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Braveheart Bio, Inc.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Braveheart Bio, Inc. 相关的专利(医药)
辉瑞以100亿美元的高价成功收购肥胖症药物开发商Metsera,击败了同样积极竞购的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Metsera是一家以创新药物研发闻名的生物技术公司,拥有多款潜力巨大的肥胖症治疗候选药物,尤其在GLP-1受体激动剂领域与辉瑞现有的司美格鲁肽(Wegovy)和替西帕肽形成竞争和互补。此次收购将极大丰富辉瑞的产品线,强化其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布局。
继在弗吉尼亚州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生产设施后,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礼来和默沙东宣布,三家公司将各自出资4000万美元,共同建设一座先进的制造培训中心,旨在培养和提升美国本地制药制造人才的专业技能。
生物医药初创公司Onchilles Pharma成功完成2500万美元融资,旨在加速其基于关键免疫酶设计的创新癌症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Onchilles的主要候选药物 N17350 是一种肿瘤靶向生物制剂,它利用该通路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同时保护健康组织并激活全身免疫反应。数据显示 N17350 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它既能通过线粒体和 DNA 损伤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能通过靶向升高的组蛋白 H1 水平(许多恶性癌细胞的脆弱性)激活 CD8+ T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公司计划利用此次融资,推动候选药物尽快进入人体试验,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由扎克伯格支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Biohub宣布收编人工智能初创公司EvolutionaryScale的核心团队,这一举措标志着这家备受关注的AI初创企业或将结束独立运营。EvolutionaryScale自去年成立以来备受瞩目,成功完成了1.42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致力于打造业内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模型之一。公司专注于利用深度学习和大规模计算技术,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的智能化转型,尤其在药物发现和基因组学数据分析领域展现出强劲潜力。随着Biohub的介入,EvolutionaryScale的核心团队被整合进这一由扎克伯格支持的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平台,意味着其作为独立初创企业的阶段可能即将结束。Biohub致力于融合计算科学与生物医学,推动疾病机制研究和创新疗法开发。此次团队并入,预计将进一步增强Biohub在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
恒瑞的NewCo生物科技公司Braveheart Bio成功完成1.85亿美元融资,资金来自多家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投资机构。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启动一项关键的注册申报前临床研究,聚焦其从恒瑞医药许可获得的一款心血管药物候选品。Braveheart Bio致力于开发满足临床未被充分满足需求的创新心血管治疗方案。作为公司治理结构调整的一部分,Braveheart任命渤健现任CEO Chris Viehbacher担任董事长,借助其丰富的跨国制药行业经验和领导力,推动公司加速药物研发和全球市场布局。
罗氏宣布以5500万美元获得波士顿初创企业Manifold Bio的药物发现平台授权。Manifold Bio利用先进的AI技术,快速筛选出成千上万种潜在的“穿梭载体”,这些载体能够将药物精准送达大脑深处,成功穿透血脑屏障。罗氏先支付5500万美元获得技术授权,未来若达到研发和销售里程碑,Manifold最高可获得超过20亿美元的额外收益。协议规定,Manifold负责发现和优化针对罗氏所选药物的穿梭载体,罗氏则承担后续的临床前研究、人体试验及商业推广。双方还将共享版税收入,Manifold保留参与部分候选药物共同开发的权利。
生物技术公司Dynavax宣布已支付3000万美元预付款,取得Vaxart口服新冠疫苗项目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此举让Dynavax可以在获得2b期临床数据后,再决定是否加大对该疫苗的投入,实现“低风险、高潜力”的投资策略。目前,Vaxart已招募约5400名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预计明年底获得初步数据,届时将评估其疫苗在预防有症状新冠疾病方面与mRNA疫苗的有效性对比。若Dynavax决定继续开发,将承担1.95亿美元的监管里程碑付款及4.25亿美元的销售提成。虽然招募人数低于预期,反映出美国政府支持的撤退,但Dynavax首席执行官表示,试验“统计学功效足够,能证明疫苗优于对照的mRNA疫苗。他认为,尽管新冠疫苗市场整体萎缩,这款口服疫苗仍具备商业潜力。此前,该公司曾警告投资者,截至今年6月底,手头仅有2630万美元现金,仅能支持运营至2026年第一季度。多轮裁员虽帮助削减开支,但也限制了延长资金使用周期的空间。2025年3月,Vaxart裁员10%,5月和6月又分别裁员21%。
强生通过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 Therapies获得的脑部药物Caplyta,近日获得美国FDA批准,新增适应症为重度抑郁障碍(MDD)。这一批准是强生实现Caplyta年销售额突破50亿美元目标的重要里程碑。此前,Caplyta已获批用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I型和II型抑郁症的治疗,这些疾病在美国共影响约1300万人。而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约有2200万,其中约三分之二对现有药物反应不佳,未能获得理想疗效。此次批准基于多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Caplyta能显著缓解抑郁症状。一项开放标签研究中,80%的患者对治疗有反应,65%达到缓解状态。强生还强调,Caplyta未引起常见抗抑郁药的性欲减退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往往导致患者中断治疗。
生物医药初创公司Neok Bio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开发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双靶点抗体偶联药物(ADC),旨在突破传统ADC的局限,提升癌症治疗效果。Neok001靶向B7-H3和ROR1,这两种蛋白均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Neok002靶向EGFR和MUC1,这两个靶点同样在多种癌症中表达广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Neok表示,这两款双靶点ADC在多种肿瘤模型中,展现出比传统单靶点ADC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本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为韩国抗体工程专家ABL Bio。资金将用于推动Neok001和Neok002两款候选药物于明年启动人体临床试验,相关临床数据预计于2027年公布。
黑石集团向默沙东支付7亿美元,获得其一款处于晚期临床阶段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acituzumab tirumotecan(简称sac-TMT)未来销售收益的部分权益。黑石生命科学不仅支付了7亿美元,还将承担今年sac-TMT的部分研发费用。作为回报,黑石将获得该药在所有获批适应症净销售额中低至中个位数百分比的版税收益。 此次的sac-TMT正是默沙东与中国科伦生物合作开发的成果。sac-TMT靶向的蛋白TROP2在多种癌症中高度表达,TROP2同样是吉利德旗下Trodelvy和阿斯利康与第一三共合作开发的Datroway的靶点,这两款ADC药物均已获批用于特定类型乳腺癌的治疗。 默沙东目前正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类型中开展sac-TMT的临床试验。作为默沙东应对其重磅免疫疗法Keytruda专利到期可能带来收入下滑的战略举措,sac-TMT是其新一代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柱。同日,黑石集团以3.1亿美元将安进罕见病药物Amvuttra的1%版税收益权出售给Royalty Pharma,该收益权源自黑石与安尼拉姆2020年的合作协议。
礼来与中国AI药物发现公司晶泰科技加深合作,签署了一项价值最高达3.45亿美元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协议。礼来将向Ailux支付数千万美元的预付款及近期款项,以获得其先进的双特异性抗体工程平台的使用权。礼来可基于该平台,提名若干尚未公开的靶点组合,开展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与开发,同时还拥有将该平台许可用于内部研发的选择权。协议还包括后续的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付款,预计整体价值将达到3.45亿美元。礼来此前于2023年已与晶泰科技达成一项价值最高2.5亿美元的小分子药物发现合作协议。这一次,礼来将合作重点从小分子扩展至抗体领域。Ailux的抗体平台集成了结构建模、生成式设计和开发潜力评估等多项先进技术,专注于设计创新的治疗候选分子。
成立不到两年的生物科技公司Arena BioWorks宣布关闭,原因归结为“生物科技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Arena BioWorks于2024年1月成立,获得了来自五位亿万富翁的5亿美元私人投资。公司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新药研发,重点聚焦脑健康、肿瘤学和免疫学等领域,旨在将药物发现与企业孵化结合,缩短研发周期,减少行政阻碍。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对生物医药的最新动态感兴趣,或希望了解更多前沿生物科技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您的每一次关注和转发,都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 关注大药时记,掌握更多前沿生物科技!
👉 分享文章,让更多人受益!
据创鉴汇不完全统计,上周(11月3日至11月9日),全球大健康领域共披露融资事件28起,总额超12亿美元。
超亿美元的融资达5起,中后期至IPO阶段偏多。
心血管疾病领域,Braveheart Bio完成1.85亿美元A轮融资,专注于开发针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新型疗法。公司核心产品BHB-1893以10.8亿美元引进自恒瑞医药,是一款选择性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旨在改善HCM患者的心脏功能。该药物正在进行多项2期临床研究,并计划于2026年启动全球后期临床开发。
Evommune宣布于11月6日登陆纽交所,通过IPO总募资1.5亿美元。公司聚焦肥大细胞介导疾病及IL-18信号通路,核心管线EVO756是一款高选择性的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MRGPRX2)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已进入慢性荨麻疹及特应性皮炎2期临床研究。
眼科疾病领域,AAVantgarde Bio完成1.41亿美元B轮融资。公司专有的双AAV载体技术平台旨在解决基因疗法载荷能力有限的问题,融资将用于两款AAV基因疗法的研发:AAVB-039治疗ABCA4基因突变导致的斯塔加特病,这是青少年最常见黄斑营养不良症;AAVB-081则通过递送全长MYO7A蛋白治疗Usher 1B综合征,这种疾病会导致进行性视力丧失与先天性耳聋并存的双重感官障碍,目前全球尚无获批疗法。
此外,脑机接口公司Synchron获2亿美元D轮融资,其血管内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完成10例瘫痪患者临床试验。AI医疗领域,Hippocratic AI完成1.26亿美元C轮融资,专注于医疗行政任务自动化。
上周CGT领域活跃度提升,包括上文提到的AAVantgarde在内共5家相关公司获融资,聚焦体内CAR-T疗法、眼科AAV基因疗法。
由诺奖得主Jennifer Doudna博士等多位科学家创立的公司Azalea Therapeutics,在种子轮和A轮中共募集8200万美元,将通过IND支持研究推进基于CD19的体内CAR-T疗法,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研发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BCMA靶向体内CAR-T项目。Azalea的包膜递送载体(EDV)技术将短暂表达的CRISPR-Cas9系统精准递送至特定细胞,实现可编程基因编辑。Azalea已成功在体内将编码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转基因插入至T细胞中,在无需体外细胞扩增和预处理(如淋巴清除)的情况下实现持久的CAR-T治疗效果。
微滔生物完成超亿元天使轮融资,公司基于靶向LNP递送系统开发体内CAR-T疗法,聚焦自身免疫疾病及血液瘤治疗。
跃赛生物获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致力于研发iPSC来源多巴胺前体细胞技术,目前管线覆盖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Neuracle Genetics完成C轮融资,聚焦眼科AAV基因疗法,核心管线NG101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治疗,将进入全球1/2a期临床。
此外,双特异性ADC公司Neok Bio完成A轮7500万美元融资,小分子药物研发公司旺山旺水港交所上市,募资5.21亿港元,详见下表。
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
更多数据内容推荐
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一、AHA 盛会历史性突破:华东医药三重激动剂改写代谢病治疗格局
11 月 9 日,全球心血管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2025 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025)传来中国创新强音:华东医药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长效三重激动剂 DR10624,其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的 Ⅱ 期临床成果,作为 “最新突破性研究” 登上主会场开场报告,这是中国心内科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这款基于 MultipleBody® 技术平台设计的创新药物,通过靶向 FGFR1c/Klothoβ、GLP-1R 和 GCGR 三靶点实现多维度代谢调节:激活 FGF21 受体增强脂质氧化、借助 GCGR 促进肝脏脂肪分解、通过 GLP-1R 抑制食欲,形成 “多管齐下” 的作用模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公布的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可显著降低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针对 SHTG 合并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高风险人群展现出突破性疗效 —— 而目前临床常用的贝特类药物降低 TG 幅度有限,患者治疗需求长期未被满足。
值得关注的是,DR10624 瞄准的 FGF21 靶点具有全球高壁垒特征,同类临床阶段药物寥寥无几。华东医药已同步推进该药物的 Ⅲ 期临床准备工作,其针对 2 型糖尿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等适应症的研发也在加速,形成从降糖到减重再到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全链条布局。二、出海里程碑:上海原创新药美国获批 48 小时开出处方
同日,上海原创新药 “扬帆出海” 再迎关键进展:和黄医药研发的呋喹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后,48 小时内即开出首张处方,成为首个在海外实现临床应用的上海原创新药。作为近十年来美国批准的首个转移性结直肠癌小分子治疗药物,该药的快速落地得益于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制度的试点支持,较传统路径提前三年实现商业化。
这一突破与上月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获批美国市场形成呼应 —— 两款药物分别填补了海外结直肠癌、鼻咽癌治疗领域的临床空白,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从 “出海获批” 向 “临床可用” 的关键跨越,国际化进程进入实质落地阶段。三、产业联动:资本与合作同步升温
在创新成果爆发的同时,11 月 9 日前后医药产业生态呈现多重积极信号:资本赋能创新
:恒瑞医药通过 NewCo 模式孵化的 Braveheart Bio 公司获 1.85 亿美元 A 轮融资,其核心管线源于恒瑞自主研发的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这种 “国际资本 + 本土研发” 的合作模式加速了创新药全球转化;高端器械冲刺上市
:核心医疗科创板 IPO 获受理,成为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家申报的创新器械企业,其布局的 11 款人工心脏产品涵盖植入式与介入式,商业化后有望推动心衰治疗器械国产替代;国际合作深化
:第七届进博会期间,国药控股与美敦力、雅培等 12 家全球企业达成超 9.5 亿美元意向签约,同步与吉利德科学、诺和诺德签署新合作框架,加速国际前沿技术落地中国。
从 AHA 会场的中国声音到美国药房的处方单,11 月 9 日的医药动态生动诠释了中国医药产业 “创新突破、全球协同” 的发展态势。随着审评审批优化、资本持续加码,四季度的创新成果密集落地或将推动行业估值进一步修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100 项与 Braveheart Bio, Inc.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Braveheart Bio, Inc.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