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ATV Healt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ATV Healt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肿瘤研究学术会议之一。会议关注高质量肿瘤研究及创新的各个方面,是全球肿瘤研究的焦点,将汇集肿瘤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即将于4月25-30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日前,AACR官网公布了摘要标题,众多BioBAY园内企业创新研究成果将在会议上公布。据企业透露参会信息显示,近20家BioBAY园内企业将创新成果亮相,覆盖mRNA、双/三抗、ADC等多个技术领域,靶向IL-12、EGFR、MUC1等多个创新靶点,完整展现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版图。BioBAY参会企业一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这是继2024年首提“创新药”后,国家政策对生物医药创新的又一次加码。目前,在新药研发领域,BioBAY入驻企业已累计获得临床试验批件721张,其中1类新药临床批件621张,2024年新增68个品种的111张临床试验批件,其中105张为1类新药的临床试验批件,累计批准生产上市药品52件,其中信达的达伯舒、达攸同、苏立信、达伯华、盛迪亚的艾瑞卡、百济神州的百悦泽、百汇泽、再鼎的则乐和记黄埔的爱优特等16款创新药产品已相继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以更优惠的价格造福患者。过去两年,IPO政策收紧,疫情余波的低流通和地缘政治动荡导致的恶劣融资环境下,泡沫大幅出清。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加上国内资本市场退出不畅,各种方式的“出海”成为了中国药企生存的不二之选。此次AACR亮相的管线中,有多个项目已获国际大药厂合作开发选项权,交易总金额超50亿美元。站在全球抗癌战争的最前沿,BioBAY军团正以硬核科技实力重塑创新药国际竞争格局。这支汇聚中国最顶尖生物医药智慧的创新舰队,即将在2025 AACR的聚光灯下,向世界展示属于中国的"原研时代"。▌文章来源:网络信息整理责编:何文正审核:任旭推荐阅读国产逆袭!12分钟破解2.6亿人干眼症难题,艾视雅热脉动治疗仪上市资本市场丨炫景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首关推动国际交流合作!BioBAY & ASICEF 欧洲推介会成功举办
继视光之后,眼科又一重磅赛道崛起。
今年以来,在干眼症领域,上市巨头、新锐企业动作频频。比如在近日,港股上市公司高视医疗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全资附属公司——高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后文简称“高视创新”)已取得干眼检测仪Gaush iDea FOS、干眼和角膜地形图测试仪Gaush iDea Topo两款干眼诊断设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消息一出,公司股价第二日上涨近7%。
同时,新锐企业的相关产品在最近亦纷纷拿证或上市。
2月,臻复医疗推出的Tearmaestro液脉动干眼治疗仪拿下上海市二类医疗器械创新许可证;
4月,定视医疗的智能可视化睑板腺治疗仪DisionEyemore获批二类医疗注册证;
5月,极目生物旗下iTEAR睦沁®自身泪液促泌仪(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其是国内首款通过刺激鼻外神经改善干眼症状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艾视雅、比格威医疗、定视医疗、科润生物、天宸生物、微清医疗、衔微医疗、中景纬视等干眼症诊治产品相关企业在今年资本寒冬下接连拿下融资,吸引一众知名机构押注。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天眼查 动脉网制图
更多企业、资本入局并加码的背后,是一个正在持续增长的广阔市场。《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统计显示,我国干眼症发病率约为21%~30%,以国家统计局2022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计算,意味着有约3.6亿干眼症患者,干眼症已成为除近视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且患者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撑起了巨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毫无疑问,在供(检测与治疗产品/疗法频出)需(干眼症患者持续增长)两端合力下,干眼症赛道正加速狂奔。
行业混战开启:干眼症市场被“围堵”,各类产品层出不穷
干眼症(DED),又称干眼综合征(DES)、干燥性角膜结膜炎(KCS)和干燥性角膜炎,是眼表泪膜异常和眼表炎症引起的多因素、进行性障碍。
通俗来说,位于眼睛最前方的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它起着湿润、锁住水分、保护眼球表面等作用,一旦泪膜无法稳定地停留在眼表时,失去保护的眼表细胞就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干眼症。
在干眼症初期,症状常表现为眼睛干涩、有异物感等;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治疗,在中后期容易发展为顽固性干眼症,形成角膜炎和角膜溃疡,甚至可能引起失明。
因此,尽早检测、治疗干眼症十分重要。
目前,针对干眼症的检测包括干眼问卷量表、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裂隙灯检查等一系列检查。
在干眼症的治疗上,则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向。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润滑眼表和促进修复、抗炎治疗、抗菌药治疗3种方式;非药物治疗则囊括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器械治疗(强脉冲光治疗、热脉动治疗等)多种方式。
动脉网制图
围绕不同的检测及治疗方式,各大企业推出了层出不穷的产品,意欲在干眼症市场抢得先机。
接下来,本文将从检测、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三大维度一窥行业的产品进展。
● 干眼症检测市场:群雄竞争,国产创新势力占据主流
在干眼症的检查中,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最为常见。
在临床实践中,泪液分泌试验需要泪液分泌检测滤纸,即将试纸置入眼皮内部观察浸湿长度,从而判断是否患有干眼症。如有医生对眼部表面进行了麻醉,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如果无眼部表面麻醉,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
在泪液分泌检测滤纸的研发生产方向上,爱博诺德、海森生物、辽宁美滋林、欧普康视、瑞霖医药、天津晶明、伊诺新康等企业布局有相关产品。
另一检测方式是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试,该测试旨在衡量眼睛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并保持湿润的时间长度。在临床上,该测试一般需要裂隙灯显微镜的配合。
详细来看,通过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钠,被检者通过数次瞬目后,在裂隙灯显微镜的钴蓝光下观察到从开始到出现黑斑的时间,以此来评估泪膜破裂时间(BUT):BUT≥10s属于正常,BUT≤10s怀疑有干眼症状,BUT≤5s基本上可以确诊为干眼症。
目前在裂隙灯显微镜的研发上,国内创新企业有六六视觉、莫廷医疗、苏州康捷、轶德医疗等。
除了上述产品外,临床上还有不少检测干眼症的设备,例如泪液成分分析仪、睑板腺功能评估仪、角膜地形图仪、泪液分泌量测定仪等,以及一些综合性的干眼诊断仪器正被研发、推出,它们可进行泪液量、泪膜稳定性、眼充血、脂质层及睑板腺情况的综合分析,不少仪器还加入了AI。
在该方向,包括比格威医疗、重庆上邦、高视创新、康华瑞明、美迪信、莫廷医疗、瑞豪生物科技、上海美沃、执鼎医疗等一众创新企业已入局。
数据来源:NMP网 动脉网制图
以此次高视创新推出的两款干眼诊断设备为Gaush iDea FOS和Gaush iDea Topo为例。Gaush iDea FOS是一款全面、快速、量化、智慧的干眼及眼表综合分析仪,凭借创新技术可15秒快速完成单眼干眼检查,更高效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确切的诊疗依据;Gaush iDea Topo则是一款集干眼及眼表综合分析于一体的精准诊断设备,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眼表及泪膜参数,以方便其进行综合诊断与评估。
去年9月,比格威医疗的干眼检测仪BVD6600系列取证上市。据公司新闻稿介绍,该检测仪采用大尺寸Placido环,能更为完整地覆盖角膜,并集成了AI辅助分析功能。
同年11月,美迪信EYESIS干眼综合检查仪上市。这款检查仪采用了美迪信自主研发的AI智能程序以非侵入方式测量TMH(泪河高度),具体步骤是测量开始时,只需将EYESIS干眼综合检查仪对准患者眼部,AI智能程序会在2秒左右以图形方式自动标记泪河形状,以数值方式显现泪河高度和泪河面积。
可以看到,干眼检测市场竞争者众多,且国产创新企业占据主流,相关产品仍不断涌现,为行业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整体来说,干眼检测设备在整个眼科设备体系中技术壁垒并不算太高。
因此,对很多创新企业而言,干眼检测设备只是其眼科生态产品线的一环,如何与整个生态实行联动是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此外,通过AI赋能和持续创新,以及提供更为精准、便利和友好的检测体验,从而增加干眼检测设备的附加值也是当下不少企业正在深耕的方向。
● 非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保健外,强脉冲光(IPL)、热脉动治疗仪愈发火热
患上干眼症后,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日常生活保健,比如通过热敷眼睛、按摩睑板腺等物理治疗方式进行眼皮清洁,从而促进睑板腺、脂质层的分泌,保证泪膜稳定。
不过,物理治疗持续效果时间较短。基于此,近年强脉冲光治疗仪、热脉动治疗仪等器械治疗方式开始变得火热。
具体来看,强脉冲光(IPL)是一种脉冲式、高强度的宽谱光,波长范围在500-1200nm,能够使氧合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超级光子,其光热效应封闭非正常血管,阻止炎症介质传导到睑板腺处。
一句话解释就是,强脉冲光起作用的原因是闭塞的血管不再使炎症介导因子(炎症因子可能会引起腺体的功能障碍)到达腺体。
据南京鼓楼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晖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在该医院使用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的患者中,大约93%的患者干眼症状有明显改善。
良好的临床效果使众多企业聚焦研发强脉冲光治疗仪,比如科英激光、美迪信、奇致激光、瑞豪生物科技、天宸生物、执鼎医疗等。动脉网查阅NMPA官网发现,目前境内医疗器械(注册)的强脉冲光治疗仪信息高达124条,几乎都用于减少毛发的辅助治疗,即医美领域。已获批用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的干眼症的强脉冲光治疗仪有三款,分别来自科英激光、瑞豪生物科技、奇致激光。
信息与产品图片来源:NMPA及企业官网 动脉网制图
以瑞豪生物科技2022年10月获得三类注册证的眼科强脉冲光治疗仪为例,该设备利用宽谱非相干光的光热效应、热辐射效应、杀菌、抗炎、光调节和恢复局部低氧环境等作用改善睑板腺及眼表的微环境,降低眼表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泪膜稳态、减轻睑缘炎症状态。
又比如科英激光今年4月获批的强脉冲光治疗仪(眼科),该产品采用进口高能氙灯和SOPT技术,可严格控制光谱波段。根据官网的介绍,.设备有三种脉冲模式可选,包括单脉冲、双脉冲、三脉冲,且脉冲时间、间隔及能量独立可调,且子脉冲单脉冲能量与脉宽可调。
美迪信也推出了强脉冲光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仪。据悉,该治疗仪采用全新的第四代MOPT技术(Multiple Optimal Plus Technology,多重优化脉冲光技术),由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推荐应用于MGD及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治疗,该治疗仪已经入驻超400家医院及相关机构。
不过,强脉冲光的问题在于,一个疗程往往需要耗时2—4个月,其间到院治疗3—4次,于患者而言比较麻烦。
与强脉冲光相比,另一款产品热脉动治疗仪疗程则相对较短,通常是一个疗程1次,疗效可以维持6个月到1年左右。
从原理上看,热脉动治疗仪主要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融化睑酯并通过加压排出,从而高效疏通睑板腺,恢复睑板腺功能。
以去年获得NMPA批准上市的爱尔康睑板腺光热脉动复合治疗仪systane ilux为例,该设备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成人患者的局部热压治疗。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可视化的操作可以实时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眼睑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温度精准把控。
数据来源:NMPA官网 动脉网制图
国产创新企业当下也在该方向发力。就在今年上半年,臻复医疗、定视生物推出的Tearmaestro液脉动干眼治疗仪、睑板腺治疗仪DisionEyemore先后取得NMPA二类医疗注册证。
据官方信息显示,Tearmaestro液脉动干眼治疗仪摒弃了国外产品所采用的价格高昂的电磁温控技术,利用液体加热与人工智能控温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治疗头温度精确控制的同时,单次治疗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10。
睑板腺治疗仪DisionEyemore则采用“电加热”方式,结合了先进的热脉动技术与高精度可视化系统,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对上下睑板腺进行加热,使其达到40-42.5℃的最佳治疗温度,从而有效软化睑酯。随后,医生通过拨动滚轮来精准控制挤压力度,对睑板腺进行挤压与提拉,促使已溶解的睑酯顺利排出。
同时,另一国产创新企业衔微医疗的干眼症治疗仪预计在2024年第4季度获批二类证;艾视雅也将于近期推出台式及手持式的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
不难发现,围绕干眼症治疗设备,国产创新企业正迅速追赶,在强脉冲光治疗仪、热脉动治疗仪等仪器上不断取得突破。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强脉冲光和热脉动仪两类干眼症治疗器械并不属于直接竞品,临床上有搭配使用的可能性。
●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仍是当红“炸子鸡”,新疗法亦在涌现
从全球角度看,生物医药企业对干眼症领域的关注源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日本Santen Pharmaceutical开发的爱丽滴眼液获批上市,其高额的销售量快速带动了干眼症市场的发展,使干眼症作为独立的细分领域从眼科领域被划分出来。
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干眼症的药物治疗更加完善,现已有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治疗、润滑眼表和促进眼表修复治疗(人工泪液)等多种疗法。
分类参考资料:中华眼科杂志 动脉网制图
从全球来看,干眼症治疗以环孢素滴眼液为主,环孢素是属于免疫抑制剂类的抗炎治疗药。2003 年,艾尔建旗下环孢素产品Restasis上市,这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中重度泪液缺乏型干眼症的药物。
在环孢素方向上,国内创新企业一直在紧跟,兴齐眼药的0.05%环孢素滴眼液(兹润)于2020年获批上市;兆科眼科采用新型水凝胶载体研发的0.05%环孢素A眼用凝胶,现正在筹备申请工作;恒瑞医药的SHR8028滴眼液的上市申请已获NMPA受理……
在国内,作为治疗干眼症的重要药物选择,人工泪液目前仍是当红“炸子鸡”——人工泪液主要成分是水、电解质和缓和剂,其能润滑眼表,补充缺少的泪液。在该产品上,聚集了Alcon/诺华、博士伦等眼科巨头,它们通过对人工泪液的成分和剂型进行优化从而推出下一代产品。
国内市场上人工泪液主要有玻璃酸钠、透明质酸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制剂等,其中玻璃酸钠眼用制剂是目前医院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的干眼症眼药水。在这一方向,兴普泰生物、中山万汉制药等国产企业皆有布局。
除上述治疗选择外,国内创新企业正在研发一些新的干眼症疗法。今年6月,艾威药业(IVIEW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1类创新药IVW-1001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试验已在美国启动,进行首例受试者给药。根据艾威药业新闻稿,IVW-1001是一种新型的TRPM8冷感受体激动剂,旨在治疗干眼症的体征和症状。
正在冲刺IPO的拨康视云在招股书亦提及,该公司旗下CBT-006和CBT-009预期分别是治疗睑板腺功能异常相关的干眼症的全球同类首创药物。
总部位于广东的盛元医药则以泪液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为抓手,围绕疾病分子机理,专注于开发创新眼药和眼科Biomarker精准检测产品。其中,针对新机理开发的干眼新药SY-201已在美国完成临床II期。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临床上针对干眼症的眼科治疗药物远远未满足临床需求。所以,加速眼科药物行业创新速度,让更多具有更好疗效并填补市场对干眼症治疗需求的新药上市,在接下来是行业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机会所在。
痛点背面即是机遇,行业未来的三种可能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预防并治疗干眼症的重要性。美团数据显示,干眼症治疗位列平台上增速最快的医疗服务需求,“干眼症治疗”等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增长166%。
但同时,需求的增加也让干眼症市场的痛点显得更为明显。比如随着干眼患者越来越多,人们对专科化治疗的需求日益上涨,干眼门诊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大医院眼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专门的干眼中心,例如北京同仁医院、广州的中山眼科中心、武汉协和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干眼中心。
从多家医院的干眼门诊布局来看,一般会设有干眼综合分析室、干眼雾化熏蒸室、强脉冲光治疗室和睑板腺按摩室等,并配有多种干眼诊断、治疗类设备。
不过,于患者而言,疏通睑板腺需要反反复复跑医院,很多人难以坚持。因此如果能在家使用上小型化的家用仪器,也是一种研发方向。
针对这一问题,行业目前已经在开始布局。例如臻复医疗计划将干眼治疗仪推广至更多非医疗场景,让更多干眼患者的治疗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患者对价格的敏感,正为部分设备的国产化带来机遇。以热脉动仪治疗为例,该设备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单次费用一般在1万元左右,很多患者直呼“用不起”。因此,衔微医疗创始人马维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旗下干眼症治疗仪致力于将“单次治疗成本减低至同类进口产品的1/3”。
政策也在助推这一趋势。2021年10月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国内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其中包括干眼检测仪在内的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
总的来说,干眼症市场仍有巨大的创新机会和市场机遇。
水大鱼大。在干眼症领域持续深潜的国产创新企业们,势必与行业的高速发展一起,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注:本文在行文过程中,如无特别说明,涉及多家企业在一句话中并列叙述时,皆按企业简称首字母排序。
参考资料:
1、《干眼 | 干眼临床检查和诊断器械(一)》——爱瞳说
2、《3.6亿干眼人,能做的不止“花钱买眼泪”》——36氪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眼睛是人们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中,70%以上来自于视觉。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化、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造成了用眼负荷加重,近视、老视、干眼症、白内障、眼底血管病变、青光眼、结膜炎、视网膜疾病等眼科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超10亿庞大患病人群的需求激发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日益增强,眼科治疗也逐步成长为当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热赛道。吸金!一年达成超40笔融资2023年至今,全球投融资节奏放缓,资本市场仍在“寒冬”。尽管投融资大环境不算好,仍有不少眼科相关业务企业顺利融到资金,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以来,中国眼科医疗器械一级市场共有41起融资事件,其中包括BioBAY园内企业微清医疗、艾视雅、3N科技、典晶生物、纽福斯、必扬医药、明澈生物等一众创新企业拿下融资,背后更是云集了聚明创投、元生创投、招银国际、水木创投、深创投、光谷健康投等明星企业和投资机构。其中亿元级别的融资事件达13起,融资最高额为专注眼科基因药物开发的创新药企纽福斯,获得了7亿元的融资额。另外,典晶生物、必扬医药更是凭借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在一年内获得了2次融资。BioBAY园内眼科企业融资情况(2023年至今)数据来源:药融云(青白视角整理)、眼未来(部分参考数领医工研究院)目前,国内眼科市场主要分为医疗服务、眼科药物、眼科器械三大类。从吸金能力来看,主要阵地还是医疗器械。其中耗材/设备领域备受瞩目,这与眼科专科(诊断和手术所需的高度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至关重要)特点有关。另外,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眼科领域的全新治疗方式也成为资本关注的关键点。值得一提的是,国内4家布局眼科机器人赛道的企业均获得融资。吸睛!三大致盲疾病的新突破眼科融资火热现象背后,仍是生物医药产业最核心的逻辑: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治疗方式。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这三大全球公认的致盲性眼病,我们以BioBAY的企业研发布局来看看令人“吸睛”的创新性突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中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疗指南(2023年)》指出,2015年国内约有2665万例AMD患者。2020年,全球50岁及以上人群因AMD致盲人数约为180万,导致中度及重度视力损伤的人数约为620万。患者规模庞大,疾病负担沉重。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是定期向眼球内注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即所谓的玻璃体内注射。作为一种侵入性治疗,频繁玻璃体腔内注射给患者、医生以及支付体系带来了沉重负担。此外,有报道显示,该治疗存在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药物反应差、有创操作引发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等潜在风险等问题。因此,更无创、更便捷、更长效、创新性多靶点的药物成为一直以来的探索方向。在BioBAY园内便有多家企业以此为入手,进行管线研发:双靶点药物信达生物在研的IBI302是全球首个靶向VEGF和补体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通过注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正在进行3期临床研究。在此前完成的临床1、2期研究中已经展现了显著的疗效,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加友好的给药方案以及更长久持续的视力获益。小分子滴眼液在所有给药途径中,滴眼液形式的眼表给药被称眼底疾病治疗的“圣杯”。BioBAY园内企业锐明新药研发了一款VEGF抑制剂滴眼液RA1115-B1。通过滴眼液将小分子药物输送到患病的眼球,从而阻断VEGFr-2的磷酸化并抑制VEGF诱导下的内皮细胞的粘附、增殖和迁移,减少病理性血管增生,进而减轻渗漏、出血对视网膜的影响,从而达到改善视力的效果。目前,该药物已在国内1期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结果。基因疗法BioBAY园内企业朗信生物自主研发了眼科基因治疗药物LX102注射液,通过AAV病毒载体将表达抗VEGF融合蛋白的DNA导入视网膜细胞,从而维持患者眼内抗VEGF蛋白的长期表达。在1年随访数据中观察到,所有患者单次给药后均无需再进行抗VEGF制剂的额外治疗,且研究眼的视力与基线相比提高,实现了一次给药零挽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此外,在医疗器械领域,BioBAY的企业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操作方式,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方便的治疗手段。针对白内障,BioBAY园内企业以诺康研制的「眼科超声乳化治疗仪」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切口更小,对眼球的损伤更小,恢复时间也更短,可以有效治疗白内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前该眼科治疗仪还获得了TUV南德欧盟CE认证,也是国内高端多功能超乳拿到的首个欧盟认证。针对青光眼,BioBAY园内企业海思盖德研制了目前全球最小的III类植入体——MicroCOGO®小梁网微支架引流系统(青光眼引流器)。相比于传统小梁切手术,具有创口小、手术过程简单、医生学习曲线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为国内青光眼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据了解,在全国多中心(超过14家大型三甲医院)临床研究阶段,超过60例的入组临床研究初步数据显示,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除上述三大致盲疾病外,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过度频繁使用,视光领域的防治也成为了新热市场。在BioBAY园内也有多家企业抢先布局,例如,3N科技依托于创新性技术电泳-解离Elepy®研发的全球首创的「硬性接触镜清洗消毒设备」正式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用于接触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等)的深度除蛋白护理,打破了目前深度除蛋白依赖进口为主的现状。此外,艾视雅在研的手持式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即将上市,用于治疗干眼症。据了解,86%的干眼症是由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引发的。目前治疗干眼症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药物,泪小点栓塞,睑板腺按摩,热敷等。但只能缓解症状,没有从根源上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艾视雅手持式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可以有效“一体式”解决这个问题,让“加热+按摩”同步进行,在眼睑内安全迅速加热至治疗温度40~43℃, 融化异常睑酯,,再温和挤压排出睑酯。操作全程可视化便于医疗人员适时掌控治疗,也让患者在接受优质治疗的同时,保持舒适的体验。结语BioBAY自2007创立以来,一直对前沿科技和行业趋势的研究与布局,致力于精准踩准行业发展趋势的每一步。目前,在眼科治疗领域,BioBAY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已初步完成“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的产业聚集。除上述提及的企业外,园内还入驻了一批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在超声手术刀、眼科微创式治疗、眼底成像、视力保护等临床医学上创新研发,以及一批创新药企,覆盖基因疗法、合成生物学、再生医学、AI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带来了眼科治疗方式的百花齐放。下一步,BioBAY还将继续把眼科疗法作为一个重点突破方向,吸引更多创新型、龙头型、互补型研发企业落户,促进眼科新质生产力在BioBAY转化落地,向着更具创新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不断迈进。文稿:杜姝责编:赵家帅审核:任旭推荐阅读资本市场丨必扬医药: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加速推进眼科与肿瘤管线IND注册申报研究BioBAY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再+1!海思盖德全球最小III类眼科植入器械“青光眼引流器”获批上市企业丨信达生物:全球首创抗VEGF-补体双靶点眼科药物完成III期临床研究首例受试者给药
100 项与 ATV Healt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ATV Health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