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海天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天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4月28日,华兰生物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Q1季度,华兰生物实现营收8.68亿元,同比增长10.20%;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增长19.62%;扣非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35.35%。华兰生物是一家从事血液制品、疫苗、基因工程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品、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生产三类业务,其中血液制品是主业,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部分为血液制品,最近几年,疫苗制品也为公司的营收贡献了一部分力量。血液制品方面,华兰生物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凝血因子Ⅷ、人纤维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11个品种(34 个规格),是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较高、品种较多、规格较全的企业之一。作为国内血液制品企业TOP 5之一,华兰生物一季度的业绩可谓是表现亮眼,而另外四家已遭遇一季报“暴雷”:天坛生物在2025Q1季度实现营收13.18 亿元,同比增长 7.84%,但其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 22.90%。据悉,这是天坛生物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季度业绩。博雅生物在2025Q1季度同样增收不增利,营收为5.36亿元,同比增长19.49%;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下降8.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降19.67%。派林生物在2025Q1季度甚至出现了营利双降,营收同比下降14%,净利润同比下降26.95%。上海莱士在2025Q1季度实现营收20.06亿元,同比下降2.45%;归母净利润5.66亿元,同比下降25.20%;扣非归母净利润5.70亿元,同比下降3.52%。而回看2024年这几家血液制品企业的业绩,却是可圈可点,表现不俗的,基本均实现了良好的增长,比如天坛生物在2024年净利大增40%,是其中表现最漂亮的企业。但在2025年一季度这四家公司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这可能是供需与价格的博弈,“价格”或许是影响血液制品企业今年一季度业绩的主因。天坛生物在2025年一季报中表示,净利润下降是产品价格下降减少的利润大于销量增长增加的利润所致。派林生物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受派斯菲科二期产能扩增停产影响,导致产品供应量同比下降。而上海莱士并未在一季报中说明原因,但其在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销售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为稳定,其中人血白蛋白随着供需关系的调整,终端价格略有变化。疫苗制品方面,该业务是华兰生物营收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是近五年营收表现却忽高忽低。同日,华兰生物的疫苗业务子公司华兰疫苗也发布了2025第一季度业绩。华兰疫苗实现营收2428.25万元,同比下降29.05%;归母净利润3277.71万元,同比下降15.06%;扣非净利润1541.58万元,同比增长8.89%。华兰疫苗是国内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商,也是首家获批四价流感疫苗的公司。2018年6月,公司的四价流感疫苗获批上市,一品独大,并迅速放量,替代三价流感疫苗成为主流产品。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四价流感疫苗获批上市,华兰疫苗流感疫苗的市占率也逐渐由100%降至86.10%,再降至61.41%。自2024年以来,国内流感疫苗价格显著下行,三价疫苗的报价曾低至6.5元/支,四价疫苗的报价亦曾降至百元以内。4月14日,今年全国首个流感疫苗招标项目公布中标结果。据深圳政府采购网显示,华兰疫苗中标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卫生检验中心、深圳市预防医学研究所)深圳市60岁及以上人群流感疫苗接种项目,其将供应15万支三价流感疫苗,价格为10元/支。对于今年流感疫苗价格是否将继续下调的问题,华兰疫苗方面表示,公司将根据2025年流感疫苗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流感疫苗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厂商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否会发生变化尚存在不确定性。至于疫苗业务能否在2025年回暖的问题,华兰生物管理层在近期的业绩会上表示:“公司目前已按照2025年流感疫苗生产计划组织正常的生产,疫苗行业能否回暖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厂商竞争格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华兰生物以血液制品为依托,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除了2005年成立华兰疫苗之外,华兰生物于2013年成立华兰基因,开展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生产。据华兰生物方面披露,华兰基因先后有10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正在按计划开展或准备进入临床试验,贝伐珠单抗已经获批正式生产和销售。华兰生物方面表示,今年一季度,华兰基因已产生收入,但该公司未在华兰生物合并报表范围。参考资料:[1] 华兰生物、华兰疫苗等公司2025年一季度报告.[2] 从暴增40%到暴跌23%,“血王”业绩变脸,发生了啥?. E药经理人. 2025年04月27日.[3] 血液制品业绩集体“变脸”. 21新健康. 2025年04月28日.[4] 上海莱士:加速浆站布局夯实发展根基,提升经营效能打造核心优势. 翰之未来. 2025年04月28日.[5] 华兰生物的成长性在哪里?. 长虹伴梦. 2025年04月12日.[6] “一枝独秀”的华兰生物. 炯垕看华兰. 2025年04月28日.[7] 疫苗业务收入腰斩 华兰生物业绩遭“滑铁卢”. 中经医健资本圈. 2025年04月22日.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血制品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吗?撰文| Kathy崩了。血制品龙头们一季报,堪称“丑媳妇见公婆”。国药系天坛生物、华润系博雅生物净利润齐齐下跌,动辄20%。更有陕媒系大军派林生物与海尔生物旗下的上海莱士成了营利双降的“倒霉蛋”。2024年净利大增40个百分点、年报综合表现最漂亮的“血王”天坛生物,这次居然“领跌”。尽管其一季度营收增长7.84%,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大降22.9%和23.7%。博雅生物同样面临着一季度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上海莱士净利润也从2024年的增长23.25%跌至一季报的下滑25.20%,未能稳住过去一年势头。而派林生物则遭遇了高基数增长后的业绩下滑。这些公司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与新产品推广,以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国内血液制品企业TOP5中,四家已遭遇一季报“暴雷”,仅剩华兰生物,实现了超预期增长。血制品行业怎么一下就从香饽饽跌进冰窟窿?业绩为何集体变脸?短短三个月,天坛生物、博雅生物、派林生物、上海莱士齐刷刷在一季报里上演了一场业绩“变脸秀”。与2024年报时的一片向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家公司在2025年一季报中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天坛生物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3.18 亿元,同比增长 7.84%,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 22.90%。这与2024年表现截然相反,2024年,天坛生物归母净利润达15.49亿元,同比增长39.58%,4个季度同比皆实现增长,尤其是最后一个季度,期间营业收入达19.59亿元,同比激增69.06%,净利润则飙升123.58%。拉长时间线来看,这是天坛生物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季度业绩。针对一季度的利润下滑,天坛生物表示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下降。尽管销量有所增长,但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利润减少幅度超过了销量增长对利润的贡献。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销售模式和销售策略方面面临不确定性,也导致利润水平受到波动影响。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对利润也产生了一定的挤压,使得公司在价格下降的同时,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但市场似乎并不为此买账。有投资者不禁发问,产品集采未降价、行业竞争格局也没发生变化,市场也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何这时强调产品价格下降?有二级市场分析师指出,其实在天坛生物2024年的年报数据中,就已经看出了隐忧。2024年财报显示,天坛生物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骤降65.75%至8.2亿元,与净利润比值仅为0.39,盈利质量显著弱化。同时,应收票据增速高达1093%,远超营收增速(16.44%),存货增速(36.02%)亦远超营业成本增速(7.12%),显示销售回款效率下降及库存积压风险。降价去库存,类似情况还反映在了其它血制品巨头身上。博雅生物,一季度同样增收不增利:营收为5.36亿元,同比增长19.49%;归母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下降8.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降19.67%。从2024年报来看,博雅生物过去一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但这与2023年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和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净利基数较低有关,其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4.58%至17.35亿元。其中静丙、人血白蛋白等产品都出现2.65%~12%的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产品的批签发量却同比增长10%左右。这也意味着,单价下滑这一事实在2024年便已经出现。派林生物更“惨”一点,一季度营利双降。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4%,净利润同比下降26.95%。回顾2024年,派林生物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4%至26.5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76%至7.45 亿元,全年采浆量超过1400吨,增长显著。究其业绩急转直下的原因,从成本与费用角度来看,派林生物在Q1的三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为 6759.29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3.87%上升至 18.04%,增幅30.03% ,这表明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费用的增加对公司利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推荐阅读 * 国药PK华润医药:中药掉队,血制品称王* “血王”终极战!国药硬刚“一哥”,华润猛追,五巨头的坏日子来了?寡头时代+关税调整,新机会在哪?相较于净利润下滑这件事,摆在国内血制品龙头面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或许仍是:做加法。作为高门槛的寡头竞争行业,至少在血源类产品被大规模替代前,扩张还是血制品行业现有的逻辑。截至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已经形成较为集中的行业格局。根据规定,血液制品的原材料必须是健康人血浆,而且只能通过单采血浆站获取。因此,企业所掌握的浆站数量很关键,可谓是得浆站者得天下。万联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我国新获批浆站3个,新增在营浆站17个,持续推动浆量稳步增长。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行业采浆量1.34万吨,同比增长10.9%,其中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远大蜀阳的采浆量合计占据国内血浆采集量80%左右,行业规模效应凸显。行业并购依旧频繁。2024年,博雅生物收购绿十字,天坛生物收购了中原瑞德。到了上个月,上海莱士宣布拟以42亿元收购南岳生物100%股权。收购落地后,上海莱士将在湖南省拥有11家单采血浆站及1家分站,浆站总数突破50家。巨头们忙着整合、并购、扩产的同时,这个高确定性的血制品赛道还成为了投资的“避风港”。尤其是在中美关税贸易战导致A股哀鸿遍野时,血制品赛道逆势走强。这也是血制品行业的另一个关键词:国产替代。从2024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一年的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总量为5423批次,其中国产1708批次,占比31%;进口3715批次,占比69%。相较于2023年60%的进口规模,依赖海外进口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对进口产品依赖更高的原因来自于,国内采浆量增长速度较慢,2024年采浆量为1.34万吨,同比仅增长10.9%,供不应求难以跟上市场需求的扩张步伐。上游采浆不足,也就导致在终端市场,进口白蛋白占据了60%-70%的临床使用份额,在三级医院等高端医疗市场,其占比更是居高不下。上游供不应求,中游的血制品生产上,也同样亟待技术提升。具体来看,在血浆综合利用率上,国际龙头企业可从血浆中提取22种产品,国内企业平均提取8-10种。但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吨浆收入提升至600万元以上,已接近国际水平。关税调整后,进口白蛋白终端价格可能上涨10%-15%,10g规格产品价格或突破600元,而国产产品价格保持稳定,性价比优势愈发明显。上海证券研究分析指出,在这种背景下,提升关税增加进口产品的成本,国产血制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另一方面,进口产品供应增加不确定性,国产品种供应稳定性更有保证。关税影响促使血制品竞争格局改变,供需共振下,国内血制品企业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机遇,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这也难怪在一片大跌中,国内血液制品相关A股上市公司的逆势走强也是投资者对血制品板块国产替代逻辑的认可。正如天坛生物在其2024年年报中所说,血液制品价格随市场供需变化而产生波动,以人血白蛋白为例,近年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数量持续增加,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对国产人血白蛋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从国内血制品行业产品结构来看,人血白蛋白进口占比超70%。随着对美加征关税可能推高进口成本,血制品的国产替代加速被再次关注起来,像凝血因子、静丙等品种的国产化率,有望突破50%。巨头们寻求国产替代机会的同时,以重组技术打破血源类产品的替代浪潮,也已经开始新的冲击。一方面,重组白蛋白技术正在突破。禾元生物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奥福民)已进入优先审评,若获批上市,将打破血源白蛋白的供给垄断。尽管短期内产能有限,但长期可能瓦解血制品稀缺性逻辑。曾有券商分析指出,重组产品商业化后,血制品供需矛盾有望缓解,但同时也削弱了传统企业的壁垒优势。禾元生物“稻米造血”技术若量产,白蛋白成本或降至10元/克以下,直接冲击血源产品的定价。另一方面,凝血八因子市场竞争加剧。如神州细胞通过重组凝血八因子实现国产替代,叠加天坛生物等企业获批同类产品,血源凝血八因子面临价格压力。2024年重组凝血八因子市场规模近30亿元,进一步挤压传统血制品企业利润空间。技术迭代正在给血制品行业带来了冲击,但也有不少行业观点认为,血源类产品被重组产品替代的风险还存在不确定性。正如太平洋证券分析的,重组白蛋白目前在纯化技术、临床适应证拓展、市场教育、产品审批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重组静丙实现难度大;狂犬单抗价格昂贵、无医保支付,对狂免蛋白冲击亦是有限。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编者按:本文来自米内网,作者白羽;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yuki4月,上市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成绩单相继披露。目前,A股已有93家医药企业发布一季度报告,华北制药、华特达因、立方制药等超3成企业业绩(营收和净利润)双涨。从净利润来看,新和成超过10亿元,佐力药业、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均创新高;从净利润增速来看,13家翻倍,恩威医药、千红制药等4家大涨超50%。此外,有11家亏损,金迪克、泽璟制药等5家减亏,值得一提的是,智飞生物亏损3.05亿元,其净利润峰值在2021年超过100亿元。01华北制药、立方制药……业绩双涨,新和成净利润超10亿目前,93家已发布正式季报,其中华北制药、恩华药业、华特达因、立方制药、通化金马等超3成企业业绩双涨,天坛生物为业绩快报,5家为业绩预告。从净利润来看,新和成超10亿元,佐力药业、诺泰生物、圣诺生物等均创新高。2025年一季度业绩双涨的医药股华北制药营收25.74亿元,同比增长0.66%净利润5749万元,同比增长216.72%4月24日,华北制药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业绩双涨,其中净利润大涨216.72%。华北制药表示,其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控,降低采购成本及各项费用,盈利能力实现提升。近日,CDE官网显示,华北制药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以仿制4类报产在审。数据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超过30亿元,是高血压化药TOP2产品。今年以来,华北制药已有4款产品报产在审。立方制药营收3.60亿元,同比增长7.98%净利润3825万元,同比增长25.94%4月22日,立方制药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增长。立方制药在药品生产批文和研发方面均有积极进展,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帕利哌酮缓释片等药品获得注册证书,贝派度酸片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瑞卢戈利及贝派度酸原料药上市申请获受理,控股子公司加替沙星滴眼液药品注册申请获受理。同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立方制药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以仿制3类报产获批,视同过评。在此之前,立方制药的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以仿制4类报产获批,是该产品首仿和首家过评企业。立方制药表示,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获批进一步丰富公司精神类药品及渗透泵技术产品管线,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02昔日100亿净利润药企一季度首亏13家翻倍,4家扭亏为盈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尔康制药、浙江医药、华北制药等13家翻倍,4家扭亏为盈,中红医疗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370.00%;恩威医药、千红制药、锦波生物、理邦仪器大涨超50%。此外,有11家亏损,金迪克、泽璟制药、海特生物等5家减亏。值得一提的是,智飞生物亏损3.05亿元,其净利润峰值在2021年超过100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超100%的医药股恩威医药营收1.96亿元,同比增长7.10%净利润1631万元,同比增长93.56%4月21日,恩威医药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公司营业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7.10%,净利润1631万元,同比增长93.56%。对于业绩增长,恩威医药表示,其并购河南信心药业后,复产的第一批重点产品于2024年末上市带来的市场增量效果逐步显现。今年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随着河南信心药业产品发展计划的继续推进,后续包括乌鸡白凤丸(浓缩丸)、安宫牛黄丸、感冒舒颗粒等重磅产品在内的20多个品种将分4批陆续复产上市,将有助于快速增厚收入及利润。其次,今年一季度,恩威医药线上销售渠道业务,非药类产品也实现持续增长。智飞生物营收23.74亿元,同比增长-79.16%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20.93%4月22日,智飞生物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净利润亏损3.05亿元。资料显示,公司自2024年三季度开始,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智飞生物表示,主要受行业政策调整、民众接种意愿下降、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主要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工作未达预期。而多家疫苗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均呈现大幅度下降情况,其业绩波动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此外,尽管行业短期承压,但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中国疫苗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商业机遇,未来,随着民众接种意愿不断提升,创新疫苗及成人疫苗加速普及,疫苗市场有望实现扩容升级,激发强劲的增长潜力。今年3月,智飞生物对宸安生物进行增资,增资完成后将成为智飞生物的控股子公司,拓展GLP-1、胰岛素类似物等领域自研管线布局。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公司公告等统计截至4月24日上午收盘,如有错漏,敬请指正。注: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END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100 项与 上海天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天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