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Shenzhen Liy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henzhen Liy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据统计,2024年国内合成生物制造相关的融资次数超过60起。合成生物已然成为国内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2025年延续了这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十数家合成生物学企业获得了高额融资。企业:南京益唯森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轮次:Pre-A融资金额:数千万元益唯森是合成生物学技术企业,专注于研究生产功能性天然化合物,通过生物转化和生物发酵生产功效性天然产物制品,致力于西北地区特色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市场提供功效性原料和特色功效食品。Pre-A轮的数千万元融资将着重用于益唯森在青海的生物制造工厂建设以及新原料认证,全力打造白刺及极端环境植物资源综合开发生物制造工厂,专注专精特新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南京纽邦生物(NNB Nutrition)融资轮次:B融资金额:数千万元纽邦生物成立于2015年,主要面向全球市场提供创新型膳食营养补充剂原料、半成品等产品,曾服务的海外内知名企业包括GNC、雀巢、亚马逊、华熙生物等。本轮融资由华熙元祐基金投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研发、生产及市场拓展等。企业:格瑞农生物融资轮次:Pre-A融资金额:数千万元格瑞农生物是一家噬菌体生物制造产业平台公司,运用噬菌体技术专注于研发针对植物细菌性疾病的相关产品。格瑞农以创新为驱动,为植物保健提供了新的生物防治方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公司于2024年成功产业化对青枯病、溃疡病等植物主要病害的“小青宁、溃疡宁”等噬菌体系列产品,植保产品于今年正式面向市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噬菌体多应用场景产品创新、证书申报等工作。企业: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A融资金额:近亿元粒影生物成立于2022年4月,致力于成为蛋白结构设计领域的硬科技先锋。粒影生物通过结合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计算设计,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服务覆盖生物医药、化工酶改造、食品原料、医疗器械及日化等多个领域,提供从设计到小试、GMP中试,再到量产突破的蛋白产品解决方案。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三螺旋胶原蛋白产能扩展、注册报证及相关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随着本轮融资完成,粒影生物开发出一系列具备三螺旋结构的胶原蛋白将从中试走向量产,从原料变为产品,从抗皱修护到头皮头发护理/防脱发等产品。企业:蘑米生物融资轮次:A融资金额:数千万元蘑米生物成立于2022年,致力于从国内庞大的真菌生物多样性资源中发现、筛选及改造得到可高效生产目标蛋白的菌株,以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方式规模化生产真菌蛋白及健康食品。新一轮的融资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工厂建设、市场拓展、团队扩建等用途,以全面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企业:南京食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Pre-A+融资金额:未披露食气生化成立于2023年1月,致力于碳源利用方式变革,以负碳生物制造驱动煤化工、钢铁等产业升级,服务粮食安全和“双碳”目标。公司拥有领先的食气梭菌改造技术积累与丰富的产品及放大工艺开发经验,已开发出全球唯一可解锁广阔下游产物空间的独家特种梭菌,可转化富含CO、CO2的工业尾气、生物质气生产大宗化学品、可持续航煤(SAF)和饲料蛋白,具有显著的成本和降碳优势。在2025年1月的Pre-A+轮融资之前,食气生化在2024年2和8月分别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企业:广东菁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天使+融资金额:千万元菁萃生物成立于2018年8月,以农林废弃物为基础原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水系分离技术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苷),以“让纯天然绿色表面活性剂成为常规表活”为目标,专注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融资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产能、加强销售和建设团队等。企业:南京森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B融资金额:数千万元森奇新材成立于2019年7月,是一家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商,专注于新材料服务领域,主要从事生物基新材料、特种薄膜和高功能包装研发业务。在2025年2月的B轮融资之前,森奇新材于2024年7月完成由皓沣资本与美天晟创投共同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企业: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融资轮次:C融资金额:超5亿元瑞德林生物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合成生物学企业之一,致力于将固定化酶催化技术应用于多肽、多糖、非天然氨基酸等领域产品的开发,所开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饲料等行业。本轮融资是瑞德林生物完成的第六轮融资。也是2025年第一季度金额最高的一笔融资。企业:中科国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A+融资金额:2亿元中科国生成立于2021年7月30日,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和呋喃类材料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究基础及产业化经验。公司通过自研的“SMART”催化体系+“短流程”生产方案,实现了HMF及FDCA的双连续化工业级生产,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并在浙江丽水和江苏泰兴设有百吨级和万吨级工厂。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位于江苏泰兴的万吨级产能建设,加速产能扩张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企业:北京藻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天使融资金额:千万元藻辰生物专注于采用微藻生物合成技术制造创新蛋白和营养功能性成分,致力成为微藻产业从“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变的先行者,为国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和推动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本轮融资由泉华生命领投,资金将用于微藻合成生物学衍生品研发平台、中试生产平台建设。企业:上海依诺基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融资轮次:A融资金额:1.5亿元依诺基科成立于2022年9月,是一家致力于绿色生物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合成生物学公司,产品覆盖天然香料、营养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目前,依诺基科已经完成3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近3亿元人民币,包括2023年1月完成的5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2023年11月完成的Pre-A轮融资。企业:浙江益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A融资金额:数千万元益思特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的技术型企业。公司依托产学研合作,构建了以酶工程、代谢工程为核心的发酵技术平台和产品开发平台,涵盖了菌种开发、酶法工艺应用以及产品开发全链条技术。公司产品可应用于食品、功能食品原料、医药原料领域。企业:浙江馨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战略投资融资金额:未披露馨海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具备完整创新研发能力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公司,专业从事生物酶制剂、手性化学品、动物营养品等研发、生产、销售。2025年3月14日,中化资本创投旗下山东省新动能中化绿色基金(中化绿色基金)完成了对国内合成生物学先进企业馨海生物的战略投资,这是中化资本创投围绕中国中化生命科学领域,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又一次落子。企业:江苏仅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融资轮次:Pre-A融资金额:亿元仅三生物成立于2021年,是全球抗氧化活性原料麦角硫因领域的头部供应商,仅三生物依托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天然提取的效率和成本瓶颈,瞄准千亿级抗衰市场,加速抢占功能护肤与精准营养赛道先机,并探索其在眼部健康、睡眠、代谢疾病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撰稿 | 于广淼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有时,我们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2024年,面临的挑战远比预期更加复杂和严峻,药品和器械集采的价格管控,迫使行业向精细化转型。随着集采政策的深入推进,降价潮必将袭来,企业必须在成本和质量方面做好准备。
2025年国家集采可能面向市场规模较大、竞争较为充分的的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90个仿制药品种,这不仅是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严峻考验,也对企业生存构成巨大压力。
2024年,资本寒冬仍未结束,2024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发生1465起投融资事件,同比下降26.75%,融资金额总计736.9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0.40%。
这场持续的资本寒冬中,不少公司的估值被一压再压,即使谈妥也可能面临无理由的跳票,约定的投资数额突然被腰斩,或者只到账一部分钱就没了下文,更有甚者一分钱没见着就不了了之。缺少资本的持续输血,很多企业撑不到下一轮融资。
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将给医药行业带来不小冲击,尤其是“特朗普2.0”政策可能加重的关税压力。美国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最大市场,2024年我国对美医药出口金额达到170.62亿美元,占总出口的16.7%。若新一轮关税政策加大对医药产品的打击,尤其是康复器具、一次性耗材和医用敷料等领域,出口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2024年9月13日美发布提高部分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新一轮的增长未能如期而至,低谷期比预想中更加漫长。或许,只有怀抱乐观的心态,才能在这段低谷中看到潜藏的机会:
融资环境复苏
生物医药行业资本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加息抑制疫情后带来的通胀压力,导致股权融资成本迅速上升。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医药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资本的紧张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困境,2022年和2023年,医药行业的投融资金额分别下降了54.12%和30.13%。
我们判断,2025年,全球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预计将降低资金成本,推动医药行业投融资持续回暖。从国内看,2024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积极定调,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14年以来首次从“稳健”调整到“适度宽松”;
从海外看,美国自2024年9月进入降息周期,预计2025年还将再降两次。而在欧洲,由于消费和工业疲软,欧元区同样有可能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许多新兴市场而言,目前的政策利率仍高于中性水平,未来降息空间较大。
在全球货币宽松的背景下,海内外资本的活跃度将大大提高,凭借我们的临床成本、CRO和CDMO等供应链的优势,我们的医药企业在估值、投入成本方面将占有优势,这将有助于医药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新型的交易模式
在过去一年,IPO几乎完全停滞的情况下,层出不穷的天价Licenseout和并购案例,尤其是日益流行的NewCo合作,为仍在从事生物医药投资的机构提供了一条勉强可称之为“退出”的途径。
Licence-out是指将自身知识产权(如专利、技术平台等)授权给另一家企业在特定地区或市场进行商业化开发,就能获得一笔巨额的预付款和后续的销售分成。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药企达成了约73项License-out授权合作,累计交易总金额3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0%。部分品种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达上亿美元,可以直接回流到自身的研发资金池中,或者用于支持新的研发项目。
《License-out交易趋势》,数据来源:粤开证券
NewCo是指企业将特定的业务或技术剥离出来,通过与海外资本合作成立新公司独立运营,以公司海外上市或被并购实现退出。2024年先后有恒瑞、康诺亚、嘉和生物和岸迈生物成功利用NewCo吸引多元化投资,获得现金回报和管线股权。
《2024newco案例》
创新药企业在采用Licence-out或NewCo模式时,仍面临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如何为投资人带来回报。投资的本质是追求回报,而创新药的融资环境依然与IPO密切相关。只有通过降低IPO门槛,促进股权在市场上的流通,并使市场能够对企业进行合理定价,才能为企业提供真正可持续的融资出路,我相信我们的二级市场会逐步向创新药放宽上市的标准,让死气沉沉的水潭重新活跃起来。
星星之火
中国的医药人在全球舞台上是独一无二的,自2009年以来,我们涌现了大量从零起步、最终成功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这背后有着一批年轻且富有远见的核心高管,他们深谙中国医药市场,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源。尽管资本寒冬与经济下行给行业带来了挑战,但作为制造业大国,我们面临的更多问题是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导致行业竞争愈加激烈,陷入了内卷的困境。在这种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精准把握消费端的人才,才能帮助企业脱颖而出。
中国医药行业的同仁,尤其是那些深刻理解市场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业者们,现在是最好的时机,勇敢走出创业之路,携手创新,满足市场上亟待解决的需求。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打破行业瓶颈,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自蒲公英创投成立以来,我们已投资了包括祥根生物、粒影生物、英诺迈博、维他智联、新动生物等在内的多家优秀企业。我们希望依托蒲公英平台强大的资源优势,借助其120万+制药领域的专业用户,为更多优质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媒体推广、供应链管理、投融资对接、公共关系策划及场地资源等,助力其实现快速成长。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坚定前行。
因为,你我皆是同行者。
关于作者
于广淼,来自蒲公英创投,专注生物医药领域早期项目孵化及投资。从事美元基金及相关资产管理业务多年,投资经验丰富,深度研究跨境资管及合规。
投资孵化案例:粒影生物、英诺迈博、维他智联、新动生物等等。
推荐阅读:
蒲公英Ouryao视频号
投稿、广告、商务合作:
Qinrenlvcha
作者 | 葛建敬(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O)
来源 | 蒲公英Ouryao
2024 年,合成生物学持续在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与创新活力,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乃至全球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以下是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些总结。
2024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
《Science》年度突破项目国际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公布的202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有三项合成生物领域相关项目入围:
“利用免疫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疾病(CAR-T疗法)”,尤其是在狼疮、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患者临床结果中的优异表现;
“RNA杀虫剂用于农田”,美国EPA批准了全球首个RNAi生物农药Calantha,中国硅羿科技也登记测试了国内首款RNAi杀虫剂;
“固氮细胞器的发现增添了进化论的转折点”,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固氮真核生物真核海藻及硝化质体,为农作物固氮研究带来新方向。
除此之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成功在酵母中生产出QS-21分子,实现昂贵疫苗佐剂QS-21的全生物合成,这一成果为更便宜的疫苗生产铺平了道路。
基因编辑技术优化
CRISPR-Cas系统等基因编辑技术不断优化,在精准度和效率上有了新的提升,能够实现更复杂、更精细的基因操作,为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统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
多学科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生物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大大提高了生物系统设计的成功率和效率。同时,自动化技术在合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实现了从基因合成、组装到细胞培养等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通量。
2024合成生物学市场与产业
01
市场规模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预计达190亿美元,中国合成生物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5.16亿元,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
图 2017-2026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趋势预测图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02
企业融资活跃
合成生物学领域投融资热度依旧。2024年8月,国内12家合成生物企业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总金额超6亿元人民币。其中北京微元合成完成超3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正序生物完成超亿元级别融资。
03
产业应用拓展
在医药领域,合成生物学用于开发新型药物、基因治疗新疗法等,如通过菌株改造实现更低成本、更高纯度、更安全的生物药生产。在化工能源领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在农业食品领域,通过改造作物基因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开发新型食品原料等。
2024合成生物学政策环境
国家政策支持
2024年,工信部等继续强调加快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生物制造列为新增长引擎。
地方政策落地
北京发布《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启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天津、安徽、常德等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布局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2024年的合成生物学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合成生物学有望在未来为解决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如疾病防治、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等,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合成生物学发展机遇
01
医药领域
随着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药物研发的需求日益增长。合成生物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可以快速研发出新型药物,还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医疗,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02
农业领域
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作物改良和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方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培育出抗病、抗虫、抗逆的新品种作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保护环境。
03
环保领域
合成生物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构建出能够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为环境保护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此外,合成生物学还可以用于开发新型环保材料,为环保产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04
能源领域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能源的研发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和改造微生物,科学家可以高效生产生物能源,如生物柴油和生物气等。同时,这种技术还能在废物转化成能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
合成生物学面临的挑战
尽管合成生物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对于许多企业和研究机构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其次,合成生物学的应用涉及到伦理、安全等问题,需要在进行研究和应用时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此外,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还需要与政策、法规等相适应,以确保其合法、合规地进行。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生物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合成生物学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预计合成生物学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展到食品工业、生物制造等多个领域。在生物制造领域,合成生物学提供了一种更为环保、可持续的制造方式,通过设计和改造微生物,可以实现更为高效的化学反应过程,并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新型生物材料,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提供更为绿色、环保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2024年合成生物学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合成生物学将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圳粒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蛋白结构设计的合成生物企业。粒影生物通过结合结构生物学和人工智能计算设计,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服务覆盖生物医药、化工酶改造、食品原料、医疗器械及日化等多个领域,提供从设计到小试、GMP中试,再到量产突破的蛋白产品解决方案。
粒影生物的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蛋白结构的设计上,更在于实际应用的突破。特别是在胶原蛋白领域,粒影生物基于三螺旋结构的分子机制,攻克了行业内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三螺旋胶原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
创始人张影博士曾任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博士后,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博士,师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Skehel和Steve Gamblin,期间解析了十几种蛋白结构,帮助MNC药企进行蛋白质精准药物相关应用的开发。作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引进回国,曾在Science、Nature等知名刊物发表蛋白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
粒影生物的主要产品是Tri-helix三螺旋胶原蛋白护肤系列产品。Tri-helix产品在抗皱、紧致、补水和舒缓肌肤方面表现出色,28天可减少皱纹数量40%。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及本公众号立场,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蒲公英Biopharma。
推荐阅读
1、2024年中国生物行业主要政策回顾与盘点
作者:滴水司南
2、回顾展望生物医药:2024深度转型,2025破冰发展
作者:张金巍
3、2024年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盘点(附政策包下载)
作者:芝麻核桃
4、生物医药产教融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作者:李峰
5、从"卡脖子"到"自主可控":生物医药供应链国产替代进行时
作者:杨清
6、生物制品抗体行业的2024
作者:黄庆
7、7大亮点回顾2024全球ADC产业图景
作者:药明合联
8、细胞治疗2024:盘点行业的破局之道
作者:张长风 博士
9、开启生命科学新纪元:2024基因治疗全景复盘
作者:马景梅
10、在变革中前行 | 疫苗行业的2024年
作者:吴克 博士
蒲公英生物运营团队恭贺新春
灵蛇献瑞 巳巳如意
100 项与 Shenzhen Liy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henzhen Liying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