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A股上市的骨科龙头企业凯利泰的内部纷争,宛如一场精彩的商战大戏,跌宕起伏,高潮连连。
在2025年3月19日结束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局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落选董事席位选举。
对于凯利泰董事长袁征来说,这是其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自2010年以来,首次失去董事会的席位。
更加令人尴尬的是,这次临时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共计3.01亿股,作为公司多年董事长的袁征,仅仅获得了不到927万票的投票支持,得票率仅仅3%左右。
同时,作为董事长的坚决拥护者的原公司总经理王正民,获得的票数更是只有约765万票,得票率只有2.54%。
即使是外人,也可以感受到公司中小股东对这两位原公司核心管理层的极端不满情绪。
毕竟,作为公司的原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人刚刚对公司发起了诉讼。
2025年3月14日,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于当日收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送达的传票、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民事起诉状及相关证据等文件。
发起这场诉讼的,上海欣诚意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诚意投资”)。
公开信息显示,欣诚意投资是上市公司凯利泰的第二大股东,持股4.91%,而此次落选凯利泰董事会的袁征和王正民,正是欣诚意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和主要股东。
这相当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联手把公司给告到了法庭。
根据凯利泰的公告披露,事关一项回购议案。
2025年2月28日,凯利泰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本次董事会共审议四项议案,其中第三项议案为《关于提请书面通知相关方回购公司持有的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以下简称“回购议案”)。
简单来说,利格泰是上市公司凯利泰投资参股的一家企业。
2020年和2021年,凯利泰分两轮投资利格泰,累计投资额约7945万元。
双方曾约定,若利格泰未能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或出售,利格泰的创始股东需回购凯利泰持有的股权。
到了2025年,利格泰的上市或者出售都没有得到实现,于是上述回购约定就被触发了。
凯利泰的大部分董事,都希望执行上述回购,尽快把上市公司的钱拿回来。
但是公司董事长袁征和总经理王正民对此坚决反对。
上述二人认为:利格泰的运动医学产品已进入集采目录,未来几年可能迎来爆发性增长。若此时执行回购,可能导致凯利泰错失潜在投资收益。
董事王正民在反对票中明确表示:“在投资企业将产生重大收益时提出回购,是对上市公司的不负责任。”
看上去,二人好像是在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
但是,这背后实际上有更深的利益纠葛。
上市公司凯利泰的董事长袁征,同时也是被投企业利格泰的实际控制人,其持有上海利格泰30.75%的股份。
所以,上市公司凯利泰要求利格泰回购股份,本质上这个回购责任还是落在了董事长袁征的肩上。
所以,本质上,这是在自身利益和上市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选边站的问题。
所谓“集采之后业绩会迎来爆发性增长”,这种画大饼式的说辞,并没有得到其他董事的认可。
最终,上述回购议案以5:1的票数,获得了凯利泰董事会的表决通过。
上述表决,最终也引发了董事长袁征控制的欣诚意投资对凯利泰的诉讼。
欣诚意投资在向法院提交的诉讼请求中,要求撤销凯利泰公司于2025年2月28日召开的董事会决议,特别是关于回购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议案。
对上述的诉求,欣诚意投资给出的理由是:会议当日,在审议回购议案过程中,部分董事阻挠董事袁征的发言,禁止董事袁征对回购议案所涉事项进行说明及参与讨论。董事袁征作为回购议案所涉标的公司利格泰的董事之一,对于上海利格泰相关情况非常了解,禁止其发言讨论,导致董事会未能获得该议案相关的充分有效的信息。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理由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牵强。
有市场人士认为,诉讼行为被视为“以法律程序延缓回购进程”,为利格泰争取扭亏为盈的时间窗口。
但是无论如何,此举无疑严重触怒了中小股东。
此次原董事长袁征和总经理王正民双双落选董事会,并不代表这凯利泰内部纷争的结束。
双方之间的诉讼如何进展?利格泰最上市公司的回购义务,会得到执行吗?
对于凯利泰这家已经上市十几年的骨科龙头企业来说,巨大的不确定性仍然如影随形。
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
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
每天仅需0.8元
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
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3月19日晚,凯利泰公告董事会换届选举结果,现任董事长袁征、总经理王正民双双落选,引发强烈关注。
凯利泰上一次站到舆论C位,还是2020年高瓴和淡马锡参与定增那次。
作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凯利泰自2012年上市以来,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的局面。2018年,涌金控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相当长一段时间,“涌金系”没有过多干预过公司管理,公司还是由创始元老袁征带队管理。双方多年都合作融洽。
但在退出参股公司利格泰这件事情上,双方矛盾激化:董事长袁征不同意凯利泰退出;涌金系则以对赌失败为由,坚决要求退出。
因为袁征在利格泰中持有大额股份,一旦凯利泰选择退出,他本人要自掏腰包赔偿上市公司。双方闹僵后,袁征提请提前召开会议重组董事会,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和总经理一起双双落选。
创始人被踢出局,在生物医药企业中不多见。袁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将把精力放在利格泰的经营上,但会继续支持、增持凯利泰。
治理问题引众议
事件的起因其实要归结到凯利泰本身的业务上。凯利泰上市之后,创始人袁征将不少他投资的体外公司逐步收购进上市公司来,一方面扩充上市公司实力,另一方面也好套现。
市场大行情好的时候,这种操作完全没问题。然而2020年开始,凯利泰核心的骨科业务受到疫情和集采的双重打击,被投子公司业绩更是波动巨大,凯利泰不得不多次计提商誉减值,这让公司业绩雪上加霜。
本次矛盾的焦点利格泰就是被投子公司之一,袁征持股30.75%,担任利格泰董事长兼总经理。凯利泰是在2020年至2021年间陆续投资利格泰的,累计近8000万元,持有其7%的股权。投资的目标,是利格泰能在2024年底IPO。
然而,医药行业IPO从2021年开始骤然收紧。而且涌金系曾透露,利格泰经营情况不佳,2022年和2023年连续出现大额亏损,2023年亏损额高达1.2亿元,在当前融资环境下,利格泰上市的可能性极低。
根据此前投资协议,利格泰的股东需要回购,也就是袁征要掏钱赔给上市公司。但袁征认为,利格泰主营产品已经纳入集采范围,很快会出现爆炸性增长。现在提出回购,是对上市公司的不负责任。
据媒体报道,袁征本人此次在选举现场进一步表态称:每一个产品都需要一个团队,但上市公司不可能拥有那么多研发团队,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资金。以对外投资的方式参与这些产品,能够降低公司资金风险。
不过,中小投资者普遍认为,利格泰由袁征控股,而且从头到尾都在亏损,这是袁征在用上市公司凯利泰的钱补贴自己的业务,是“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
因此在票决时,中小股东用“一股一票”的方式,把袁征投出了董事会。
8选4的争夺
除了袁征个人行为争议,凯利泰的股权结构松散,且过度倚重于资方,也是此次矛盾发生的重要原因。
涌金控股作为凯利泰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只有6.99%,和袁征方面持股5.66%不相上下,这样的股权结构下,很多事情只有靠投票才能解决问题。
此前召开的董事会上,袁征提名袁征、蔡仲曦、金诗强三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但王冲、惠一微投票反对。涌金系、凯诚君泰则分别提名了王冲、惠一微,两人的议案获得全票通过。
王正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虽然袁总和其他两位候选人获得了反对票,但我们还是尊重对方的,都投了同意票,我们尊重产业规则,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然而,涌金集团相关人士透露称,袁征与王正民最初投了反对票,后来因为投反对票需要放在公告中,才改回来。此后,为了增加各自阵营获选可能,袁征方面的欣诚意公司和涌金控股分别追加了提名。欣诚意提名王正民为第四位候选人,涌金控股增加WENCHEN和孔泰为候选人,非独立董事席位面临8选4的争夺。
一旦进入到股东大会票决的场面下,中小股民成了主角。参与投票的股东中,中小投资者股东及代表占比超过68%。结果显示,袁征、王正民获得的选票都在出席会议股份总数的3%左右,为全场最低票。
不过,袁征方面推选的蔡仲曦、金诗强也以高票获得了董事席位。若将独立董事也包括进来,新一届董事会7名董事席位中,“袁征这边的人”占4席,仍是多数。因此袁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董事会成员大多数还是我推选的。”
然而,对凯利泰的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公司未来任何决策,还会出现剑拔弩张针锋相对的情况,这并不利于公司治理。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李木子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医疗界掀AI革命,谁在抢跑?谁能成功?
李嘉诚卖掉中药板块后,和黄医药会更好吗?
新事丨稳健医疗回应315晚会曝光
作为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江协同聚力新质发展论坛11月17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出席并致辞。论坛由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强主持。
本次论坛以“跨越山海 向新而行”为主题,开展“共享开放·全球创新发布”和“创新策源·张江全球对话”,聚焦产业生态、新质生产力及全球布局推出创新发布,集结脑机接口、核药、AI智药、垂类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与新兴赛道,汇聚海内外专家力量和创新资源,促进大中小企业间的深度融通与合作,搭建创新与产业无缝对接的桥梁,共建生命科学全球科创生态,推动生命科学新质生产力发展。
何亚琼强调,希望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凝聚共识、振奋精神,把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命题落地、落到位。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聚焦创新药、先进疗法、高端医疗器械加大投入;要加强产学研深入融合,以此打通创新链、产业链等;要加快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生产制造水平。
吴金城在致辞中指出,生物医药是浦东深耕30多年的先导产业,也是国家交给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浦东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最完整、生态最优质、人才最集聚、创新最活跃的一个区域。浦东将聚焦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一目标,持续强化产业政策的供给,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等方面强化政策供给,积极构建开放的国际合作全球网络。希望参与此次论坛的嘉宾,能够分享远见卓识,为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共同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骆大进表示,上海要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要加快推进原始创新,筑牢产业发展之基;要加快创新要素的集聚,打造产业发展高地;要加快推进前瞻布局,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要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全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现场,上海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浦东新区的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首次发布《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图谱V1.0》,进一步发挥好浦东作为链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关键节点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该图谱集合了基于服务链和空间链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企业和载体,并涵盖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AI智药等前沿新兴赛道,目前已集合首批服务主体超过400家。图谱呈现生命科学全产业链创新服务资源,支持实现供需之间“双向奔赴”,持续做优和利用好产业生态。
图谱以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为横坐标,技术赋能、融合赋能、空间赋能三大要素为纵坐标,勾勒出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系统全貌,也标志着浦东在链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与浦东新区科技与经济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论坛现场还揭晓了“张江生命健康产业年度新锐人物/企业•2024”榜单。
安钛克医疗、阶梯医疗、昌进生物、诚益生物、益诺思、傅利叶、蓝脉医疗、恺兴生命、博睿康医疗、晶泰智药等10家创新企业获评年度新锐企业;德睿智药牛张明、英矽智能任峰、晶核生物余海华、甫康药业沈孝坤、爱信智耀张清、心凯诺医疗赵振心、傲意信息倪华良、涛影医疗蔡宗远等8人获评年度新锐人物。
此次新锐评选活动,旨在精心遴选并表彰一批年度“新锐人物与企业”,以此高扬创新精神,彰显创新实践及成果,为行业树立标杆,引领未来。
30余年来,浦东张江不断完善生物医药服务生态体系,已集聚超过2300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从业人员超过9万人,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500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个,全球药、械10强超过2/3、全国医药百强企业超过1/3在张江布局。
论坛上透露,国产创新药械方面,截止到目前,浦东共有22个1类新药作为MAH持有人获批上市,合作申报获批上市39个,共有29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在超过550个临床在研1类新药管线中,40%在海外开展临床,逐步实现了“中国新”与“全球新”的同步,全球化布局持续拓展。
创新成果的持续涌现也离不开顶层设计。今年以来,随着《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和《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浦东将继续坚持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基调,不断拓展深化全产业链布局,并加强与各类服务机构和企业的联系,持续扩大和做强浦东生命科学产业服务生态圈。
本次论坛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支持,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浦东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承办。
来源 | 浦东发布
100 项与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