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专利(医药)
6月17日,岸迈生物递表港交所,拟冲刺上市。岸迈生物成名很早:2024年初,中国biotech业界刚刚刮起“BD出海风”,岸迈生物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根据招股书,自2023年底起公司达成多项对外授权合作,总交易价值超过21亿美元,在TCE双抗领域排名全球第二。TCE双抗正处于交易风口上。2024年,全球范围内涉及TCE双抗的在研药物交易接近20起,交易总金额达85亿美元以上。其中,岸迈生物占了不小的比重。岸迈生物最后一次融资投后估值为4.92亿美元,如果成功上市,将成为“TCE第一股”。TCE双抗交易热度极高岸迈生物最瞩目的一笔BD是一项Newco交易。2024年8月,岸迈生物与Vignette Bio达成合作,将BCMA靶点TCE药物EMB-06的海外权益授予Vignette,总交易价格6.35亿美元,首付款60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Vignette公司拿下这款TCE药物后不久,就被另一家公司收购了,而且完成了3.7亿美元的A轮融资,创下2024年来生物医药行业最高募资金额纪录,显示出市场对岸迈TCE管线的高度认可。光是凭借这些授权交易,2024年,岸迈生物就已经实现了4.59亿元的收入,并实现了年度盈利。这和科伦博泰上市时的情况很相似,2023年港股上市前,科伦博泰就已经将9款ADC候选药物以全球独占许可或许可选择权形式授予默沙东,尽管首付款价格并不算高,但总里程碑金额超过百亿美元。在当时创新药估值承压的背景下,科伦博泰凭借这一手,在18A公司中鹤立鸡群,不但成功上市,更成为港股生物医药企业中市值排名前列的公司。岸迈生物的优势可能比科伦博泰更明显一些,通过对外授权,岸迈生物在TCE品种上已经拿到了不低的估值。尽管在交易规模上远不及科伦博泰,但放到TCE赛道已经是不错的成绩,因为这类药物目前全球仅有10款已上市药品,价值评估难度较大。有BD的里程碑付费做参照,机构对岸迈生物的估值会更精确。后续岸迈生物能否成为科伦博泰之后再一个靠大量BD成功上市的样本,值得业界期待。账上现金不足4亿元TCE是一类特殊的双抗,通过将一个臂与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结合,另一个臂与T细胞上的CD3结合,从而将T细胞定向到癌细胞上,实现肿瘤清除。TCE在肿瘤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药物市场正在爆发,规模从2020年的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0亿美元。相关交易也迎来井喷。2024年,同润生物、恩沐生物分别与默沙东、GSK达成交易,出让其TCE管线全球权益,首付款合计达到10亿美元。EMB-06是岸迈生物的首款TCE产品,除了授权出去的自免适应症权益外,岸迈生物还在开发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已经进展到临床二期。这一适应症全球有三款已上市产品,其中强生的特立妥单抗、辉瑞的埃纳妥单抗都已经在国内上市。最早上市的特立妥单抗2024年卖出了5.49亿美元。岸迈生物的EMB-06在临床中展现出一定优势:在120 mg剂量下观察到100%的ORR,同时安全性也很好,没有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岸迈生物另一款EMB-07是ROR1 TCE,用于治疗淋巴瘤、实体瘤,预计2026年初完成一期研究。EMB-07有同类首创的潜力。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两款同靶点在研项目,EMB-06是国内唯一一款进入临床的相关管线。市场对其BD潜力有很高的期待。岸迈生物的核心产品EMB-01是一款EGFR/cMET双抗,同靶点已经有强生的埃万妥单抗获批上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岸迈生物曾将开发重点放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不过后来调整了方向,瞄准结直肠癌。这也是强生埃万妥单抗的领地,目前强生正在国内进行结直肠癌三期临床,而岸迈生物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二期临床,并称EMB-01有望成为全球率先上市的结直肠癌EGFR/cMET双抗。截至2024年底,岸迈生物账上只剩不足4亿元。比起“TCE第一股”的名头,岸迈生物可能更需要拿到足够的钱。撰稿 | 李傲编辑 | 江芸 贾亭运营 | 晨曦插图|视觉中国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内容如有问题,请邮件联系:jianshiju@boyamedia.com商务咨询:13288688512
▎Armstrong2025年6月17日,岸迈生物港股IPO申请获得受理,招股书正式公开。岸迈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聚焦开发双特异性抗体,尤其是肿瘤、自免领域的TCE。临床阶段管线包括EGFR/cMET双抗、ROR1/CD3双抗、BCMA/CD3双抗,临床前管线包括ALPP(G)/CD3双抗、LY6G6D/CD3双抗、KLK2/CD3双抗等。岸迈生物累计完成多轮融资,最新一轮C轮融资投后估值4.923亿美元。岸迈生物最新股权结构如下,国投创新持股7.34%,德诚资本持股6.74%,元禾资本持股5.62%,夏尔巴持股4.82%。岸迈生物FIT-Ig技术平台采用非突变的对称结构,可实现不同靶点的即插即用设计。MAT-Fab则为非对称设计,适用于需要控制亲和力的靶点。对于TCE,不同的靶点选择不同的CD3抗体,实体瘤的ROR1/CD3双抗、KLK2/CD3双抗、ALPP(G)/CD3双抗采用高亲和力的CD3,BCMA/CD3双抗则采用中等亲和力的CD3。EGFR/cMET双抗EMB-01目前处于结直肠癌二期临床阶段。BCMA/CD3双抗EMB-06处于多发性骨髓瘤二期临床阶段,同时向自身免疫病领域拓展。总结BD方面,岸迈生物累计达成超21亿美元授权出海合作,包括与Almirall、Vignette Bio(被Candid收购)、Candid、Juri等的合作。与维立志博一样,两家公司均终点布局双特异性抗体,包括肿瘤和自免TCE。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亘喜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哲药业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
6月5日,智翔金泰宣布与CullinanTherapeutics,Inc.(以下简称“Cullinan”)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协议。根据协议,Cullinan将获得智翔金泰抗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GR1803注射液(Velinotamig)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智翔金泰将保留GR1803注射液在大中华区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益,并积极推进现有临床适应症的开发及在中国的上市。根据协议条款,Cullinan将向智翔金泰支付2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最高6.92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此外,智翔金泰将获得授权区域净销售额最高中双位数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01第三款BCMA/CD3双抗出海据悉,GR1803注射液是一款由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作用靶点为BCMA和CD3。去年8月,GR1803注射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目前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该疾病存在复发难治等问题,对有效治疗药物的需求持续增加。BCMA靶点主要表达于成熟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表面,通过介导下游信号通路,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存活、增殖、转移和耐药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被视为治疗MM的极具潜力的抗原靶点。BCMA/CD3双抗通过同时结合T细胞上的CD3受体与MM细胞表面高表达的BCMA,激活并重定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至肿瘤细胞处以介导其死亡。目前在BCMA/CD3双抗领域,国际巨头如强生、辉瑞等在研发和商业化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研的靶向BCMA/CD3双抗约29种,强生的Teclistamab以及辉瑞的Elranatamab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其中,Teclistamab在2023年全球销售额超过2.7亿美元,GlobalData预测其2030年销售额可能达到64亿美元。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土制药企业开始涉足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的研发领域。在GR1803之前,国内已有2款BCMA/CD3双抗完成出海。如2024年11月17日,康诺亚将其BCMAxCD3双抗CM336的海外权益授予PML(潜在总额超 6 亿美元)。2024年9月4日,岸迈生物与Vignette Bio宣布就开发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EMB-06达成战略合作。02自免TCE崛起TCE疗法通过双特异性抗体或三特异性抗体将T细胞与自身免疫反应中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结合,激活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性物质,从而清除这些异常的免疫细胞,达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目前自免TCE领域主要聚焦于B细胞表面标志物(如CD19、CD20)和浆细胞表面标志物(如BCMA)。靶向BCMA的TCE对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更为关键,可清除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特别是长寿命浆细胞。此外,采用不同TCE构建技术,如不同抗体片段、亲和力设计、半衰期延长技术以及给药方式等,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并提升用药便利性。自免TCE领域已吸引众多药企积极布局,探索将已在肿瘤学领域取得成功的TCE技术应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竞争逐渐激烈。2024年10月,默沙东宣布已完成对同润生物B细胞耗竭疗法在研药物CN201的收购。据悉,CN201是一种新型靶向CD3/CD19的双特异性抗体,旨在介导T细胞活化清除B肿瘤细胞。CN201目前处于1期和1b/2期临床试验阶段,分别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该下一代CD3/CD19 双特异性抗体对于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应用潜力,将增强并丰富默沙东的在研管线。2024年10月,恩沐生物以3亿美元预付款将CD3/CD19/CD20三抗授权给GSK,GSK将重点关注该药在B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肾炎,并有可能扩展到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Cullinan的CD19/CD3双抗CLN-978是首个获FDA批准自免适应症IND的CD19 T细胞衔接器疗法,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症已进入临床I期,该疗法经工程改造可实现与CD19的极高亲和力结合,并含有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单结构域抗体以延长血清半衰期。国内智翔金泰、康诺亚、恩沐生物、同润生物等多家企业的TCE疗法已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部分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些药企还在探索TCE疗法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如友芝友生物与正大天晴合作的M701(CD3/EpCAM双抗)。M701目前处于临床III期,拟被开发用于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MPE)和恶性腹水(MA)的治疗。小结TCE疗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给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然而,目前大部分TCE疗法仍处于临床研究的早期阶段。同时,TCE疗法在研发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优化药物的结构设计以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靶点和适应症等,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10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