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 相关的专利(医药)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要得到授权。
在质子泵抑制剂市场持续变化的浪潮中,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药物的表现备受关注。曾经百亿规模的泮托拉唑跌落神坛,雷贝拉唑却逆势成为市场 TOP1 品种,艾司奥美拉唑在原研与仿制的博弈中不断调整市场地位,艾普拉唑也凭借自身优势崭露头角。这些药物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
本文将基于摩熵咨询《质子泵抑制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全面而深入探索质子泵抑制剂市场竞争发展以及背后的商业逻辑。
01
具有更高稳定性的
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
01
百亿品种跌落神坛,市场降幅超85%
泮托拉唑是全球上市的第三个质子泵抑制剂,与奥美拉唑相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弱酸条件下稳定性优于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最早由BydGulden(现为日本武田制药的子公司)开发,1994年在德国、墨西哥上市,上市剂型为肠溶片。
国内上市销售剂型主要为肠溶片、肠溶胶囊和注射剂,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显示,整体市场在2019年销售额达到了102亿元,但在注射剂与肠溶片进入集采后市场大幅下降,到2023年已经下降至14亿元,较2019年相比下降超过85%。泮托拉唑在售企业近百家,竞争激烈,TOP3企业为中美华东、九典制药和武田,占比分别为19.5%、11.5%和8.8%。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质子泵抑制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02
肠溶片3家企业中选,销售额与销售量占比增长均超过50%
注射用泮托拉唑被纳入第四批国家集中采购,奥赛康、扬子江、中美华东等六家企业中选,平均降幅为88.49%。集采后中标企业销售额占比增加了8.15%,销售量占比增加了31.43%。
泮托拉唑肠溶片被纳入第四批国家集中采购,九典制药、康恩贝和Aurobindo三家企业中选,平均降幅为57.91%。集采后中标企业销售额占比增加了55.10%,销售量占比增加了59.57%。
02
质子泵抑制剂市场”顶流”
——雷贝拉唑
01
质子泵抑制剂TOP1品种,2023年销售额达56亿元
雷贝拉唑原研企业为卫材和强生,于1997年在日本获批上市。雷贝拉唑与质子泵结合位点多,代谢为非酶代谢,具有起效更快、个体化差异较小、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相互作用少等优势。
国内上市销售主要剂型为肠溶胶囊、肠溶片及注射剂。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显示,2023年雷贝拉唑销售额55.79亿元,虽然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但因降幅较小,因此整体市场为居于所有质子泵抑制剂首位。济川药业是雷贝拉唑领军企业,市场份额超30%,其胶囊剂市场规模最大,且具有绝对优势。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质子泵抑制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雷贝拉唑肠溶片纳入第九批国家集采,安必生制药、新华制药、海斯制药、山香药业、济川药业、九典制药、润都制药和药友制药八家企业中选。肠溶胶囊及注射剂因参比制剂尚不明确,目前一致性评价进程缓慢。
02
雷贝拉唑各级医院市场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据摩熵医药药物流向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雷贝拉唑2023年各季度销售量和销售额如下图:
雷贝拉唑2023年销售额TOP3医院(北京市为例)分别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雷贝拉唑2023年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三级及其他医院,各季度三级医院销售额占比均达到60%以上。
03
全球首个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
——艾司奥美拉唑
01
销售额降至29亿元,原研占据半壁江山
艾司奥美拉唑由阿斯利康2000年在瑞典上市,是奥美拉唑S-异构体。经大量临床试验和药物研究证实其维持胃内pH>4的时间更长,抑酸效率更高,疗效优于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个体差异小。
艾司奥美拉唑专利在2014年过期后也迎来国内众多企业的仿制,目前国内上市销售的主要有注射用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四种剂型。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统计显示,艾司奥美拉唑2019年销售额为65.44亿元,到2023年已降至29.21亿元,除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因未集采市场有所提升外,其他剂型市场均有所降低。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质子泵抑制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02
已有四种剂型纳入集采
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与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均被纳入第四批集采。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仅山香药业一家中选,集采前由阿斯利康近乎占据全部市场,集采后山香药业迅速抢占市场,销售额增至37.09%,销售量增至79.83%。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由石药欧意、东阳光和正大天晴中选,集采前后均由这三家企业占据近乎全部市场。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被纳入第五批集采,平均降幅达92.40%,由裕欣药业、奥赛康、扬子江等十家企业中选。集采后销售量占比增加了25.71%,销售额占比增加了4.45%。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口服干混悬剂被纳入第九批集采,有10mg、20mg、40mg三种规格,有四家企业中选,降幅达60.27%。
03
丽珠医药独家品种,市场地位提升显著
艾普拉唑是丽珠医药从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引进,其销售额在2021年达到峰值37.71亿元,随后因注射剂进入医保,价格由206元/支降至71元/支,整体市场略有下降,2023年销售额达31.24亿元,在整体质子泵抑制剂中位于第三位。
艾普拉唑目前由丽珠医药独家销售,已获批艾普拉唑肠溶片和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两个剂型,新剂型艾普拉唑微丸肠溶片也处于临床阶段。由于艾普拉唑肠溶片专利已经到期,石药集团和科仁医药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提交仿制药上市申请。
04
未来市场有望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品种
目前,市场上的六大质子泵抑制剂除艾普拉唑外均已被纳入集采,且已被纳入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中,未来市场会进一步降低,为艾普拉唑腾出放量空间。
数据来源:摩熵医药数据库
艾普拉唑在2021注射剂取消了限定用药人群,2023年获批了新适应症,同时通过两次国谈降价,为艾普拉唑产品销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提升。艾普拉唑的有利条件有望实现销售额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
结语
综上所述,质子泵抑制剂市场的各主要药物在竞争格局中各有境遇。泮托拉唑市场大幅下降,雷贝拉唑稳坐首位,艾司奥美拉唑原研与仿制企业激烈竞争,艾普拉唑则前景向好。集采政策持续影响着市场走向,企业需要依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市场趋势,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未来,随着仿制药的不断涌入和新剂型的研发,质子泵抑制剂市场竞争格局还会持续演变,值得各方持续关注。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
市场研究专题报告十九:质子泵抑制剂
完整报告领取方式
近期热门资源获取
CGT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蓝皮书-202406
中药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白皮书-202407
2023年医药企业综合实力排行榜-202408
跨越国界,引领创新:中国药企出海的布局实践-202408
专利即将到期五大重磅小分子药品,国内仿制药“战况”几何?-202409
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现状分析报告-202410
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前景及中国合成生物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分析-202410
中国合成生物学创投市场分析报告-202410
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与药物多渠道市场数据分析-202411
基于剂型改良的复杂注射剂分析--微球篇-202411
2024医美注射材料市场发展分析报告-20241213
国家药品集采跟踪报告-前9批次集采回顾与展望-202411
近期更多摩熵咨询热门报告,识别下方二维码领取
联系我们,体验摩熵医药更多专业服务
会议
合作
园区
服务
数据库
咨询
定制
服务
媒体
合作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开启摩熵化学数据查询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摩熵医药企业版免费试用!
不论是集采还是医保谈判,在常态化的推进过程中,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九批集采首次延长采购期限至4年;医保谈判前不久,医保局释放“给予新药回报,探索和完善新药价格形成机制”的积极信号,都为接下来的谈判铺垫了十分的期待。明天,医保谈判就开幕了,会有哪些亮点?今年除了PD-1之外,实际上ADC王者DS-8201,两款CAR-T产品,以及众多国产原研药或将现身药价谈判。多个同靶点同适应证药物将展开角逐,如诺华瑞波西利入场,挑战礼来阿贝西利在CDK4/6抑制剂的地位。免疫治疗领域,跨国药企来势汹汹;糖尿病领域,本土Pharma和Biotech都带着新产品等候入场……未来几天,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PD-(L)1后来者集体“放弃”药价谈判昔日,药价谈判现场专属于PD-1的拉扯、焦灼与热闹,不复存在,也许以后也是这样。今年,目录外进口/国产PD-(L)1“后来者”集体“消失”,唯剩基石的舒格利单抗形单影只。这似乎愈发应验了一名投资人的预测:2022年医保谈判中,13个符合申报条件的国产创新药主动放弃谈判资格,正大天晴/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以及誉衡生物的赛帕利单抗这两款同靶点、同适应证的产品的企业,均选择退出,但在此之后,“估计还会越来越多”。2019-2021年,是各大PD-1选手在谈判场外暗自博弈、相互试探的几年。离开谈判桌,谁的脸上笑容洋溢,谁低头行色匆匆,都成为了行业“蹲点”关注的大戏。尤其在2021年,PD-1四小龙恰逢“多事之秋”,商业化负责人多次变动,进医保存在诸多意外。一切都是看点,也都是PD-1排位之争、格局之战中的关键对弈。但到了2022年、2023年,变化悄然发生。国产PD-1四小龙竞争格局基本已定,PD-1赛场集齐MNC、本土Pharma、Biopharma和Biotech各方势力,而康方生物、誉衡生物、复宏汉霖、乐普生物、康宁杰瑞/先声/思路迪带着PD-(L)1“后来者”加入到浮沉之战。先入局者在支付准入、商业化路径等多方面的探索实践,让后来者们理性地看清了颇多事情:自家创新药是否一定进医保?是否一上市就进?实际上,随着医保谈判的常态化,准备充分的药企基本可以做到预期明确,而他们对支付准入的理解愈发成熟。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团队配置、管线布局以及产品所在市场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找到最符合自己的商业化策略,在此基础上,决胜的关键在于销售实力。MNC率先“放弃”了进医保,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策略。当国产PD-1在医保大门处争个“头破血流”时,几年没谈成的MNC纷纷调整援助方案,降低患者自付比例。仔细观察MNC的策略会发现,他们会在提前布局大适应证中不同靶点的情况下,“挑选”适应中国患者又具差异化的适应证进行布局,守住总愿意为其买单的那一部分患者群体。而先选择进医保为策略的PD-1四小龙,也诠释了商业化策略的重要性,更证明了销售实力这一王道。最初是恒瑞卡瑞利珠单抗、百济替雷利珠单抗、信达信迪利单抗对垒,现在已是百济替雷利珠单抗反超再强势登顶,并且越来越稳。IQIVA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总计占PD-(L)1市场80%的患者份额。其中替雷利珠单抗拿下市场率第一。在替雷利珠单抗的后面,有率先进入国家医保者,有势头猛烈但踩点失利者,还有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PD-1。百济在适应证上一边“选大”,一边夺“先发”优势,再快节奏进入医保,这助其快速从超越别人到超越自己。然而更不能忽略的,是其商业化实力:建立了国内最大规模之一的肿瘤销售团队,设有专门负责肺癌、肝癌、消化道肿瘤等瘤种的团队。针对腰部和尾部市场,先把产品做大,再按照体量、产出等不断拆分,从而走向专业化。在商业化上有些“拙荆见肘”的君实,其PD-1产品尽管拥有率先上市的优势,颇具差异化的适应证也较早进入到医保,但特瑞普利单抗的销售表现在同行中却不算特别突出,甚至历经颓势。2018年底,凭一个小适应证打天下的特瑞普利单抗带来了大捷的消息,但在2019和2020年,其适应证拓展历经“空档期”,到了2021年销售额下降,直至2022年,君实自主商业化的特瑞普利单抗才显露起色。而现有的国产PD-(L)1“后来者”,尽管没有进医保,但有销售实力的已经各具锋芒。复宏汉霖刚发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复宏汉霖总营收超39亿元,同比大增84%,与2020年5.88亿元的营收对比强烈。其PD-1产品斯鲁利单抗实现约8.65亿元的销售额,自2022年3月上市以来,该产品销售收入持续走高,现在的表现已与去年甩开了差距。斯鲁利单抗上市的时间很靠后,该产品获批时,复宏汉霖提出“2023年以整体市场份额进入中国五大PD-(L)1抑制剂”的目标。如今来看,其强大的自主商业化能力已经助其在兑现目标的道路上加速冲刺。康宁杰瑞、思路迪医药、先声药业三方达成战略合作推出的PD-L1抑制剂恩沃利单抗(2021年上市)表现也不俗。三者分工合作,先声负责其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推广工作。根据思路迪披露的业绩,2022年恩沃利单抗销售额达5.67亿元。PD-1描绘了一幅国内充分竞争的药品市场画卷。PD-1企业改变策略的启示在于:是秦是楚,更多在于理性的商业化谋略和布局,自主商业化强的,不进医保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从去年到今年,再到未来,“放弃”医保谈判的创新药或许会越来越多,而有受访者曾告诉E药经理人,作为一种商业化策略,企业是否进入医保目录其实无所谓对错。医保是创新药商业化的重要渠道,而非唯一渠道。企业选择进入医保目录,一般会基于产品创新层次、可替代性,进入医保目录后同类药物竞争情况,进入医保目录的时期等因素综合考虑。但可以肯定的是,产品越能体现出创新性,才能越拥有议价权。而那些不进医保也能取得较好成绩的“后来者”,其产品力本身较为强劲,如恩沃利单抗难得的皮下注射优势。随着国家收紧对于同质化创新产品的审批,将极大利好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当创新药企开始转战除了医保之外的其它渠道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多样化的商业化渠道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次国谈亮点梳理及预热在医保谈判前夕,有哪些产品值得关注?医保局释放的积极信号会对本次谈判产生哪些影响?“天价”CAR-T药物上新“天价”CAR-T药物再次出现在名单,分别为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两款均为CD19 CAR-T。而赶在今年6月30日踩线获批的驯鹿生物靶向BCMA CAR-T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却并未出现在初审名单中,则意味着无缘医保谈判。实际上,对于公认价格昂贵的CAR-T产品来说,商业化一直是一大难题,经过两年谈判,至今尚无CAR-T产品纳入医保,更多寻求惠民保等商业险补充。那么,随着一款新的国产CAR-T驯鹿/信达的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进入市场,获得医保谈判入场券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和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是否会调整策略?2023年的国谈是否将迎来新的看点?本年度最热选手ADC今年从年初“火”到现在的当属“ADC”,行业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相关话题的讨论。而在今年国谈初审名单中,亦有不少ADC选手入围。最值得一提的是,ADC全球明星选手DS-8201将亮相。实际上,该产品于今年2月才在在国内获批,单药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一种或一种以上抗HER2药物治疗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作为全新一代靶向HER2的ADC药物,DS-8201目前在国内上市价格为8860元/支。与此同时,曾被云顶新耀退回的吉利德ADC产品戈沙妥珠单抗也出现在了初审名单之内。在2022年通过初步审查名单的辉瑞的奥加伊妥珠单抗,未能进入当年的医保目录,不过在2023年最新公布的名单中,再次看到了奥加伊妥珠单抗的身影。早前,在国内已上市的ADC药物中,荣昌的维迪西妥单抗、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均已进入医保目录。今年若三款ADC产品顺利纳入医保,会给市场格局带来哪些改变呢?国产新冠药“战”医保去年,大家对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医保谈判的关注度空前,而今年,上半年获批的几款新冠药同样将在今年“角逐”医保目录。其中,包括君实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众生的来瑞特韦、先声的先诺特韦/利托那韦。值得一提的是,先声的先诺特韦/利托那韦选取了目录内阿兹夫定作为参照药,阿兹夫定片医保价格约为11.58元/片/3mg;而君实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和众生的来瑞特韦都选取了辉瑞的Paxlovid作为参照药品,该药物单价为1790元。今年,国产新冠药“战”医保情况又将如何呢?值得关注。罕见病用药会否再现“灵魂砍价”?罕见病用药进医保情况向来是医保谈判关注重点之一,“灵魂砍价”也由此走红,如2021版的诺西那生钠、2022版的利司扑兰。今年值得关注的罕见病产品有:如连续两年与医保目录“失之交臂”的戈谢病治疗药物注射用维拉苷酶α今年依旧出现在了初审名单中,而目前医保目录内尚无任何用于戈谢病治疗的特异性药物,今年谈判值得期待。去年新获批的BI的佩索利单抗,以及今年上半年新获批的BMS的盐酸奥扎莫德胶囊、苏庇医药的尼替西农胶囊、TEVA的醋酸格拉替雷以及再鼎License-in的重磅药物艾加莫德α注射液都出现在了初审名单中。今年,罕见病药物各自的谈判策略是什么?会否再现“灵魂砍价”?PI3Kδ抑制剂格局会否生变?目前,国内已上市的PI3K抑制剂有三款,分别为石药度维利塞、璎黎/恒瑞林普利塞、拜耳可泮利塞,均未进入医保。率先上市的为石药度维利塞,于2022年3月获批,其余两款PI3K抑制剂均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获批上市。其中,石药度维利塞、璎黎/恒瑞林普利塞被纳入医保谈判目录名单。石药度维利塞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该药是由Verastem Oncology开发,石药集团获得了在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和商业化度维利塞的独家产品特许及合作协议。有意思的是,石药放弃了2022年医保谈判机会。彼时,业内分析称,或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和顾及全球定价体系。也有投资人告诉E药经理人,“滤泡淋巴瘤本身就是一个很小的适应证,石药的考虑可能是要保价格,等大适应证上市后有更多的市场空间。”而璎黎/恒瑞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与度维利塞是同样的适应证,双方医保准入或在同一起跑线上。再看恒瑞医药,今年多款产品参与本轮医保谈判,除了林普利塞,奥特康唑胶囊、磷酸瑞格列汀片也尚未纳入医保目录,将参与本轮谈判。其余重点产品梳理今年,同样有不少刚刚实现首款产品商业化的Biotech们,他们会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准入与商业化策略?简略梳理一二:①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也进入了初审名单,该产品于2022年10月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款以葡萄糖激酶(GK)为靶点,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First-in-class新药商业化进程也广受关注,加上定价相较传统基础药略贵,约420元/盒。对于该产品,进入医保或是其产品放量的一个关键因素。②轩竹生物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轩竹生物安奈拉唑钠肠溶片也几近于踩线获批。这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获批适应证为十二指肠溃疡。实际上,国内此前已有多款上市的PPI类药物,包括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其中,丽珠集团核心产品艾普拉唑与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同为独家品种创新药,是其上市后将直接竞争的选手之一,最初由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发明,2001年被丽珠集团引进国内,于2018年1月获批上市,2019年通过谈判纳入全国医保。在丽珠集团艾普拉唑奠定了多年的商业化优势后,轩竹生物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要想从中蚕食市场,亦非一朝一夕。③柯菲平医药盐酸凯普拉生片柯菲平医药新上市的首款创新药产品盐酸凯普拉生片获批了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适应证。凯普拉生属于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同时也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胃酸领域、新靶点、新机制P-CAB创新药。若想了解“医保谈判”每日最新动态,请扫码入群!关注E药经理人接下来几天的报道~回复“15周年”,了解电子期刊详情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2023会是国产创新的丰收之年吗?从国内首个、到中国首发、再到全球首创……虽仍处在寒冬之中,但今年以来,产业中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以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来看,创新成色正不断加深。更直观的变化是,上市1类新药的数量也在大踏步前进。2023年上半年获批的1类新药中,22款为国产创新药,其中包括12款小分子创新药,8款生物药,1款多肽类化药及1款中药创新药。对比之下,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若将统计周期拉长至上市一年内的1类新药,自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上市国产1类新药达26款,它们将有望在上市一年内冲进医保目录。(后台回复:“1类新药”获取名单)新药获批的“6·30”之门已关,医保谈判细则的变化让产业再起风云。医保作为最大支付方,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药企的神经。大考帷幕拉开,面对改变命运的商业化与医保准入,新生和老将们,是进?是退?创新药正全面步入收获期?仅今年上半年获批1类新药数量就超过了2022全年。这是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还是中国创新已步入果实收获期?如果从CDE受理1类新药递交材料的数量来预测未来上市产品的节奏,曾有统计显示,自2015年药审改革后的2016年至2021年间,国家药审中心受理的1类新药数量由184个增加至1379个,年增长率近50%。有业内分析以此推算,2023年,或的的确确是国产1类新药的上市爆发期。照此增势,业内预计,2023年国产1类新药将进入爆发期。将目光聚焦到这21款国产1类新药(除中药创新药)所获批的适应证上,抗肿瘤依然是“绝对王者”,获批产品数量过半,炎症及自免则紧随其后。国内创新药项目研发取得进展,中国创新药IND申报数量还将快速攀升,研发都扎堆在哪里?毫无疑义,抗肿瘤始终是新药研发最热门的领域。今年上半年以来,齐鲁制药的ALK/ROS1抑制剂伊鲁阿克、海和药物MET抑制剂谷美替尼、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恒瑞医药PD-L1单抗阿得贝利单抗……聚焦于不同靶点研发的国产1类新药们,在不同癌种的治疗中各自有所斩获。如果将目光聚焦到抗肿瘤赛道内,最火热或者说最卷的,毫无疑问,当属PD-(L)1。虽然PD-(L)1的研发热潮并不仅仅是中国,同样是全球药物研发领域最具活力的细分市场之一。但中国市场是目前世界上拥有PD-(L)1最多的国家。自2014年以来,全球已获批上市了近20款PD-(L)1单抗药物,仅是中国市场,就占了3/4。如果以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1日为统计周期,过去的12个月里,仍有两款PD-(L)1获批,分别为乐普生物与恒瑞医药。至此,国内已获批PD-(L)1单抗产品增至15款。15款PD-(L)1单抗药物,是美国市场上市PD-(L)1的2.5倍。全球围绕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突破5600项,热浪之下,国家药监局给内卷的国内PD-1研发泼了盆冷水。今年6月中,嘉和生物宣布PD-1药物“杰诺单抗”的上市遭国家药监局否决。“本公司已获国家药监局告知,杰诺单抗(GB226)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彼时,嘉和生物这样表示。这是国家药监局首次公开对PD-1说不。或许,这是一个警钟,尤其是对于已提交上市/临床申请的超30款国产PD-(L)1单抗来说。如果从《中国 I 类新药靶点白皮书》统计来看,作为大分子生物药的PD-(L)1是肿瘤研发的第一大热门,第二大热门则来自小分子药物中的EGFR靶点,其新药申请数量高达58项。目前国内已上市多款药物,包括艾力斯的甲磺酸伏美替尼、贝达药业的盐酸埃克替尼、豪森药业的阿美替尼、恒瑞医药的马来酸吡咯替尼等。不同于生物药于近两年崛起,作为小分子药物,EGFR靶点的辉煌时期存在于2016-2017年,彼时,是药企争先追捧的靶点,2018-2020年间,EGFR靶点新药申请呈现下降趋势,不过近两年来,EGFR靶点新药申请数量再次有“回春”之势。从产品获批情况来看,贝达药业第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在5月31日上市,也是国内上市的第四款三代EGFR TKI。可以预见的是,贝福替尼在上市后将直面此前已上市并进入医保的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并向它们的市场发起冲击。整体来看,上市1类新药数量大增的同时,另一明显的特征是,小分子依然是目前获批1类新药的主流。药智数据显示,国内1类化药临床在研靶点中EGFR靶点的数量最多,BTK、VEGFR、MET次之。但小分子研发领跑的趋势似乎很快就会发生变化。从近年来IND申报的变化趋势来说,围绕生物大分子的研发逐年增加,并且到2022年,生物药IND数量首次超过了小分子化药。据CDE及药智数据显示,在创新药IND申报药物品种中,2017-2021年,化药申报品种数量占比一直超过50%,而到了2022年,则首次占比不到50%,为46.1%。生物药则在稳步增长中,自2017-2022年,IND申报占比从17.3%增长到46.6%,并在2022年,IND申报占比首次超过化药,反超0.5%。商业化元年挑战从IND走到NDA上市,中国创新正在结出越来越多的丰硕果实。然,摆在药企面前的,是终于逃出产业内卷、攻破研发难题后,将面临的商业化、市场准入等新挑战。尤其是对于不少刚刚实现首款产品商业化的Biotech们来说,经历“九死一生”将创新药产品推上市后,都希望尽快通过商业化,快速收回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其中,“进入医保”是创新药的重要商业化渠道之一。过去数年的经验来看,创新产品纳入医保后,普遍迎来放量,销售收入大幅提升后更有助于其收回研发成本,以进入下一个创新循环之中。尤其是对于商业化团队规模或经验都明显不足的新生biotech公司来说,医保作为最大的支付方,通过谈判进入目录将是快速打开市场并收回成本的捷径。新生的biotech们,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准入与商业化策略?据E药经理人统计,在2022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期间获批的1类新药且承担了Biotech首个商业化产品重任的药物共有5款,分别为璎黎药业林普利塞片、轩竹生物安奈拉坐钠肠溶片、乐普生物抗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驯鹿生物/信达生物CAR-T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作为“新生”,他们将如何面对自己的商业化元年以及应对医保准入?更具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们”往往对后来者医保策略等有着较大借鉴意义,通过复盘同赛道产品医保策略,或可窥见正迎接商业化元年的Biotech不同选择。先看璎黎药业,随着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获批上市,它正式摘得了第一个收获的果实,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尤值得一提的是,该药中国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由恒瑞医药拥有。不过,纵有恒瑞引以为傲的商业化能力“背书”,林普利塞片“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加大了其医保准入的挑战。首先,该产品并非中国首款上市的PI3K抑制剂。早在2022年3月,度维利塞便先于林普利塞片一步,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该药是由Verastem Oncology开发,石药集团获得了在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和商业化度维利塞的独家产品特许及合作协议。有意思的是,石药放弃了2022年医保谈判机会。彼时,业内分析称,或是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和顾及全球定价体系。也有投资人告诉E药经理人,“滤泡淋巴瘤本身就是一个很小的适应证,石药的考虑可能是要保价格,等大适应证上市后有更多的市场空间。”而璎黎药业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片与度维利塞是同样的适应证,双方医保准入或在同一起跑线上。失去了先发优势的璎黎药业也面临着后来者的追赶。就在今年5月,拜耳的PI3Kα/δ抑制剂可泮利塞在国内获批上市,适应证与林普利塞片与度维利塞相同。此外,国内还有十多款PI3Kδ抑制剂处于临床阶段。最终,璎黎药业林普利塞片会否跟随石药度维利塞的步伐,做出同样的选择呢?赶在6月30日前几天获批的安奈拉唑钠肠溶片也使轩竹生物从研发步入商业化征程。这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PPI)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获批适应证为十二指肠溃疡。实际上,国内此前已有多款上市的PPI类药物,包括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其中,丽珠集团核心产品艾普拉唑与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同为独家品种创新药,是其上市后将直接竞争的选手之一,最初由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发明,2001年被丽珠集团引进国内,于2018年1月获批上市,2019年通过谈判纳入全国医保。在丽珠集团艾普拉唑奠定了多年的商业化优势后,轩竹生物安奈拉唑钠肠溶片要想从中蚕食市场,亦非一朝一夕。不单如此,柯菲平医药新上市的首款创新药产品盐酸凯普拉生片也获批了十二指肠溃疡及反流性食管炎适应证,且亦有资格进入今年医保谈判。不过机理不一样,凯普拉生属于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同时也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胃酸领域、新靶点、新机制P-CAB创新药。盐酸凯普拉生片的上市或直接冲击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凯普拉生不仅克服了PPI类产品的诸多缺陷,如起效慢、须在餐前半小时服药、抑酸不稳定、药效个体差异大等;而且,该产品在靶器官胃组织分布多且持久,但在肾脏等其他器官分布少。由此看来,轩竹生物安奈拉坐钠肠溶片未来的市场空间同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作为实打实的PD-(L)1后来者,乐普生物会有何商业化进医保策略呢?乐普生物首款商业化产品抗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分别于2022年7月和9月获批了两大适应证。一是适用于既往接受一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实体瘤患者的治疗,二是用于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这款后来者已经是国内第8款PD-1抗体产品。近年来,PD-1新上市或新增适应证放弃医保谈判并非个例。去年,正大天晴/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以及誉衡生物的赛柏利单抗便主动放弃了医保谈判,“进也不赚钱”成为了他们考量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不少企业医保战略优先选择了“小适应证先不进医保,等待大适应证获批后同时进医保”,以达到控制总体降幅。不过,选择不进医保也需要一定底气。对商业化能力较强的企业来说,不进医保可能对其进院速度影响较小;但对商业化能力较弱的Biotech,更具差异化创新的产品才更具竞争力。目前,乐普生物商业化方面尚无较大优势,初上战场,还在试炼阶段。随着2022年下半年两大适应证陆续获批,乐普以PD-1为基础,才构建商业化团队,主要负责制定产品推广、产品定位及品牌管理策略。截止2022年底,初步形成覆盖18个省、38个城市的销售渠道,并在2022年赚取了15.6百万元的销售额。尚无医保产品的乐普或许会考虑先入医保。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同样是一名新生,于2022年10月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款以葡萄糖激酶(GK)为靶点,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First-in-class新药商业化进程也广受关注,加上定价相较传统基础药略贵,约420元/盒。对于该产品,进入医保或是其产品放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除了进医保这条路,在商业化方面,华领医药与拜耳针对多格列艾汀片在中国达成商业合作协议。公开资料显示,拜耳的处方药团队拥有覆盖范围广、下沉程度高的销售网络,销售团队实力强劲,覆盖了13000多家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00多家零售药店。同时,华领医药药品营销部副总裁董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除西藏以外,在全国所有省份形成了自己的营销渠道,有几十家一级商以及几百家二级商。此外,多格列艾汀片也正在考虑“出海”。途径有二,一是沿着“一带一路”的足迹,看能否与一些相应国家建立新产品合作机制和销售模式;同时也在拓展东南亚路线,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方式。而今年新增一款靶向BCMA CAR-T产品——驯鹿/信达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也备受关注,6月30日踩线获批,赶上了获得医保入场券的时机。它的意义在于,不仅是驯鹿生物的首款上市产品,也是全球第一款商业化全人源CAR-T产品,而且也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并且全流程自主生产的CAR-T细胞疗法。该药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既往经过至少3线治疗后进展(至少使用过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对于公认价格昂贵的CAR-T产品来说,商业化一直是一大难题,至今尚无CAR-T产品纳入医保,更多寻求惠民保等商业险补充,但国内商业保险尚不完全成熟。对比国内其余获批的CAR-T产品商业化情况,不难看出,驯鹿/信达伊基奥仑赛注射液纳入今年医保仍然有难度,接下来,将面临同样的CAR-T支付难题。登记邮箱信息订阅E药经理人信息服务扫描二维码精彩推荐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100 项与 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韩国一洋药品株式会社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