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专利(医药)
联合主办:BiG生物医药创新社、Citeline
协办支持:TBD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14:30-17:30
线下地址:私董会不公开,另行通知
线下规模:30人(注册/审核)
线上直播:100-150人(注册成功方可观看)
背景介绍
对于全球医药行业来说,自身免疫疾病一直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领治疗领域。2024年,国内几项基于自免的高额授权合作达成,引发业界关注。也涌现了一批以双抗、ADC、CAR-T、CAR-NK、PROTAC等为代表的创新疗法!
CAR-T在自免领域的研发进展,频传喜讯。以2024年为例,7月15日,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徐沪济教授联合邦耀生物等合作伙伴在Cell杂志发表了通用型CD19 CAR-T细胞治疗3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例报道。7月24日,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在NEJM杂志报道了全球首次利用CD19 CAR-T(合源生物纳基奥仑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
TCE(T Cell Engager)在自免领域也是风起云涌。先是嘉和生物的CD20 TCE以Necow的模式进行授权自免相关疾病的开发,后是同润生物的CD19 TCE以高达7亿美金的首付款授权给默沙东。9月3日,岸迈生物宣布以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将BCMA/CD3双抗EMB-06授权给Vignette Bio。
基于以上背景,BiG联合Citeline,将于10月底,举办自免小规模私董研讨会,聚焦:TCE vs. CAR-T,自身免疫开发策略,敬请期待!
【私董会现场】
报名通道;审核制 已满员
▼
PS:开放30席位,仅限Biotech&Pharma创始人/研发/临床负责人、投资合伙人/MD、临床医生
【线上直播】
▼
PS:线上直播,需注册方可观看!
Agenda
14:00-14:30 欢迎茶歇&注册
14:30-14:40 欢迎辞
主办方/协办方
14:40-15:10 全球及中国新药开发的BD合作趋势
周淑华:Citeline首席分析师
15:10-15:40 TCE vs. CAR-T,在自免的前景及临床开发进展
顾津明:“津津药道”公众号创始人
15:40-16:10 NK/CAR- NK在自免的开发潜力和策略
王立群: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16:10-17:30 Panel:创新药开发自免,如何选择适应症?TCE vs. CAR-T,自免开发各自优势与挑战
讨论嘉宾:
王立群: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主持)
顾津明:“津津药道”公众号创始人
郑 彪:邦耀生物CEO
朱永红:岸迈生物CMO
徐应永:启函生物CMO
生物医药投资人代表
17:30-17:50 Q&A
17:50-20:30 社交酒会
合作咨询
本次会议仅开放1家协办席位,形式:社交酒会&晚宴冠名
赞助:Lisa 18662346610(同微信)
参会:Kathy 17621909690(同微信)
本期嘉宾介绍
周淑华
Citeline首席分析师
现就职于Citeline,任首席分析师,负责全球创新药数据库和咨询项目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应用与推广。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主要进行肝脏功能和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973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SCI论文。曾就职于上海吉凯基因担任产品经理、BD经理&产品组经理。主要专注于临床转化研究的技术及解决方案,测序/单细胞测序及质谱组学等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及病毒载体技术以及发掘新技术/创新团队助力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
顾津明
“津津药道”公众号创始人
美国Vanderbilt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曾任美国雅培/艾伯维资深科学家/项目负责人;上海恒瑞医药大分子药物执行总监;齐鲁制药集团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同润生物CSO;传奇生物中国研发负责人。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济南市“5150”引才倍增计划;领导开发过一系列单克隆抗体、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CAR-T药物。
王立群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以及辛辛那提萨维尔大学工商硕士,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博士后。王立群在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2021年创办的星奕昂专注于新一代创新型细胞治疗技术,开发通用型、量产化、可治疗实体瘤和自免疾病的iPSC-CAR-NK产品。在成立星奕昂之前,曾任复星凯特的创始总裁。用不到三年时间带领团队完成了奕凯达的技术落地,注册临床和生产,成为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首个CAR-T产品。之前在西比曼生物科技担任首席运营官兼任干细胞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药理和临床研究。
王立群博士还曾在美国宝洁、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以及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管理岗位上任职近20年,参与和主导了多个新药的研发及转化工作,发表论文及专著,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郑 彪
邦耀生物CEO
郑彪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随后分别获得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硕士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免疫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及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任教;随后任职于美国贝勒医学院,为该校病理和免疫系终身教授。郑彪博士学术著作丰厚,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Nature 和Science 等世界顶尖杂志上。
郑彪博士于2010年加入葛兰素史克(GSK)研发中心负责免疫学研究工作;2015年起担任美国强生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亚太地区免疫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包括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加入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前,担任驯鹿医疗公司首席科学官。
郑彪博士在制药行业,特别是在免疫治疗领域(如大分子抗体药、细胞治疗药物)深耕超过30年,对药物开发、国际医药环境、市场准入和商业化等有着深刻洞察和丰富经验。
朱永红
岸迈生物CMO
朱永红博士负责岸迈生物的转化医学及临床开发的整体战略。在加盟岸迈生物之前,朱永红博士是再极医药的首席医学官(CMO)。朱博士多年来耕耘于制药行业,在罗氏、基因泰克、武田等大型跨国医药公司的美国研发中心工作过,先后担任生物标志物和实验医学负责人、高级临床科学家、高级医学总监等职位。此前还在旧金山湾区生物科技公司Sunesis及Osel作为科学家从事转化生物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朱博士于2017年回国后,先在民企上海复宏汉霖组建了临床研究开发团队,领导多个生物类似药及创新药(涉及肿瘤、免疫、眼科)的晚临床开发和试验设计。之后加入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担任全球临床开发项目&转化医学负责人职位,专注免疫/感染/眼科创新药的早期临床研究, 领导过多个治疗领域的新分子开发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朱永红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 是中国首批临床医学七年制医学生。后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牙学院并获微生物和免疫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免疫公司DNAX的新药发现部门完成工业博士后培训。
徐应永
启函生物CMO
徐应永先生从事血液和肿瘤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已有20年丰富经验,曾参与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肺癌、胰腺癌等新药的开发。加入启函生物前,徐应永先生在再鼎医药担任医学副总裁,拥有超过4年的血液恶性肿瘤和肺癌领域的产品开发经验。在加入再鼎医药之前,他曾在百时美施贵宝和新基医药就职,专注于血液恶性肿瘤和胰腺癌等领域的临床产品开发。2011年之前,徐应永先生是一名儿童血液肿瘤科医生,专业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徐应永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儿童难治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在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创新的生态系统。
BiG
2014年2月,一个专业机构:BiG生物医药创新社(Biomedical Innovation Group)在充满药味的上海张江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新药的黄金十载,BiG以“开放、民主、平等“的精神为宗旨,旨在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滋养原创的生态环境。
Citeline
Citeline 是 Norstella 旗下公司,提供全套功能互补的商业智库产品,相互配合以满足健康科学专业人士不断发展的需求,用于加快治疗与患者之间的双向联系。这些以患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可提供并分析数据,用于推动临床、商业和监管相关决策,并创造现实世界的增长机会。我们的全球团队由分析师、记者和顾问组成,密切关注制药、生物医学和医疗技术行业动向,以专业见解涵盖关键疾病、临床试验、药物研发与审批、市场预测等各个领域。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
继 ADC、核药后,CD3 TCE 类药物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正在自免领域掀起一场热潮。
昨天,恩沐生物以 3 亿美元预付款将 CD3/CD19/CD20 三抗授权给 GSK,GSK 将重点关注该药在 B 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并有可能扩展到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恩沐生物外,过去几个月,还有 3 款与自免疾病相关的国产 CD3 双抗/三抗成功达成了出海合作:
默沙东以 13 亿美元引进同润生物的 CD3/CD19 双抗 CN201;
Vignette Bio 以超 6 亿美元引进岸迈生物的 CD3/BCMA 双抗 EMB-06;
以及通过 NewCo 模式出海的嘉和生物 CD3/CD20 双抗 GB261。
不难预见,CD3 TCE 类药物将以破竹之势席卷自免领域,激发市场探索新型治疗方案的热情。
横跨三大疾病市场
双抗/三抗/多抗的靶点组合类型丰富,其中尤以 CD3 双抗研发最为火热。
目前全球在研的双抗/三抗/多抗靶点分布和药物类型分布
截图来源:Insight 数据库
这是由于,CD3 与 T 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通过结合 CD3 和肿瘤相关抗原,能够引导并激活 T 细胞接近并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增强治疗效果,而且 CD3 双抗针对适应症广泛,已在血液瘤和实体瘤中验证成药性,如今正在拓展至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截至目前,全球已获批上市的基于 CD3 靶点的 TCE 有 11 款,均为双抗(包括 Catumaxomab),靶点组合类型包括 CD3×CD19、CD3×CD20、CD3×BCMA 等。
全球已获批基于 CD3 靶点的双抗产品
数据来源:Insight 数据库
具体来看,这 11 种 CD3 双抗主要获批血液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R/R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等。不过,也有少部分针对实体瘤,包括 Immunocore 的 CD3/gp100 双抗 Tebentafusp、安进的 CD3/DLL3 双抗 Tarlatamab,分别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一款双抗药物能否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不仅要具备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得获批广泛的适应症。
市场潜力巨大的自免市场,便是新的突破口。当前,药企正在探索靶向 B 细胞 CD3 TCE 在自免领域的治疗潜力。
这是由于,B 细胞驱动的免疫异常是多种自免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在血液瘤和自免疾病中共同起到关键作用,而且 CD3 亚基的缺陷通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免疾病相关,CD19 也可作为各种自免疾病的潜在靶点。
今年 4 月,Nature Medicine 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安进的 CD3/CD19 双抗 Blinatumomab(贝林妥欧单抗)在 6 名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初步数据中显示出积极疗效,为 B 细胞介导的自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9 月初,《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项研究结果:多名难治性自免患者接受强生 CD3/BCMA 双抗 Teclistamab 治疗后病情显著缓解,其中,一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实现了症状完全缓解;4 例自免患者(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特发性炎性肌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接受 Teclistamab 治疗后疾病活动度皆获得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研究还只是 CD3 TCE 在自免领域开辟新战场的「冰山一角」。
自免:CD3 TCE 的新战场
随着 CD3 双抗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展现出治疗潜力,外资药企开启了「扫货模式」。
最近几个月,已有 4 款与自免疾病相关的国产 CD3 TCE 获得了外资药企的青睐:
8 月 5 日,嘉和生物将 CD3/CD20 双抗 GB261 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 TRC 2004,将获得 TRC 2004 数量可观的股权、数千万美元预付款、4.43 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集中探索 GB261 在自免疾病方面的潜力;
8 月 9 日,默沙东宣布将通过子公司收购同润生物用于治疗 B 细胞相关疾病的新型 CD3/CD19 双抗 CN201,并将预付 7 亿美元现金获得 CN201 的全部全球权利,以及后续将支付高达 6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9 月 4 日,Vignette Bio 引进岸迈生物 CD3/BCMA 双抗 EMB-06 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权益,岸迈生物将以现金和 Vignette 股权的形式收取总计 6000 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并将有权收取最多 5.75 亿美元的开发、上市、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收入分成。
10 月 29 日,葛兰素史克以 3 亿美元预付获得恩沐生物靶向 CD3/CD19/CD20 三抗 CMG1A46 的全部全球权利。此外,恩沐生物将有资格获得总额 5.5 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TRC 2004 公司和 Vignette Bio 公司都已被 Candid Therapeutics 收购。Candid 公司旨在开发能够清除特定 B 淋巴细胞群的 T 细胞连接器(TCE)抗体,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通过本次收购,Candid 获得了上述两款中国公司开发的( GB261 和 EMB-06)双抗权益。
可见,自免疾病领域已成为 CD3 TCE 必须拿下的新战场。
2024 年至今 CD3 TCE 领域发生的相关交易(截至 2024.10.29)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
目前,嘉和生物已在中国和澳洲完成 GB261 针对 B-NHL(DLBCL 和 FL)进行的 1/2 期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出富有前景的疗效和非常优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GB261 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 B 细胞耗竭剂,其适应症潜力超出肿瘤学范围,也适用于患者中有大量未满足医疗需求的各种免疫学和自体免疫适应症。
CN201 正在开展 1 期和 1b/2 期临床试验,分别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复发或难治性 B 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默沙东后续计划评估 CN201 在 B 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潜力,并有望用于治疗自免疾病。
EMB-06 是在岸迈生物的 T 细胞接合平台下开发的首个 TCE 分子,目前正在复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中进行 1 项 I/II 期研究。岸迈生物的 CEO 和创始人吴辰冰博士表示,「EMB-06 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上的评估中,已经展现出了前景可期的临床药效。我们期待进一步评估 EMB-06 在自身免疾病中的潜力。」
CMG1A46 是一款靶向 CD3/CD19/CD20 三抗,目前正在美国和中国开展针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的 I 期临床试验。GSK 计划于 2025 年开始针对狼疮的 I 期临床试验。
这意味着,未来若能在自免领域成功验证成药性,CD3 双抗将成为横跨血液瘤、实体瘤和自免三大疾病市场的大药。
其他「拓荒者」
CD3 TCE 的火热,不仅体现在 BD 交易频发,还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场狂欢行情。
今年 4 月,美股药企 Cullinan 在宣布扩展 CD3/CD19 双抗 CLN-978 在自免疾病中的应用后,当月股价大涨近 60%。可见,市场对该产品在自免疾病中的治疗潜力寄予了厚望。
在 2024 年中期业绩报告中,Cullinan 表示仍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向 FDA 提交 CLN-978 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IND 申请,并计划将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第二个自免适应症。
另外,在嘉和生物宣布 CD3/CD20 双抗 GB261 成功出海后,公司股价自 8 月 5 日以来累计大涨超过 50%。
CD3 TCE 展现出的大药潜质,吸引了安进、强生、默沙东等跨国制药巨头抢滩布局。更重要的是,「拓荒者」远不止于此。
根据 Insight 数据库,目前全球共有 20 款左右处于活跃状态的 CD3 双抗开展了针对自免疾病的临床研究,靶点组合类型主要集中在 CD3×CD19、CD3×CD20、CD3×BCMA。
全球在研的针对自免疾病的 CD3 双抗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
而处于活跃状态的 CD3 的三抗/多抗目前只有 5 款开展了针对自免疾病的研究。
全球在研的针对自免疾病的 CD3 三抗/多抗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
国内药企方面,除了已经达成出海合作的 4 家药企外,布局者还有神州细胞、德琪医药、恒瑞医药、和铂医药等。不过从临床进度看,大多数针对自免疾病的国产 CD3 TCE 仍处于早期临床前阶段。
9 月 10 日,神州细胞的 CD3/CD20 双抗 SCTB35 获 NMPA 批准开展临床,适应症为 B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德琪医药 CD3/CD19 双抗 ATG-201 主要针对 B 细胞相关的自免疾病,目前正处于临床前阶段。
8 月 8 日,惠和生物靶向 CD19/CD28/CD3 的三抗 CC312 获批临床,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4 月 29 日,天劢源和靶向 CD19/CD3 的双抗 A-319 在中国启动 I 期临床(NCT06400537),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语
当下,自免双抗/三抗/多抗正日益成为新药研发的焦点,尤其在能够跨越血液瘤、实体瘤和自免疾病这三大广阔版图的 CD3 TCE 身上,我们看到了其作为潜力大药的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CD3 TCE 的故事无疑将更加精彩纷呈。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分享,不代表 Insight 立场和观点,也不作治疗方案推荐和介绍。如有需求,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编辑:vvy
PR 稿对接:微信 insightxb
投稿:微信 insightxb;邮箱 insight@dxy.cn
多样化功能、可溯源数据……
Insight 数据库网页版等你体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解锁!
缺医少药的时代,离我们并没有多远。
曾几何时,我们迟迟无法用到国外早已上市的成熟药,多少人遗憾离世;曾几何时,我们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才能获得国外特效药,多少人因病返贫。在那个时代,进口药尚且稀缺,更遑论产自中国的创新药能够“出海”。但时过境迁,今日的中国创新药已不可同日而语,一笔笔天价交易彰显着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且,在大规模对外交易中,一些更符合中国药企利益的BD模式也已经衍生出来了。
进入双抗出海时代
以2015年中国实施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起点,到2024年创新药首次作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过去十年堪称是中国医药史上变革最为迅速的十年,中国制药业在这期间经历了从仿制药到me-too式创新,再到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跨越式发展。
时间来到2024年,曾经“被动挨打”的局面已经扭转。
根据《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中国创新药行业正从“引进”模式向“输出”模式转变。2023年共发生58起对外授权(License-out)事件,首次超过了许可引进(License-in)项目数量;2024年前9个月,国内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记录共有48项,成交金额数以百亿。
在过去的两年里,最火爆的License-out当属ADC。
自2021年8月荣昌生物就维迪西妥单抗与Seagen达成潜在总交易额高达26亿美元的License-out以来,国产ADC出海就一发不可收拾。此后,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多个达成合作,涉及9款ADC产品,潜在合作金额超过百亿美元;
2023年12月,百利天恒与BMS就BL-B01D1(EGFR×HER3双抗ADC)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
这些标志性事件不仅只是ADC领域研发的胜利,也为整个中国创新药行业注入强有力的信心。
在今年成功“出海”的国产创新药中,双抗类药物成绩瞩目。如默沙东以13亿美元总交易额买入同润生物医药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的新型在研临床阶段双特异性抗体CN201;嘉和生物将CD20/CD3双抗授予TRC 2004公司,首付款数千万美元,里程碑付款高达4.43亿美元;SynBioTx Inc.以5000万美金的首付款及近期付款,以及超过20亿美金的后续开发、注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获得宜明昂科IMM2510(VEGFxPD-L1双抗)及另一款在研新药;岸迈生物授出BCMA/CD3双抗EMB-06给了Vignette Bio,交易总金额达6.35亿美元。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全球目前有超过上千款双抗在研药物,其中近400款已进入临床阶段,这其中,将近一半的管线来自中国企业,康方生物、百利天恒、宜明昂科、康宁杰瑞、科望医药、普米斯、友芝友生物等都是个中翘楚。
全球处于上市申请或III期阶段的双抗管线
图源:东方证券
2024年的对外BD交易,还衍生出了新型交易模式。
出海新模式
此前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国内一些出海项目以大幅低于市场估值的金额达成,导致国内药企白白损失不少收入,其中以恒瑞医药SHR-1905授出给One Bio公司事件最为典型。
这一事件不仅使恒瑞医药对外BD开始觉悟,也使得整个中国创新药行业开始思考更加多元化的对外BD方式。
于是乎,一种新型交易模式开始流行。
放眼全球制药产业,NewCo并不是新模式,但在国内算是新事物。也正是由于恒瑞医药吃了亏,才逼出来NewCo模式的选择。
今年5月,恒瑞医药授出3款GLP-1产品的海外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有偿许可给Hercules,交易总金额约60亿美元。这笔交易最令人关注的一点是,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医药将取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成为Hercules的股东之一。通过入股,恒瑞医药可以参与公司决策,还可以参与公司对股东的利润分配或公司本身价值提升带来的资本收益。
这种模式跟传统License-out不同,在新模式下,国内创新药企业通过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合作。既能通过早期管线创造一定价值,又能通过股权,降低自身风险、参与公司决策,并锁定更多远期收益。
有了带头大哥的示范,NewCo模式在中国受到了追捧。
2024年以NewCo模式交易的案例
来源:民生证券研报
7月,康诺亚与Belenos合作,授权两款双抗产品,将获得1500万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最高1.7亿美元里程碑款,及分层特许权使用费,并持有Belenos约30.01%的股权;8月,嘉和生物宣布采用NewCo模式将其GB261产品授权给TRC2004,获得数千万美元首付款、4.4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分层特许权使用费,并持有TRC2004一定股权;9月,岸迈生物宣布与Vignette Bio就开发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EMB-06达成了战略合作,岸迈生物以现金和Vignette股权的形式收取总计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并将有权收取最多5.75亿美元的开发、上市、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收入分成。
从本质上说,NewCo模式的兴起是中国创新药产业逐步成熟的体现。
相较于传统的BD模式,“NewCo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合作方式,在资源整合、风险共担、激励机制、决策灵活性、专注与创新、财务灵活性以及品牌和市场进入等方面,展现出诸多优势。具体而言,一方回笼了现金,另一方赚到了收益,并且上市或被并购成功后依然能够分享收益,实现了多方共赢。既为国内药企提供了回血的资金和风险分散的机会,也为海外基金的市场退出提供了新途径。
可以预见,NewCo模式将在未来中国对外BD交易中占据主流。
待字闺中
在日益火爆的License-out潮流之下,事实上还有很多好项目仍然深藏深闺,有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给市场带来惊喜。
迈威生物的9MW2821(Nectin-4 ADC)临床试验结果已表现出极大潜力,根据在2024年5月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展示的最新进展,尿路上皮癌适应症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2%和91.9%;宫颈癌适应症的ORR和DCR分别为35.8%和81.1%;食管癌适应症ORR和DCR分别为23.1%和69.2%;三阴性乳腺癌适应症ORR和DCR分别为50.0%和80.0%。
并且,9MW2821已分别于2024年2月和5月先后获得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FTD)用于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和“孤儿药资格认定”(ODD)用于治疗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癌;并于2024年5月获得FDA授予FTD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出海潜力巨大。
9MW2821结构及作用机制
来源:德邦证券研报
海思科的环泊酚是经典麻醉药丙泊酚的me-better,两者同属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激动剂,在分子结构上,环泊酚在丙泊酚的基础上引入环丙基,增加了立体效应,因此其与GABAA受体的亲和力比丙泊酚高出4-5倍,所需用量也相对减少。
目前环泊酚在美国开展的环泊酚用于麻醉诱导的两个III期临床已经完成,有望于2024年内在美国递交环泊酚的NDA。借由美国本土企业进行商业化的想象有很大的可能。
环泊酚在海外开展的临床试验
来源:广发证券研报
亚盛医药的Lisaftoclax(APG-2575)是一款由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它通过阻断Bcl-2来恢复癌细胞的正常凋亡过程,已在中国、美国、澳洲及欧洲开展21项针对多种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Ib/II期临床研究,并获得了FDA授予的五项孤儿药资格认定。
作为全球第二个进入注册临床试验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Lisaftoclax相较于维奈克拉(唯一上市药物)具备更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展现出Best-in-class潜力。在Lisaftoclax联合泊马度胺及地塞米松用于复发/难治性(R/R)多发性骨髓瘤(MM)或免疫球蛋白轻链(AL)淀粉样变性患者中,ORR为70.4%;在Lisaftoclax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新诊断AML或复发/难治性(R/R)急性髓性白(AML)患者中,ORR为64.1%,成绩喜人。
此外,还包括荣昌生物的RC18和RC88、和黄医药的索乐匹尼布、泽璟制药的ZG005、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等等,都展现出了较大的出海潜力。
国内有望License out出海的创新药品种
来源:西南证券研报
结语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创新药行业所经历过的时间跨度仅仅几个年头,这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产业资本的力量并不输给任何一个拥有成熟体系的发达国家。当然,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与世界的交流仍然需要更加深入,一些如信息不对称造成损失的低级错误应该得到修补,才能够促进中国创新药继续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后续发展如何,药渡还将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各大公司年报、官网、公告等
西南证券、民生证券、头豹研究院研报等
3.《“Newco模式”火了!嘉和、康诺亚、恒瑞之后,资本攒局创新药出海前景几何?》,医药经济报,2024-8-10
4.《最高20.5亿美元!2024年以来48款国产创新药“出海”》,人民日报,2024-9-30
5.《中国创新药这十年:源头创新从0到1,与跨国巨头贴身肉搏》,新浪财经,2024-09-30
10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Vignette Bio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