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5年3月12日,远大医药发布年报:收益116.4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0.6%;期内溢利24.6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1.3%。
尤其亮眼的是,2024年远大医药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收入约5.89亿港元,同比增长176.6%,核心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据称已进入快速放量期。
远大医药表示,基于良好的业绩表现,今年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26港元,共约9.10亿港元。
年报发布后,3月13日,远大医药盘中股价大涨超21%,成交额超4.6亿港元,收盘价报6.27港元,单日涨幅近19.7%。
事实上,这是远大医药2021年以来首次净利润和每股收益同比增长。可见,正是易甘泰®2022年上市后的放量,帮助远大医药走出了集采阴影——当年“押宝”核药、推动创新转型的策略,在2024年看到了回报。
远大医药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片来源:wind
如今,“全球四家在肿瘤治疗方面实现核药商业化应用的创新药企之一”的头衔之下,远大医药持续以年超20亿港元的研发投入推进多款核药和RDC产品,可以想见,随着未来创新管线的兑现,远大医药也将完成从“传统药企并购一哥”到“创新核药一哥”的转身。
核药爆发,重磅产品箭在弦上
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的销售业绩,无疑担得起“爆发力最强”的称号。
2024年,该重磅产品拿下了近5亿港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速超140%,累计治疗近2000例患者。凭借在核药领域85%的收入贡献占比,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已成长为支撑远大医药放射性药物板块的核心支柱。
作为全球唯一一款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的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自2022年国内获批上市后,便实现快速放量。
而其出色的业绩表现,则主要得益于临床治疗优势——该产品在原发性肝癌和结肠癌肝转移领域为大量用药选择有限的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选择,能够实现肝癌降期并帮助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这正是过去传统治疗手段无法实现的。
从年报来看,远大医药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共有约800名员工,其中全球销售人员便超过500人,人均销售收入近100万港元。
而在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之后,核药板块的另一款重磅产品也即将走向商业化。截至2024年年底,远大医药在RDC领域有3款产品处于临床III期阶段,分别是前列腺癌诊断核药TLX591-CDx、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诊断核药TLX250-CDx和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治疗性核药ITM-11。
其中,TLX591-CDx预计今年可以完成III期临床研究。而该药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足见其商业前景。得益于优异的临床诊断优势,TLX591-CDx在海外上市仅两年累计取得超7亿美元收入,而作为远大医药在核药产品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核药公司Telix也迎来了股价攀升,市值突破100亿澳元。
今年3月份,远大医药曾1.3亿元出售Telix部分股权,所得款项则用于集团在未满足需求领域的临床开发计划,包括与Telix合作开展的项目。
另外,用于诊断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RDC药物TLX250-CDx向FDA递交的新药上市申请,则已获得受理,并进入了优先审评。
目前,远大医药的自研核药销售首选美国市场准入。从公开的年报交流纪要来看,远大医药希望今年起,每年至少有一个产品向FDA递交临床申请,2028-2029年,首个产品完成临床试验并向FDA递交上市申请,并凭借自身及联营公司在海外的注册临床营销体系推动自研核药出海。
后来者借力强势布局
事实上,在核药这一超百亿元级别的蓝海市场,远大医药并非最早的闯入者。由于核素的放射性和半衰期,注定了核药的开发和市场布局迥异于一般药物。而风险性,则决定了其在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特殊监管,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进入壁垒。
即便层层打通全产业链关卡,拿到药品批文要想迅速实现药品销售放量,也是难乎其难。品牌认知和物流配送,都是重大障碍。
过去很长时间,国内核药市场份额几乎被中国同辐和东诚药业双寡头收割。2018年起,后来者远大医药选择了“借力”,通过数起收购和合作,加速在核药领域的布局——先是收购Sirtex向核药全球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而后收购北京普尔伟业,获得了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
拿下入场券后,远大医药下一步筹划的就是产业链和产品。一方面,它通过与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形成战略合作,构建了从研发、生产到监管的完整核药产业链;另一方面,它的目光放眼全球,选择与Telix合作,引入了多款RDC药物。
事实上,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是远大医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板块之一。过去数年里,这家药企联合Sirtex并与Telix和ITM合作,搭建了肿瘤介入技术平台和RDC技术平台。与此同时,为强化自主创新根基,远大医药携手山东大学成立了远大医药-山东大学放射药物研究院。
如此种种布局,都助力了其打造“全球技术引进+本土研发迭代”的双轮驱动模式,而这正是其核药管线临床转化效率位居行业前列的关键支撑。
眼下,远大医药的核药研发平台已经储备了24条创新管线,自研产品多达50%。其中,处于注册性研发阶段的管线有12条,大多处于临床后期。
三大板块发力,构筑创新护城河
核药之外,作为一家横跨介入诊疗科技、制药科技、生物科技三大领域的药企,远大医药同样在创新转型,主要途径便是通过快速收购引进和加速研发的方式,针对性强化呼吸及危重症和五官科领域。
2024年,呼吸及危重症板块实现收入17.1亿港元,同比增长26.9%。具体来看,其在售产品覆盖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多个适应症。核心产品切诺(桉柠蒎肠溶胶囊)、恩卓润®比斯海乐®和恩明润®比斯海乐®均为全国独家品种,处于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未来业绩驱动来看,其核心动力则主要来自Ryaltris®复方鼻喷剂NDA受理及对百济制药的收购。目前,远大医药已完成百济制药100%股权的变更登记,并获得其技术领先的鼻喷制剂技术平台。同时,百济制药的产品也将与远大医药的鼻喷剂形成产品组合,全面满足轻、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用药需求。
另一个拉动远大医药业绩增长的板块,则是五官科。其中,创新眼药领域是远大医药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从后续产品来看,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创新改良型新药CBT-001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给药;用于眼科术后抗炎镇痛的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完成了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并成功达到了临床终点;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全球创新眼科药物GPN01768 (TP-03,洛替拉纳滴眼液,0.25%)则已向药监局递交了NDA并获得受理。
同时,远大医药持续拓展产业布局,于年内与联拓生物、Tarsus以及箕星药业达成战略合作,扩充了目前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获批治疗轻、中、重度干眼的无防腐剂、多剂量、无菌包装鼻喷雾剂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在内的多款全球创新产品。
如今,这家药企在仿制药集采压力下,已经收到创新转型的回报。而回顾远大医药的战略布局,不难发现其业绩持续增长的背后,实则是一套清晰的逻辑,即通过全球视野布局前沿技术,再以本土化能力和自研能力将其快速实现商业化,与此同时,借助收购全方位补强。
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远大医药在研发及项目投入的22.7亿港元,已经推动了63项重大里程碑进展,新增14款商业化产品。
不过有些不足的是,远大医药2024年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至57.9%。
未来,远大医药的市场表现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产品能否转化为更多可期待的增长点,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效应。我们也将继续保持关注。
推荐阅读
Biotech转型CDMO成功!东曜药业2024年首次扭亏为盈
超125亿元BD,让康宁杰瑞盈利了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100 项与 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