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Albaway (Tianjin)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Albaway (Tianjin)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2024年8月5日,嘉和生物发布公告,将CD3/CD20双抗GB26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TRC 2004,后者支付数量客观的股权、数千万美元预付款、4.43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个位数至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此次出海通过NewCo模式,嘉和生物与Two River、Third Rock Ventures两家美元基金共同设立TRC 2004。
GB261为一款差异化设计的CD3/CD20双抗,用于血液瘤和自免适应症。
GB261由嘉和生物与Ab Studio合作开发。
GB261采用超低亲和力的CD3抗体与利妥昔单抗,经计算机辅助的定向工程化改造而成。
NewCo模式开始成为国产创新药出海的一种重要路径,此前恒瑞医药的GLP-1产品组合携手贝恩资本、Atlas、RTW、Lyra出海,康诺亚生物两款双抗携手OrbiMed出海,此次嘉和生物CD3/CD20双抗携手Two River、Third Rock出海。慢病成为出海的新热潮,恒瑞GLP-1为代谢病领域,康诺亚CM512已获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为自免领域,嘉和CD3/CD20估计重点为自免赛道,加上去年诚益GLP-1授权给阿斯利康,前不久明济生物TL1A抗体授权给艾伯维等,均为慢病管线。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薪酬中位数超过20万美元的企业,对应医药人共7.2万,仅占177家企业所有员工的5.4%。看来无论在哪个行业,真正能拿到高薪的,永远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撰文| 石若萧
近日,行业媒体Endpoints筛选出了披露员工薪酬中位数的177家生命科学公司,尽管样本数有限,但行业内的代表性公司基本都涵盖到了。既包含了营收TOP20的MNC,如强生、阿斯利康、赛诺菲、辉瑞、默沙东、诺华、艾伯维、礼来等,还有全球知名Biopharma、Biotech和CXO巨头。
此次统计指标为薪酬中位数,相较平均值,能更准确地反映着美国医药打工人的薪酬水平,当然,也有助于中国医药打工人做横向对比。
据统计,榜单中超过85%的公司员工薪酬中位数超过了10万美元。其中,最赚钱的那部分打工人并不是来自大型制药公司,而多来自于投资人青睐、体量较小的那些新锐Biotech。
至于众人耳熟能详的大型MNC,中位薪酬清一色未跻身前列,多数甚至不及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两家中国公司,百济神州与再鼎医药出现在了榜单中。在中国药企努力出海、开拓全球市场的大潮下,这也为产业提供了一个员工薪酬制定的全球化视角,以评估国内药企员工薪酬处于全球的何种水平。
万人大厂薪酬对比:辉瑞发愁,百济初露头角
按照员工人数来计算,该列表中约有25家生命科学公司员工超过10000人。既包括强生、赛诺菲、AZ、辉瑞、GSK、吉利德等跨国制药巨头,赛默飞、艾昆纬(IQVIA)、查士利华(Charles River)、康泰伦特(Catalent)等全球CXO巨头也位列其中。同时,百济神州亦赫然在列。
员工人数最多的是强生,规模超过了十万,但其薪酬中位数水平在员工人数过万的制药公司榜单中,没有跻身前十。
▲来源:Endpoints
将人数过万的制药巨头单列出来,可以看到薪酬中位数最高的是吉利德,达到了20万美元以上;然后是安进、再生元、礼来、艾伯维、BMS、诺和诺德,彼此相差都不远,都处于15万美元上下这个范围。
接下来是AZ、默克与GSK,员工薪酬中位数都在10-12万美元区间内;再接下来就到了10万美元以下区间:强生、欧加隆、辉瑞、梯瓦、博士伦及其母公司,百济神州也出现在了这一区间里。
和去年一样,薪酬水平最高的万人大药企前三名还是吉利德、安进、再生元,这几家公司的共性是技术属性更为突出,同时员工人数也相对较少:吉利德员工人数为1.8万人,薪酬中位数20.5万美元;安进员工人数为2.67万人,薪酬中位数16.6万美元;再生元员工人数13450人,薪酬中位数为16.5万美元。
不过,从中依然可以窥见公司经营情况对员工薪酬的影响:去年,吉利德的员工薪酬中位数为24.2万美元,今年相比有了明显减少。或许是由于其2023年业绩相比前一年同期略有下降,员工人数又增长了1000人所导致。
情况类似的还有辉瑞。随着新冠大流行结束,辉瑞的一些重磅药物市场急剧缩水,这家“巨无霸”亦开始实施成本削减计划和裁员。能够看到,辉瑞的员工薪酬中位数从2021年的9.3万美元,降至2022年的7.5万美元,再降至2023年的7.4万美元。
反过来,公司经营得越成功,一般情况下薪酬也越高。比如礼来在GLP-1药物的带动下,近两年业绩和股价均不断冲高,员工薪酬随之大幅上涨,中位数从2021年的9.7万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2.4万美元,再到2023年的15.8万美元。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统计口径差异的结果:礼来将股票和期权的价值计入了员工薪酬范围内,辉瑞只计算了现金薪酬。另一方面,关于公司的薪酬水平问题,辉瑞发言人表示:整体并未下降,只是新工厂的员工招聘对一段时间里员工的薪酬中位数造成了影响。
再看唯一入榜的中国公司——“创新一哥”百济神州,其排名在全球范围内不算太高。2022年,其在175家公司构成的名单中位居159名,员工薪酬中位数约7.8万美元(约55.6万元),只不过,那时候百济还没有跻身万人大药厂行列,员工人数为9200人。
今年,百济神州的排名纹丝不动,依然是159名,薪酬中位数也和去年差不多。但体量终究是上去了:2023年港股业绩报告中,百济神州对于员工数量的形容则是“我们已成为一家全方位一体化的全球性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分布于美国、中国及欧洲”——足足增加了一千多人。报告中的“员工福利开支(包括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薪酬)”一栏中,各子项及总额均出现了10%到25%不等的涨幅。
尽管在全球市场排名一般,但相比一众裁员、砍管线的国内药企,百济的表现还是要好很多。底气或许来源于其快速增长的业绩:2024年半年度公司产品收入为119.08亿元,较上年同比上升77.8%;2024年半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19.96亿元,较上年同比上升65.4%;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28.7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大幅减亏。
除了研发管线持续推进,随着百泽安、百悦泽等新药的上市和市场拓展,百济神州也需要更多的人手。公司方面曾表示:“随着我们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计划与战略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在美国、中国、欧洲和其他地区增加大量的管理、运营、药物开发、临床、监管事务、生产、销售、营销、财务和其他人员。”
推荐阅读
* 17万医药打工人月薪不足1万,2万人超3万!科创板成薪酬高地?IVD人最“苦”?
* 百济、再鼎跻身美股薪酬排行榜!BMS、AZ领跑,辉瑞逊色,175家美股药企员工薪酬公布!
人越少,钱越多?
尽管财大气粗的公司谁都向往,然而对打工人来说,并不是公司越大越好。
梳理下来,所有177家生命科学公司的薪酬中位数约为20万美元(约143万人民币),而人数过万的25家大公司,薪酬中位数的平均值仅为9.8万美元(约合70万人民币)。
以员工人数最多的强生和赛默飞世尔为例,薪酬中位数都不到10万美元,在整体排行中处于较低位置。
而那些员工薪酬名列前茅,中位数300万元人民币(约41.8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共有5家,中位数200万元人民币(约28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共39家,几乎清一色全都是Biotech。
以收入最高的公司Akero Therapeutics为例,其员工薪酬中位数达到了57.7万美元之巨,换算下来超过400万人民币,不过这家公司实行“轻资产”策略,一共只有56人,主要深耕的管线也仅有一条——于2018年从安进处引进的FGF21类似物AKR-001(Efruxifermin),适应证为MASH。
接下来是Savara,一家专注于罕见呼吸道疾病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员工人数更少,只有37人,薪酬中位数为54.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0万以上。
紧随其后的是Kymera Therapeutics,Anavex Life Sciences和Madrigal Pharmaceuticals,员工人数分别为187人,40人,376人;薪酬中位数分别为51.7万美元、 51.2万美元、47.9万美元。
反过来看,薪酬中位数榜倒数十名中,9家规模在千人以上,其中6家人数过万。
薪酬中位数最低的三家公司为Amneal Pharmaceuticals、OPKO Health以及Bausch Health,员工人数分别为7700人、3930人、1.29万人,薪酬中位数分别为1.1万美元、4.41万美元和4.43万美元。Amneal为仿制药企业,OPKO Health是一家专注于诊断和制药的医学测试和药物公司,Bausch Health则是美国老牌眼科护理产品制造商博士伦的母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薪酬榜上再鼎和百济的排行很接近,都在倒数25名之列。虽不算高,但再鼎(第155名)超过了强生(第156名),百济(第159名)超过了辉瑞(第163名)。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第一批成功出海的药企,待遇上已经有了和MNC一较高下的资本。
最后整体计算下来,一半药企员工薪酬中位数超过了20万美元,对应的这部分医药人为7.2万人,仅占榜单上所有药企员工总数132.3万人的5.4%左右。看来无论在哪个行业,真正能拿到高薪的永远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美国生命科学公司的薪酬水平还是比国内高,平均相当于国内医药研发高管人才的薪酬水平,据科锐国际统计,2023年医学写作、医学顾问、注册经理等职位的年薪在30万~90万元。
注:文中数据基于Endpoints披露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本次以“突破瓶颈 打造健康产业新引擎”为主题,设一场主论坛和八场主题论坛,从前沿创新突破、临床应用拓展、工艺技术优化、商业化开发等多个全新视角推动CGT技术开发与应用,成就健康产业未来。
伴随各大跨国药企2024年中报的相继出炉,“自免之王”终于尘埃落定。
在“老药王”修美乐(Humira)营收同比下滑32.7%的情况下,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凭借25.9%的营收增长,在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66.6亿美元,超越一众自免药物成为新的“自免之王”。
图:2024上半年头部自免药物营收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自免,历来都被认为是肿瘤之外的第二大药物市场。在这个强手林立的赛道中,度普利尤单抗究竟是如何突围的呢?对于国内药企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1
开局即是王炸
度普利尤单抗是一款由再生元与赛诺菲联合研发靶向IL-4Rα的药物,其之所以能够成为“自免之王”,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它一上市就拿下了特应性皮炎(AD)这个大适应症。
2017年3月,度普利尤单抗成功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AD患者,这是FDA批准的首个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品。在度普利尤单抗上市之前,AD存在极大的临床治疗缺口,患者只能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来进行缓解,但这些药物却存在极为明显的副作用,并不适合长期服用。因此,副作用较低的度普利尤单抗一经上市,就受到了AD患者的大力追捧。
A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国内AD患者总人数超过7000万人。许多新生儿都会出现AD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会随着年龄增长而缓解消失,可仍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终身患者。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AD患病率在婴幼儿期可以达到30.48%,在1-7岁学龄前儿童达到12.94%,在成人的患病率是10.6%。由此可见,患者基数随着年龄增长呈反比趋势。
一开始,度普利尤单抗获批的仅是成人中重度AD患者,这是AD最小的细分人群。不过,由于度普利尤单抗疗效出色,其很快就拓展至更年轻的青年,甚至幼儿AD患者,患者群体数量大幅增长。
图:度普利尤单抗获批时间一览,来源:华源证券
由于AD属于自免疾病,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即使是靶向药物度普利尤单抗也只是缓解病情为主,因此需要长期用药。这意味着只要渗透率上去了,度普利尤单抗的营收就会持续增长。AD患者年龄扩容与药品渗透率提升,帮助度普利尤单抗很快确立了大单品的地位,这也是其为何能成为“自勉之王”的基石。
然而,度普利尤单抗在AD的根基实则正在遭遇挑战。
2021年,艾伯维发起JAK抑制剂乌帕替尼与度普利尤单抗在AD患者中的“头对头”试验,当时乌帕替尼的优效性已经初显。后来,艾伯维再次升级了“头对头”试验,并在今年5月公布了结果:大幅提升患者治疗目标的同时,安全性还得到了很好地保证。
虽然乌帕替尼赢下的只是成人患者的“头对头”挑战,却足以导致度普利尤单抗在AD领域的优势不断缩小,甚至存在被乌帕替尼逆袭的风险。
不过好在度普利尤单抗的业绩增长早已不再单纯依赖单一适应症,而是建立起了一条持续爆发的差异化适应症群,这实则才是度普利尤单抗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护城河如何构建?
修美乐之所以成为“药王”,正是基于不断拓展的适应症群,度普利尤单抗同样做到了这一点。
自2017年3月获批AD后,度普利尤单抗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持续拓展至更多新的适应症。此后几年时间中,度普利尤单抗分别获批了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结节性痒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尤其COPD适应症在欧盟的获批,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COPD与AD类似,都是全球市场的大适应症,且存在明显的靶向疗法缺口。《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COPD患病率为8.6%,特别是4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3.7%,仅我国就存在1亿COPD患者。度普利尤单抗在欧洲获批后,成为欧盟COPD患者能够选择的首款靶向疗法。
图:度普利尤单抗获批适应症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与传统自免药物相比,度普利尤单抗最特别的一点在于,它并没有去卷传统大适应症,而是聚焦于临床存在巨大需求的空白适应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修美乐、乌司奴单抗(Stelara)、利生奇珠单抗(Skyrizi)、乌帕替尼(Rinvoq)均存在明显的适应症重叠,如银屑病、克罗恩病等,而度普利尤单抗获批的适应症几乎都是空白的蓝海市场。
图:重点自免药物适应症一览,来源:锦缎研究院
基于此,度普利尤单抗业绩增长实际存在两大核心逻辑。首先是纵向拓展,度普利尤单抗不断获批新的蓝海适应症,用户基数持续增长;其次是横向扩张,新获批的适应症又进一步扩张至更多地区,进一步提升用户人群。
依靠这套增长策略,度普利尤单抗业绩持续爆发,由2018年的8.83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115.88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超过67%。今年上半年,度普利尤单抗更是凭借66.6亿美元的营收,登上全球“自免之王”的王座。
图:度普利尤单抗营收及增速,来源:锦缎研究院
持续扩增的蓝海适应症,已经为度普利尤单抗建立起了一条固若金汤的护城河,这些适应症尚未遭遇强力的竞争对手,这就使得度普利尤单抗拥有极强的议价能力。虽然在度普利尤单抗最初的核心战场AD上,乌帕替尼已经“头对头”战胜度普利尤单抗,却仅是度普利尤单抗适应症的冰山一角,难以撼动其业绩持续增长的趋势。
放眼未来,度普利尤单抗仍有多个蓝海适应症已经进入临床后期,有望在近几年获批,如过敏性鼻炎、瘙痒、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都具备成为大适用症的潜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度普利尤单抗成为“自免之王”的底层原因,正在于不断填补新的临床空白需求。
3
还未替代,已然内卷
度普利尤单抗的成功向市场证明了IL-4Rα靶点的价值,但这却吸引了一众药企争相模仿,尤其在国内市场中,更是涌现出诸多在研IL-4Rα药物。
仅以国内市场为考量,康诺亚、智翔金泰、三生国健、荃信生物、恒瑞医药、康乃德生物、康方生物都是这一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其中,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进度最快,AD适应症已经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并被列入优先审评程序;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过敏性皮炎三大适应症也均已进入临床三期。
此外,荃信生物的QX005N也有三大适应症进入临床二期,分别是AD、结节性痒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不过整体适应症布局与司普奇拜单抗趋同,但进度相对落后。
图:IL-4Rα单抗研发格局,来源:锦缎研究院
虽然目前国内尚未有IL-4Rα药物上市,但多家公司的产品均已经进入到临床后期,像极了当年全民研发PD-1抑制剂的盛况。
度普利尤单抗固然已经成为“自免之王”,但其持续增长的营收实则是靠不断拓展蓝海适应症换来的。目前,这些入局IL-4Rα靶点的药企都是冲着度普利尤单抗强大销售预期而布局的,本质上还是国产替代逻辑,谁能够先获批,谁就能够吃到红利。
然而,大量集中的在研管线似乎已经注定了这个赛道内卷的未来。以最典型的AD适应症为例,仅国内就有8家药企的IL-4Rα药物进入到临床二期以后,随着度普利尤单抗业绩的持续释放,入局的药企或将更多。
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之下,唯有上市速度快的公司才能够吃到肉,后续获批的药物很可能连汤都喝不上。随着上市产品数量的增多,IL-4Rα药物国产替代价值亦将显著降低。这一过程中,唯有差异化的适应症布局或将提升药品的价值,但却也难逃产业内卷的命运。
还未替代,已然内卷。这正是国内IL-4Rα靶点竞争格局的真实写照。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100 项与 Albaway (Tianjin)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Albaway (Tianjin) Bio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