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爱博医疗科技(河北雄安)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爱博医疗科技(河北雄安)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近日,嘉兴智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瞳科技”)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爱博清石基金和山蓝资本共同领投,零以创投、重庆爱瑞灵跟投,凯乘资本担任本次交易的独家财务顾问并继续负责后续融资。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外科和眼科模块化产品以及显微手术外视镜整机的研发、注册和上市推广工作。本次融资引入众多具有眼科上市公司产业资源的投资方,体现了产业方对智瞳科技的高度认可。
智瞳科技创办于2020年,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专注于显微外科手术场景的视觉感知、智能决策关键技术的研发,聚焦超高清立体视觉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核心产品主线方向,构建“计算成像+行业应用”的公司发展战略,立志成为精细化视觉成像技术的行业引领者,高端医用成像模块、设备及数字化手术解决方案的全球提供商。
放眼全球,手术显微镜升级为(数字)显微外视镜是一个潜在的千亿级市场,手术显微镜是显微外科精细化手术的关键设备,临床应用广泛,覆盖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脊柱外科、整形外科、手足外科等。传统手术显微镜需要低头曲颈注视目镜,视野窄、焦距短、景深浅,人机绑定明显,而且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肩颈的肌肉关节不适症状。而显微手术外视镜,让术者以舒适的姿势直视4K3D显示屏进行手术操作,不但可以摆脱人机绑定而自由活动头部,还可以拥有更广阔的手术视野、更长的焦距(工作范围)及更大的视野深度,更可以毫不费力的应对特殊体位时的刁钻角度,既保证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还呵护了术者健康。
智瞳团队核心成员从2012年清华-301医院医工科研合作开始,多年来积累了显微成像与重建技术体系,逐步成为行业领跑者。高端显微模块产品已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II类注册证,与进口显微镜品牌均有商业化合作。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00家医院完成了采购、装机和使用。智瞳科技显微外视整机产品即将获得注册证,一旦上市,不仅可以为高端市场提供完整的显微手术外视解决方案,同时对下沉市场将带来重大利好:高性价比的全国产中高端显微手术设备。
AINNOVI® 4K3D超高清屏前手术系统
AINNOVI® 4K超高清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 AINNOVI® 屏前手术整机解决方案
智瞳科技创始人邵航表示:智瞳科技起步于医工合作国家项目,以成像与智能技术去探索下一代新型手术显微镜形态,助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瞳科技将积极发挥在显微外视方向的技术领先优势,争做中国显微外视技术专家,为中高端手术显微镜国产化作出贡献,为全球手术显微镜行业技术升级贡献中国力量。
爱博清石合伙人王子聪表示:投资智瞳科技是我们实践“合作型CVC”创投模式的典型案例,不仅充分发挥了在眼科领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业务协同价值,也体现了在公司治理和交易方案等方面的严格规范。
手术显微镜作为外科及眼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智瞳科技凭借清华大学院士团队的技术基础,联合头部三甲医院面向临床需求打磨产品,研发出4K3D系统和显微外视镜,形成抬头显示手术方式的全球创新解决方案,构建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获得医生群体和合作厂商的广泛认可。
未来,我们将努力提供更多的产业和资本支持,助力智瞳引领高端手术设备国产化浪潮,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手术设备和方案提供商。
山蓝资本投资总监杭元恺表示:医疗3D显微外视技术是手术显微工具的发展方向,它的运用不仅让外科医生兼具了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赋予了导航、荧光、OCT等数字化功能的拓展空间。智瞳科技以完全自研可控的显微3D、荧光外视技术为基础,针对眼科、外科等10余个细分科室,布局了显微模块、整机及诊疗平台等系列产品,对应了手术显微全产业链的存量及增量市场。我们看好公司团队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控力、管线产品的开发能力及市场策略的执行力,期待山蓝资本能够助力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手术显微解决方案提供商。
零以创投创始合伙人郑连发表示:手术显微镜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市场呈加速发展态势,目前高端手术显微镜基本被外资垄断,国产替代需求迫切。智瞳科技核心人员来自清华大学院士团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端手术显微镜提供商,产品已在国内超百家头部医院装机使用,获得高度认可。零以创投有幸参与本次投资,也期待能在产业合作、战略规划、管理赋能方面上与智瞳科技形成良性互动,助力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
凯乘资本创始合伙人邹国文表示:“凯乘资本很荣幸担任智瞳科技A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帮助公司引入眼科资源投资方。显微外视屏前手术是未来趋势,智瞳科技在数字成像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产品得到了国际巨头的验证认可,期待智瞳科技未来在外科领域以及眼科领域的不断拓展创新,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智瞳科技成为显微外视领域的龙头企业。”
关于爱博清石:
爱博清石基金是爱博医疗(688050.SH)和清石资产管理集团合作的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创新医疗器械领域,代表项目包括蒂螺医疗、图湃医疗、品驰医疗、华龛生物、奥达智声、科诺美等。
关于山蓝资本:
山蓝资本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专业基金,关注创新医疗器械、创新生物医药、生命科技、医疗服务等高成长细分领域,至今已经投资了60多家医疗医药明星企业。
关于零以创投:
零以创投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天使投资机构,由资深投资人和多位上市公司创始人联合发起,产业资源丰富。基金深耕硬科技、医疗健康、新消费赛道,使命是“陪伴优秀创业者从零到未来”,全方位服务于创业者。
关于凯乘资本:
凯乘资本(WinX Capital)是中国领先的大健康产业投行,总部位于北京及上海,并在深圳杭州设有办公室。荣获第一新声“2022年度、2023年度医疗健康领域财务顾问机构 TOP 1”、企名片&新声创服“2021-2022年度医疗健康领域最佳财务顾问 TOP 2”、动脉网“2022-2024 未来医疗100强·年度医疗健康财务顾问”等众多殊荣。
医药融资新闻发布,请添加小编微信沟通:Songwazi9591
推荐阅读
美元投中国创新药玩法变了
NewCo浪潮背后:美元投中国创新药还赚钱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在依旧寒冬的当下,震荡许久的医药股,似有回暖之势,公募基金纷纷重新看好医药板块。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医药行业2024Q3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反弹》
根据Wind和西南证券整理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部公募基金占比9.79%,环比-0.37pp;剔除主动医药基金占比6.62%,环比+0.12pp;再剔除指数基金医药持仓占比5.57%,环比+0.62pp;申万医药板块市值占比为6.7%,环比+0.36pp。(点击下载:西南证券研报《医药行业2024Q3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反弹》)
结合354家医药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24Q1/Q2/Q3单季度实现收入分别为5708亿元、5644亿元和5514亿元(-0.3%/-2.1%/0.5%)。可以看到,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收入增速已回正。
在整体板块回暖情况下,哪些医药股获得最多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青睐?哪些医药股获得了最多公募基金加仓支持?背后又有哪些因素支持?医药魔方Invest根据三季度最新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恒瑞再增创新研发,迈瑞海外增长稳健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来看,2024Q3公募基金数量前五医药公司的分别是恒瑞医药(573家)、迈瑞医疗(453家)、科伦药业(204家)、药明康德(190家)、爱尔眼科(156家)。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医药行业2024Q3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反弹》
其中,恒瑞医药也是公募基金持仓总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从2024年三季报看,恒瑞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双双实现增长,并大幅增加了对创新研发的投入。
今年第三季度恒瑞医药营收达到65.89亿元,同比增长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1.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26亿元,同比增长0.84%。
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收201.89亿元,同比增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0亿元,同比增32.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16亿元,同比增37.38%;研发费用45.49亿元,同比增长22.12%。
迈瑞医疗今年三季报显示,其国际市场增长明显,但国内市场增长受限。
今年第三季度迈瑞医疗营收89.54亿元,同比增长1.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6亿元,同比下降9.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下降8.62%。
今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实现营收294.85亿元,同比增长7.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37亿元,同比增长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4.37亿元,同比增长7.75%。
迈瑞医疗在三季报中表示,受益于海外高端战略客户和中大样本量实验室的持续突破,以及动物医疗、微创外科、AED 等种子业务的放量,国际市场前三季度增长超过18%,其中欧洲和亚太市场增长均超过了30%。国内因医疗领域整顿和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等多因素影响导致医院采购推迟,同时医院建设资金紧张和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国内市场前三季度增长不到2%。
从科伦药业今年三季报中可以看出,其业绩持续保持高增长,且涨幅明显。
今年第三季度科伦药业营收49.62亿元,同比略有增长,为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长19.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21.49%。
今年前三季度科伦药业实现营收167.89亿元,同比增长6.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1亿元,同比增长25.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47亿元,同比增长27.32%。
药明海外复苏加速,百济国际化日渐盛
从公募基金持仓家数增加来看,2024Q3排名前五支股票分别是:恒瑞医药(+172家)、药明康德(+83家)、百济神州-U(+64家)、泰格医药(+61家)、人福医药(+55家)。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医药行业2024Q3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反弹》
药明康德在这一年过得并不容易。整体来看,海外客户收入加速复苏。
今年第三季度药明康德营收104.61亿元,同比下降1.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3亿元,同比下降17.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下降23.76%。
今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营收277.02亿元,同比下降6.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3亿元,同比下降1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82亿元,同比下降14.22%。
其中,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收入为176.2亿元,剔除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同比增长7.6%;来自欧洲客户收入为35.3亿元,同比增长14.8%;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为51.6亿元,同比下降3.9%;来自其他地区客户收入为14.0亿元,同比下降16.5%。
百济神州的国际化步伐一直未停歇,且有明显增长的势头。
今年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收71.39亿元,同比增长26.9%。全球产品收入达70.79亿元,同比增长65.1%。在亏损方面,百济神州有明显的收窄,净利润亏损为8.09亿。
2024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营业总收入达191.36亿元,同比增长48.6%。产品持续高速放量,前三季度产品收入为189.86亿元,同比上升72.9%。
从今年三季报的数据来看,泰格医药的表现不尽人意。
今年第三季度,泰格医药营收为17.09亿元,同比下降1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34.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37.83%。
今年前三季度,泰格医药营收50.68亿元,同比下降10.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3亿元,同比下降5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92亿元,同比下降25.56%。
泽璟营收翻番,爱博、惠泰双增长
从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情况来看,2024Q3持仓总股本占比前五的医药股分别为:泽璟制药-U(19.9%)、泰格医药(18.3%)、爱博医疗(18.2%)、惠泰医疗(17.2%)、科伦药业(16.2%)。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研报《医药行业2024Q3持仓分析:全基医药持仓反弹》
泽璟制药今年虽未实现扭亏为盈,但在营收上实现了翻番增长。
今年第三季度,泽璟制药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130.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3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3219万元;研发投入9163万元,同比下降20.23%。
今年前三季度,泽璟制药营收为3.84亿元,同比增长36.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790.3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05亿元;研发投入2.73亿元,同比下降18.62%。
爱博医疗在营收和利润两方面均实现了高增长,主要源于视力保健业务即隐形眼镜业务的增长。
今年第三季度,爱博医疗营收3.9亿元,同比增长49.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23.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22.88%。
今年前三季度,爱博医疗实现营收10.75亿元,同比增长60.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2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7.41%。
惠泰医疗同样是营收、利润双增长。
今年第三季度,惠泰医疗营收5.24亿元,同比增长2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6亿元,同比增长27.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53.15%。
今年前三季度,惠泰医疗实现营收15.25亿元,同比增长25.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30.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41.08%。
推荐阅读
“科创板八条”以来首家!迪哲医药18.5亿元再融资申请获通过
Atlas风投年度展望:从中国获得创新至关重要
Copyright © 2024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2024年3月,规模为200亿元的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在昌平正式签约设立,未来将重点投向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细分领域。此前,北京曾提出将在2025年形成医药健康万亿产业集群,随着这支重磅基金落地,这一幕已经越来越近。
事实上,不只是北京,近一两年全国各地在医药健康领域投入都非常大,百亿、千亿母基金层出不穷。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全国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已在2023年增长至近13万亿元,此外,国资背景LP出资规模占比也已超过7成。这意味着,政府引导基金正在成为整个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而作为重点聚焦板块,医药健康自然吸纳了大量资金落地。
图1.2012-2024年H1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动脉橙)
与引导基金的热闹不同,整个医药健康行业当前稍显冷清。根据蛋壳研究院投融资报告显示,2024年H1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共完成415笔融资,累计融资额约合48亿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融资数量及融资总额分别下降32.3%和12.2%。二级市场则更为惨淡,截至2024年9月,今年成功上市医疗健康企业不到20家,降幅超过60%。
一边是不断进场的引导基金,一边是大幅萎缩的创投市场,在愈发割裂的行业现状下,一个疑问已经愈发响亮:到底怎样的医疗基金能够打破内卷,在行业慢周期中逆流而上?
01
一夜暴富成为过去式,行业当前需要更多耐心
2021年,医疗创投市场迎来历史性爆发,全年共发生3591起融资,总融资额1270亿美元,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而也是在这一红利时期,医疗企业一年内完成两轮甚至三轮融资不在少数,此外,成立三年即成功上市的暴富神话也在不断上演。
但这样的景象当前已经很难再有,核心原因就是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显著改变:投资人开始普遍放弃对于行业热点的盲目追逐,而是更多地回归到项目价值本身。这要分为三个关键维度:首先是项目的创新性,即是否具备成为“first-in-class”的潜力;其次是项目的市场转化能力,即是否拥有明确的变现周期;最后一点是项目的成长性,即未来有多大可能性能够成为国内前三甚至全球顶尖的医疗企业。
事实上,这些判断标准的确立是源于行业需求的细微变化。以创新为例,包括当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及国产替代和降本增效的市场逻辑,甚至是成为行业独角兽、与全球头部企业直面竞争等,都需要靠创新来做支撑。创新,显然已经成为当前医疗企业竞争力体现的关键一环。
除此之外,变现能力在当下也尤为重要。2023年以来,IPO渠道大幅收窄,这其中的关键变量就在于“财务核查”,整个A股市场对于盈利以及净利润规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市场在不断证明:只有能够实现自我造血的医疗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的存量竞争中先活下去。
当然,随着投资画像的改变,当前对于投资机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昌发展总经理王颖在采访中谈道,“市场总会经历冷和热,所以寒冬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其实是一次产业生态的进化,行业泡沫会逐渐出清,社会资源也会得到重新分配和更有效地利用。因此,在更加理性的市场环境之下,对投资机构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对细分领域以及产业周期变化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与此同时,也需要具备陪伴被投企业穿越行业周期的成长力。”
这也就是说,当前的投资机构并不能只局限于成为简单的出资角色,而是要更深入地参与到产业之中,通过持续地精准赋能真正陪伴企业成长。
02
“金融+生态”的典型样本到底是怎样的?
受市场寒冬以及行业泡沫影响,投资机构近一两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是募资难,另一方面是好项目难寻,此外,手里的项目大多也很难退出。于是,现金流成为一大难题,生存挑战正广泛存在于投资机构之中。
即便如此,市场也仍有一批坚定的投资人在持续陪伴企业发展,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包括昌发展集团。据悉,截至目前,昌发展集团母基金体系已合作市场化投资基金44支,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1100余个,已有39家企业登陆二级市场,正在推动上市的企业有30多个。母基金和直投业务同步开花。
对于一支成立不到10年的年轻基金来说,能有如此成绩一定是做对了一些事情。
先说金融层面。截至目前,昌平科技产业母基金群政府性投资基金包括早中期母基金3支(昌平中小微企业双创发展基金、北京市产融合创基金、昌平中小企业成长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1支(昌平产业发展母基金),中后期母基金2支(昌平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母基金、昌平先进能源产业母基金),合计认缴规模近100亿元,已形成覆盖早中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的基金网络。
而除了打造产业母基金群,昌发展集团还专注于直投。2020年,昌发展集团正式发起设立知衡直投基金,重点关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以及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和能源科技为主的泛TMT产业的中早期项目。截至目前,知衡一号直投基金已投资近20家企业,包括品驰医疗、华辉安健、图湃医疗、炎明生物等明星项目,含知衡直投在内,昌发展集团利用自有资金、spv基金等方式布局的42个直投项目中,爱博医疗、诺诚健华、百济神州已成功上市。目前,昌发展集团正在筹备第二支医疗直投基金,将不断做强医药健康产业链投资图谱。
对此,昌发展总经理王颖在采访中谈道,“母基金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望远镜’,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产业图谱,以此更好地洞察产业发展趋势。而做直投更像是一个‘显微镜’,能够让我们更直观地去了解一线产业真实情况,并借此与产业界建立更深入的信任关系。”
说完金融,再聚焦到生态建设层面。事实上,作为昌平区全资国有投资平台,昌发展集团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全力推动昌平核心产业发展的引领目标,比如在专注领域上,持续匹配区内产业布局,现已锚定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重点产业板块。另外在生态建设上,依托昌平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政策以及相关产业配套等,昌发展集团当前已形成了以“资产管理、科技金融和产业服务”三大业务板块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
具体而言,基于被投企业不同阶段成长需求,昌发展集团围绕产业服务、金融服务、场景落地以及生态落地等,已经构建了多层次的投后增值服务,不仅能够协调各类政策资源、区域产业资源,帮助企业对接市场、人才、技术,同时还能够通过基金体系、合作金融机构等,匹配企业各阶段的融资需求。
另外,基于医药产业的底层逻辑,昌发展公司还搭建了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及加速中心、国际医疗器械CMO平台、仪器设备和检测服务共享平台、M+医&美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等多个专业服务平台,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从0到1,再到10,再到100的全链条化服务。
对此,昌发展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昌科金公司董事长谢思瑾谈道,“‘三分投,七分管’会一直贯穿整个基金的投资生命周期,所以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事实上,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投后的管理,二是投后的赋能,从当前来看,投后赋能愈发重要,已经成为各大机构争相布局的关键。对于昌发展集团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一方面在不断地扩大基金规模,同时我们也在持续强化生态体系建设,不断扩容自身工具包,为被投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针对性服务。”
不难看出,昌发展集团当前已经将投资与生态进行了深度融合,这不仅让昌发展更具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其建立了投资的可持续性。
03
下一轮增长机会在哪?
当前,医疗行业正处于新的拐点,而在这个关键时期,既有生存方面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未来的巨大增长机会。
以创新技术为例,包括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AI等前沿领域正在开拓更多的可能性,并正在向市场化加速迈进;另外还有退出层面,BD、收并购如火如荼,IPO已不再是唯一选择;最后是在市场层面,“出海”成为行业关键词,相关布局及建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面对这些新趋势,投资机构当前已急需回答两个关键疑问:一是如何挖掘创新力,即能否真正理解和看透创新技术背后的市场价值;二是如何孵化和释放创新力,即如何通过金融与产业生态结合,更好地为创新力赋能,推动其快速走向市场,并最终应用于临床。
为找到答案,“2024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CHIF)”的举办恰逢其时。据悉,大会将于11月22日在北京昌平正式启幕,目前已邀约政府部门领导、院士科学家、临床专家、顶级投资人及企业领袖等医健生态圈20余位重磅嘉宾和上百名产业高层次人士参与,将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共同探寻未来医药健康产业的价值投资与价值创造。
图2.大会议程
具体而言,在价值投资上,主要是锚定一些前沿创新领域,集中探寻其背后的市场逻辑。为此,大会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就“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同时,大会还特别策划《溯源新质生产力:医疗科技源头创新与破局之路》圆桌论坛,将从科学家、科研院校负责人、创始人以及投资人的不同角度,全面阐述医疗创新力的起源与挖掘。据悉,“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合作签约仪式”也将在大会同步举行,届时,相关重磅合作将正式敲定。
另外在价值创造上,主要是聚焦产业生态的打造以及出海。先以生态打造为例,大会不仅策划了相关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首先从理论层面讲述背后逻辑,然后再通过相关平台渠道,促进生态有效链接。
最后是在“出海”上,大会特别设立了“创新共话”板块,目前已邀请华大智造副总裁彭欢欢、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王俊峰、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吴晓滨三位嘉宾,就“国际化合作背景下,如何借东风、顺浪流造船出海”这一话题进行深度探讨,以此提炼总结出海“方法论”,推动更多中国医疗企业及机构走向国际化舞台。
事实上,“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CHIF)”已成功举办两届,在过去两届中,大会见证了医药行业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推动了产业与产业、产业与生态间的相互合作。站在新的行业变革点上,第三届“昌平医药健康金融投资创新论坛(CHIF)”蓄势待发,在挖掘出行业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会顺势促进更多重磅性的合作,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开拓新的增长曲线。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爱博医疗科技(河北雄安)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爱博医疗科技(河北雄安)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