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Jilin Pu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Jilin Pu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导语
2024年8月23日,普众发现1类新药注射用AMT-676在国内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据公开资料,AMT-676是普众发现研发的一款CDH17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其针对晚期实体瘤的1期临床研究已在澳大利亚启动。在肿瘤组织中,CDH17在胃、胰腺、肝、食道、胆管癌和结直肠癌中过表达,被认为是消化道肿瘤药物研发的潜力靶点。
关于CDH17
钙粘素(cadherin, 钙粘蛋白,钙粘合素)是一类依赖于Ca2+的细胞粘附分子的超家族,它在维持组织结构和形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Cadherin的表达失调往往与疾病有关,包括组织发育不良、肿瘤形成和转移。典型Cadherin胞外域由5个重复序列构成;胞内域由150-160个氨基酸组成,高度保守。
CDH17(Cadherin 17,LI-cadherin),也称为肝肠钙粘蛋白,是钙依赖性蛋白质CDH超家族的非经典成员。CDH17序列由七个细胞外钙粘蛋白结构域和一个非常短的细胞质结构域形成。与其他经典的钙粘蛋白不同,CDH17是一种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可介导细胞在肠上皮中的细胞粘附。
图1.钙粘蛋白-17 (CDH17) 的结构特征
(即在细胞外氨基末端 (NH2) 具有 7 个钙粘蛋白重复序列(EC1-EC7),随后是跨膜区和羧基处的短胞质结构域-终点(COOH)。钙离子(用红点表示)位于哺乳动物 CDH17 的钙粘蛋白重复序列之间)
CDH17的生物学功能与表达
CDH17主要在肠上皮细胞及部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表达,健康成人的肝细胞、食管和胃黏膜中几乎不表达。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介导钙依赖性粘附在细胞间保持结构和形态的完整性。研究表明,CDH17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和胆管癌等多种肿瘤中均有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CDH17与肿瘤发展的关系
CDH17的功能紊乱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在胃癌中,CDH17的上调可通过激活NF-κB和促进MAPK信号通路来促进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同时,其在肝癌中的expression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相联系,提示其可能在肝细胞癌的进展中发挥作用。
此外,CDH17也被证明能与α2β1整合素相互作用,并且是α2β1整合素活性调控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关键决定因素,以及能促进结肠直肠癌细胞获得肝转移的能力。
CDH17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癌症治疗中的具体作用虽然尚未清楚,但已经有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如BI 905711和ARB102等)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用于治疗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胆管癌等胃肠道癌。这些药物可同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DH17和死亡受体TRAILR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对表达CDH17的正常细胞无损伤。
吉满生物根据市场需求和研究现状,推出CDH17稳定表达细胞系/抗体/蛋白相关产品及服务(详细数据见文末),可用于抗体筛选、表征、一致性评价, 充分满足药物研发的需求,助力抗体药物临床申报。(咨询吉满客服联系同微信:18916119826)
目前在研格局
相较于其他靶点,CDH17靶点进展较慢,在研药物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但CDH17靶向药类型比较丰富,涵盖单抗/双抗、ADC、细胞疗法等,尚未有相关产品获批。
1
ARB202
ARB202是利用TriAx技术构建的一种人源化抗CDH17xCD3的IgG4双抗, 是一款潜在“同类首创”药物,其具备独特亲和力抗 CDH17 和抗 CD3 差异化的结构,在保证高特异性和高杀伤活性的同时,避免过度激活T细胞所引起的全身免疫反应风险。
Arbele的TriAx抗体设计是为了通过结合多种抗肿瘤机制在消化道癌症治疗中获得更大的疗效,具有低抗原性、稳定性、理想的生物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纳入TriAx抗体的抗肿瘤机制包括重新引导T/NK细胞的细胞毒性,抑制免疫检查点,吞噬作用和增强适应性免疫反应。
临床前数据显示:ARB202能有效增强T细胞与表达CDH17的胃肠道肿瘤细胞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IL-2,有效的产生肿瘤细胞杀伤,通过体内注射低剂量ARB202 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1a期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ARB 202在血液循环中的耐受性Cmax高达150ng/ml,这表明在这些浓度下没有临床显著的脱靶T细胞活化。
2
BI-905711
BI905711是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首创的双特异性、四价治疗性抗体,靶向TRAILR2和CDH17的四价双抗,TRAILR2与CDH17交联诱导CDH17依赖性TRAILR2聚集,在共表达TRAILR2和CDH17的肿瘤细胞中诱导选择性凋亡。
BI 905711已推进至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在一项针对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的Ia/b 期研究中,48 名患者接受了BI 905711治疗,13 名患者病情稳定 (SD),8 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4 个月 (PFS4)。CRC 患者中,6 名患者病情稳定,3 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 4 个月;非CRC 患者中,7 名患者病情稳定 (PDAC:n = 6),5 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4 个月 (PDAC:n = 4)。未观察到 DLT 且未达到 MTD。
3
CHM-2101
CHM 2101 (CDH17 CAR T)是世界知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治疗中心发明的同类首创第三代 CDH17 CAR T,具有CD28和4-1BB共刺激结构域。CHM 2101的临床前证据于2022年3月发表在《Nature Cancer》杂志上,证明在7种癌症中完全根除肿瘤。
CDH17 CAR-T细胞仅浸润肿瘤细胞,尽管正常细胞表达CDH17也不受影响。在正常细胞中,CDH17隐藏在正常细胞屏障的紧密连接之下;而在癌症中,CDH17上调导致其暴露在癌细胞膜上,允许CAR-T检测并结合它。
目前针对晚期结直肠癌、胃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正在开展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1A/B期临床试验。临床前证据表明,CHM-2101具有完全根除肿瘤细胞而不复发的实体肿瘤的独特效力,并对正常组织没有毒性。
4
AMT-676
2024年8月23日,普众发现1类新药注射用AMT-676在国内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据公开资料,AMT-676是普众发现研发的一款CDH17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其针对晚期实体瘤的1期临床研究已在澳大利亚启动。
总结
CDH17作为一个新兴的肿瘤靶点,具有良好的肿瘤特异性及较低的毒性风险,其药物市场未来展望相当广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对此,吉满生物自主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稳定表达CDH17细胞系以及一系列高特异性、高灵敏性CDH17(Cadherin 17)单克隆抗体,可用于ELISA,WB,IP,IF,IHC,FCM。除此之外,吉满生物还可提供高活性CDH17重组蛋白,涵盖多种不同的功能Domain以及多个种属的蛋白产品,可满足客户在动物免疫、抗体筛选以及表位鉴定等不同场景中的需求,所有产品均已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测。
产品列表
数据展示
GM-C25980
H_CDH17 CHO-K1 Cell Line使用Anti-CDH17 hIgG1 Antibody流式验证结果
GM-C25981
H_CDH17 HEK-293 Cell Line使用Anti-CDH17 hIgG1 Antibody流式验证结果
GM-C25982
Cynomolgus_CDH17 HEK-293 Cell Line使用Anti-CDH17 hIgG1 Antibody流式验证结果
GM-C26466
Mouse_CDH17 HEK-293 Cell Line使用Anti-CDH17 hIgG1 Antibody(VHHl-28BB)流式验证结果
GM-C26465
Rat_CDH17 HEK-293 Cell Line使用Anti-CDH17 hIgG1 Antibody (VHHl-28BB)流式验证结果
联系我们
吉满生物助力药物研发,紧随前沿靶点资讯,储备几百株现货细胞,覆盖GPCR、细胞因子、免疫检查点、TAA等多领域,截止当前已布局近300个热门靶向药靶点,1000余株细胞系,旨在助力、加速大分子早期研发,做到进口细胞的国产替代。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细胞系服务。
扫码咨询
扫码找现货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近日,普众发现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类新药「注射用AMT-676 」在国内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据公开资料,AMT-676是普众发现研发的一款CDH17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其针对晚期实体瘤的1期临床研究已在澳大利亚启动。
普众发现是一家专注于ADC药物开发的临床阶段公司,拥有MabArray、T-Moiety两大技术平台,其中MabArray技术平台用于发现新颖的细胞表面抗肿瘤靶点以构建First-in-Class靶标,其可以实现传统方法无法完成高分辨率抗原筛选,并识别高难度抗原如多次跨膜,特殊构象,糖蛋白等,一次性覆盖人类细胞表面膜蛋白(潜在药靶)~50%,推动细胞表面抗原识别抵达新境界。T-Moiety是一种高亲水性自裂解连接子修饰技术,用于开发ADC的新型Linker。T-Moiety连接子具有更优的“疏水屏蔽效应”与稳定性,可以大幅度提高ADC治疗效果,以及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且能够克服多重肿瘤耐药性,不增加毒副作用。
基于上述技术平台,普众发现已开发出多款创新ADC,如靶向FRα的AMT-151、靶向MUC18的AMT-253、靶向HER3的AMT-562、靶向CDH6的AMT-707/CUSP06、靶向CD44v9的AMT-116、靶向TF的AMT-754。
值得一提的是,普众发现对外达成两次授权:2022年6月,将AMT-707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独家授权给昂阔医药;2024年8月,将AMT-754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独家授权给Adcendo。
关于CDH17
CDH17,即钙黏蛋白17,最早于1994年由Dietmar等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从鼠肝细胞cDNA文库中分析得到,由于在小鼠仅表达于肝脏和小肠,故命名为肝肠钙黏蛋白。
人CDH17基因位于染色体8q22. 1,其结构与钙黏蛋白家族成员具有同源性,但又有其独特性:CDH17的胞外部分含有7个钙黏蛋白重复区域,而经典钙黏蛋白和桥粒钙黏蛋白为5个;CDH17氨基末端的细胞黏附识别区,决定细胞黏附特性的HAV序列由AAL序列代替;CDH17细胞质尾仅含有20个氨基酸残基,经典钙黏蛋白有150-160个。
CDH17作为多肽转运器和细胞粘附分子来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但与经典钙粘蛋白的粘附机制不同,CDH17在不与其他细胞质成分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其粘合功能,而经典钙粘蛋白需要与α和β-钙粘蛋白复合。
CDH17主要表达于胚胎、成人肠上皮细胞和部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健康人群肝细胞、食管上皮细胞及胃黏膜中几乎不表达。在肿瘤组织中,CDH17在胃、胰腺、肝、食道、胆管癌和结直肠癌中过表达。研究发现,CDH17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不同,而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和风险评估密切相关。
目前,CDH17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在在胃癌中,CDH17通过激活NF-κB 信号通路,诱导胃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H17处于低表达状态,使得肿瘤发生及进展时肿瘤细胞间的黏附减弱,导致结直肠癌细胞浸润和转移;在肝癌中,CDH17 mRNA过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及侵袭密切相关,应用RNA干扰技术使CDH17基因沉默,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失活,肿瘤生长受到抑制。
CDH17靶向药进展
CDH17被认为是消化道肿瘤药物研发的潜力靶点,目前全球药企针对该靶点已开发出多款新药,如ARB-101、ARB-102、ARB-202、ARB-001、BI-905711、CHM-2101、CHM-2301、TORL-3-600。其中ARB-101和ARB-102是Abele开发的CDH17靶向单抗。
ARB202是Abele开发的一款CDH17/CD3靶向双抗,其对CDH17和CD3独特的差异结合亲和力使其具有高特异性和细胞毒性,同时避免了T细胞的“脱靶”过度激活。
临床前数据显示:ARB202能有效增强T细胞与表达CDH17的胃肠道肿瘤细胞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T细胞的活化并释放IL-2,有效的产生肿瘤细胞杀伤,通过体内注射低剂量ARB202 抗体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1a期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ARB 202在血液循环中的耐受性Cmax高达150ng/ml,这表明在这些浓度下没有临床显著的脱靶T细胞活化。
BI905711是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双特异性、四价治疗性抗体,可同时靶向促凋亡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TRAILR2)和CDH17。TRAILR2与CDH17交联诱导CDH17依赖性TRAILR2聚集,在共表达TRAILR2和CDH17的肿瘤细胞中诱导激活选择性凋亡。
临床前研究显示:BI 905711在体外可诱导CDH17阳性肿瘤细胞凋亡,抑制pt来源的结直肠癌(CRC)异种移植物中的肿瘤生长,并且未观察到肝毒性。
CHM-2101是Chimeric Therapeutics开发一款第三代 CDH17靶向CAR-T疗法,具有CD28和4-1BB共刺激结构域。临床前研究显示:CHM-2101能够根除七种癌症模型中已形成的肿瘤,并且对正常组织没有毒性。
CHM-2301是Chimeric Therapeutics开发的一款CDH17靶向CAR-NK疗法,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TORL-3-600是TORL BioTherapeutic开发的一款新型CDH17靶向ADC。临床前研究表明,TORL-3-600在CDH17阳性人结直肠癌模型中能诱导显著消退和肿瘤生长抑制,而且这些模型的反应在停止治疗后可持续长达九周。此外,本研究中测试的每种剂量在小鼠中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
总结
作为消化道肿瘤药物研发的潜力靶点,相较Claudin 18.2、HER2等,CDH17靶点进展较慢,在研药物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不过,在研CDH17靶向药类型比较丰富,涉及单抗、双抗、CAR-T、CAR-NK、ADC等。目前,布局CDH17靶点的企业还比较少,期待在药企的不懈坚持下,CDH17靶点可以早日取得重大突破。
END
【智药研习社直播预告】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以及公开资料,本周(8月19日~8月25日),有10款1类创新药首次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通过梳理,这些产品中包括了两款“合成致死”靶点创新药,即PARG抑制剂、Polθ抑制剂,此外还包括了小分子共价抑制剂、小分子变构抑制剂,以及ADC、三特异性抗体等多种药物类型。本文将根据公开资料介绍这些产品的相关信息。
图片来源:123RF
桥济生物:BGC515胶囊
作用机制:共价TEAD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桥济生物(BridGene Biosciences)申报的BGC515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公开资料显示,这是桥济生物内部开发的一种口服共价TEAD抑制剂。TEAD蛋白是Hippo信号通路的关键成分,后者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所有癌症类型中,约10%的患者的Hippo通路中发生了基因改变。
致根医药:ZG-002片
作用机制:TYK2变构抑制剂
适应症: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
华纳大药厂控股子公司上海致根医药申报的ZG-002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根据华纳大药厂新闻稿,ZG-002为强效、高选择性的TYK2变构抑制剂,在体外药理学研究中表现出较优的TYK2抑制活性以及较高的选择性。
丹擎医药:DAT-2645片
作用机制:PARG抑制剂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DAT-2645片是丹擎医药开发的一款全新结构的、高选择性的口服小分子PARG抑制剂,它通过合成致死的机制特异性地杀伤携带特定DNA损伤修复缺陷的肿瘤细胞。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功能缺失突变和/或脱氧核糖核酸损伤修复(DDR)通路中其他缺陷的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患者。据丹擎医药新闻稿介绍,该产品有望拓展PARP抑制剂无效的适应症和解决PARP抑制剂耐药的痛点,具有潜在的“广谱治疗性”的临床应用前景。
先声药业:SIM0508片
作用机制:Polθ小分子抑制剂
适应症:实体瘤
根据先声药业公开资料,SIM0508为一款DNA聚合酶θ(Polθ)小分子抑制剂,被先声药业认为是“具有高潜力”的创新在研产品。Polθ是潜在的“合成致死”疗法新靶点,这是一种DNA聚合酶,其介导MMEJ修复通路是DNA双链断裂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治疗HR缺陷(HRD)肿瘤的潜在DNA损伤修复靶点。SIM0508本次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者转移性实体瘤成人患者。
Pliant Therapeutics:bexotegrast片
作用机制:小分子αvβ6与αvβ1整合素双重抑制剂
适应症:特发性肺纤维化
Pliant公司申请的bexotegrast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种口服小分子αvβ6与αvβ1整合素双重抑制剂,它通过抑制TGF-β信号通路来降低多种促纤维化基因的表达。今年5月,Pliant公司宣布了bexotegrast的一项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2期临床试验积极结果。接受bexotegrast治疗的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显示,肺部总胶原蛋白水平降低,而安慰剂组中患者肺部总胶原蛋白水平增加,这表明bexotegrast有可能逆转纤维化。
弘烨医药、和正医药:HZ-L105片
作用机制:新型Bcl-2抑制剂
适应症: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
HZ-L105是由和正医药与弘烨医药共同开发的全新一代Bcl-2抑制剂。根据发表于2023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该产品其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同时能克服维奈克拉长期用药后出现的Bcl-2突变耐药的特点。此外,HZ-L105具有优异的口服药代动力学性质、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这为临床上Bcl-2依赖的血液肿瘤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该产品本次获批临床,拟开发用于治疗成熟B细胞恶性肿瘤。
宝船生物:BC011抗体注射液
作用机制:TNFR2非阻断型全人抗体药物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根据宝船生物公开资料,BC011是一款新型TNFR2非阻断治疗抗体,它能够促进CD8+ T细胞增殖,增加肿瘤微环境中效应T细胞的比例。研究表明,BC011单药及与抗PD-1/L1抗体联用在小鼠肿瘤模型中均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该药本次获批临床的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
首药控股:SY-7166片
作用机制:化药
适应症:多发性骨髓瘤
首药控股申报的SY-7166片获批临床, 拟开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从受理号(CXHL2400586)可知,这是一款化药新药。根据首药控股官网介绍,这是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自主研发并独立开展临床及商业化的项目。
普众发现:注射用AMT-676
作用机制:靶向CDH17的ADC
适应症:晚期实体瘤
普众发现申报的注射用AMT-676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普众发现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抗CDH17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一款泛胃肠道肿瘤在研药物。钙黏蛋白17(CDH17,又称CA17)是近年来胃肠道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新兴靶点。研究表明其在多种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普众发现此前已经在澳大利亚启动了AMT-676的一项首次人体1期临床研究。
神州细胞:SCTB41注射液
作用机制:三抗产品
适应症:晚期恶性实体瘤
根据神州细胞公告介绍,SCTB41为该公司以差异化优势为目标自主研发的针对多种实体瘤免疫治疗三特异性抗体注射液。本次获批临床,拟用于单药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
参考资料:
[1]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 Retrieved Aug 24,2024, From https://www.cde.org.cn/main/xxgk/listpage/4b5255eb0a84820cef4ca3e8b6bbe20c
[2]各公司官网及公开资料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或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Jilin Pu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Jilin Pu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