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Shanghai Xingua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Shanghai Xingua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1. 全球最贵“细胞疗法”曝光
全球首个TCR-T疗法Tecelra获批上市,定价72.7万美元,刷新全球最贵细胞疗法纪录,用于治疗滑膜肉瘤,ORR达43%,为患者提供新治疗选择。
2. 143个亿,罗氏大把资金砸向AD
罗氏旗下基因泰克与Sangamo签署协议,开发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组药物,Sangamo提供专有技术,基因泰克负责临床开发等,预计支付Sangamo最多19亿美元。
3. 合成生物学火爆,大型药企开始频频出手
当前,合成生物学是热门的赛道。在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并推动其在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将合成生物学视为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大型药企频频出手,包括投资、并购等动作不断。
勃林格殷格翰投资生葆生物和羽冠生物,加速合成生物学在抗肿瘤活菌药物和疫苗开发中的应用,本土药企也在积极布局。
4. 生物医药创新国家队来了,上海前沿携手顶尖产学研机构缔造开源创新生态
上海前沿携手顶尖机构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推出“没有围墙的研发中心”,促进产学研医资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位于张江科学城,提供开放合作平台,强化关键要素赋能,畅通创新成果落地通道,展现中国创新力量。
5. 心光生物完成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加速推进便携式血透机落地应用
2024年8月8日,上海心光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由领汇创投独家投资。该公司自主开发的首款产品便携式透析平台,为国内首创。其采用独特的透析液再生技术,无需依赖复杂的水处理系统。整套系统重量仅8公斤,能降低70%的固定投入,并且能够携带和快速安置,在基层医院、家庭、疫情和战争条件下具有突出优势。
6. 西南医科大学完成外泌体专利作价入股
西南医科大学党喜同团队成功研发高效封装ECRG4 mRNA的外泌体技术,作价100万入股泸州中芝植研院科技有限公司,学校保留20%权益,核心贡献者获36%和8%权益。该技术通过三步创新实现基因高效载入外泌体,具有简化操作、降低成本、高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优势。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动脉网第一时间获悉,继6月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后,专注于推动血透的便利性发展的上海心光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后称“心光生物”)宣布完成由领汇创投独家投资的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
心光生物的第二代工程样机已在羊身上完成大动物测试
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病(CKD)的终末阶段,患者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需长期依靠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具有疾病严重程度高、多并发症高发、治疗花费负担重等特点。根据艾昆纬《中国终末期肾病白皮书》数据,2020年全球ESRD患者人数已突破1200万人,预计至2030年将达1450万。中国ESRD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比接近30%,每年新增ESRD患者10万-20万人,预计至2032年患者规模将增至480万人。
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数据,在 2012-2022年间,我国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人数快速增加,2012年我国血透人数为24.80万人。2022年,接受血透的患者数量增长至84.4万人。根据8.2日中华医师协会肾内科医师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陈香美院士公布的CNRDS数据, 2023年我国的血液透析患者已经高达91.6万,仅23年的新增患者就达到18.5万人。2023年我国腹透患者的数量增长至15.2万人,透析患者总数超过106万人。
2023年我国内地每百万人中仅有635人接受透析治疗,远低于同年时欧美日韩等国家2500人/每百万人的平均水平。大数据、AI、家庭透析、基层医师培训、远程诊疗和远程监护,成为大会的热点词汇。
目前传统的血液透析设备存在价格高昂、维护成本高、需要患者频繁前往医院进行透析治疗等问题,极大地影响慢性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家庭血液透析(HHD)备受关注。
家庭血液透析是患者在建立透析通路并在家里装置血透机及相关设备后,由患者自己或家属辅助,在家进行操作的一种血液透析治疗方式。相较于传统中心式透析,HHD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赋予了患者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不用频繁往返医院。
目前,海外多个国家已着手推进家庭透析,例如美国开始了血液透析“去中心化”的改革,在政府补贴以及疫情的影响下,使用家庭透析设备的患者迅速增多。澳洲与新西兰是家庭透析普及率最高、技术最成熟、服务最完善的国家。根据公开资料查询,2017年时澳洲家庭透析患者便占透析患者的12%左右。
囿于家庭血液透析机的技术壁垒强、研发周期长、对患者操作要求高等原因,国内家庭血液透析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无获批产品。
心光生物经过多年钻研,成功掌握了将酶用于血液净化领域的高壁垒核心技术,并围绕家庭透析,逐步形成了透析耗材、血管介入到便携式透析机的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自主开发的首款产品便携式透析平台,为国内首创。其采用独特的透析液再生技术,无需依赖复杂的水处理系统。整套系统重量仅8公斤,能降低70%的固定投入,并且能够携带和快速安置,在基层医院、家庭、疫情和战争条件下具有突出优势。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心光生物的便携式透析机摒弃了传统的基于管路和蠕动泵的动力方式,转而采用了气动隔膜泵技术。这一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流量精度,降低了设备成本,还极大地简化了操作流程。其耗材的集成后形成卡盒化设计,使得设备操作实现全自动化。通过不同的卡盒模块,该平台能够提供血透、腹透、CRRT等多种治疗功能。操作人员只需将卡盒卡入设备中,即可实现一键式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对护士的专业要求和学习成本。
对于获得本轮融资,心光生物创始人李祥海表示:“非常感谢新老股东的大力支持,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动荡,传统模式出现问题,新的增长模式尚未走完之时,医疗作为市场的避风港具有特殊意义。医疗器械具有临床效果的确定性,而透析又是所有医疗器械当中,最刚需高频,且市场规模最大的单品。家庭透析和便携化智能化是医生,患者和医保的共同明确的需求,是当前动荡市场下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心光生物基于这种需求,不断精确产品策略,优化商业化方案,致力于帮助全球400多万的透析患者,就近治疗,居家治疗,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领汇创投王忠慧博士表示:“血液透析是一个高频刚性的需求,也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便携式透析设备因其投资成本低,又极大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备受关注,但囿于各类问题尤其是耗材成本问题,当前全球范围内并无已取证的在售产品。心光生物通过创新的脲酶纯化工艺以及反应器设计,将耗材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便携式透析设备成为可能。希望心光生物团队可以再接再厉,做好产品的量产取证,有序推动产品在基层医院和家庭等场景的落地,更好地惠及国内外的千万患者,助力他们更好地回归生活。”
关于领汇创投TheLinhuiFund
领汇创投TheLinhuiFund是一家主要围绕高端装备、智能感知、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方向的创业投资公司,并围绕公司自身资源帮助早中期的科技型创业公司获得快速成长。领汇创投TheLinhuiFund成立于2007年,经过17年不断发展,已成长为业内知名专业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发起了16支基金,已投项目中IPO及并购上市公司20余家,在助力被投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基金投资人创造了良好的财务回报。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 拜耳BAY 2927088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HER2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拜耳BAY 2927088是一种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获得中国药物评估中心(CDE)的突破性治疗指定,用于治疗未满足需求的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美国FDA于2024年2月授予的类似名称。BAY 2927088是一种潜在的新靶向治疗方法,适用于先前接受过全身治疗的NSCLC患者,有望获得比现有疗法更大的益处。
2. 义翘神州大额解禁在即:业绩连年下滑新冠业务仍未出清理财收益占利润比例超3成
义翘神州回购股份未提振股价,公司业绩连年下滑,新冠业务仍未出清,理财收益占比高。公司股价自上市以来持续下跌,已跌近8成。尽管新冠疫情期间业绩爆发式增长,但可持续性存疑。
3. 心光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打造便携式透析机助力百万透析患者就近治疗、居家治疗
2024年6月11日,上海心光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完成由海脉德创投,上海天祥实业和老股东合投的数千万Pre-A轮融资。心光生物于2018年在复旦科技园创立,致力于推动透析技术的便利化,让全球超过三百万的尿毒症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4. 昆迈医疗:无液氦量子脑磁图全球首证,填补国产空白
昆迈医疗推出全球首款无液氦量子脑磁图,获NMPA批准上市。该技术可在常温下工作,无需液氦,降低了成本并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脑磁图使用效率和临床适用范围,有助于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研究。
5. 加速拓展中东市场,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汉曲优启航前往沙特
复宏汉霖的汉曲优生物类似药启航前往沙特,加速拓展中东市场,助力全球患者获得高品质生物药。该产品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成为公司营收主力军,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6%。
6. 朗信生物完成B+轮融资,推进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产业化
朗信生物完成B+轮融资,获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和联和投资支持,加速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多个眼科适应症临床试验,旨在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100 项与 Shanghai Xingua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Shanghai Xinguang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