarketResearch预测,到2030年,放射性药物中的核医学诊断将占总销售额的40%以上。这一预测主要得益于癌症诊断和治疗的不断改进,以及核医学的创新技术引入。强大的产品线和政府旨在提高核疗法普及率的举措进一步支持了该行业的扩张。
诺华的核药物战略
诺华通过两次重要的收购,快速构建了其在放射性配体疗法领域的技术平台。2017年,诺华以39亿美元收购了AdvancedAcceleratorApplications(AAA),获得了治疗生长抑素受体(SSTR)阳性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的Lutathera。紧接着在2018年,诺华又以21亿美元收购了Endocyte,从而得到了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放射配体疗法Pluvicto。这两款产品都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功,根据诺华2023年的财报,Pluvicto的销售额达到了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1%,而Lutathera的销售额则为6.05亿美元,同比增长28%。随着这两款产品在更多国家上市和适应症的拓展,预计Pluvicto的年产值有望达到60亿美元以上。
拜耳的核药物发展
拜耳在核药领域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2013年,拜耳研发的镭233药物Xofigo®获批上市,标志着核药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此后,拜耳通过收购Algeta、Noria和PSMATherapeutics等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其在核药领域的研发和市场影响力。
其他药企的核药物布局
除了诺华和拜耳,其他跨国药企如阿斯利康、默沙东、强生、罗氏和礼来等也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引进等方式积极进入核药领域。例如,礼来在2023年10月宣布收购POINTBiopharma,获得了包括PNT2002和PNT2031在内的多款处于临床后期的核药物。2024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收购FusionPharmaceuticals,获得了基于同位素锕(actinium)的放射偶联药物管线,以及其他相关研发与生产设施。
中国核药在研管线分析
截至2023年10月,中国32款放射性药物处于临床试验及申请上市阶段,其中24款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8款为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不同于已上市放射性药物大多为仿制药,在研的放射性药物大多为创新产品,在32款放射性药物中仅有8款药物为仿制药,中国原研放射性药物发展迅速。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在研的24款放射性药物中,其中4款药物为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分别为恒瑞医药的镓[68Ga]依度曲肽、Telix的TLX591CDx、远大医药的锆[89Zr]吉伦妥昔单抗,以及瑞迪奥用于SPECT/CT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瑞迪奥的99mTc-3PRGD2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核医学l类创新药,目前已完成用于肺部肿瘤良恶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在研的8款放射性药物中,4款药物布局了前列腺癌这一适应症,其中包括诺华的镥[177Lu]-vipivotidetetraxetan(商品名:Pluvicto),该药物于2022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上市首年全球销售额为2.7亿美元,目前,该药正在中国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中国放射性药物行业形成了以东诚药业、中国同辐为核心的双龙头垄断格局,二者合计占据中国核药市场六成以上份额。其中,中国同辐为40.4%,东诚药业为21.6%,东诚药业在核医学行业层面催化剂不断,进行核医学全产业链布局,未来有望承接国内外核药CDMO业务。公司即将进入核药研发收获期,预计未来每年保持1-2个产品获批。中国同辐具有多年的放射性核素与药物供应经验,行业积淀深厚。近年来在放药生产能力布局、科研平台建设、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诊断及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供应及服务企业。近几年是核药行业迎来风口的关键节点,核药广阔的市场前景还吸引了智核生物、远大医药、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等多家企业纷纷入局。2024年伊始,利好信息频发。诺宇医药、远大医药获得临床批件;云核医药、蓝纳成核药临床试验接连获CDE受理;东诚药业收购频繁,不断扩充创新核药产品。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通过其子公司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在核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已有四款产品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包括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专门用于成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治疗;镓[68Ga]伊索曲肽注射液,一种用于诊断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放射肿瘤诊断药物;针对PSMA阳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的HRS-4357注射液,目前处于I期临床试验;以及HRS-9815注射液,用于成人前列腺癌患者的PSMA阳性病灶的PET诊断。
云核医药
云南白药作为国内的传统医药企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布局核药领域。云南白药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天津)有限公司,专注于核药的研发和商业化。其已启动INR101和INR201核药项目。INR101注射液是一种PSMA靶向的放射性诊断类创新药,适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INR101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4年2月获得NMPA受理。
蓝纳成
烟台蓝纳成专注于开发具有优异肿瘤滞留特性和吸收剂量优化的靶向核药物,是东诚药业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其产品线广泛覆盖前列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和神经内分泌瘤等治疗领域。公司在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相关产品的研发上全球领先,并已推动多个诊疗一体化的创新核药项目在中美进行临床申报和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首个1类放射性药物氟[18F]思睿肽注射液,作为靶向PSMA的诊断药物,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受理,标志着公司在提升肿瘤诊断和治疗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蓝纳成通过其强大的研发平台和专业的团队,积极与多方医疗机构和高校合作,致力于将前沿的核医药技术转化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
诺宇医药
诺宇医药研发重点涵盖前列腺癌、肾癌、胃癌、卵巢癌、帕金森病等。其在核药领域的发展迅速,已有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例如177Lu-NY108,这是一种针对前列腺癌的原研诊疗一体化核药,其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首两例受试者已经入组。诺宇医药的技术特色在于其创新的核药研发策略,公司采用“快速临床概念验证”和“快速产品上市”的双轮策略,围绕全新靶点FirstinClass和成熟靶点BestinClass进行战略布局。此外,诺宇医药还开发了“榫卯”核药装备产品,旨在打破国际品牌的长期垄断,提升中国核医学研发、生产及临床应用的装备现代化水平。
核舟医药
核舟医药专注于创新靶向放射性配体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开创性的放射性配体疗法,疾病领域涵盖了前列腺癌等重大疾病,并在Pb-212管线的临床开发上取得了进展。公司与ARTBIO,Inc.达成了独家战略合作,核舟医药将使用ARTBIO的AlphaDirect™核素分离纯化技术生产铅212(212Pb)核素,该技术有望填补国际市场的空白。此外,核舟医药获得了ARTBIO旗下产品AB001在大中华区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AB001是一款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α核素放射性配体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并展现出成为针对前列腺癌的“best-in-class”药物的潜力。核舟医药的技术特色在于其开拓性的铅212核素提取技术,这一技术不仅能确保充足的母核素来源,保障铅212的稳定大规模供应,还具有更简单的辐射屏蔽要求,有助于降低医院等市场的准入和使用门槛。
东诚药业
东诚药业是一家集生化原料药、制剂、核药、大健康四大领域于一体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自2015年通过收购成都云克药业进入核药领域后,东诚药业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如收购东诚欣科、益泰医药、安迪科等公司,形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核药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在核药领域具有明显的领跑优势,拥有从核素供应、研发创新、临床转化、生产配送到营销服务的完整核医药产业链。东诚药业的核药板块包括成熟的云克注射液、氟药(PET示踪剂)与锝标(SPECT)示踪剂的生产与配送,同时拥有蓝纳成、米度生物、益泰医药等子公司组成的创新项目群,通过参股新旭生技、中硼联康等公司,完成了对行业前沿的布局。公司在研的核药产品共7个品种,其中包括氟[F-18]化钠注射液、铼[Re-188]依替膦酸盐注射液等,展现了公司在核药领域的创新研发能力。
远大医药
远大医药是一家在核药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综合性医药企业,在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研发与商业化具有优势,其产品管线涵盖前列腺癌、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GEP-NETs)等重大疾病,并在国内外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远大医药通过持续的创新研发和战略性并购,形成了从诊断到治疗的核药全产业链布局,其核心产品TLX591-CDx和钇[90Y]微球注射液(易甘泰)等已在临床试验和商业应用中取得重要进展,展现了公司在提升肿瘤诊断和治疗能力方面的专业实力和市场潜力。
通瑞生物
通瑞生物由业内通和毓承及九瑞健康发起并投资约8200万美元设立,于2021年在中国成都医学城内投资建设“通瑞生物成都温江研发生产基地”,致力于建造全球一流的放射性药物研发中心和符合美国FDA、欧盟EMA及中国NMPA法规要求的cGMP生产基地,并获得甲级《辐射安全许可证》。公司已布局了超过10条研发管线,覆盖了多种诊疗核素64Cu、177Lu和225Ac等、小分子/多肽/改造抗体等全球创新分子。
2024年8月15日由药融圈主办的2024生物医药创新博览会将设置XDC论坛,将邀请18位行业专家,以创新、合作与全球化为主旋律,针对CMC生产缺陷的启示,PDC药物开发核药临床试验的特殊性,降低XDC临床失败的策略,核素药物全球化专利布局,ADC出海等话题展开分享,欢迎报名获得门票!
报名通道
8月15日 B馆B103 XDC领域的差异化创新和国际化策略
大会主席:夏明德,英诺湖,CEO
会议日程
09:00-09:20 ADC FIC 药物因CMC的生产缺陷导致批准上市延缓的启示
刘翠华|百奥泰生物,高级副总裁
09:20-09:40 小型多肽类及双靶向偶联药物的研究、临床开发进展和成药展望
邵 军|同宜医药,首席技术官
09:40-10:00 宜联生物TMALIN ADC技术平台:提高药效、在新空间寻找靶
蔡家强|宜联生物,联合创始人&CSO
10:00-10:20 MIDD视角下的ADC药物开发
苏 霞|康龙化成,临床药理&定量药理高级总监
10:20-10:40 未来已来:端到端的创新ADC药物发现与商业化开发模式
秦 刚|启德医药,CEO
10:40-11:00 核药临床试验设计的特殊性与实施的挑战
刘 艳|米度生物,首席医学官
11:00-11:20 TBD
朱忠远|映恩生物CEO
11:20-12:00 圆桌:如何从早期设计降低XDC的临床失败?
1.XDC从早期设计到临床开发成败案例
2.失败的原因分析
3.从失败的案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如何避免
主持人:夏明德|英诺湖,CEO
刘翠华|百奥泰生物高级副总裁
邵 军|同宜医药,COO
蔡家强|宜联生物,CSO
秦 刚|启德医药,CEO
尚健生物(嘉宾行程确定中)
1200-1330 午餐
13:30-13:50 ADC+IO联合疗法的研发进展
康方生物(嘉宾行程确定中)
13:50-14:10 New Drug Modality在未被满足临床上的探索--放射性偶联药物
单 波|博锐创合 ,CEO
14:10-14:30 创新核药研发与产业链之诺宇解决方案
方 鹏|诺宇医药,董事长&创始人
14:30-14:50 靶向Nectin4核素偶联药物的开发
习 宁|范恩柯尔,创始人&CEO
14:50-15:10 TBD
须 涛|智核生物,创始人&CEO
15:10-15:30 HER2靶点核素药物研发
成都云克药业(嘉宾行程确定中)
15:30-15:50 核素药物全球化专利布局挑战与策略
唐华东|植德律所,合伙人
15:50-16:10 RDC药物的CMC开发策略及监管要求
嘉宾行程确定中
16:10-16:30 全球ADC出海的机会还剩多少?
嘉宾行程确定中
同期会议推荐
为打造全球ADC/RDC未来产业高地,成都医学城拟于2024年4月18日-19日举办首届未来XDC新药大会!大会以“共创偶联药物产业未来”为主题,由同写意策划,安排一场主论坛和九场主题论坛,邀请“政、产、学、研、金、媒”各领域专家,通过“成果发布、主题演讲、热点对话、表彰颁奖、展览展示”五位一体的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迸发更多XDC产业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构建XDC产业全新生态,触摸医药产业未来脉动。2024年,多家Biotech逆势获得大额的融资,他们之前的共同点是:核药。为什么?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后来被医疗行业用于CT,成为CT诊断技术的核心。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随后,20世纪初,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诊断和治疗,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竟然可以来源于同一种药物,这就是日渐“翻红”的放射性核素药物(简称:核药)。近几年,诺华、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纷纷通过并购/合作加码核药管线。▲核药的分类(来源:中伦视界)在“翻红”之前,核药经历过漫长的“冰河时代”,尤其在治疗端。1951年,全球首个核药碘[131I]化钠获FDA批准上市,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随后,碘[123I]氟潘、18F-FDG(氟[131F]脱氧葡糖注射液)等产品相继获批,核药在诊断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加深。但核药治疗端受限于上游核素产能、监管要求过严和安全性存疑等原因,发展停滞不前。2002年和2003年在美国上市的Zevalin(替伊莫单抗,来自日本IDEC公司)和Bexxar(碘[ 131I]托西莫单抗,Corxia与葛兰素史克公司联合研制)即便安全性和疗效都不错,也由于当时市场教育不足、医保报销困难等,商业化难言成功。2013年,拜耳Xofigo(氯化镭[223Ra])上市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其销售额便稳步上升,2017年达到4.71亿美元。虽然这种传统疗法无法迁移运用到其他癌种之上,但并不影响诺华看到核药的潜力。2017年,诺华39亿美元收购法国核药创新公司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AAA),获得了放射性配体疗法Lutathera 和相关技术平台。2018年,诺华又以21亿美元收购Endocyte公司,进而获得更多放射性配体疗法,如治疗前列腺癌的177Lu-PSMA-617和255AC-PSMA-617等。两起并购树立了诺华在核药领域的领先地位。2018年,诺华收购得来的新型靶向放射性疗法(也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即RDC)Lutathera(靶点为SSTR)获FDA批准;2022年,诺华又宣布另一RDC产品Pluvicto(靶点为PSMA)上市。自2016年以来,FDA批准了近10款RDC产品,其中8成为诊断药物,唯2款为治疗药物,也就是诺华的这两款。RDC这种新型核药的原理与大热的ADC(抗体偶联药物)基本一致,只不过杀伤癌细胞的小分子毒素等被替换成了放射性核素,通过靶向分子将放射性核素递送至肿瘤细胞组织,近距离精准杀伤癌细胞,不仅高效低毒,还让行业看到了此类产品在其它靶点和适应症拓展的潜力。2023年,Ludera营收6.05亿美元,同比+28%; 上市不到两年的Pluvicto营收爆发,2023年达到惊人的9.80亿美元,同比+262%。核药市场被彻底引爆。1Biotech与MNC的接力游戏当前的环境下,存量资本在寻找最有市场想象力和商业回报的投资方向。核药这一小众赛道颇受制药企业和投资人青睐。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2023年核药赛道的融资金额已经达到了60亿美元。此外,诺华、礼来、强生等MNC或通过并购合作,或通过股权投资,也在不断加码核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在这场核药翻红过程中,核药Biotech难逃被收购/BD的命运。这其中,除了MNC拥有大量的资金可以通过并购/BD弯道超车以外,也是由核药这个赛道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居里夫人成功分离出放射性同位素,却也因为过度暴露于辐射中而罹患白血病。这让放射性核素的危险性深入人心。核药的放射性,决定了它既要遵循药品研发生产的一般性规定,也要在从上游生产、中游运输到下游的临床应用遵循关于核药的特殊安全性规定,建设防辐射设施、减少人员的辐射暴露。同时,放射性同位素的活性在特定时间段内减弱,因此需要及时递送和施用给患者。由于给药时间窗口有限,这些药物通常以单人剂量的形式生产,并需要考虑运输包装、运输距离、以及周期的药物递送;使用也需要在有核药临床使用资质的医疗机构,医院也需要为患者配备专门的病房。即便是诺华,也在核药的商业化上遭遇过瓶颈。诺华Pluvicto的有效期从工厂包装好开始计时只有5天;Lutathera更短,只有3天。这让全球分散建厂成为刚需,但核药的放射性原料与生产获批又面临着不同国家的资质审查以及海关限制。2018年上市的Lutathera,前两年销售额增长非常迅猛,在获批的第一年就实现了1.67亿美元的营收,第二年就增长到了4.41亿美元,但是随后便停留在顶峰。究其原因,Lutathera的适应症(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市场空间本就有限固然是一部分原因,医疗机构资质和生产运输周期限制了Lutathera的大面积推广也是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诺华已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中国分别设立了多个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其中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全新放射性药物生产基地落地在浙江省嘉兴市,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6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6年底投入生产。同时,要保证核药在有效期内,配送大多需要用飞机运输,地面运输采用的是高端私人快递。据说诺华专门管物流的团队就有30-40人。诺华预计在解决产能问题之后,2024年以后每年至少供应25万剂Pluvicto,销售峰值将达到20亿美元。种种要求使得核药行业的商业化存在极高的壁垒。成熟、完备的核药上下游产业链,本身就存在极高的壁垒,也都指向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做核药的Biotech如果没有办法自己走通这条路,就只有卖给财大气粗的MNC;而并购/合作领先核药公司快速进入核药市场是MNC的常用方式。拜耳、诺华目前已经上市的核药都是通过并购得来;近年来,礼来、BMS也先后通过并购进军核药市场。2023年10月,礼来也以14亿美金收购Point Biopharma进军核药领域。2023年12月,BMS以41亿美金收购成立仅三年多的核药公司RayzeBio,将核药市场推向新的高潮。罗氏、默沙东目前在核药市场的布局主要是合作。其中,默沙东早在2021年就与Fusion达成合作,主要是评估核药与Keytruda的联合疗法;2023年3月,默沙东又与Ratio Therapeuticsd合作推进核药研发。罗氏则通过在2023年9月与PeptiDream达成一项超10亿美金核药研发合作进入核药领域。阿斯利康布局核药的方式是先合作试水,进展良好之后直接收购。近日,阿斯利康斥资24亿美元收购的核药公司Fusion,早在2020年两家公司就已经开展了合作。从合作到并购,Biotech和MNC完成一场核药领域的接力赛。2中国核药双寡头,老牌药企加码破局中国市场上,核药产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领域。在以中国同辐、东诚药业为核心的双寡头局面之下,老牌药企正在加速进入,双方形成一定的错位竞争。先来看双寡头。据药智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上市的核药152个(按品种计),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两家企业产品数量占比73%。中国同辐的背后是央企中核集团。中国同辐是中国核工业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于2011年在原中国同位素有限公司基础上重组设立,该企业是国内少有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核技术应用龙头企业,包括核药、医学诊断、核医疗装备等七个业务单元,旗下又设有10多个主要子公司,覆盖核医学各环节业务。东诚药业凭借硫酸软骨素和肝素钠两款产品起家,在2015年以7.5亿元收购成都云克药业52%股权,正式进军核药领域。此后,又收购(或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GMS全部股权、中泰生物70%的股权、益泰医药83.5%的股权、安迪科全部股权,进而形成了一个分布于研产供销全链条的核药体系——成都云克药业作为核药生产平台,上海益泰作为核药研发平台,上海欣科作为核药标记与配送平台(核药房),南京安迪科作为正电子药物生产和销售平台。近年来,东诚药业又通过收购布局核药CRO产业链。2020年5月,东诚药业全资子公司安迪科通过收购分子影像CRO公司南京米度生物48%的股权。2022年12月,东诚药业下属米度生物以3020万美元(2.11亿元)的现金收购美国核药转化及临床试验影像CRO服务公司XING IMAGING LLC. 100%股权,收购溢价高达16倍。核药推广关键步骤的核药房上,中国的核药房资源基本也集中在中国同辐、东诚药业两家公司。双寡头之外,老牌制药企业正在加速入局核药市场。国产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进展快速。恒瑞医药旗下的天津恒瑞在2023年末已有四款核药产品获批临床试验;取得了首个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恒瑞的核药从研发迈向生产;同时,由天津恒瑞牵头组建的天津市放射性药物创新联合体获批复;依托于天津恒瑞的天津市核素精准诊疗药物重点实验室也获批筹建。远大医药也通过密集收并购来完善产业链布局,百洋集团投资的瑞迪奥也是核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核药领域的新生力量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先通医药。2023年7月,核药企业先通医药获得了一笔超11亿元的巨额融资,投资机构中包括多个“国家队”。这也是国内医疗健康领域2023年最大一笔融资。2023年9月,先通医药用于测定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认知功能下降成年患者脑内Aβ神经炎性斑块的水平的氟[18F]贝他苯注射液获得NMPA正式批准,这是国内核医学领域近20年首个获批上市的新药。虽然获批的新药是用于检测端而非治疗端,但不妨碍资本的热情。2024年初,放射性药物治疗公司辐联医药完成B轮融资,其中包括4730万美元的B轮股权融资和1600万美元的授信额度。此外,智核生物、核欣医药、艾博兹医药、四体康宸等新生代核药公司,逆势斩获高融资。核药领域特点就是:资产资质门槛极高而增长强势。全球市场蓬勃发展,根据Medraysintell数据,2019年全球核药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其中诊断药物占据主要市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性药物上市,将推动2030年全球核药市场达到300亿美元左右。高速发展的同时,布局的企业也要关注到目前的核药布局倾向于靶点同质化、适应症同质化的苗头,避免“产品真正上市时,市场已成红海”的尴尬局面。参考文献:1. 中伦视界 | 解密核医学之核药行业监管概览及投资合规关注要点2. 药智网 | 中国核药,撕开了一个口 3. 药智网 | 恒瑞给了核药市场一个「小震撼」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自2014年进军“核药”产业,相继并购云克药业、上海欣科、益泰医药和安迪科后,作为国内A股唯一上市核药企业,核药“二哥”东诚药业再度出手了!2月20日,东诚药业发布公告称,下属公司烟台益泰医药拟以现金8500万人民币购买容成医学持有的99mTc-GSA注射液及GSA冷药盒,买断并取得标的产品的全部权利、权属和权益,包括标的产品用于所有诊断、治疗领域和适应证中的权利、权属和利益。根据公告,99mTc-GSA注射液是在人血清白蛋白上引入半乳糖残基制备的合成糖蛋白,与天然的去唾液酸糖蛋白等价,与ASGPR受体(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结合进入肝细胞,适用于全肝、部分肝功能定量分析,有助于肝外科手术前评价肝功能,指导手术方案和术后肝脏功能对患者影响。目前该产品已完成Ⅲ期临床,处于注册申报上市前的准备阶段。从东诚药业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较为老牌的肝素 API 生产商和硫酸软骨素供应商,同业内大多数同行类似,业务遍及全球。2022年收入35.83亿元,同比下滑8.41%,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增长102.75%。不过,该公司的差异性在于,在诸多原料药企业转型制药或是CDMO之时,该公司在2014年对核药产业链的转型布局,目前已经完成从原料供应、研发、临床转化、生产、销售核医药全产业链布局的搭建。经过长达9年的布局,东诚药业形成“筛查—诊断—治疗”放射性药品全覆盖。根据年报,其现有产品覆盖了国内主流核医药品种,包括诊断类正电子药物18F-FDG、单光子药物锝[99mTc]标记药物和其他药物尿素[14C]胶囊,还拥有治疗类药物云克注射液、碘[125I]密封籽源、碘[131I]化钠口服液等多个产品。其中在2022年,该公司的诊断类正电子药物18F-FDG、云克注射液、锝标记相关药物、131I口服液、125I密封籽源等重点核药产品共同创造销售额超8亿元,不过遗憾的是,这些产品中仅有锝标记相关药物一款产品销售未下滑。转型至今10年,东诚药业完成了产业链较为全面的搭建,从近几年的动作来看,该公司接下来将通过合作与并购进一步夯实能力。2022年,东诚药业下属公司米度生物以3020万美元的交易金额收购核药转化及临床试验影像CRO公司XING IMAGING LLC100%股权,加强公司核药临床影像服务能力。在研发方面,东诚药业的多个在研项目都即将步入收获期:来源:东诚药业2022年年报此外,包括本次与容成医学的交易,收购产品权益其实也一直是东诚药业多年来的扩张动作。2022年1月,子公司安迪科与ImaginAb达成合作,安迪科成为“zirconium Zr 89 crefmirlimab
berdoxam”在授权区域的独家经销商,并取得 ImaginAb 专利权下规定的权利及相关数据,进而在中国开展目标产品的开发、注册、制造和销售。2022年12月,上述下属公司烟台益泰医药还曾取得Aprinoia Therapeutics Inc.和苏州新旭医药有限公司持有的用于PET影像诊断类药物Tau蛋白正电子摄影示踪剂产品的临床批件和研发资料,并获得该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临床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的独家权利。2023年11月,其全资子公司烟台东诚核医疗曾联手全球最大的医疗、科学和工业用同位素提供商Eckert & Ziegler Radiopharma Projekte UG(EZP)共同合作开发医用同位素。值得注意的是,布局核药的公司在国内仅有20余家公司,不同于恒瑞、远大、先通医药等近年在创新核药领域发力备受关注,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两家老牌核药企业已经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现有核药品种种类齐全、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在显像诊断及治疗和尿素呼气试验药盒及测试仪两大核药市场上,两家龙头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几乎占据80%。不过,二级市场对于东诚药业的“买买买”似乎并不感冒,截至2月21日下午收盘,东诚药业股价报14.61元/股,略跌1.55%,总市值120.47亿元。参考资料:企业公告回复“CM10”,获取医药资本市场E周动态,欢迎订阅~
100 项与 Ji'an Yit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Ji'an Yit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