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9月7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承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指导的2024年(第41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发布会在成都召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张锋、二级巡视员刘嘉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顾金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许宗余,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张辉,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原司长杨青,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锦花、王朝勇,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新华,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副局长余辉,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张海峰等出席会议。来自政产学研医用金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
01
大会开幕式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文清
会议伊始,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文清致辞。他指出,四川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近6000亿元,规模位居中西部第一,并具备了发展医药工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拥有转化医学大科学装置、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转移转化基地,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等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竞相发展,核医药、口腔器械、生物制药等新赛道加速呈示。同时,四川也是西部医疗服务大省,三甲医院数量居全国首位。展望未来,四川省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育生物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良好产业生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供给,营造更优越的营商环境,推进医药、医学、医疗融合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 王孝洋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强调要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支持强化各方协同,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加快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切实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二是加强产业生态营造,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从产品形成产业,不断提升医药产业的创新质效;加强数字技术赋能,超前布局产业底层关键核心技术,汇聚形成高质量的产业数据库,激发医药领域数据要素价值的全面释放,加快推进医药工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 张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张锋在主旨报告中对药政司的管理情况作了分享。一是国家药物政策体系建设,今年以来药政司依托相关协会和科研院所,集合全系统力量实现体系构建,通过6个主题系统梳理我国药物政策总体情况,结合各领域的应用,在医院用药政策、短缺药品政策、儿童用药等39个专题分门别类考虑不同类别药品高质量持续供应保障的挑战和难题。二是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短缺药品保障实现了机制化水平的提升,从短缺清单制度的建立到跨部门会商联动,再到医疗机构直报,实现了医疗机构及时直报。三是基层用药,药政司强调二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用药进行联动管理,并重点考虑基层用药的规范遴选,必须根据疾病、诊疗指南、循证依据、药品本身在基层使用的特点等来进行相应的技术规范制定,由省级指导基层。四是药师岗位培训,通过药师队伍人才建设,优先开发最优质的药师队伍中价值最高的一部分能力资源,让药师与医生协同作战,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 顾金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顾金辉作了“强化科技创新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支撑作用”的主旨报告。他从科技创新支撑健康中国建设、支撑医药工业发展的角度,分别围绕全面创新与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卫生健康科技管理的思路与框架,面临的主要需求、形势与问题,以科技创新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卫生健康委员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总体考虑和部署进行了解读。卫生健康科技管理的总体思路,是从原有狭义的科研项目管理拓展到广义科技管理、科技治理,甚至拓展到创新管理。他表示,作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行业领域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角色,通过职能划转,以行业科技规划、政策、项目管理为主线,统筹资源,确保相关职责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出成果。展望未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以“三个清单”为指引,更好的统筹卫生健康科技资源、开展攻关,并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相关项目进行部署落实。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 张 辉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张辉在主旨报告“疫苗研发和批签发管理”中对我国的批签发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中检院在批签发工作中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执行关键、批签发审核要点等作了阐述。他结合去年疫苗企业及产品的批签发工作情况,以详实的数据揭示了过去五年,我国在批签发品种数量上呈现稳中向上的趋势。从产品合格性来看,所有疫苗合格率在99.9%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具有独立生产全球已上市的绝大多数疫苗的能力。随后,他分别从批签发数据信息,分析透视了进口疫苗批签发和国产疫苗出口情况,以及流感病毒疫苗、狂犬病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联合疫苗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等热门品种的批签发情况和研发趋势。疫苗研发将向着更加利于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发展。最后,他对如何做好疫苗批签发法规和体系进行了政策背景、标准建设和完善、布局和措施等方面的介绍,并对公共卫生保障分享了中检院的实践经验。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 应亚珍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应亚珍作了主题为“深化医保支付,实现战略购买”的主旨报告。她分别从支付方式改革理念与目标,DRG分组方案与DIP病种库2.0版,科学支付的思考三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她指出,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作为医保制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目标和医保制度的目标完全一致,均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战略购买、战略支付、价值支付来实现三方供应。对于医疗、医药,通过这项改革,能够使得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引起更多关注。DRG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回应临床关切,临床上有许多资源消耗的情况、病例情况与支付标准不合理,从而影响临床行为,最终影响患者看病就医。DIP则是考虑了新技术应用,如增加了病种,包括免疫、基因、部分放射资料、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都单独成新病种。她表示,需要落实新时期的卫健工作方针,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做到关口前移、医防融合、注重健康管理,各部门协同推动人群主动健康。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王朝勇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朝勇在“四川医药健康产业推介”中提到,近年来,四川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锚定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战略位势凸显,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川渝地区已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第四大医药健康创新发展集聚区;二是创新动能强劲,四川已形成完整的研发服务创新链,服务水平全国领先、国际知名,有着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29个、重点科研院所200余家、完成药物评价1600余个;三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四川已基本形成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五区协同发展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四是产业基础雄厚,四川医药健康产业家底深厚、特色突出、生机蓬勃;五是应用市场广阔,四川是西部最大的医疗资源、服务供给省份;六是政策支撑有力,四川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产业发展。未来,四川将坚持“一个目标”,聚力打造万亿产业;聚焦“三大领域”,因势推动分级发展;谋划“九项路径”,不断积蓄发展动能。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 魏树源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树源主持。
02
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 郭 文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作了“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解读”。她表示,2023年,虽然在多重压力下,百强企业部分指标有所回落,如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29%,门槛也相应出现了回调,但把时间维度拉长,可以看到百强发展基本面稳中向好的趋势。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所回升,2023年百强企业在医药工业总体营收中占比提升至34.9%,比上年增加4.1%,接近疫情前水平。百强内部呈现出集中度提升的趋势,TOP30企业也是百亿级企业,营收占比较2019年提高了10.6%,达到63.6%。另一方面,企业格局总体稳定,2014-2023年间,56家企业连续10年上榜百强,上榜次数大于5次的企业占上榜总次数的85.6%,充分说明头部企业总体趋于稳定。2023年,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1家、300-400亿元6家、200 -300亿元9家、100-200亿元14家的企业格局,且近两年仅略有微调,良好且稳定的企业梯队是产业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根基。郭文表示,面对种种压力,百强企业适时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在研发创新方面,2023年百强企业的平均研发费用为7.79亿元,同比增长0.4%,研发投入强度由上年的6.8%提升至7.6%,彰显了百强的发展定力。此外,百强还通过营销变革、拓展国际市场,开展投资并购等多举措,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时,展示出迎难而上的力量与韧性。
左右滑动查看 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正式发布
百强企业是中国医药行业的优秀代表,在行业更迭、大浪淘沙下,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向前的决心与勇气,不断砥砺前行、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制药行业的中流砥柱。202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正式发布,获奖企业代表依次上台领奖并合影留念。
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发布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医药企业作为行业的重要一环,不仅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更是社会责任的积极践行者,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相结合已成为我们医药人新时代的使命。为进一步提升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专业性,弘扬企业社会责任精神,大会发布了入选“2023年度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的企业。
圆桌对话:产业链协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产业链协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圆桌对话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会长张伟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松,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原司长杨青,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夯实创新药发展根基”“通过跨学科合作,提高创新药研发效率”和“强化产业链协同,增强创新药国际竞争力”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
2024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2024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成长力企业
2024年中国医药新锐创新力量
大会同期发布了“2024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2024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投资价值企业”、“2024年中国医药工业最具成长力企业”、“2024年中国医药新锐创新力量”等榜单。
圆桌对话: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圆桌对话由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赵勇主持。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超,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贵民,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福能,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修远,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津药达仁堂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铭芮,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海鸾围绕“智能化应用,赋能新药研发与产业转型”“绿色化生产,践行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把握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机会”等议题进行讨论。
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展示及发布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汇聚技术、资本和人才,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园区招商赋能,持续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会上发布了“中国特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优秀案例”评选结果。
中国医药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上线仪式
大会还见证了“中国医药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的上线启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医药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日益增加。然而,传统供需对接模式已难以适应这一变革,亟需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推出“中国医药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与服务平台”,旨在打破医药产业链壁垒,连接未来,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为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成都市天府中药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邹朝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涛,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招商服务处副处长吴淼,浙江省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科创中心主任孙陈,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陆伟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共同启动平台上线仪式。
圆桌对话:产学研融合,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
“产学研融合,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圆桌对话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主持。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忠辉,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冯军,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院长、西安交通大学骨与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贺西京,上海银诺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庆华,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成都医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张荔围绕“完善创新机制,促进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汇聚资源支持,加速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跨越医药新周期,行业新机遇与挑战”等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讨。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一级调研员袁泉
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一级调研员袁泉作了“劳动竞赛助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重大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制劳动竞赛”介绍。重大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研制工作事关健康中国建设,对于全面提升中国制药、制造创新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基本的健康需求有重要意义。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一直在努力探索并积极谋划助力重大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制工作。竞赛主要涉及技术创新、产品质量、过程管理、研制进度、投资管理和廉政建设六方面。此外,工会还为劳动竞赛制定了详细的指标体系,用以评判各参赛单位的成绩,从而确定中期优胜单位和优胜集体。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擘划“十五五”规划发展的重要一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重要载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9月6日,在2024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举办期间,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致力于打造综合、多元、开放的产业园生态交互平台,为地方政府、园区运营、行业企业等提供独特价值的支持和服务,推动知识、技术、资本和人才等资源的有效流动与配置,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 吴海东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执行会长吴海东在开场致辞中表示,园区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生物医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产业强,则园区强,产业兴,则园区兴。他还提到,明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规划之年,做好园区规划,提升规划水平已迫在眉睫。在规划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现有基础和特点,明确细分领域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将园区规划深度融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 李文莉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出席并致辞。她提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来培育。四川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水平,成都高新区等地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未来,四川省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咨询部总监 苏红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咨询部总监苏红分享了题为“迎‘难’破‘卷’,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何谋篇破局”的报告。她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产业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同时,她指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园区在产业投资、培育孵化及开发运营等方面的理念发生变化,产业生态搭建新模式、新探索不断涌现,加速产业引育。因此,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正在筹备编写《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与政府、园区、企业一道凝心聚力,以期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发展态势进行深入研究。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秦亮
上海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亮分享了“基金+园区+产业链”相互融合,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他总结了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与现状,并列举了加快行业发展的举措及成效。他建议,虽然“基金+园区+产业链”取得了成功,但在该模式推进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地方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强化“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第二点,在落实产业规划时,做到“有序”推进,做好产业政策实施的跟踪、监督和完善;第三点,在支持产业链不同环节发展时,夯实“梯度”布局。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处处长 许文杰
以上环节由锡市科学技术局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处处长许文杰主持。
与会嘉宾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到底在‘卷’什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28号文’等实施后对产业的相互影响及趋势”、“政府引导基金如何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从‘用户体验’角度,应以怎样的‘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集‘链’成‘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开展了讨论。
该讨论环节由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胡海峰和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刚共同主持。
END
如需获取更多数据洞察信息或公众号内容合作,请联系医药地理小助手微信号:pharmadl001
刚刚过去的2023年,放眼全球,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经济衰退;与此同时,危机带来变革、孕育希望,全球化大潮依旧奔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生物医药产业尽管面临诸多变化和挑战,但产业致力于为全球病患带来创新疗法的脚步始终在向前。2024年1月19日,由bioPR、研发客、张江药谷共同发起,上房集团“张江之尚”和ZJ-BBC支持的首届生物医药行业最佳传播案例在上海揭晓。本次评选共收到近百份案例,经过高校、媒体、投资机构代表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最终评选出13个类别的金奖和优胜奖。(后附获奖名单)研发客出版人、bioPR理事戴佳凌代表大赛组委会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初衷。他表示:“本次大赛是bioPR第一次举办最佳传播案例评选。过去两年对于生物药企来说如此寒冷。作为一个生物医药公关组成的平台,bioPR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信心和支持尤为珍贵。通过本次优秀案例的评选,公关人们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就像最近热播的《繁花》里爷叔所说,‘我们做企业不是比谁赚得多,而是看谁活得长’。”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琦代表主办方张江药谷,对本次最佳案例的评选活动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经过30多年发展,张江药谷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有1700多家生物医药主体,9万多名从业人员。当下生物医药产业正在经历从未经历的一个寒冬,更需要生物医药人、PR从业者能够在一起抱团取暖,共同寻找好的对策和策略。”她希望案例传播评选活动能够持续发光发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用品牌之力提升生物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协办方上房诚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兵介绍了正在打造中的“张江之尚”项目,希望能够成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打造张江地区的创新创业集群,形成活力社区。“我记得有位生物药企的科学家发言说,‘你们打造完美的园区,就像我们在实验室打造一个完美的(分子)结构’。欢迎未来bioPR的活动可以到张江之尚来举办。”“这次评选出的13个奖项各具特色,可以成为企业制定传播策略时考量的维度和要素,给大家有益的启发。我们评委会也对于不同领域的内容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点评。”本次比赛的评委之一、凤凰卫视执行制作人、高级记者郭宝春表示,“非常有幸参与本次案例的评选,认识了这么多有活力的创新药企。凤凰卫视作为国际化媒体,希望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大家的需求、共同协作,有机会一起陪伴和见证生物药企的发展和成长。”5位评委会合影(向右滑动查看更多照片)从左至右:戴佳凌、王迪、吴琰、王立伟、郭宝春王迪王立伟吴琰本次大赛5位评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广告系副教授王迪,启明创投高级董事王立伟,bioPR轮值理事长吴琰,凤凰卫视执行制作人、高级记者郭宝春,研发客出版人戴佳凌,对所有金奖获奖案例进行了细致点评。在活动的最后,bioPR理事、亚虹医药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张辉邀请微骆传播、再鼎医药、复宏汉霖、住友制药4家获奖企业的代表就“有限的预算,无限的传播效应”话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从右至左:张辉、微骆传播、再鼎医药、复宏汉霖、住友制药的代表2023年度bioPR最佳传播案例获奖名单年度最佳网站NEWS TODAY金奖:加科思药业 诺诚健华优胜奖:辐联医药 荃信生物年度最佳官微NEWS TODAY金奖:诺辉健康 住友制药优胜奖:瀚晖制药年度最佳企业形象片NEWS TODAY金奖:来凯医药 盟科药业优胜奖:远大医药 加科思药业 瀚晖制药 归创通桥年度最佳市值传播(含IPO上市)NEWS TODAY金奖:药明合联年度最佳产品传播案例NEWS TODAY金奖:远大医药 再鼎医药优胜奖:凯西中国 盟科药业 西比曼生物 和誉生物 诺诚健华 复星凯特 晟斯生物年度最佳人物访谈NEWS TODAY金奖:英矽智能优胜奖:荣灿生物 和誉生物 亚盛医药 住友制药年度最佳ESG案例NEWS TODAY金奖:英矽智能优胜奖:归创通桥年度最佳内部沟通案例NEWS TODAY金奖:复宏汉霖优胜奖:复星凯特年度最成功危机处理案例NEWS TODAY金奖:荃信生物年度最佳社交媒体传播案例NEWS TODAY金奖:亚盛医药 再鼎医药优胜奖:晟斯生物年度最具国际化品牌形象NEWS TODAY金奖:百济神州优胜奖:辐联医药年度最佳生物医药传播服务NEWS TODAY金奖:微骆传播优胜奖:瑞思无限 创思传播 火木广告 东行网络评委会特别大奖NEWS TODAY康方生物关于中国创新生物制药公关联盟(bioPR)2019年2月,一群志同道合的医疗传播人共同成立bioPR,致力于为中国创新药企打造公关传播的交流、培训和共享平台。关于张江药谷张江科学城始建于1992年,是国家级的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从建园伊始就把生物医药确立为重点发展的科技产业之一。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张江药谷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源头创新、药物筛选、药学研究、安全评价、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完整产业链。依托一流的研发力量和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基地在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设施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领先;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领军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一流。依托浦东开发和聚焦张江的优势,基地在公共平台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开发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国前列。30年发展至今,张江药谷已集聚17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全球医药10强有7家入驻张江;全球医药20强,在张江设立10家开放式创新中心;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近三分之一将研发布局张江。关于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房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房公司”)是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2年整建制划入上海地产集团,于2018年10月重新组建。上房公司定位为“城市有机更新综合平台”,以“聚焦城市更新,筑就美好生活”为使命,发挥“创业、创新、创造”的企业精神,紧贴城市发展脉搏,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专业水准、民生情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更新综合平台公司,为上海地产集团城市更新业务平台化管理探索出一种可复制的模式。 目前,上房公司负责实施的“张江之尚”项目定位为以“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为主导,集产业共生、建筑多元、人文共享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园区。项目预计于2027年竣工交付,在可期的未来中,伴随着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将继续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中打造新一代科学城标杆,使城市变得更宜居、更舒适、更和谐、更有温度,谱写出新征程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绚丽新篇章。“张江之尚”总建筑面积44万方,由3栋研发办公楼、20栋独栋花园研发总部和5栋工业遗存更新建筑组成,力求在保留原工业遗存历史记忆的同时,通过建筑形态设计和室外景观打造,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并和川杨河隔河相望的张江科学之门、张江科学会堂等地标建筑形成完美融合,共同打造一个充满建筑之美、文化之美的工作与生活场域。关于张江生物医药品牌生态共建计划生物医药品牌生态共建计划(Zhangjiang Biopharma Brand Community,简称ZJ-BBC)由张江集团发起,旨在聚合众多媒体平台传播之力,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生物医药PR生态社区,陪伴张江生物医药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企业品牌破圈升级。关于研发客研发客由行业资深记者和编辑于2014年创立,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医药行业权威的多元化平台,包括全媒体资讯、研究院、行业峰会和传播咨询培训等。我们的关注领域贯穿整个药物的生命周期,从科学转化、药物早期研究到临床开发、商业化定价,以及市场准入策略、公关传播策略等。目前研发客全媒体资讯平台覆盖网站、微信公众号、雪球、今日头条、领英等中英文平台的官方号,在中国上海、广州、北京、苏州,以及美国新泽西等地常驻资深编辑和撰稿人,推出多个具有影响力的专栏。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调研和报道,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灯塔。总第2039期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www.PharmaDJ.com
100 项与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