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Hainan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Hainan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今日,石药官宣了与百济的重磅合作,将其一款由AI驱动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获得、有望成为BIC的临床候选药物,以及后续开发的由该化合物组成或含有该化合物的任何药品在全球的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独家授权给后者,合作总金额最高达18.35亿美元,约134亿元人民币。
无疑,这是近几年中国医药行业内部少见的高额BD合作。一方是在研管线储备较为丰富的“创新转型三剑客”,一方是创新药“一哥”。结合本周刘勇军突然从石药集团离职一事,叠加近3个月从石药集团到其创新药子公司一连串人事、资本和创新策略上的变动,能够看到,石药集团在创新研发、国际化等方面或正受到一定挑战,但同时正在作积极调整。
恰是在本周,恒瑞宣布赴港上市,加上此前新诺威收购石药百克,中生制药入股A股IVD小巨头,中国创新转型三剑客不约而同地都在进行A+H的上市布局。
兜兜转转,时移世易。继今年宣布换股合并,不再执着于“回A”,而转向寻求整体在H股上市后,另一庞大的医药集团东阳光正式有了新动作: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阳光药)已成功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这标志着东阳光集团医药资产资本运作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东阳光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成为市值破千亿的国内医药龙头企业。
同在本周,第十批集采上海开标,开标前夕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文,完善集采和执行工作机制,重点从集采药品耗材进院、使用、监测、考核、反馈等各环节提出多项细化措施。
悄然之中,中国医药行业故事再翻新篇。
政策动态
第十批集采上海开标:12月12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共有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两部门发文,完善集采和执行工作机制:12月1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文件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巩固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成果,重点从集采药品耗材的进院、使用、监测、考核、反馈等各环节提出细化措施,体现出部门间协同监管、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的政策导向。
湖北医保服务平台挂出《关于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相关数据信息的公示》:第三批中成药纳入集采的共有20个中成药产品组,涉及95个中成药产品。从产品组企业数量看,生脉、益气复脉采购组有97家企业参与,竞争最为激烈,独一味、丹参、灯盏花素和灯盏细辛、芪龙和消栓等产品组厂家均超过20家。
上海设立百亿基金,引导药企并购重组:12月10日,上海市人民市政府办公厅官网发布《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内容提到,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力争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上海将设立1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政府通过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参与并购基金出资。另外,政府会引入专业赛道市场化并购基金管理人,吸引集聚市场化并购基金。
大型制药
Lonza计划重组CDMO业务:随着新任首席执行官的上任,全球CDMO龙头公司Lonza计划通过加倍投入CDMO业务,并剥离利润较低的业务领域,以重振业绩。Lonza公布了一项名为“一个Lonza”的重组战略,根据该战略,公司将重组其CDMO业务,重塑其运营模式,努力提升制造和工程能力,扩大生产足迹,并计划在“适当时机”将其胶囊和健康成分(CHI)业务剥离出去。
第一三共首次在中国建立ADC工厂:12月11日,第一三共宣布将在上海张江投资约11亿元,用于筹建ADC新生产楼项目,这是第一三共首次在中国建立ADC药物工厂。该厂包括生产设施、研发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心等,以满足未来ADC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需求。据悉,该工厂计划于2030年运行。
罗氏停止多项乙肝新药管线:根据今年Q3财报信息,罗氏又停止了4项乙肝领域管线,分别为RG6449、RG7854、RG6346及RG6084,这些项目分别处于I期/II期临床阶段,并在早前有部分临床试验数据公布。终止研发的管线主要涉及乙肝领域。
诺华新高管加入,来自武田:近期,武田宣布抗肿瘤事业部负责人闫薇离职,随即,诺华宣布闫薇加入,担任诺华肿瘤治疗领域负责人,成为诺华国际业务部中国区管理团队成员。在带领武田中国肿瘤事业部期间,闫薇组建了肺癌团队确保两大品牌成功上市,并在血液肿瘤、乳腺/前列腺肿瘤以及肺癌聚焦业务机会,应对临床需求。
安进中国总经理等三高管同日离任:据多个信源消息,12月11日下午,安进宣布多项重要人事变动,安进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许蔼龄、安进中国心血管事业部负责人吴海、安进中国骨科业务负责人范成敏同时离任。安进亚太区总经理柯美玲通过邮件向全体员工通报了这一消息,柯美玲也表示,安进在中国的战略重心将保持不变。(相关阅读:太突然!安进中国总经理等三高管同日离任)
超18亿美元,石药与百济达成合作: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与百济神州就集团的新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抑制剂(SYH2039),以及后续开发的由该化合物组成或含有该化合物的任何药品在全球的开发、制造及商业化订立独家授权协议。根据协议,石药将收取总计1.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1.35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及最高15.5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除去分层销售提成,合作总金额最高达18.35亿美元。
正大天晴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2月9日,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核心企业正大天晴药业集团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签署首份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双方在医学科研及临床应用的优势,加速两地创新生物医药研究成果转化,打造香港成为创新医药产业的亚太区枢纽。根据本次协议,中大医学院与正大天晴将推动包括临床试验、人才联合培养等在内的多领域合作及促进科研活动。
上药控股与科伦博泰达成战略合作:12月9日,上药控股与科伦博泰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在全国市场准入、创新金融支付等领域探索更为全面深入的合作模式,聚力推动芦康沙妥珠单抗(sac-TMT,佳泰莱)的全方位合作。上药控股、上药云健康、镁信健康将围绕创新药上市前服务、全国控股网络、创新增值等方面,开展与科伦博泰的合作,巩固战略伙伴关系。(相关阅读:中国头部Pharma创新战略:布局上海前沿,携手跨国巨头,上药全产业链版图如何“亮剑”?)
甘李药业GLP-1双周制剂进入临床III期:12月11日,美国临床试验收录网站Clinicaltrials信息显示,甘李药业启动了长效胰高血糖素样-1受体(GLP-1R)激动剂GZR18注射液的首个III期研究(GZR18-BWM-301)。该药物是首款进入III期阶段的单靶点GLP-1双周制剂,涉及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第48周受试者体重相对于基线的百分比变化。
生物技术
康方生物两款双抗新药国谈价格传出:12月12日,网络上流出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和依沃西国谈最终价格,有机构按挂网价格进行测算,卡度尼利年费用约为15.1万元,依沃西年费用近16万元。受此消息影响,康方生物午后股价大涨。
国内首款,瓴路药业CD19 ADC获批上市:12月10日,NMPA显示,瓴路药业靶向CD19的ADC产品、注射用泰朗妥昔单抗(Loncastuximab tesirine)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适应证为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CD19 ADC药物。
国内首个杜氏肌营养不良治疗新药获批上市:近期,曙方医药申报的伐莫洛龙口服混悬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四岁及以上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 DMD 新药。2022年,曙方医药以高达1.24亿美元与瑞士Santhera制药公司达成独家授权协议,获得伐莫洛龙用于DMD及其他罕见病适应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益。2023年10月,伐莫洛龙首次在美国获FDA批准上市。
“渐冻症”领域又一笔合作诞生:近日,Dewpoint Therapeutics宣布与田边三菱制药株式会社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Dewpoint一款在研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靶向小分子凝聚体调节剂(c-mod),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根据协议,该合作的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4.8亿美元。
Moderna RSV疫苗“摔跟头”:12月10日,FDA宣布所有针对婴幼儿和幼童的RSV疫苗研究被全面暂停,其中包括Moderna两款疫苗mRNA-1345和mRNA-1365的研究,并计划在12日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讨论疫苗的安全性。继年中CDC建议缩窄成人用RSV疫苗的覆盖人群后,历经近70年的研究才有三款产品上市的RSV疫苗,其安全性和未来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而顶着“第一款上市的非COVID-19 mRNA疫苗”光环还不到半年,Moderna在RSV疫苗里又摔了个大跟头,RSV疫苗研究被FDA按下“暂停键”。(相关阅读:FDA突然叫停!Moderna大跌,国内RSV疫苗快跟者,咋办?)
细胞疗法先驱公司Carisma裁员34%:作为重新确定其产品线优先级以专注于纤维化、肿瘤学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方法的“战略重组计划”的一部分,Carisma Therapeutics 在近期宣布再裁员34%,裁员包括23名全职员工,包括三名高管和研发相关人员。此外,Carisma还停止了其主要候选药物CT-0525的开发。
Editas裁员65%:12月12日,Editas Medicine宣布一项关键战略调整,以优化其成本结构,将其现金流延伸至2027年第二季度。内容提到,Editas将在未来6个月内裁减约65%的员工,包括管理团队的多名成员,如CMO。Editas是全球最早致力于基因编辑疗法开发的公司之一,成立于2013年,创始团队成员包括张锋。
两家生物技术公司裁员并合并:近期,两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hroma Medicines和Nvelop Therapeutics正在裁员并合并,以组建一家新的基因药物公司——nChroma Bio,新公司将聚焦研发Chroma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的主要研发资产CRMA-1001,目标在2025年提交临床试验申请。
资本市场
恒瑞宣布拟赴港上市:本周,恒瑞发布公告称,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发行的H股股票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研发创新、产品商业化及公司运营等用途。拟赴港上市,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进一步助力其国际化业务发展。
东阳光药成功提交联交所上市申请:12月11日,东阳光长江药业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阳光药)成功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这标志着东阳光集团医药资产资本运作的重要一步,东阳光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有利于东阳光药释放增长潜力,有望成为市值破千亿的国内医药龙头企业。东阳光药融合了东阳光长江药业的国内制剂销售业务,以其强劲的盈利能力为研发管线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商业与研发的良性循环。(相关阅读:东阳光药成功提交联交所上市申请,医药龙头迈向发展新高度)
新华制药拟收购挪亚圣诺不超过75%股权:12月10日,新华制药发布公告,称与NovoSana(Europe)B.V.(挪亚欧洲公司)签订《股权收购意向协议》,拟受让挪亚欧洲公司持有的挪亚圣诺(太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超过75%股权。收购完成后,新华制药将成为挪亚圣诺的控股股东,挪亚圣诺将纳入新华制药合并报表范围。挪亚圣诺与新华制药鱼油产业具有高度互补性和协同性,本次股权收购符合新华制药在大健康板块的战略规划与布局。
迪哲医药再融资获审核通过:近期,迪哲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定向增发方案已经获上交所审核通过,预计募集资金18.48亿元。此次定增方案是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发布以来,上交所首家未盈利企业再融资获得审核通过。
华润医药商业发行30亿元可续期公司债:12月9日,华润医药商业在深交所成功发行总规模30亿元的可续期公司债。采用3年、5年双向回拨机制,票面利率分别为2.15%、2.26%,全场认购倍数分别为1.85倍、2.68倍,创下该公司债发行最低票面利率,发行价格和发行利差均为今年以来市场较低水平。
礼来批准150亿美元股票回购:近期,礼来宣布董事会批准了一项高达150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以反映重磅减肥药Zepbound对礼来增长的推动力。同时,礼来将季度股息提高15%。
安济盛生物完成1.2亿美元C轮融资:12月11日,安济盛生物(Angitia)宣布完成由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领投的1.2亿美元C轮融资。参与本轮投资的包括新投资人Janus Henderson及奥博资本、三正健康投资、涌铧投资、君联资本和骊宸投资。该轮融资所得款项将用于支持公司创新药物管线,致力于开发针对骨骼、关节和肌肉重症疾病领域的差异化创新治疗方案。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来源:药渡
撰文:依依 编辑:维他命
2024年11月26日,辉瑞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润拿下了辉瑞四款重磅肿瘤药的商业推广授权。合作将于12月1日正式开始执行,岗位受此次合作影响的员工将赴上海进行线下沟通,最终员工安置会于12月底前完成。
此次交易涉及的四款药物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分别为阿诺新(AROMASIN,依西美坦)、爱博新(IBRANCE,哌柏西利)、法玛新(PharmorubicinRD,盐酸表柔比星)、赛可瑞(XALKORI,克唑替尼)。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万亿人民币。对于全球大型跨国药企来说,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至关重要。原研药企凭借先发优势,通常能够在早期迅速占据相关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然而,从辉瑞四款重磅肿瘤药物的近期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医药政策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医药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药品推广的难度不断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药企选择与本土流通企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供应链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在中国低线城市和基层医疗机构市场的渗透率,避免因市场准入障碍和政策变动而遭受冲击。同时,跨国药企可以将资源集中于新药研发等核心优势领域。
01
MNC授权交易热潮来袭
当前医药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MNC)授权交易频繁,尤其是在抗体偶联药物(ADC)和双抗药物领域,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
据统计,2024年前9个月,全球药企围绕双抗药物达成了31笔交易,数量远超之前三年的任意一年。而在ADC领域,今年以来也是重磅交易频发。例如,默沙东以5.88亿美元首付款获得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LM-299的全球独家许可;BioNTech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获得其双抗药物开发平台及候选药物管线的全部权利。同时,百利天恒药业与百时美施贵宝就BL-B01D1(EGFR×HER3双抗ADC)项目达成潜在总交易额84亿美元的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
这些频繁的授权交易表明,MNC对中国医药市场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也反映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02
典型案例
1
百利天恒的“出海”传奇
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合作,以潜在总交易额最高达84亿美元的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在医药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
百利天恒的BL-B01D1是一种基于双特异性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ADC,可同时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EGFR×HER3)。目前正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其在经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中,表现出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活性。
此次合作,BMS将向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达成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后,SystImmune将获得最高可达7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双方将合作推动BL-B01D1在美国的开发和商业化,SystImmune将通过其关联公司独家负责BL-B01D1在中国大陆的开发、商业化以及在中国大陆的生产,并负责生产部分供中国大陆以外地区使用的药品,BMS将独家负责BL-B01D1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
这一合作对国产创新药行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为百利天恒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研发,展示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领域的价值和潜力。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国产创新药企业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
石药集团的降脂突破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推进开发一款临床前创新小分子脂蛋白(a)抑制剂YS2302018。阿斯利康将获得在全球开发、制造及商业化YS2302018 的独家授权。
石药集团将获得1.0亿美元预付款,并有权收取最高3.7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最高15.5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19.2亿美元)及分层销售提成。
YS2302018有潜力为血脂异常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其是由石药集团AI驱动的小分子药物设计平台发现,在体外及动物模型中均具有优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更佳疗效,且无严重的安全风险。
这款新型降脂小分子药的特点在于有效与Apo(a)结合,从而阻止其与ApoB-100颗粒组装形成Lp(a)。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它可能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疗法,包括与口服小分子PCSK9抑制剂AZD0780联用,进一步加强了阿斯利康的心血管产品管线。内容详情可见:超20亿美元!阿斯利康牵手石药剑指降脂药赛道。
其市场前景广阔,全球有超过800万人患有Lp(a)水平升高和心血管疾病,每年导致260万人死亡。目前全球尚无针对Lp(a)的降脂药物获批,而这款药物有望成为高 Lp(a)人群控制心血管风险的新疗法。
3
百裕制药的抗肿瘤合作
百裕制药与诺华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签订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百裕将收到 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可达11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特许使用费。诺华将获得该款小分子创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内容详情可见:百裕制药与诺华签订一款在研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独家许可协议。
百裕制药聚焦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衰这四大领域进行药物研发,已成功开发现代植物药“银杏内酯注射液”及“银杏总内酯滴丸”。此次合作展示了百裕制药在抗肿瘤药物研发方面的成果,也为全球患者提供了潜在抗肿瘤药物的新选择。
4
BI与国药控股达成合作
明年1月1日起,国药控股与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勃林格殷格翰旗下产品森福罗®(通用名:普拉克索)和泰毕全®(通用名:达比加群酯)明年起在国内的推广展开合作。
03
MNC在华战略变化
1
国产双抗“出海”行情
国产双抗药物在医药市场上接连被MNC收购,这一趋势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从市场表现来看,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球共有 15款双抗药物获批上市,2024年上半年全球双抗药物市场销售额超60亿美元,且有望在今年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其中,安进的Blinatumomab营收一路增长,有望在今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罗氏的Emicizumab营收更是突破50亿美元,成为药王级别的产品。受这两款双抗产品带动,药企开始重新关注双抗平台。
其次,中国创新药公司在全球双抗赛道中已占据一席之地。康方生物获批上市了卡度尼利和依沃西两款双抗药物,且每款都有全球首发的头衔。基于双抗药物的放量,康方生物业绩也迎来了暴涨时代。内容拓展:双抗龙头康方生物,即将打出“下一张王牌”。
此外,百利天恒在双抗技术基础上研发双抗ADC,创下出海首付款之最的双抗ADC药物BL-B01D1,在国际顶级杂志《柳叶刀肿瘤》发表的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既往治疗失败的多种实体肿瘤患者中均表现出突破性疗效。
国产双抗资产接连获得MNC的青睐,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双抗平台屡现大交易,如默沙东以7亿美元首付款拿下同润生物的CD3/CD19双抗药物CN201,以及以5.88亿美元首付款获得礼新医药PD-1/VEGF双抗LM- 299的全球独家许可;BioNTech以8 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获得其双抗药物开发平台及候选药物管线的全部权利。另一方面,“康方效应”正在发酵,MNC们看到了国内Biotech们手上的PD-1/VEGF双抗的巨大潜力,试图寻找下一个“依沃西”。国内在研的PD-1/VEGF双抗包括三生制药/三生国健的SSGJ-707、荣昌生物的RC148、君实生物-U的JS207、神州细胞-U的SCTB14、天士力的B1962等,目前均在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中。
国产双抗“出海”行情火爆,对国内医药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为国内创新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回报,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创新药在双抗领域的实力和潜力,为国内创新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和信心。
2
MNC在华抢购中国资产
MNC在华逐渐淡化卖药逻辑,开始疯狂抢购中国资产,这一战略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进博会可以看出MNC在华的变局。进博会上,MNC不仅推出了更多“中国造”产品,如武田从信念医药引进的BBM-H901注射液和诺华收购信瑞诺医药后推出的肾病产品组合,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和链接更多中国医疗创新资产。MNC在BD上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交易愈发频繁,从2023年开始我国医药行业BD浪潮逐渐掀起,2024年热度仍在延续,且愈发火爆。MNC与中国创新药的BD交易事件已超过80起,交易总金额现已逼近500亿美元大关。
其次,交易资产逐渐从中后期向早期延伸。在MNC今年已完成的近40笔BD交易中,Ⅰ期临床及之前占比超过80%。例如诺华与舶望制药的合作,就一款一期临床项目,签订了高达41亿美元的重磅合作。
最后,MNC通过BD不止于强化自身管线,同时还在重点关注“中国式”需求。以 ADC、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为主要阵地,其中以ADC最为火爆。同时,MNC 还聚焦本土市场需求,如武田从信念医药授权引进的BBM-H901面向中国近10万B 型血友病患者;艾伯维豪掷17亿美元从明济生物重金纳入的TL1A 抗体FG-M701聚焦于炎症性肠病,中国患者群体正快速扩大且逐渐年轻化,市场需求明显。
这一战略转变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医药产业的不断成熟,国内药企与MNC的差距显著缩小,以及“医保目录+带量采购”等市场措施逐步升级,MNC竞争压力大增。在这个关键阶段,BD被认为是当前最合理的方式,MNC希望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医疗创新进程,以此挖掘更大的市场机会。
3
肿瘤市场的合作机遇
以中国生物制药与勃林格殷格翰的合作为例,MNC与本土药企在肿瘤市场的合作前景广阔。中国生物制药与勃林格殷格翰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在中国内地研发和商业化勃林格殷格翰的肿瘤药物管线。
一方面,BI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选择中国生物制药作为其最重要的肿瘤管线合作伙伴,是对中生制药创新能力和商业化的高度认可。中国生物制药是当前中国肿瘤领域排名前五的药企,拥有40多个创新肿瘤管线和项目,近3000人的专业肿瘤销售团队,2023年公司肿瘤管线的销售总额达88亿人民币。
另一方面,双方同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钱”家族药企,在创新传承、稳定的管理架构、充裕的现金流等方面有颇多相似之处。
在此次合作中,3款处于临床后期的前沿抗肿瘤药备受瞩目。
Brigimadlin是一款高效、口服的MDM2-p53拮抗剂,可抑制TP53与其负调控物MDM2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或凋亡,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该药物去分化脂肪肉瘤(DDLPS)适应症已步入III期关键临床阶段,该适应症已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此外胆道癌(BTC)适应症获孤儿药资格认定。
Zongertinib作为一种选择性 HER2抑制剂,美国FDA已授予其快速通道认定。
DLL3/CD3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BI 764532亦被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认定,同时也被授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孤儿药认定。
中国本土药企深度参与跨国药企的战略布局,反映了其在创新能力和商业化方面的进步得到了国际认可。在国内医药产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跨国药企携手中国本土药企或将成为一大潮流,共同开拓肿瘤市场,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的治疗选择。
04
未来展望
医药市场MNC授权交易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持续为创新药行业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
从市场趋势来看,全球双抗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望在今年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中国创新药公司在全球双抗赛道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国产双抗资产接连获得 MNC的青睐,这一趋势在未来有望持续。随着更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未来将有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双抗药物涌现,进一步推动全球双抗药物市场的发展。
MNC在华战略的转变也将为创新药行业带来新的机遇。MNC逐渐淡化卖药逻辑,疯狂抢购中国资产,交易资产逐渐从中后期向早期延伸,重点关注“中国式”需求,以 ADC、大分子药物、小分子药物为主要阵地。这将促使中国医药产业不断成熟,国内药企与MNC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在未来,MNC与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挖掘更大的市场机会。在肿瘤市场,MNC与本土药企的合作前景愈发广阔。
此外,政策的持续加码也将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重大新药创制”政策落地、药品审评审批加速的推动下,我国创新药研发能力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未来,随着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的开展,创新药的临床推进速度将大大加快,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综上所述,医药市场MNC授权交易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将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资料:
1.《2024 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报告》
2.《全球创新药研发与市场格局分析报告》
*声明:本文仅是介绍医药疾病领域研究进展或简述研究概况或分享医药相关讯息,并非也不会进行治疗或诊断方案推荐,也不对相关投资构成任何建议。内容如有疏漏,欢迎沟通指出!
信达「信迪利单抗」+和黄「呋喹替尼」联合疗法获批上市,治疗子宫内膜癌
盘点:11月FDA批准上市的重磅药物
10亿美金!映恩生物新型ADC药物独家授权GSK
WEEKLY REPORT
11/29
2024
产业简报
本期导读
本周要闻
产业洞察
产业研报
近期活动
最新课程
本 周 要 闻
SHINE CONSULTANT
行业快讯
News Flashes
蔡磊参与推进的渐冻症药迎新突破: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11月24日消息,中美瑞康公司自主研发的FUS基因靶向小干扰RNA(siRNA)疗法RAG-21,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Orphan Drug Designation,ODD),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这是中美瑞康与渐冻症抗争者蔡磊携手推进的第二款针对渐冻症的小核酸药物,此前的第一款药物是针对SOD1基因的RAG-17,拟用于治疗由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引起的成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快科技)
礼来宣布muvalaplin的2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11月28日,礼来宣布muvalaplin的2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Muvalaplin是一种在研的用于降低脂蛋白(a)[Lp(a)]的每日一次口服药物。Lp(a)是一种遗传相关的且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muvalaplin能显著降低成人Lp(a)水平,达到了主要终点[即从基线到第12周Lp(a)变化百分比]。(界面新闻)
华润医药商业与辉瑞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开展合作
11月26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医药商业”)与辉瑞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瑞”)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针对肺癌与乳腺癌的四种成熟药物的商业化运营,拓展患者可及性。(人民日报)
全球首个卵巢癌ADC药物在国内获批
11月27日,华东医药宣布,其全球首创药物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爱拉赫/ELAHERE)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叶酸受体α阳性的铂类耐药卵巢癌(PROC)适应症。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在中国、美国和欧盟均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批准用于治疗PROC的靶向FRα的抗体偶联(ADC)药物。据华东医药介绍,索米妥昔单抗注射液在美国获批上市后,保持持续放量。AbbVie财报显示,ELAHERE 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1.3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23%,前三季度销售额达3.31亿美元,同比增长56.13%。(财联社)
迪哲医药:自主研发的两款创新药物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11月28日,迪哲医药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款创新药物舒沃哲®(通用名:舒沃替尼片)和高瑞哲®(通用名:戈利昔替尼胶囊)成功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该目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舒沃哲®是EGFR Exon20ins NSCLC二/后线唯一标准治疗方案,填补了该领域近20年临床空白。高瑞哲®是全球首个且唯一治疗PTCL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打破了PTCL全球十年无创新药的困局。两款药物纳入医保目录有助于提高患者可负担性和可及性,降低用药负担,对公司长期经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每日经济新闻)
人事变动
Personnel Changes
李小军接任广药集团董事长
11月26日,根据媒体报道,广州公交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已于11月25日就任广药集团董事长一职。记者从广药集团高层确认上述消息。据悉,11月25日广州市委组织部宣布了上述任命。李小军就任的是广药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的职务,上述任命暂未涉及上市公司。(澎湃新闻)
易明医药:聘任崔京生、杨莲为公司副总经理
易明医药(SZ 002826,最新价:11.58元)11月27日午间发布公告称,经第三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崔京生先生、杨莲女士为公司副总经理。(每日经济新闻)
产 业 洞 察
SHINE CONSULTANT
01
牵手默沙东、阿斯利康、中生制药,礼新医药两年卖出280亿
点击阅读全文
产 业 研 报
SHINE CONSULTANT
01
2023年中国企业医疗健康管理白皮书
02
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03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及应用场景
04
2023年家用医疗智能器械商业路径发展报告
05
医疗产业链中数字化场景发展现况及挑战
06
2022年药品市场生命周期研究之GLP-1RA篇
07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3版)
点击阅读全文
近 期 活 动
SHINE CONSULTANT
2025 APRL 第十三届亚洲医药研发领袖峰会,2月26日-27日 · 上海(点击查看)
2025医药数智营销创新峰会,3月6日-7日 · 上海(点击查看)
最 新 课 程
SHINE CONSULTANT
生物医药行业研究与投资逻辑(点击查看)
全面汇总:医药全行业研究分析框架与投资逻辑详解(点击查看)
联系我们
Sunny Sun 孙女士
T:021 6095 0241
M:189 6294 0579(微信同号)
E:sunny.sun@shine-consultant.com
会议咨询
媒体合作
商务合作
欢迎详询洽谈!
SHINE CONSULTANT
上海士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为组织领导者提供沟通交流与专家智库平台。通过二十年沉淀与积累,覆盖了金融与投资、交通与运输、消费与文旅、医药与医疗、能源与资源、高科与电信、公用与政府等产业领域,服务着全球500强和万余家领导型企业,汇聚了百万余名机构决策者,并与千余家产业权威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士研咨询秉承专业立身的理念发展队伍,现拥有百余名专业的资深人员,核心管理团队都具有十五年以上的专业经验。
100 项与 Hainan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Hainan Zhong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