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精彩内容日前,随着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披露落下帷幕,医药企业的成绩单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30日收盘,A股有48家医药企业营收规模超100亿元,超5成正增长。上海医药、九州通两家千亿营收龙头继续领跑,人福医药、科伦药业、同仁堂、片仔癀等超20家创新高。从营收增速来看,百济神州、新和成、恒瑞医药、华润三九等5家均有双位数增长;智飞生物跌幅最大,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与2023年相比,3家跌出百亿营收梯队。2024年营收超100亿元且正增长医药股(单位:亿元)两大千亿营收龙头领军,3家跌出百亿军团从营收规模来看,超100亿元的医药企业有48家,超5成正增长。上海医药、九州通两家千亿营收龙头继续领跑,重药控股、南京医药、国药股份均超过5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与2023年相比,3家跌出百亿营收梯队。上海医药营业收入2753亿元,同比增长5.75%——医药工业237.31亿元,医药商业2515.20亿元上海医药2024年营收再创新高,超过2700亿元,同比增长5.75%。医药工业:重塑营销体系、优化产业布局。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137.32亿元,同比增长1.43%,覆盖免疫、精神神经、肿瘤、心血管等领域,44个产品年销售超过1亿元,2个产品年销售超过10亿元;中药板块持续守正创新、打造大品种集群,实现收入95.71亿元。医药商业:深化创新转型、实现价值提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47%,完善全国25个省市的纯销网络覆盖。医药商业创新药板块销售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29.7%,新增进口总代理品规25个,涵盖20家企业;CSO业务服务规模达80亿元,同比增长177%,CSO合约产品数量达65个,与多家跨国药企建立紧密合作;器械大健康业务销售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10.5%,器械SPD持续推进。此外,国际业务多点开花,东南亚中东多国布局,海外销售收入39.67亿元,同比增长24.53%。九州通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1.11%——数字化医药分销与供应链业务1251.59亿元,总代品牌推广业务192.67亿元,医药工业自产及OEM业务30.07亿元,医药新零售业务29.66亿元,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10.64亿元九州通继2023年营收规模突破1500亿元后,2024年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11%。公司持续全力推进新产品、新零售、新医疗、数字化和不动产证券化(即“三新两化”)战略转型,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强化人才引进与风险防控,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医药分销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同时,高毛利、高附加值的创新业务取得显著进展,加速促进公司战略转型;其中,总代品牌推广业务(CSO)实现“老品+新品”双轮驱动,销售规模达192.67亿元,利润增长“第二曲线”快速加码;医药工业自产及OEM业务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西药、中药及器械产品集群,销售收入30.07亿元,同比增长21.49%;目前好药师“万店加盟”门店数已突破29000家,建立起全国数字化加盟药店网络;好药师B2C电商总代总销业务销售规模9.80亿元,在抖音、快手新电商渠道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持续领跑行业;新医疗业务已发展“九医诊所”会员店达1377家,初步建立“九医诊所”联盟品牌;此外,药九九B2B电商平台及零售电商服务平台业务形成强大的B2B电商终端销售渠道,年收入规模已达176.84亿元;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营业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25.32%。日前,九州通全资子公司九州产投拟出资6.73亿元取得重整后奥园美谷3.6亿股转增股票,并成为其控股股东。九州通表示,本次重整投资将对公司医美等业务产生积极影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有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人福、科伦、片仔癀……创新高,云南白药首破400亿此外,人福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片仔癀等超20家创新高。其中,国药股份首次突破500亿元,云南白药首次突破400亿元,百济神州、新和成和鹭燕医药首次突破200亿元。从细分板块来看,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同仁堂、片仔癀4只正增长的中药股均创新高。云南白药营业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长2.36%——药品事业群69.24亿元,健康品事业群65.26亿元,中药资源事业群17.51亿元,省医药公司246.07亿元云南白药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公司在过去一年克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带来的挑战,聚焦制药核心,通过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产要素的卓越运营,保持强劲增长。其中,药品事业群营收同比增长11.8%,销售过亿单品达10个,核心系列产品中,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21亿元,同比增长26%;云南白药膏、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散剂)等显著增长;其他品牌中药类产品增长亮眼,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22%,血塞通胶囊、小儿宝泰康颗粒、参苓健脾胃颗粒产品收入均破亿,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14%。健康品事业群营收同比增长1.6%,口腔护理领域,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防脱洗护领域,养元青洗护产品销售收入4.22亿元,同比增长30.3%。中药资源事业群外销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3.13%,三七提取物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天然植提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71%;药事服务方面,建成运营云南最大体量的煎药中心。省医药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48%,产品方面,医疗器械、药妆、特医食品等非药业务拓展成效明显;渠道方面,基层医疗机构挖深挖潜,OTC市场稳健发力,新特药专业药房快速推进。新兴事业部业务布局优化与经营质量提升,医疗器械事业部营收同比增长61%,滋补保健品事业营收同比增长101%,并首次实现盈利。片仔癀营业收入107.9亿元,同比增长7.25%——医药制造业56.63亿元,医药流通业40.84亿元,化妆品业7.52亿元片仔癀营收继2023年突破100亿元规模后,2024年再创新高。其中,医药制造业是公司增速最快的板块,同比增长近18%,公司以“片仔癀”为主产品,拥有锭剂及胶囊剂两种剂型,同时,公司持续做大做强茵胆平肝胶囊、复方片仔癀含片、川贝清肺糖浆等系列产品,涵盖肝病用药、感冒用药、皮肤科用药等众多领域。近年公司积极布局经典名方,丰富公司产品线,目前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品规、天然麝香(体培牛黄)品规】均已成功推向市场。医药流通业致力于营销创新模式转型,聚焦专业化营销能力提升,由“配送、维护、推广”营销模式向“推广、维护、配送”创新营销模式转变,推动企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化妆品业拥有“片仔癀”“皇后”“金大夫”等多个护肤、洗护品牌,未来,将持续坚守片仔癀文化底蕴,不断拓展在健康美丽领域的布局,持续构筑国妆价值增长生态圈。近日,2024胡润品牌榜正式发布,片仔癀连续五年领跑,稳居“胡润品牌榜医疗健康品牌价值榜”榜首。从增速来看,百济神州、新和成、恒瑞医药、华润三九等5家均有双位数增速,而智飞生物则是百亿军团中跌幅最大,超过50%,营收“腰斩”,从2023年529.2亿元跌至2024年260.7亿元。智飞生物表示,公司在2024年二季度以来,营收、净利承压,多个核心财务指标出现下行,主要产品受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推广工作未达预期。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与挑战,公司加大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加快自研产品研发、上市进度,与合作伙伴积极磋商降低公司经营风险,为公司长远向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东方财富网等如有疏漏,欢迎指正!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医药信息传播分享,并不构成投资或决策建议。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文章或引用数据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延伸阅读:
【集采放榜】被医院认可的企业,都是哪些诸侯?
撰稿 | 神农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中药集采,始于2022年,21品种,11省参与,因行情波动异常,试点基本算是半流产状态。2024年,45品种,全国所有省参与,10月29日医保局要求医疗机构报量,11月29日发布公告,12月9日截止申报,25日二轮报价及解密,26日出中选结果,1月2号晚发通知,要求1月7日前各企业要按要求提交样品。
全过程雷厉风行,十分高效。中药饮片集采,是医保控费下必然的结果,核心目的就是控费,由此可能引发对未来产业格局的影响,我们试着聊一聊。
产业旧格局,有人吃肉,有人只能喝汤
之前系列文章提到了,按2023年计,中药饮片的销售额为2497.8亿。中药饮片产业根据市场格局,内部其实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市场,其中等级医院占比约50%。
等级医院市场:一片蓝海,高价及相对的高质量,各省均由少数几个企业半垄断供应,形成地区性诸侯割据态势,地位十分稳固,高毛利,收益可观。
OTC市场:虽然OTC内部又分两类,品牌玩家玩品牌,低价玩家玩低价,但整体厮杀非常严重,一片红海;其中前几年品牌玩家红利期,通过高质量大品牌获得不错收益,但近年来,除了少数头部品牌企业,特别是不上不下的企业均迫于经济形势,也开始卷价格,拼低价,低毛利维持生存。
两军首轮交战,最终战况如何?
医院老牌企业与OTC企业两军首轮交战,最终战况如何?
中药饮片集采,评分聚焦医院认可度与价格两个维度,占80分。正式拉开了两个企业的混战。原等级医院企业在医院认可度上能的高分,而原OTC企业,只能从价格维度去突破拿高分。
我们看一下最终的战果复盘(注:不考虑后续购标问题,购标肯定依然还是老牌医院企业占绝对优势)
(1)医院老牌企业基本保住了入围资格:典型如安徽普仁、亳州市沪谯、安徽协和成、北京均大制药、厦门燕来福制药、甘肃陇脉、甘肃康乐、重庆泰尔森、浙江景岳堂、新疆和济、四川省中药饮片、上海万仕诚、陕西兴盛德、河北仁心药业、江西江中、湖北天济、哈尔滨普方、安国市聚药堂药业、广西仙茱、康美药业、贵州同济堂、新荷花、吉林省北药中药等(详见表1)
(2)医院老牌企业还拼价格杀入全国:典型如安徽润芙蓉、安徽普仁、安徽协和成、安徽万生、庆阳神州同泰药业、安国市安兴、河北康益强、河北仁心、江苏华洪、北京均大制药、河南省惠安堂、哈尔滨普方、安徽新盛、四川中药饮片、安徽盛安堂、衢州南孔、重庆上药慧远庆龙等(详见表1)
(3)部分老牌企业被挤出去了:典型如北京乾元本堂、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湖南省松龄堂、江西彭氏国药堂、津药达仁堂(天津)、安徽桐花堂(详见表2)
(4)拼杀价格的企业入围情况:典型如华润现代中药(昆明)、重庆医药集团九隆现代中药、湖北茂源堂、安国市普天和、亳州市天济、安徽华医堂、亳州市宏宇等(详见表3)
虽然厮杀的非常严重,整体看,医院老牌企业占优,不管未来购标情况如何。
有一点的非常肯定的,供货价格到地板价了,这45个品种未来等级医院市场不再有高毛利的说法,不亏本就是赚。
注:大家可以具体再分析一下各省的情况,更多细节东西将出来,很有意思
最后谈一下未来
根据计划,将近200常用大宗品种将纳入中药饮片集采,预估占中药饮片医院市场体量至少70%。
(1)等级医院市场:
趋势1:中药饮片等级医疗整体市场整体萎缩:挤掉价格后,同等用量情况下,销售额将直接下降,保守估计腰斩;同时,没有好价格空间,医院也好,医生也好,开药积极性降低,进一步影响集采品种用量。
趋势2:非集采品种体量将增长,特别是特色饮片将成为趋势:集采品种低毛利或亏本供应,将从非集采品种上找补,但实际上过渡期开始可以,一旦200品种都上了后,非集采品种体量太小了,根本找补不了,同时随着集采推进,特色饮片将成为未来风口。
(2)中医馆市场:
趋势3:健康呵护还是得靠中医馆:政策其实很明朗,公立等级医院医保支出配套最基本的中药,谈不上好。要用好药,要有好的健康康养,还是得靠自费中医馆。好医,好药均向中高端私人中医馆流动。不要怀疑,没钱的人多,有钱人也不缺啊,何况面对生命健康。
(3)OTC市场:
趋势4:平台为王线上下单:药师帮、药九九,不多说了,你们都懂;平台上只存在两类企业单品王+品牌王。暂谈B2B,至于B2C,中药饮片,谈多了是泪。
(4)企业端:
趋势5:饮片将真正迎来全国市场流通:目前集采是各省单独评分排名,未来必然全国一盘棋;同时不管是地方性医院老牌还是OTC市场企业,低毛利下,为了摊薄成本,必然要扩量。从首次集采大量医院老牌企业依然通过低价占领全国各省市场的情况,可见一斑。目前部分省份表现出的地方保护主义,也会逐步打破。
趋势6:一品卖全国集中生产行情稳定:成本,成本,品种集中,才能有规模优势,才能支撑低毛利,同时进一步反向能稳定源头种植规模、药材行情,形成相对稳定的品种行情,集采报价也会趋于合理。这次集采报价太乱了,肯定会出问题需要修正的。报价需基于合理利润的基础上。
最后一问:近2400家企业,入围仅500余家,真正能供货还是赚钱的,又是几家?
最后一句:中药饮片就是做大品种,做精特色饮片,做好品牌,最后,做好大健康;至少选一条路走,目前这样子混日子肯定不行咯,时间不多了。
欢迎留言,更多观点。
作者原创推荐
Q1
药典2025版,中药将大量增加「指标」
Q2
大变化!中药饮片集采文件「四大看点」
推荐阅读:
蒲公英Ouryao视频号
投稿、广告、商务合作:
Qinrenlvcha
01
报量将结束
新一轮全国中药饮片联采将迎来新进展。截至11月6日24时,全国中药饮片联采医药机构填报结束。11月7日24时前,医保部门将完成审核。
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中提到的重点指导的全国联采工作,就包括山东牵头开展中药饮片联盟采购。
目前,山东、河南、北京等多地均已进行组织医疗机构报送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品种相关采购数据的工作。
中药饮片全国范围集采已经进行到第二批,仍是山东牵头,黄芪、金银花、当归等45个品种被纳入,数量远超中药饮片首次联采的21个品种。
9月20日,中药饮片全国联采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集采报量工作,督促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如实报量,稳定企业预期,保证以量换价效果。同时也要抓好集采结果落地执行,加大监测管理力度,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行为。
根据各地发布的关于本次全国中药饮片的相关通知,医疗机构报量工作被严格监管。
如河南省表示,2025年,河南省医保局将适时会同各级医保部门对有量不报、报而不采、采而不足的医疗机构,进行公开问询,并组织专项现场飞检。
北京市指出,医药机构应结合历史使用情况、临床用药需求等因素,按照规格等级,准确填报未来一年每个品种的采购需求量,对于填报的采购需求量低于其历史采购量80%的,需在系统内提交由院长(或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情况说明,各级医保部门进行逐级审核。
回顾全国首次中药饮片联采,最核心在于降价的温和以及全面提出更高的饮片标准。
21个中药饮片品种共有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21个中药饮片品种42个品规均有企业中选,其中31个品规拟中选企业达到10家以上,有11个品规拟中选企业数量超过30家。
通过综合评审、竞价报价两个环节确定拟中选药品。根据有效申报企业的顺位,确定入围竞价报价环节企业名单。最多入围企业数根据同评审组有效申报企业数确定,当同评审组有效申报企业数≥22家时,有效申报企业数*30%,最多可达到50家。
湘财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未来中药的集采还将继续扩围,保质仍然是重要考量因素,从已有的中成药集采、中药饮片联采情况来看,中药集采整体降价较为温和,对中药行业影响有限,入选企业尤其是市占率较高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
02
千亿中药饮片市场即将洗牌
当前,中药饮片市场已经超过2000亿。
中药饮片联采影响广泛,对于大型中药饮片企业而言,因具备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在联采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康美药业、同仁堂等,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也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
对于中小型中药饮片企业而言,在中药饮片联采持续推进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生存空间被挤压。当自身实力无法适应联采竞争环境时,一批药企可能会被直接淘汰。
中药饮片是我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2024年上半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子行业看,中药饮片是唯一收入、利润均实现增长的子行业。
在中药材开展联采之前,因其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多样的成分、难以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及生产质量控制的挑战、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一度被业内认为集采难度很大。
中药饮片联采对供应商的资质有着严格要求,这进一步倒逼企业加强对饮片产品的全周期系统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与此同时,中药材种植基地需要改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中药材的产量及品质。
近年来,中药材的价格大幅波动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对于如何解决中药饮片受环境影响而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不少药企已经做好了准备措施。
如华润三九陆续建立或合作建立几十个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红日药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其有中药材种植基地160余个,对于产能控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中药饮片联采推动下,中药饮片的可追溯要求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从2020年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印发医保药品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统一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解决中药饮片追溯的问题,即中药饮片需要拥有“身份证”;到地方,如安徽省已经建立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平台,逐步实现“皖药饮片”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目前来看,中药饮片追溯码已经在不少药企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如信邦制药表示,在中药饮片方面从源头开始对中药材进行全面质量管控,道地药材品种和基地均已实现信息化追溯系统管理;鹭燕医药称,其已建立了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系统并应用到其生产的全部品种。
附:全国中药饮片采购联盟集中采购品种目录
图片来源:赛柏蓝
来源 | 赛柏蓝(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
撰稿 | 颜色
责任编辑 | 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