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苏州堪赛尔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苏州堪赛尔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动脉网独家获悉,近日,苏州堪赛尔(Cancer-cell)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堪赛尔”)完成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创谷资本独家投资,于安徽省苏滁产业园设立生产实验室。
融资所得将用于对公司多年来开发的专利技术产品,如组织固定液、常规和特殊染色液、硬组织切片耗材、IHC自动染色系统和智能诊断系统进行规范化生产和推广,从而更好地为GLP体系化CRO机构及医疗单位提供注册级医疗器械耗材,助推我国实验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的发展。
拥有完整的中美双报体系,曾为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唯一病理技术与诊断代理商
苏州堪赛尔创立于2014年,早年从事病理技术产品研发,后转型为以病理技术与诊断服务为主,2018年成为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唯一病理技术与诊断代理商,2020年并购于江苏博赛孚(Bio-safety)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完整的中美双报体系下开展医疗器械临床前一站式服务,并继续承接科研单位、CRO和研发型企业的病理技术及诊断服务。
堪赛尔拥有一支集组织固定液/染色液等专利产品研发基础、药械临床前病理诊断标准化体系积累、染色结果智能化分析开发于一体且综合实力较强的病理技术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守立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师从著名病理学家杨光华教授;先后在安徽省立医院、苏大附属医院、中科院健康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病理学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原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首席病理学家和毒理学家,负责签发亚太片区植介入医疗器械临床前研究报告提交FDA。目前,王守立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生物材料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24年第八届未来医疗生态展会的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论坛,王守立教授做题为《如何加快我国医疗器械的创新与转化效率》
2018年堪赛尔与苏州大学共建了“毒性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为病理技术团队建设储备人才。此外,团队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研发人员十余名。迄今,团队已发表SCI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完成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和参与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3项,建立健全了四十余种三类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方案和病理/毒理学评价标准,并已得到美国FDA验证,主要产品类型为结构性心脏病(血管支架、瓣膜、人工血管)、骨科植入物和医美高能量设备。
致力于新型组织病理技术与诊断产品研发生产,推动药械临床前病理学评价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
随着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逐年递增,各国政府的监管体系和力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加强,CRO机构体系化认定和技术人员资格监管也在逐渐落实。
但目前,相对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临床前CRO机构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置及体系化标准化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具有国际认可的检测机构更是凤毛麟角。由于不同于药物临床前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病理技术与诊断,提高病理技术和诊断水平才有望保证评价报告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如今,虽然很多CRO机构开展了常规病理业务(HE染色和显微镜诊断),但普遍需求的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HC)、图像分析及硬组织切片等诸多技术(如下表所示)的开展却受限于相关耗材的供应。堪赛尔本轮融资旨在解决这一问题,以满足标准化运营企业暨GLP体系化CRO及医疗单位的质控要求。
病理技术与诊断常见业务类型和内容
堪赛尔在2018年成为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病理服务代理商以来,在GLP体系运用过程中,因耗材的多样性及质量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FDA注册难度。本轮融资将常规病理技术耗材的生产及质控合规化,为具有GLP体系的药械CRO机构、具有CNAS体系的医学检测公司及医疗单位提供了合规耗材供货途径。
自主研发的特殊染色试剂显示心脏瓣膜(Movat染色 上图)和血管( Masson染色 下图)
通过产品的技术创新,比如通用型组织细胞固定液(专利号201911335152.6)、脑组织固定液(专利号201911335152.6)和骨组织脱钙液(专利号201911335152.6),除了摒弃了传统福尔马林固定液的刺激性和毒性外,在样本后续进一步检测(如免疫组化)应用时减少了对组织的处理环节,降低了抗原修复的难度,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公司专利技术(组织固定液)制备的HE染色肠粘膜组织(上)、心脏瓣膜赘生物(中)和免疫组化染色(下)
随着我国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从德国引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平台已达百家以上,但由于进口耗材成本较大,加之技术培养成本较高,导致不少平台运营停滞。堪赛尔团队联合国际该领域相关专家共同开发的光固化包埋剂、粘合剂等经过长期验证,结果显示质量稳定可靠,有望实现进口取代。同时立足光固化剂成果开发的光固化封片机,有望解决目前中性树胶封片存在的毒性、易燃和干燥时长等问题。
用自主研发的光固化包埋剂进行硬组织切片显示的牙骨组织植入物
此外,立足大量动物病理诊断的数据资源,堪赛尔有望率先推广药械临床前病理学评价的智能化诊断系统。
面向未来,苏州堪赛尔将致力于新型组织病理技术与诊断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推动药械临床前病理学评价的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随着产品专业化和诊断体系标准化的品牌提升,堪赛尔有望通过远程病理技术平台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的网络化多中心服务,助推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及临床前病理学评价的国际话语权。
创谷资本:“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自主创新及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以及患者医疗需求的增加,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从而催生了相关CRO的迫切需求。目前国内以药物安评CRO、临床研究和注册服务性CRO居多,而医疗器械CRO较少,布局临床前生物学评价及大动物实验的CRO企业更加稀缺。本轮投资后希望能加速堪赛尔多年病理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填补CRO企业耗材非体系化质控的空白;同时病理技术相关耗材的创新研发,有望提高病理科国有耗材的占有率。堪赛尔落地安徽省中新苏滁产业园,将助力滁州地区打造医疗器械特色产业集群,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实践创新案例。”
关于创谷资本
安徽创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谷资本”)成立于2017年12月,是安徽省投资集团为落实“全创改”方案和省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建设要求,在借鉴国内一流国有投资机构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由省高新投公司与管理团队联合发起设立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公司。创谷资本紧紧围绕“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效率协同为抓手、以高标准遴选为基石、以高水平开拓为格局,面对安徽省政府引导基金体系从“基本由国企管理”向“多元化机构管理”转变的新形势,创谷资本争取到智能家电(居)、雏鹰专项计划母基金,贯彻新发展理念之道、激活竞争力塑造之源,设立工作专班、引进专业复合人才,扎实开展子基金遴选工作;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培养骨干发挥特长,合理匹配人力资源;坚定市场化改革道路,制定符合市场的治理制度,不断完善运营机制;提升软硬件设施,实现了稳中求进。截至目前管理29支基金,计划规模189亿,实缴规模近89亿元,投资项目逾200个,总投资额超70亿元(其中上市20个),超80个项目实现后轮融资,有效践行全面创新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创业、推动安徽产业升级的使命,向“代表安徽形象的品牌投资机构”迈出坚实的步伐。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人们对医疗器械使用需求的种类、数量、质量都在快速增加,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进一步健全医疗器械评价体系,能让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更好更快地服务患者,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上市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性政策的出台以及资本的持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CRO行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但也应看到,我国医疗器械CRO行业起步较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较低,目前存在着CRO服务模块化、非体系化管理、专业性有所欠缺等问题。作为医疗器械CRO领域的新起之秀,江苏博赛孚(Bio-safety)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赛孚”)便致力于解决上述行业痛点问题。依托团队的国际化经验与技术积淀,围绕五大业务板块,目前博赛孚在基础设施建设、团队培养、业务能力拓展、实验室对比研究等多方面历时两年多,已经取得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CNAS资格认证,并运行了植介入医疗器械功效性评价大动物实验的GLP管理体系。立足多年深耕于医疗器械毒理检测和病理诊断领域的国际体系,团队逐渐将博赛孚建成医疗器械临床前一体化服务公司。同时,博赛孚也在根据不断涌现的新材料及对可降解材料评价技术要求的提升,逐渐扩展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新的检测项目。多年病理技术积淀,核心团队通过美国FDA认可GLP管理体系博赛孚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守立教授在病理学领域深耕30余年,曾师从著名病理学家原华西医科大学校长杨光华教授从事临床病理诊断,之后先后在苏州大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病理学诊断、教学和科研。先后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4项和参与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3项,发表包括Biomaterials、Oncogene 等SCI论文一百余篇。致力于植介入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临床前评价关键技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研分析和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体系国际化标准的探讨工作。2014年,王守立创立了苏州堪赛尔(Cancer-cell)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堪赛尔”),从事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前安全性评价。2015年王守立创立了苏州大学病理中心(考挂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从事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工作,是国内少有的从事医疗器械检测服务的高校。2018年,王守立教授担任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首席病理学家和毒理学家,负责签发Namsa中国实验室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报告提交美国FDA。同年,堪赛尔通过美国FDA认可的GLP管理体系,并成为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唯一病理技术服务代理商,该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博赛孚医疗的全资子公司。在Namsa任职期间,王守立教授签发了四十余种涵盖心血管、骨科和医美整形各类产品临床前研究报告提交美国FDA和中国CFDA,各产品相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均得到认可,至今无一例被要求发补或者提出异议。此外,王守立教授为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性病理委员会常委委员、中国兽医协会兽医病理师分会会员、临床病理学家、认证毒理学家、兽医病理学家,在医疗器械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专业、权威的经验。2023首届全国医疗器械实验病理学论坛上 王守立教授受邀做关于中国医疗器械GLP机构能力建设的挑战与探讨的报告 图源受访者2020年,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关闭,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以及国际上一部分医疗器械在CRO服务方面依旧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考虑到国内具有相关国际资质的检测机构比较少,而中国近几年医疗器械行业的飞速发展又必然带来CRO服务需求的增加,王守立萌生了创立公司以推动国内医疗器械CRO继续发展的想法。2020年,江苏博赛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核心团队的优势源自于2014年堪赛尔成立至今的深厚积累。堪赛尔从病理技术和诊断切入CRO服务领域,经过9年的深耕,核心团队在检验检测、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法规体系等方面都有了丰富的经验积累,为博赛孚的成立奠定了扎实的人才与技术基础。目前,团队不仅包括复旦大学EMBA硕士、德国海德堡大学病理学博士等核心成员,博赛孚建立“遵循国际标准体系的医疗器械检测平台”的定位也吸引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尤其是医疗器械CRO同行业大动物实验的优秀骨干加盟,让博赛孚团队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团队共同致力于将博赛孚打造为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临床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了助力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全球化进程,为中国医疗器械出海扫平障碍,公司重视美国FDA的GLP体系和欧洲CE认证体系的建设和运营。据博赛孚创始人王守立介绍,博赛孚是国内较早从大动物饲养基础设施建设就严格遵循GLP体系要求的医疗器械CRO公司,建立健全了动物实验操作规程、临床病理和组织病理的SOP文件体系,从动物解剖、脏器称量、标本留样、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切片镜检、同行评议及报告撰写等各流程的操作方法、操作细节及操作要点都严格遵循GLP体系管理,是目前国内少见的被美国FDA认可的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公司。解决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临床前检测“小而散”“模块化”“非体系化管理”的难题博赛孚平台立足于美国Namsa多年的实践积累,在具有病理技术和诊断的GLP体系基础上,扩充了大动物实验的GLP体系建设,接受美国FDA的体系监管,目前已经实现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的中美双报,是国内少有的具有国际认可的毒理学和病理学诊断团队并拥有成熟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医疗器械CRO平台。博赛孚的业务范围涵盖植介入医疗器械功效评价、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检测、动物病理技术与诊断外包、客户需求定制化检测项目、组织病理技术试剂耗材研发销售五大业务板块。其中,医疗器械功效性评价和生物相容性评价是博赛孚的主要业务板块,这两大块业务都涉及到的的共性技术为组织病理学技术。“动物组织病理学技术及诊断是CRO企业最核心的技术平台,决定着CRO企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王守立教授告诉动脉网。在这一技术领域,以堪赛尔医学检验公司为起始点,核心团队已经经历了将近9年的技术积累及国际化标准考验。作为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综合性服务平台,博赛孚旨在解决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临床前检测“小而散”“模块化”和“非体系化管理”的问题。“国内一些生物学评价检测公司往往不会考虑产品的临床使用场景,而是机械地参考生物相容性的常见指标盲目选择,这导致了生物学评价与临床应用的安全顾虑脱节。此外,由于检测项目的模块化分割,各检测机构仅仅出具各自模块化数据,没有哪家机构敢去为所有检测结果签发主观意见或结论,所以到最后评审时,压力给到了评审专家,面对海量的数据,专家们能在短暂的评审会上得出科学的结论确有难度”,王守立教授解释道。博赛孚平台始终围绕被检产品的最终临床应用目的、最佳临床适应症,在生物学评价和大动物实验不同研究层面评价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于创新医疗器械,还需要通过和对标产品的对比,尽量挖掘出研究产品的创新点。所有的实验方案均在一个标准化体系下完成,产生的任何一个数据均可溯源。在综合生物学评价和大动物功效性评价的所有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由具有毒理学家和病理学家资格的专家签署结论或者主观意见,由平台机构和专家共同承担大报告结论的法律责任。由于医疗器械类型多样,所需实验动物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不同动物的饲养方式、检验检疫指标等各不相同。为了做好项目进度管理跟踪和数据溯源,博赛孚依据CNAS、FDA、OECD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GLP实验室监管需求和业务特点开发了适合于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的管理系统“Bio-SF”系统。目前,各类大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饲养环境、遗传和病理检测等管理标准与多个企业和专家完成论证,已于2022年12月通过公示,有望成为大型科研动物监管的企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博赛孚组织病理技术的试剂耗材能够实现自研自供,这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病理检测耗材货源,还为产品服务的质控奠定了重要基础。子公司堪赛尔创办初期以病理技术产品开发为主要业务,已经开发了三十余种病理染色技术相关产品。其中通用型组织固定液、脑组织固定液和骨组织脱钙液均为授权的发明专利。这些产品除了摒弃了传统福尔马林的刺激性和毒性外,还在组织样本后续等进一步检测(如免疫组化)应用时,减少了对组织的处理环节,并能保证组织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使用不同批次的外购性试剂耗材,往往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而我们的自有产品不仅能保障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还为公司的整个评估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尤其是对于申报美国FDA注册的产品检测,所有耗材的来源及质量控制就极为重要”,王守立教授向动脉网介绍到。重视科研实力建设,随时响应企业的创新研究● 解决医疗器械CRO硬组织切片技术的瓶颈问题博赛孚的植介入医疗器械原位硬切技术平台借助于从德国引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结合公司在特殊染色液及组织固定液开发方面取得的多项发明专利,加持团队多年积累的切片和染色和阅片经验,已经在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该技术解决了国内植介入入医疗器械组织原位客观评价的技术瓶颈问题,已成为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评审中心针对植介入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推荐技术,在行业内形成了品牌效应,所承接的业务来自全国各地。“硬组织切片技术服务的材料类型众多,每一种材料的脱水、切片、磨片、染色的方法都不一样,所以需要一支非常专业的病理技术团队来操作,有时还要结合某产品的临床适应症,选择最佳的切片角度。”,王守立教授介绍到。经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博赛孚团队已经解决了目前大部分厂商“有了设备而不会用”的问题,拓展了为其他医疗器械CRO企业提供外包服务的能力。王守立教授表示,CRO公司是合作研发组织,而不仅仅是一个检测公司,应当始终保持技术创新性。目前,堪赛尔医学检验公司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赛孚目前已有三项授权发明专利,五项发明专利已通过审查。● 高校赋能,提供人才、技术保障目前,医疗器械领域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对相应的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机构的体系和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与日俱增,为了保证可随时响应企业的创新研究,博赛孚更加重视科研实力的建设。2018年堪赛尔与苏州大学共建了“毒性病理学重点实验室”,为病理技术团队建设储备人才。2023年博赛孚与苏州大学独墅湖医院共建了“植介入医疗器械协同创新中心”,为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医生培训提供平台。同时,创始人王守立教授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毒性病理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工程)。博赛孚与高校共建的实验室平台和创始人高校博士生导师资格,为解决行业瓶颈技术问题和人才严重匮乏问题提供了保障。● 客户需求定制化检测项目:聚焦创新医疗器械及无对标独创医疗器械随着国家对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一些医疗器械所属类别发生变动,比如增加的三类医疗器械中,除了玻尿酸等植入性医美产品外,还有利用射频、红外、激光和超声等物理原理在医疗中应用的设备。新规出台后,在国内没有可对标、参照产品的情况下,许多CRO平台不知道该如何推进CRO服务。“而为这种类型的产品提供CRO服务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所在”,王守立向动脉网介绍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过类似产品的检验验证,并且报告也已提交给美国FDA评审通过。”凭借着团队的国际视野以及平台与国际化接轨的能力,博赛孚在面对创新医疗器械的临床前评价时,能够利用已有经验提供专业、前瞻性的服务。公司始终以国际标准体系来建设CRO平台,使其天然具有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既能够帮助中国医疗器械出海,也可以帮助海外医疗器械进入国内市场。● 参考国际标准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博赛孚平台从基础建设阶段,就参考了国际AAALAC动物福利标准和美国GLP管理体系标准,动物房基础设施建设从电力系统、空调系统、纯水系统、消毒系统、废水废气系统和通风系统等方面,都严格遵循国际ALAAAC标准体系、美国GLP标准、中国CNAS标准和欧洲OECD标准。迄今为止,公司已经运营的实验室面积约2100平米,包括检测中心500平米,SPF小动物实验区384平米和大动物试验区909平米。SPF级小鼠和大鼠的使用许可证于2022年3月获批。普通级大动物豚鼠、兔、犬、小型猪和猪的使用许可证于2022年10月获批。大动物饲养室洁净走廊 图源受访者博赛孚的植介入手术中心共有3间手术室,包括骨科植入/外周血管植介入手术室、心脑血管植介入手术室(DSA手术室)和五官医美植入实验室,所能开展的业务涵盖了目前大部分植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外周血管射频消融手术 图源受访者目前,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正在筹备A轮融资,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产业园落户、平台建设以及战略布局。面向未来,博赛孚在短期内将致力于推动其CRO平台进行全国布局,并将国内具备出海条件的产品推荐至美国FDA申报;长期来看,博赛孚将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客户占总客户量的80%以上,让中国的医疗器械评估、中国在国际医疗器械贸易法规上更有话语权。接下来,博赛孚将创造出怎样的新成绩,我们拭目以待。文|王宇露微信|Wyl5161129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kkiiie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近日,江苏省科技厅公示2022年第三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其中BioBAY企业共有22家企业入库,值得关注的是,此前,BioBAY第二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有60家BioBAY园内企业入。截至目前,BioBAY前三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10家。2022年BioBAY第二、三批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苏州沙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士泽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茂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阅尔基因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亿康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苏州唯思尔康科技有限公司传信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立禾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才博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元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华明道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鼎科医疗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丝美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堪赛尔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丝纳特(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卓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先进生物(苏州)有限公司星锐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德睿科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福贝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普芯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徕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瑞特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传信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睿明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苏州国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迈科全机电有限公司苏州锦生药业有限公司苏州司克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越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唐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中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美新迪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启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睿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苏州永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必达科生物(苏州)有限公司引加(苏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赛默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苏州麦迪耐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威盛纳斯(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璞正医药有限公司苏州普瑞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凯利仪器设备(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甫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源创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苏州星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源道隆(苏州)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爱康得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九洲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爱琴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苏州迈澜科技有限公司环心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普利瑞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珂纳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百变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罗塞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德能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吉美瑞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艾益动物药品有限公司苏州大业三维打印技术有限公司爱生华(苏州)光学有限公司苏州康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新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科睿思制药有限公司苏州逻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苏州晟济药业有限公司苏州凝智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苏州思纳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华维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优信合生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创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凯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药明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运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享受以下政策(👉点此查看具体政策)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园区企业,可享受以下政策:1、2022年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减税力度更大。2、亏损弥补年限延长到10年。自2018年1月1日起,取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的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单列一定预算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4、江苏省科技创新券申领兑付、“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都要求企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5、园区优先支持通过评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各类科技政策和金融扶持。目前评价受理工作仍在继续第四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理将于6月30日截止请符合条件的企业抓紧时间申报评价条件科技型中小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2、职工总数不超过500人、年销售收入不超过2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3、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属于国家规定的禁止、限制和淘汰类。4、企业在填报上一年及当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和严重环境违法、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企业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5、企业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所得分值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得为0分。具体评价指标打分可参考附件2《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6、符合上述1~4项条件的企业,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一项,则可直接确认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条件:(1)企业拥有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2)企业近五年内获得过国家级科技奖励;(3)企业拥有经认定的省部级以上研发机构;(4)企业近五年内主导制定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评价流程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请符合条件的广大中小微企业登录科技部政务服务平台(网址fuwu.most.gov.cn,以下简称服务平台)进行申报。1.企业注册登记 (1)企业之前申报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请使用原服务平台账号及密码登录。(2)企业之前未在服务平台注册过,则使用原火炬中心单点登录平台的用户名(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授权的办事人手机号)及密码注册并登录。2.企业自主评价注册成功的企业可登录服务平台,在线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信息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同时上传经法定代表人签名和加盖企业公章的《信息表》封面文件(必须为红章原件),完成填报后提交到“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委员会”进行线上审核。具体填报的指标说明可参考附件3《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指引》。3、审查和公示园区科技部门进行在线审查工作,原则上每月完成不少于一批次的企业评价信息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上报,由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分批汇总公示公告。公示通过的企业可取得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企业可通过服务平台查询入库登记编号。咨询电话及附件联系方式:BioBAY产业服务部程智悦 0512-6295666-6055附件清单:1.《江苏省科技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的通知》(苏科高发〔2022〕56号)2.《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国科发政〔2017〕115号3.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服务工作指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附件。推荐阅读思纳福医疗:全国首个进入“绿色通道”的数字PCR平台S级青年创业者名册公布:纽福斯、士泽生物、未知君、血霁生物入选沙砾生物创始人兼CEO刘雅容博士:依托自研技术平台,塑造创新TIL产品矩阵
100 项与 苏州堪赛尔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苏州堪赛尔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