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百洋医药拟以8. 8亿元现金收购百洋制药60.199%股权,正式从品牌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01百洋医药8.8亿拿下控制权收获百洋制药这一优良资产5月20日下午,商业化CXO龙头百洋医药(301015.SZ)发布关于拟收购上海百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洋制药”)等公司控制权的公告。百洋医药拟通过收购百洋制药、百洋投资、百洋伊仁和百洋康合的股权进而持有百洋制药共60.199%的股权,百洋医药也将正式从品牌商业化平台升级为支持源头创新的医药产业化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2022年6月30日6.414 亿元的估值,百洋制药截至2023年12月31日,整体估值已经达16.37 亿元——一方面,由于自身盈利水平增加,净资产规模提升;另一方面,也有折现率调整的因素。公开数据显示,百洋医药豪掷8.8亿拿下控制权的百洋制药是一家盈利能力非常可观的公司,其专注于中药现代化和缓控释制剂研发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扶正化瘀、硝苯地平、二甲双胍(奈达)等,2022年、2023年,百洋制药分别实现6.35亿元、7.60亿元的营业收入,1.09亿元、1.35亿元的净利润,2024年,百洋制药预测净利润1.48亿元。坐拥可观的业绩表现,百洋制药手上的现金奶牛有哪些?扶正化瘀是一款由百洋制药自主研发,经循证医学验证可逆转肝纤维化的创新中成药产品,也是中国首个完成美国II期临床试验的肝病领域中成药,正是这一产品开启了肝病抗病毒和抗纤维化“双抗治疗”的新疗法。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的必经之路,是肝硬化发生的前奏和必经环节,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Polaris Observatory Collaborators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7974万人。目前我国HBV感染者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为24%和15%,与WHO提出的“至2030年肝炎病毒诊断率和治疗率分别达到90%和80%”仍有较大差距,乙肝治疗市场前景广阔。此外,据艾昆纬数据显示,乙肝治疗中使用抗纤中药的患者数占使用抗病毒药的患者数约为7 %,而扶正化瘀又是抗纤市场份额第一的产品,未来蕴含极大发展空间。得益于扶正化瘀的拉动,剔除客户短期需求波动影响,2020年度至2023年度,百洋制药中成药版块收入分别为32,063.55万元、42,457.34万元、50,743.03万元及52,903.6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8.17%,主力产品增长潜力无限。化药板块,百洋制药在缓控释制剂领域也拥有相当高的技术壁垒,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位于青岛的缓控释制剂药厂多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的cGMP认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多款产品为中美共线生产、同报同销。其中,百洋制药自主研发生产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奈达®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渗透泵控释剂型二甲双胍,打破了渗透泵控释技术的专利封锁,患者只需一天服用一次,就能平稳控糖,极大提升了患者用药依从性,2018年底二甲双胍奈达®获FDA上市批准,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此外,百洋制药的硝苯地平及塞来昔布等多款产品也陆续中标国家集采,化药版块收入亦快速提升。据公告,百洋制药位于上海和青岛的两处研发生产基地,仍在进行管线扩建工程,预计2024年可投产。随着产线升级及扩充,产能提升,百洋制药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增长。02一次里程碑交易百洋医药升级为医药产业化平台8.8亿这个注脚代表的是一次里程碑交易,通过与百洋制药业务协同,延伸百洋医药在医药产业链的布局,百洋医药将覆盖医药生产制造和商业化业务,行业竞争力提升。作为商业化CXO龙头,百洋医药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品牌商业化,不同于只做产品搬运商和渠道覆盖的传统医药商业公司,百洋医药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做真正的“商业化”运营——即除产品分销和流通,重点进行品牌打造运营——既能让想买的人买得到,也能让不知道的人知道,不想买的人想买,让新产品、新技术快速融入应用场景,占领消费者心智,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经过十多年积累,百洋医药形成了强大的营销网络,孵化出多个品类领导品牌,成功打造运营包括迪巧、泌特在内的多个过十亿级、亿级知名产品,产品矩阵覆盖OTC及大健康、OTX等处方药、肿瘤等重症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四大品类,营销网络覆盖14000余家大中型医院和40万家药店,与包括多家跨国MNC在内的上百家上游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百洋医药与百洋制药存在显著的业务协同性,通过本次交易,依托百洋医药强大的商业化能力,百洋制药的核心产品将实现价值裂变,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百洋医药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身产品结构,实现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以“生产制造和商业化”双轮驱动策略构建医药产业化平台。近年来,百洋医药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与国家级科研院校携手培育源头创新成果,在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核医学创新药、医用直线加速器、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抗肿瘤和骨再生创新药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在大股东的创新协同下,百洋医药与同心医疗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迈迪斯医疗的超声用电磁导航设备、五维康的十二导心电仪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形成了商业化协同,以及获得了莱博瑞辰的治疗骨坏死 FIC 药物(PDC)、瑞迪奥的用于 SPECT 显像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的商业化权益。其中,该核药产品是我国核医学领域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即将申报上市。未来,依托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的创新孵化战略,百洋医药有机会承接更多原研创新成果的生产和商业化运营,助力创新成果变成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提升科技创新赋能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回看这笔收购,百洋医药既是响应国家鼓励上市企业发展壮大的号召,也是顺应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战略。END
近年来,研发生产外包需求冲高回落,叠加《生物安全法案》等地缘政治摩擦事件带来的冲击,CXO板块的龙头公司股价持续震荡,一级市场投融资趋势也冲高回落。一级市场研发生产CXO投融资趋势在CXO整个产业链中,过去市场更多将目光集中上中游的研发生产外包龙头公司,长期忽视下游的商业化CXO。而随着中国创新医药行业由研发走向商业化阶段,中国创新药开始产生年销售额达十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拥有强大商业化能力的企业被推到聚光灯之下。其中,产业及资本开始认识到,过去长期被忽视的下游商业化CXO正是价值洼地,未来有更大的估值提升潜力。近期,商业化CXO头部公司百洋医药披露了2023年财报。通过深入分析这家公司的发展动态,我们可以一窥中国医药商业化未来的增长机遇和潜力所在。品牌效应逐步释放据2023年报,百洋医药实现营业收入75.64亿元,若还原两票制计算,公司实现营收85.8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29.55%,上市三年实现连续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6.10亿元,较同期增长99.41%。同日披露的2024年一季报显示,百洋医药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61亿元,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30.71%。透视百洋医药各个子业务方向可以看到,百洋医药在核心业务品牌运营上日趋聚焦与精进。2023年,百洋医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压缩批发配送业务,聚焦于品牌运营业务,品牌效应也逐步显现。其中,百洋医药品牌业务2023年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18.91%,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业务营收54.20亿元;利润贡献占比83.78%,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有别于传统医药商业公司只做产品的搬运商,做渠道覆盖及传统药企通过“人海战术”“产品空间”换取市场份额,百洋医药致力于品牌打造,凭借对医疗场景的深度探查,让产品更快速融入到应用场景,占领用户心智,形成品牌效应。这种以“品牌塑造”为核心的商业化模式,在百洋医药的财务数据中也有所体现。2023年财报显示,百洋医药的销售费用为10.62亿元,同比下降5.3%,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为14%,远低于A股药企动辄20%以上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能够以相对较低的销售费率高效实现品牌商业化,有赖于百洋医药近20年深耕建立的长期可变现的品牌能力和品牌资产:经过近20年的积累,百洋医药形成了专业的品牌运营能力和强大的营销网络,已合作大中型医院14000家、药店近40万家,成功孵化了进口钙品牌迪巧、消化不良品牌泌特等多个领导品牌,积累了丰富的院内及院外渠道品牌运营经验,建立起了可复制成功经验的专业商业化平台,能够更高效精准地实现品牌商业价值最大化。2023年,百洋医药的核心品牌表现仍然突出,品牌效应持续释放。报告期内,百洋医药核心品牌迪巧系列实现收入18.97亿元,同比增长16.53%,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15.91%, 连续八年国内进口钙补充剂市场第一。海露、纽特舒玛品牌则分别实现收入6.40亿元、0.83亿元,同比增长49.88%、44.36%;安立泽实现收入2.38亿,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收入2.76亿元。据中康CMH数据,2023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药品销售规模达到5,015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实体药店(含O2O)2023年药品规模同比小幅增长1.0%,电商B2C增速达21.0%,远高于实体药店(含O2O)增速,渠道占比提升1.9%,渠道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数据来源:中康CMH而百洋医药率先捕捉到营销渠道的变化趋势,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灵活应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转变,线上业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3年线上销售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52.16%。创新产品成为新增长极2023年财报显示,百洋医药全面开启生态化创新战略,依托集团母公司长期在药械创新领域的投资孵化,越来越多的创新药械产品正不断进入百洋医药,成为商业化平台的新引擎。创新药方面,2023年11月百洋医药与瑞迪奥签署了《商业化合作战略协议》,获得瑞迪奥的系列放射性药品及SPECT等影像设备上市后的商业化权益。瑞迪奥正是百洋医药集团投资孵化企业,其自主研制出我国核医学领域首个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99mTc-3PRGD2,目前已在中国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即将申报上市。除此之外,在创新药领域,百洋医药还提前锁定了集团投资孵化的治疗骨坏死的FIC创新药的商业化运营权,该产品是一个多肽偶联药物PDC。高端医疗器械方面,百洋医药集团投资多轮的研发人工心脏创新器械公司同心医疗,其自主研发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慈孚VAD)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同样也进入了百洋医药商业化运营平台。目前该产品已在全国50多家医院开展植入手术,植入超过220例。这之外,迈迪斯医疗的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五维康的家用心电仪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也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由百洋医药负责商业化运营。这一系列重磅创新药械产品只是百洋医药生态化创新战略的一个缩影。借力与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在研发创新方面的长期协同,百洋医药向资本市场展示了一个高效的生态化创新模式:百洋医药强大的商业化团队进行临床场景探查,将临床需求传递给研发端,由大股东集团担当高风险的产业投资和孵化器,培育创新项目,在创新项目孵化成熟后由上市公司以合理价格承接商业化,与二级市场共享成长红利。这种模式不仅体现了百洋医药的真创新实力,也展示了其在风险管理和商业化运营方面的独特优势。事实上,在稳健业绩支持下,百洋医药已经开始同广大股东共享企业发展成果。2023年度,百洋医药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7.62元。 而随着这个良性生态开始持续推动创新成果进入应用场景,属于百洋医药的商业化新征程在加速到来。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100 项与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北京五维康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