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Guangzhou Lek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Guangzhou Lek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看中罗欣健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健康”)的是创新药商业化及推广经验,罗欣药业向其增资1.2亿元。
12月24日晚罗欣药业公告,拟增加子公司北京健康注册资本1.2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公司对北京健康持股比例将由71.16%升至80.95%。
资料显示,北京健康经营范围包含销售食品;销售药品;提供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信息服务等,注册资本为2.3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3.47亿元,净利润亏损1.58亿元;截至9月30日,资产总额为1.05亿元,净资产为-3.99亿元。
本次交易将有利于满足北京健康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使得北京健康能够利用公司的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品商业化运营,加强建设创新药推广能力,保障北京健康的业务发展需要。
同时,罗欣药业也表示,公司对北京健康增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北京健康的控制,把握战略机遇,利用公司的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品商业化运营,加强建设创新药推广能力,促进公司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
据悉,罗欣药业聚焦于消化、呼吸、抗肿瘤等优势领域,并在创新药、仿制药两方面发力,上市了150余个品种,300多个品规的产品。
其中,在创新药方面,罗欣药业聚焦消化领域,2022年公司头个1类新药替戈拉生片(商品名:泰欣赞®)获批上市,该产品为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otassium-Competitive Acid Blockers,P-CAB),适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及与适当的抗生素联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共计三项适应症,前两项适应症已被纳入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
在仿制药方面,罗欣药业以呼吸领域产品为例,公司以儿童患者临床需求出发历时多年研发推出的2.4类新药为头个国内上市的盐酸氨溴索喷雾剂(商品名:佩宁®),该产品适用于2-6岁儿童的痰液粘稠及排痰困难。
但是从业绩上来看,近年来,罗欣药业的业绩并不理想。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罗欣药业开始陷入亏损。2022年的净亏损高达12.25亿元,同比上年下滑401.63%,实现营收35.88亿元,同比上年下滑44.62%。到了2023年,罗欣药业净利润亏损面积有所缩小,但净利润仍为-6.61亿元,营收进一步下滑为23.64亿元。
进入2024年,罗欣药业仍未扭转亏损局面,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净利润亏损为2.6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81亿元,同比增长2.98%。照此计算,不到三年时间,罗欣药业累计亏损约21.51亿元。
据悉,面临业绩的亏损,罗欣药业还曾通过出售子公司盘活资产。如今年11月,罗欣药业曾公告,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其全资子公司乐康制药100%股权,拟挂牌价格1.9亿元。罗欣药业表示,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盘活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此次对资不抵债的北京健康进行增资,罗欣药业看中的是其创新药商业化及推广经验。罗欣药业表示,北京健康的主营业务为药品销售,拥有丰富的创新药商业化及推广经验。
来源:制药网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进入2024年年尾,药企高层大换血频繁,与此同时,一些药企也纷纷开启了“卖卖卖”模式,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专注于核心资产和优势领域。
未名医药:公开挂牌出售
营口化工26.84%股权
未名医药12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质量、提高运营效率,公司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天源持有的营口化工26.838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营口化工的经营范围包含特定有机化学品生产;危险化学品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等。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营口化工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实现净利润994.39万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资产总额为5.73亿元,净资产为3.36亿元。
未名医药主营业务:医药制造及CDMO生物医药代研发、代生产服务。公司表示,此次股权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营口化工股权。本次交易符合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及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经营效率。
财务数据显示,未名医药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3.15亿元,同比下降6.99%;归母净利润1462.63万元,同比下降50.78%;扣非净利润1657.06万元,同比下降49.02%。
罗欣药业:拟1.9亿元
挂牌转让中药厂
近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罗欣”)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出售全资子公司山东罗欣乐康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乐康制药”)100%的股权,挂牌价格定为1.9亿元。截至目前,公司方面尚未披露挂牌的新进展以及潜在的买家情况。
乐康制药是罗欣药业专注于中药产品生产的资产,对于此次交易的目的,公司称,旨在盘活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有分析指出,罗欣药业此次出售资产的背后和公司业绩情况不无关系。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为2.6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81亿元,同比增长2.98%。据悉,公司三年时间已累计亏损达21.51亿元。
同成医药:拟约2.2万元出售
江苏同成100%股权
同成医药12月17日发布公告称,山东同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未来发展战略需要,拟将全资子公司江苏同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权出售。同时,公司拟以人民币约2.2万元将江苏同成100%股权转让给陈凯峰,注册资本实缴义务由陈凯峰承担。
公开资料显示,江苏同成成立于2024年,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00万至350.00万,同比变动128.91%至133.72%。报告期内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原因之一是报告期内,销售订单增加,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来源:制药网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11月19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控股子公司山东罗欣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出售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罗欣乐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康制药)100%股权,确定挂牌价为1.9亿元。
这不是罗欣药业首次转让控股子公司进行自我救赎。在业绩持续亏损、缺乏创新产品的形势下,罗欣药业的前路充满不确定性。
转让控股子公司盘活存量资产
公告显示,乐康制药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经营范围包括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药品委托生产等。2023年度,乐康制药实现营收2291.53万元,亏损4594.96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乐康制药实现营收1029.35万元,亏损2917.52万元。
罗欣药业称,此次交易有利于盘活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交易完成后,山东罗欣不再持有乐康制药股权,乐康制药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这不是罗欣药业首次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5月22日,罗欣药业公布转让另一控股子公司股权的进度,山东罗欣已收到上药控股子公司上药山东支付的第二期股权转让款7947.37万元,加上此前一期转让款,已合计收到2.86亿元。
该交易可以追溯到2022年9月,罗欣药业董事会同意转让子公司山东罗欣现代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上药罗欣医药(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罗欣)股权的决议——作价4.15亿元,将上药罗欣70%股权转让给上药山东。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药罗欣的资产总额为24.12亿元,净资产为6.44亿元。而双方协议的上药罗欣价值为5.93亿元。这意味着,罗欣药业子公司出让价不及其净资产。
对于该价格,罗欣药业曾公告称,此次交易价格充分考虑了目标公司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及环境变化,定价公允合理,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完成交割后,罗欣药业将不再是上药罗欣大股东。彼时,罗欣药业认为,在出让上药罗欣后,公司将聚焦主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符合长远发展需要。
业绩持续亏损,身陷负面泥潭
公开资料显示,罗欣药业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医疗健康服务为一体,以研发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20年4月,罗欣药业拟作价75.69亿元借壳东音股份登陆A股,当时,罗欣药业成为首起港股成功私有化退市后再次在A股借壳上市的案例。
然而,罗欣药业上市后的经营并不乐观。
2020年是罗欣药业正式落户A股的第一个完整财年,彼时,罗欣药业实现营收60.96亿元,同比下降19.67%,实现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下降49.41%。营收、净利润双双大降的成绩单令市场大跌眼镜。2022年,罗欣药业净亏损12.25亿元,2023年,净亏损6.61亿元。此前发布的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罗欣药业仍未扭转亏损局面,前三季度净亏损2.65亿元。
罗欣药业创始人刘保起2018年在公司30周年庆典上提出了“从现在的百亿企业到今后三十年实现千亿发展”的目标。6年后的今天,罗欣药业甚至没能守住百亿市值,目前公司总市值仅45.57亿元。
今年以来,罗欣药业身陷负面泥潭,违规减持处罚后又被出具警示函,直指三大违规披露问题,紧接着是管理层人员接连辞任,这不禁令人对其内部管理产生疑问。
4月7日,罗欣药业控股股东罗欣控股收到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罗欣控股违规减持0.72%股份,浙江证监局决定,对罗欣控股给予警告,并没收其违法所得及罚款共计280.1万元。
这一处罚源于去年12月1日证监会对公司控股股东罗欣控股的减持立案调查。经查,2023年5月至7月,罗欣药业实控人刘保起、刘振腾父子通过罗欣控股等共减持1.71亿股公司股份,套现金额超10亿元,5月18日至24日期间共减持5.72%股份,其中罗欣控股违规减持了罗欣药业0.72%股份,即787.06万股。
今年6月14日,罗欣药业收到山东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要求公司责令改正,并对董事长刘振腾、总经理刘保起、财务总监陈娴、董事会秘书韩风生等责任人出具警示函,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根据公告,山东证监局对罗欣药业开展了现场检查,公司存在收入确认执行不一致、重要合同条款披露不完整、关联交易未审议未披露事项等问题。
频繁的人事变动也接踵而至。6月17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刘鸿雁辞职,6月21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朱雪云辞职。
重营销、轻研发,创新药转型“路漫漫”
在创新与研发方面,罗欣药业虽然一直强调“仿创结合”,可实际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并不算多,一直处于“重营销、轻研发”状态。
2020年至2023年,罗欣药业研发费用分别为3.61亿元、3.21亿元、2.05亿元、1.12亿元,呈逐年递减之势。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20.0亿元、18.6亿元、17.30亿元、9.64亿元。
虽然在新品获批方面有所进展,2022年,罗欣药业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不过,替戈拉生片并非罗欣药业独立研发,而是引进韩国公司HK inno.N。罗欣药业不仅要向韩国公司支付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合计500万美元,还要支付相应的销售提成。
在仿制药赛道,罗欣药业消化类药品的核心产品为注射用兰索拉唑,同类生产厂家众多,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注射用兰索拉唑目前共41条生产批文,生产企业包括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最早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注射用兰索拉唑尚来自奥赛康(002755.SZ),罗欣药业未能把握先机。
11月19日,罗欣药业收于4.27元/股,同比上涨3.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张兆慧
商务合作
130 6172 3098
zakk.cui@siqibest.com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
100 项与 Guangzhou Lek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Guangzhou Lek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