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药罗欣医药(山东)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药罗欣医药(山东)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11月19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罗欣乐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康制药)100%股权,确定挂牌价为1.9亿元。
这不是罗欣药业首次转让控股子公司进行自我救赎。在业绩持续亏损、缺乏创新产品的形势下,罗欣药业的前路充满不确定性。
转让控股子公司盘活存量资产
公告显示,乐康制药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委托生产等。2023年度,乐康制药实现营收2291.53万元,亏损4594.9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乐康制药实现营收1029.35万元,亏损2917.52万元。
罗欣药业称,此次交易有利于盘活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交易完成后,山东罗欣不再持有乐康制药股权,乐康制药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这不是罗欣药业首次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5月22日,罗欣药业公布转让另一控股子公司股权的进度,山东罗欣已收到上药控股子公司上药山东支付的第二期股权转让款7947.37万元,加上此前一期转让款,已合计收到2.86亿元。
该交易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罗欣药业董事会同意转让子公司山东罗欣现代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药罗欣医药(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罗欣)股权的决议——作价4.15亿元,将上药罗欣70%股权转让给上药山东。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药罗欣的资产总额为24.12亿元,净资产为6.44亿元。而双方协议的上药罗欣价值为5.93亿元。这意味着,罗欣药业子公司出让价不及其净资产。
对于该价格,罗欣药业曾公告称,此次交易价格充分考虑了目标公司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及环境变化,定价公允合理,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完成交割后,罗欣药业将不再是上药罗欣大股东。彼时,罗欣药业认为,在出让上药罗欣后,公司将聚焦主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符合长远发展需要。
业绩持续亏损,身陷负面泥潭
公开资料显示,罗欣药业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以研发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20年4月,罗欣药业拟作价75.69亿元借壳东音股份登陆A股,当时,罗欣药业成为首起港股成功私有化退市后再次在A股借壳上市的案例。
然而,罗欣药业上市后的经营并不乐观。
2020年是罗欣药业正式落户A股的第一个完整财年,彼时,罗欣药业实现营收60.96亿元,同比下降19.67%,实现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49.41%。营收、净利润双双大降的成绩单令市场大跌眼镜。2022年,罗欣药业净亏损12.25亿元,2023年,净亏损6.61亿元。此前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罗欣药业仍未扭转亏损局面,前三季度净亏损2.65亿元。
罗欣药业创始人刘保起2018年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提出了“从现在的百亿企业到今后三十年实现千亿发展”的目标。6年后的今天,罗欣药业甚至没能守住百亿市值,目前公司总市值仅45.57亿元。
今年以来,罗欣药业身陷负面泥潭,违规减持处罚后又被出具警示函,直指三大违规披露问题,紧接着是管理层人员接连辞任,这不禁令人对其内部管理产生疑问。
4月7日,罗欣药业控股股东罗欣控股收到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罗欣控股违规减持0.72%股份,浙江证监局决定,对罗欣控股给予警告,并没收其违法所得及罚款共计280.1万元。
这一处罚源于去年12月1日证监会对公司控股股东罗欣控股的减持立案调查。经查,2023年5月至7月,罗欣药业实控人刘保起、刘振腾父子通过罗欣控股等共减持1.71亿股公司股份,套现金额超10亿元,5月18日至24日期间共减持5.72%股份,其中罗欣控股违规减持了罗欣药业0.72%股份,即787.06万股。
今年6月14日,罗欣药业收到山东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要求公司责令改正,并对董事长刘振腾、总经理刘保起、财务总监陈娴、董事会秘书韩风生等责任人出具警示函,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根据公告,山东证监局对罗欣药业开展了现场检查,公司存在收入确认执行不一致、重要合同条款披露不完整、关联交易未审议未披露事项等问题。
频繁的人事变动也接踵而至。6月17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刘鸿雁辞职,6月21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朱雪云辞职。
重营销、轻研发,创新药转型“路漫漫”
在创新与研发方面,罗欣药业虽然一直强调“仿创结合”,可实际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不算多,一直处于“重营销、轻研发”状态。
2020年至2023年,罗欣药业研发费用分别为3.61亿元、3.21亿元、2.05亿元、1.12亿元,呈逐年递减之势。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20.0亿元、18.6亿元、17.30亿元、9.64亿元。
虽然在新品获批方面有所进展,2022年,罗欣药业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过,替戈拉生片并非罗欣药业独立研发,而是引进韩国公司HK inno.N。罗欣药业不仅要向韩国公司支付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合计500万美元,还要支付相应的销售提成。
在仿制药赛道,罗欣药业消化类药品的核心产品为注射用兰索拉唑,同类生产厂家众多,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注射用兰索拉唑目前共41条生产批文,生产企业包括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最早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注射用兰索拉唑尚来自奥赛康(002755.SZ),罗欣药业未能把握先机。
11月19日,罗欣药业收于4.27元/股,同比上涨3.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张兆慧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11月19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将以1.9亿元挂牌价出售其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的全资子公司乐康制药100%股权。
乐康制药是罗欣药业唯一一块能实现中药产品生产的板块,是母公司的“孙辈”企业。罗欣药业表示,此次出售仍是公司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做出的考量。
乐康制药账面净资产有1.22亿元,但是据公开数据,2023年公司就已盈不盖亏。今年前三季度,该板块的营收1029.35万元、亏损2917.52万元。一位接近该企业的业内人士向健识局表示:罗欣药业的中药产品收入占比本来就很小,乐康制药经营的中药生产投入远大于生产产品的商业转化。
“弃子减负”追求业绩增长,这在当下制药行业里不算是新鲜事。罗欣药业背着市场压力,迫切转型,出售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一方面可以回血,另一方面也是为公司解困,已经是能想到的最优解了。目前,官方还没有披露谁将接手这一板块业务。
艰难的“卖子自救”
乐康制药成立于2018年,是罗欣药业唯一一块能聚焦中药产品生产的资产,负责公司旗下蒙脱石散、养血安神片、生脉饮、小儿咳喘灵口服液、三七止血片等超二十种中药产品生产。
剥离后,这部分产品的生产怎么办?上述业内人士向健识局表示,剥离后公司中药产品生产以后可能会找代工做了。
此次剥离,从资产置换角度来说其实是笔不太划算的买卖。乐康制药注册资本近5亿元,据最新披露数据,目前公司资产总额为2.49亿元,负债总额1.26亿元,净资产有1.22亿元。如果按照2023年的亏损情况而没有改善的话,乐康制药应该还能再撑一阵子。
罗欣药业急切想要变卖乐康制药,只能说明罗欣药业急切追求业绩改善。据财报数据,2022、2023两年罗欣药业业绩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两年累计亏损18.86亿元。
过去两年,罗欣药业一直试图转型,变卖部分盈利能力较差的业务。罗欣药业的业务结构主要是由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板块组成。2022年9月,罗欣药业作价4.15亿元,将从事药物流通的子公司上药罗欣70%股权转让给上药山东,自此基本退出了流通业务。
罗欣的医药工业板块以化学药品制剂及原辅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主要产品为消化类用药、呼吸类用药、抗生素类用药等。出售掉上药罗欣的股权后,罗欣回收了一部分现金,营收虽然大幅下降,但财务指标基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再度出售亏损业务板块,罗欣药业显然还是想转向新生。但业界普遍表示,公司还是有很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如果乐康制药顺利剥离,罗欣旗下二十多款中成药产品商业化的归属何去何从?
拿什么拯救未来?
变卖资产缓解资金饥渴只是一方面,罗欣一直想重回高峰才是最终目的。
过去几年,罗欣的仿制药衰退太快,能快速转化的核心仿制药品种几乎都被纳入集采。2021年-2022年,就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注射用兰索拉唑、注射用美罗培南等7款产品中选。2023年罗欣药业此类营收支柱产品的毛利率已从2019年的67.96%,降到32.67%。
在“由仿转创”的大浪潮中,罗欣药业速度并不算快。2020年-2023年,罗欣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1亿元、3.21亿元、2.05亿元、1.12亿元,研发投入并不算多。罗欣药业此前希望通过引进管线、聘请有经验的商业化高管来实现突围,但效果目前还没看到。
罗欣药业并非没有亮点,公司的消化系统类产品和呼吸系统类产品还是有一定特色的。据2023年报数据,罗欣药业在消化系统类产品收入5.72亿元,同比增长了163.63%;呼吸系统类产品营收达到2.45亿元,同比增长437.8%。这也是公司未来创新布局的重点方向。
其中,消化领域的替戈拉生片被视为罗欣药业的重点品种,为我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首批于2022年,目前已经获批用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联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三项适应症,至今还未有其他创新消化药品能与之一较高低。
有券商预计,替戈拉生片的年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0-30亿元,乐观估计的话,可能在3年内承接替代质子泵抑制剂近400亿元的消化治疗市场。
目前,罗欣药业将这款药列入顶层设计,还布局了替戈拉生注射剂LX22001,已于今年7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据悉,全球范围内还尚无同类注射剂产品上市。此外,公司的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普卡那肽片III期临床也已完成。但几款创新管线还都处于临床早期,要想短期实现商业转化,恐怕都不现实。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山谷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业内流传:将建立统一用药目录,每年调整一次
HPV疫苗的下一个爆点来了,让男人也打!
新规 | 广东联盟中成药集采又来了,41个品种入选
100 项与 上药罗欣医药(山东)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药罗欣医药(山东)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