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宁夏恒生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宁夏恒生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导语2025年4月7日以来,亚太股市陷入一片恐慌。4月11日,亚太股市普遍下跌,日经225指数跌1.86%,韩国综合指数跌1.35%,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跌1.57%。港股医药板块暴跌近15%,恒生医药ETF盘中甚至触及跌停,最终收市仍下跌9.98%。这一切的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4月2日宣布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全球基准关税10%,外加针对特定国家的“互惠”报复性关税:欧洲20%、中国34%、越南46%、加拿大和墨西哥25%。4月11日凌晨,白宫对美媒CNBC澄清称,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名义对中国实施的关税税率为125%,但这并不包括今年2月初和3月初美国以芬太尼危机为由,对中国两度加征的共计20%关税。因此在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中,美国对中国所有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累计税率,至此已经达到145%。尽管白宫发言人随后确认药品暂时未被列入新关税清单,但市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充满担忧。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指出,这一轮关税政策对医药产业链的影响复杂且多变,未来仍存在诸多变数。此外,美国前财长耶伦批评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是“最严重的自我伤害”,指出在美国经济本应向好之际,此举导致衰退风险上升。美国关税政策背后的深意01特朗普为何放过制药业?特朗普政府此次关税政策虽然看似严厉,却特意为制药业“开了绿灯”。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产业转移的战略考量白宫明确表示,豁免药品关税是为了给制药企业更多时间将生产从海外迁回美国。早在2025年2月,特朗普就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警告制药公司:“如果你们不把生产搬回美国,就要缴纳巨税。”参会者包括礼来、默克和辉瑞等跨国药企的CEO。避免药价上涨与短缺风险美国医药行业对进口依赖度极高,2023年进口药品价值超过1760亿美元,其中60亿美元来自中国(包括抗生素)。一旦加征关税,可能导致药品价格上涨或关键仿制药短缺,进而引发社会不满。据行业数据提供商Clarivate统计,中国和印度供应了全球几乎所有布洛芬和环丙沙星的活性成分。02特朗普的“阳谋”:推动产业回流特朗普希望通过加税促使制药企业将生产迁回美国,以实现其扩大制造业和增强供应链韧性的目标。然而,这种策略可能适得其反。德国私人银行Hauck Aufhäuser Lampe中国资管办公室钱若凡分析称:“美国的成本结构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这一轮关税变化可能对美国企业造成更大的冲击,而非中国企业。”例如,美国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如果原料药关税提高10%,研发成本可能增加5%-8%,部分早期项目甚至会被砍掉。此外,全面加税还可能带来通胀压力,影响化工品生产的其他下游产品,如服装等低利润率商品。03欧盟或成下一个靶子医药制品是欧盟对美出口的第一大商品,占比高达22.5%。特别是爱尔兰,作为全球品牌药(高价药)的重要枢纽,其对美出口额在2024年达到726亿欧元,占出口总额的45%。多家大型美国药企在爱尔兰设有生产基地,包括默克、礼来和强生。如果未来美国对欧盟加征20%的药品关税,这些企业将首当其冲。爱尔兰副总理西蒙·哈里斯警告称,若欧盟采取对等措施,爱尔兰对美相关出口可能减少一半。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影响01短期内影响有限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研报,由于美国关税政策暂时豁免药品,中国药品出口受到的影响较为有限。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出口中,美国占比达190.47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7.6%。国内创新药主要通过BD合作对外授权,并不涉及直接商品销售,短期内关税影响较小。不过,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IVD)领域受到的冲击较大。一位长期关注IVD产业的投资人表示:“很多IVD产品都是中国生产、海外销售,这次美国加税对他们影响巨大。”02国内企业的应对策略面对关税压力,国产医疗器械巨头们早已开始布局。迈瑞医疗在2025年4月3日公开表示,公司在年初已提前在美国备货,因此今年销售的产品不受本轮关税影响。同时,迈瑞计划启动至少10个海外本地化生产基地,并在全球设立十大研发中心,包括美国硅谷、新泽西和西雅图。另一家医用耗材企业稳健医疗也表示,将加快美洲市场的本土化进程,降低政策风险的影响。九安医疗则强调,其美国子公司iHealth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当地运营,并拥有美国本土工厂,业务并未受到地缘因素的显著影响。医药企业的两条出路01实现本土化生产为了规避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例如,百济神州于2024年7月启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旗舰基地,确保供应链韧性;美敦力在中国已有五家工厂,覆盖多个产品线;GE医疗更是将中国打造为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80%的在华销售产品实现了本土化生产。02调整市场布局部分企业选择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例如,一次性医用穿刺器械商康德莱的美国销售收入从2021年的2.67亿元降至2023年的1.59亿元,占比从8.61%下降至6.47%。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正积极开拓非美市场,通过调整全球产业链布局来分散风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无疑为全球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为部分中国企业提供了重新审视国际市场格局的机会。正如钱若凡所言:“医药行业短期受到影响,但中长期未必不是利好。”通过加速本土化生产和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中国企业不仅能够抵御关税冲击,还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这场贸易战的最终结果,或许将取决于各国如何平衡经济利益与政治诉求。大家对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何看法?注: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撰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撰文 | Potato、lcc部分来源 |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写意精品课 | 方法与工具—快速打造生物药供应链企业的独特品牌价值,欢迎报名!进入2024年,创新药如同烧开的水壶,不停歇地鸣叫。从海外药企一周10起扫货中国Biotech,到药明生物逼多变逼空,再到JPM春晚(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信息量密集到爆炸。海外大厂赶在资本寒冬结束前恐慌性收购,因为低价捡漏的时间窗口即将关闭。海外生物科技回暖,也对国内形成映射,药明生物装不下去了,北美贡献约55%新增项目,中国区新增项目数占比大幅反弹至25%。在所有事实中,最重要事实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药创新发源地之一。信达生物玛仕度肽头对头挑战司美格鲁肽,百济神州Sonrotoclax头对头挑战维奈克拉,康方生物AK112头对头挑战K药。在正面战场上,国产大药通过战胜国际大药夺取主导地位。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临床成功,首个国产GLP-1双靶点减肥药即将申请上市,成为冲在最前面的潜在国产药王。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创新药阵营中,各个治疗领域的药王在本次JPM大会上集中亮相。1贝塔红利叠加药企能力海外IBB、XBI处于新一轮景气长周期的开端,而国内生物科技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内生成长动力更强。国内生物科技企业多在港股上市,具有鲜明的高弹性、高波动性特征,港股医药代表指数恒生生科指数(HSHKBIO)PB分位数回落至近3年0.14%,处于历史底部位置。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美债利率见顶,投融资改善,有望带动创新药板块回暖。HSHKBIO与美债收益率具有较强负相关性,恒生医药ETF(159892)作为HSHKBIO指数下规模最大的ETF,在当前时点配置价值显著。百济神州、信达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是恒生医药ETF(159892)重仓股,分别储备有各个治疗领域的药王,都进入临床后期或临近商业化,具备较强的催化效应。中国创新药的时代红利刚刚开启,无论出海还是内需,都处在起点上。据东吴医药数据,2021年全球创新药市场约8300亿美元,其中美国创新药占比超一半,中国创新药占比只有3%;中国创新药占全国药品销售额约1/10,远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占比,未来提升空间较大。中国创新药的前端研究逐渐不逊色于欧美,而且临床推进效率大幅领先。据麦肯锡报告及华创新药数据,在药物发现阶段,从靶点确认到化合物筛选的行业平均周期为24-36个月,而中国头部药企仅需花费12-20个月便可完成上述过程,节省30-50%的时间。在临床阶段,中国药企同样拥有更高的临床效率,患者入组速度比行业平均水平快2.5倍。以PD-1在1L 治疗NSCLC的入组为例,行业正常入组速度为每家临床中心平均每月入组0.3-0.5名患者,而中国企业在同样时间内平均可入组0.9名受试者;以GLP-1为例,正常情况下每家临床中心每月可入组2名患者,而中国头部药企平均每月能实现10名患者的入组。贝塔红利叠加药企能力,创新大药的时代来了。百济神州的下一个泽布替尼?本次JPM大会可能提供了两个选项。艾伯维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2022年全球销售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据艾伯维预计,维奈克拉峰值销售有望在2026年达到60亿美元。相比维奈克拉,百济神州BGB-11417对Bcl-2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具备克服 G101V 耐药突变的潜力。BGB-11417已启动与泽布替尼联合治疗初治CLL的3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开展针对AML的注册临床,以及探索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潜力。百济神州BGB-16673是一款靶向BTK的蛋白降解药物(BTK CDAC),有望解决患者对BTK抑制剂耐药的问题,作为泽布替尼加强版,市场潜力数十亿美元级别。2024年BGB-16673启动针对MCL和CLL的3期研究,以及探索与其它疗法的组合用药潜力。亚盛医药Lisaftoclax(APG-2575)重要里程碑亚盛医药Bcl-2抑制剂Lisaftoclax(APG-2575)轻装突进,预计2024年在中国提交R/R CLL/SLL的上市申请。APG-2575治疗R/R CLL的研究数据显示,患者总缓解率(ORR)73.3%,安全性方面保持与前期研究结果相当的低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发生率。长期随访中,第30个月时的总生存(OS)率达到86.3%,进一步确认其较高的反应率、长期用药的安全性以及为CLL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方面的潜力。APG-2575两个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稳扎稳打推进国际化,广覆盖血液瘤多适应症,瞄准40亿美元以上全球市场机会。康方生物合作伙伴Summit在JPM大会上更新AK112 (PD-1/VEGF 双抗)肺癌积极数据,相比K药具备竞争力。AK112的核心价值在于万药互联,作为肿瘤联合疗法的基石药物,复制K药成功路径,并且以PD-1双抗替代PD-1单抗。IO+ADC将成为未来5-10年肿瘤免疫的主线,有望取代一半IO+化疗,在这种背景下,PD-1双抗将成为ADC黄金时段的基石。AK112用于EGFR TKI耐药NSCLC预计今年Q2国内获批,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抗血管”机制的双抗新药。AK112头对头K药用于PD-L1阳性的NSCLC(1L单药)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今年Q2有望进行期中分析(PFS主要终点),随后提交新药上市申请。2慢病大药爆发2024将成为慢病新药大年。度普利尤单抗(达必妥)把自免在中国的商业逻辑完全打通,其中国区2023年销售额预期直指70亿元。诺诚健华自免重磅管线TYK2抑制剂ICP-332和ICP-488在JPM大会上亮相。ICP-332 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II期成功,疗效与赛诺菲的度普利尤单抗、艾伯维的乌帕替尼相近,但胜在安全性与口服可及性兼备。在接受治疗4周的患者中,ICP-332展示出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80毫克和/或120毫克剂量组达到了多个有效性终点,包括EASI(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50、EASI
75、EASI 90(EASI评分较基线改善≥50%,75%,90%)及研究者整体评估(IGA) 0/1(即皮损完全清除或基本清除)。全球尚无TYK2治疗AD获批,诺诚健华进度领先,ICP-332有望于2024H1在美国申报IND并获得批准,并于2024H2启动针对AD适应症的3期临床、在中国和美国启动针对第二个适应症的2期临床。ICP-488将启动针对银屑病的2期临床并于2024H2完成患者入组。康诺亚生物每条管线的立项都经过精心设计,兼顾大适应症和差异化,率先撞线的是CM310,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上市申请去年12月获得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这是国产进度最快、潜在最优的IL-4Rα单抗,有望2024Q4获批上市。CM310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适应症有望2024Q3提交NDA,后续还将拓展至大病种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三生制药自免管线三生制药处于国产自免第一梯队,主流自免靶点全布局,5款自免产品进度国内前三。611(IL-4Rα单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研发进展国内居前,CRSwNP和COPD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进度也国内居前。610(IL-5单抗)治疗哮喘同靶点国内进展第一,嗜酸性粒细胞哮喘适应症Ⅱ期临床入组完成,2023 年 1 月 4日宣布达到主要终点。613(IL-1β单抗)研发进展同靶点国内第二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II 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2024年起有望逐步提交IL-17A(2024E)、IL-1β(2025E)、IL-4R(2026E)、IL-5(2027E)NDA。糖尿病和肥胖症也是最热的慢病领域。药明康德本周宣布正式投产两个多肽生产车间,为全球及国内GLP-1药王的诞生做好产能配套,多肽固相合成釜总体积提升至32000L,这已是全球最大产能之一。3前沿疗法爆红2024年初,小核酸药物BD的躁动,已经让前沿疗法的未来照进现实。随着瑞博生物2021年科创板IPO遇挫,国内小核酸赛道一度进入沉寂期。瑞博生物通过BD复出,预示着小核酸热度再起,商业前景已比较靠谱。目前小核酸药物最大优势在于长效。在慢病领域不管以前有没有成熟药物占位,只要实现半年或一年一针,小核酸药物在依从性、便利性上就具备碾压性的优势。君实生物在JPM大会上披露,siRNA药物研发平台初步搭建完毕,通过独有的修饰模式设计,在提高siRNA稳定性的同时降低副作用。获得具有抑制活性的siRNA序列后,其与靶向投递分子组合形成具有靶向抑制作用的siRNA药物。SiRNA的合成纯化及中试生产平台也将在近期搭建完成,进一步提高项目研发能力。君实生物靶向ANGPTL3的siRNA药物JS401临床试验申请2023年4月获得NMPA批准,拟主要用于高脂血症治疗,siRNA药物相较于单抗类药物,可更加长效对甘油三醋及胆固醇进行控制。CAR-T疗法平民化的速度可能超出预期。随着商保的积淀,储备的潜在患者越来越多,纳入商保时间越长,CAR-T疗法势必加速放量。金斯瑞生物科技子公司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国际化成功,随着前线治疗的获批,中信建投预测西达基奥仑赛销售峰值84亿美元。西达基奥仑赛纳入优先审评,有望今年国内获批上市。传奇生物在JPM大会上透露,拥有在安全性和CMC生产方面具备潜在优势的非基因编辑通用型CAR-T、CAR-NK等多种异体平台,利用多重创新策略克服实体瘤细胞治疗中遇到的挑战。其在研管线中包括多款自体/异体CAR-T疗法、NK疗法和γδ T细胞疗法。通用型+实体瘤+自免,将助推CAR-T疗法尽快解决可及性难题,其中蕴藏着未来的药王。开年创新药最大的特点就是躁动,完全无法低调,这是内在蓬勃生命力的体现,还有更多的大事件、大单品呼啸而来。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
生存压力越来越大。18A舟至中流,哪些公司将走得更远,一眼可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企,销售额爬坡最为最重要,但开支、研发效率、现金储备的全面平衡能力也很重要。到了考验公司高管治理水平最危急的时刻。大部分进入商业化阶段的港股创新药企,2023H1核心单品都实现放量爬坡,同时开支更加节制,研发效率也没有下降,走向一条平衡、高效之路。恒生医药ETF(159892)重仓股中的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信达生物、药明康德、金斯瑞生物科技、康方生物,都是我们以前分析过多次的优质公司,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最近,南下资金持续抄底港股,恒生医药ETF(159892)份额增幅明显,8月18日净流入1.58亿元。这只基金也有对应的场外基金(A类:016970;C类:016971),费率在同类属于最低档水平,可供低位定投。荣昌生物2023Q2营收2.54亿元,同比增长26.9%,环比增长51.1%,商业化实现复苏,但付出的代价高昂,2023H1销售费用为3.50 亿元,同比增长 133.5%,两个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分别有600 人的销售队伍,转化效率极低。2023H1商业化团队人效,百济神州约190万元,荣昌生物约35万元。荣昌生物称商业化能力仍处于前期建设阶段,仍需持续投入较多的团队建设费用和学术推广活动开支,但去年底销售人员已达1167人,并非全新搭建。2023H1这支销售队伍平均薪酬达到约18万元,而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6万元。销售费用率达82.9%,在行业整顿的压力下,强营销驱动策略能否持续?管理层全年收入12.5亿元的指引能否完成?荣昌生物上半年亏损7.03亿元,同比扩大43.8%,现金储备还有15亿元,估计最快下半年又要融资了。再鼎医药最近三季(2023Q2、2023Q1、2022Q4)产品收入分别为6890万美元、6280万美元、6260万美元,环比增速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核心产品则乐(PARP抑制剂)爬坡速度出现钝化,最近三季销售收入分别为4300万美元、4270万美元、4230万美元。但是,再鼎早期BD眼光精准,重磅产品将接力商业化。据原研药企Argenx 2023Q1财报,FcRn靶向药物Efgartigimod销售收入2.18亿美元,今年即上市后第2个年度即将突破10亿美元。再鼎引进的Efgartigimod(艾加莫德α)全身型重症肌无力适应症6月底在国内获批上市,有望领先竞品石药集团巴托利单抗一年进入医保。Efgartigimod拓展多个适应症,CIDP临床研究已达到主要终点,天疱疮和ITP的三期临床数据预计今年Q4公布。国内处于后期开发阶段适应症的受众患者近70万人,市场空间巨大。KARXT有望成为50年来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创新药物,合作伙伴Karuna将于2023年Q3向FDA提交NDA,再鼎已于今年6月完成中国注册桥接研究的首例入组。KRASG12C抑制剂Adagrasib于2022年12月美国获批上市,目前国内研发进度再鼎第一。从2023Q1开始,再鼎产品收入已超过SG&A(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2023H1亏损净额1.7亿美元,现金储备8.764亿美元。亚盛医药首个上市品种耐立克(奥雷巴替尼)2023H1销售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7%。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3月1日实施,成为放量催化剂,Q2销售额同比增长153%,盒数同比增长560%。注重平衡能力的建设,2023H1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6.8%,远低于收入增速,研发开支同比减少9.3%,重点品种的研发进展仍然符合预期。耐立克治疗潜力还将释放,用于治疗既往TKI耐药的CML 慢性期患者的适应症获批将近,并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用于一线治疗Ph+ ALL的TKI药物。拓展到血液肿瘤以外的领域,耐立克针对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开发也在快速推进,获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市场对亚盛医药期待最大还是Bcl-2抑制剂APG-2575,已获批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非头对头)现有数据显示APG-2575相比维奈克拉,疗效更佳、毒性更低,有望以BIC潜力成为CLL/SLL二线治疗的金标准。亚盛医药正处于最紧张的攻坚阶段,待APG-2575国际化成功后,将跨过盈亏平衡线。基石药业接下来12个月预期催化剂事件基石药业主动平衡财务状况,体现出较强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2023年H1商业化产品销售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53%,净亏损2.09亿元,同比收窄42%,现金储备超过10亿元。研发开支同比减少30%,行政开支同比减少34%,销售费用同比减少10%,然后,商业化毛利率由47%提升至59%。舒格利单抗一线治疗Ⅳ期NSCLC的上市许可申请获欧盟EMA及英国药品和医疗保健用品管理局受理,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出海成功。普拉替尼一线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于2023年6月国内获批上市,销售额将加快爬坡。CS5001 (ROR1 ADC)是希望之星,临床进度全球第二。ROR1 ADC全球仅三款处于临床阶段,另外两款分别以27.5亿美元、14.3亿美元的高价被默克、勃林格殷格翰收购。ROR1为肿瘤胚胎蛋白,高表达于多种实体瘤和血液瘤,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淋巴瘤,全球患者人群达300万人,一旦成药,空间有望达数百亿美元。CS5001正在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进行剂量探索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启动注册计划。CS5001在套细胞淋巴瘤异种移植模型中以单剂量给药,即使在更高和更频繁的给药计划中,也显示出比基于MMAE的参比ROR1抗体偶联药物更好的疗效,证明其成为同类最佳药物的潜力。歌礼制药2023H1收入4650.6万元,同比增长21.7%,亏损1655.9万元,同比大幅收窄81.2%。以往核心业务HCV(丙肝)产品收入234万元,同比下降48.4%,歌礼制药表示自今年起不再积极推广HCV产品。翻篇了,歌礼制药全新核心业务为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慢性乙肝,以及PB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现金储备25亿元,比上年末还有增加,这是重塑管线的定海神针。NASH管线覆盖纤维化改善、炎症改善、脂肪含量降低多个技术路线,THRbeta激动剂ASC41采取与全球潜在的首个NASH药物resmetirom同样临床研究方案,靶点确定性强,且已在非头对头数据中显现BIC潜力,预计今年Q4读出II期期中分析顶线数据;FIC品种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ASC40预计2024年Q1读出肝穿IIb期数据。PD-(L)1疗法ASC22在同类机制赛道上研发进度全球第一,早期数据表明针对表面抗原小于100IU/mL患者可实现43%功能性治愈,预计在今年Q3读出此类患者拓展队列II期期中分析数据。潜力管线还有ASC40,治疗痤疮的II期临床结果实现主要及关键次要终点,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ASC10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IIa期临床试验,为潜在的BD大品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美国1岁以下儿童毛细支气管炎(肺小气道炎症)和肺炎(肺部感染)的最常见原因1,每年导致约58000名5岁以下儿童住院。目前全球尚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绿竹生物距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核心产品重组带状疱疹疫苗LZ901预计2024H2提交BLA,2025Q4实现商业化。可能是这个原因,绿竹生物对现金流耗尽的恐惧感被放大,2023H1研发开支3312万元,同比下降40%,比管理费用(4124万元)还低。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体量的研发开支不足以维持一家Biotech的成长性,可能对管线的厚度、进度造成限制。绿竹生物2023H1经调整亏损5289万元,现金储备7.5亿元,非常节俭持家。核心产品LZ901在国产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中进度最快,今年5月在中国完成II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具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预计2023Q3在中国启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2024Q2在美国启动II期临床试验。本次中报季,大部分18A公司都有积极的进化,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尽力补齐自身的短板。前路艰辛,唯奋楫者进。封面图来源:123rf辉瑞&强生,CD3/BCMA双抗领域里,第二名和第一名的故事……点击这里,与药时代一起快乐学习!
100 项与 宁夏恒生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宁夏恒生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