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魏平/邱晓彦团队在膀胱癌治疗中推出创新型CAR-T细胞疗法

2024-09-06
一个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ovel CAR-T Cells Specifically Targeting SIA-CIgG Demonstrate Effective Antitumor Efficacy in Bladder Cancer》的论文,他们通过研究一种新型CAR-T细胞,该细胞能够特异性靶向SIA-CIgG表达阳性的膀胱癌细胞,展现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这项研究主要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徐涛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魏平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邱晓彦教授共同完成。他们合作开发了一种可以特异性识别和裂解膀胱癌细胞的CAR-T细胞。这种细胞主要靶向高表达SIA-CIgG的癌细胞,而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SIA-CIgG,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利用单克隆抗体的单链抗体可变片段(scFv),构建了第二代CAR-T细胞并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新型CAR-T细胞能够有效杀灭膀胱癌细胞,并且在细胞毒性和持久性方面表现优异,甚至超过了目前在临床试验中针对HER2的CAR-T细胞。

为了深入了解SIA-CIgG CAR-T细胞的机制,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组学方法,包括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TAC-seq)。经过多次肿瘤抗原刺激后,结果显示这些CAR-T细胞内部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富集,同时染色质可及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团队探讨了SIA-CIgG CAR-T细胞与FDA批准的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他们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能够增强这些CAR-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的能力。这些发现意味着,靶向SIA-CIgG的CAR-T细胞联合使用伏立诺他,可能会成为一种有效的膀胱癌治疗方案。

该研究不仅展示了SIA-CIgG CAR-T细胞在体内治疗膀胱癌中的有效性和潜在应用,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证明了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研究团队的努力和创新为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可能会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除了几位教授的指导和领导,博士研究生丁梦婷、林佳兴和秦彩朋副主任医师为研究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付禹豪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杜依青博士也在研究中提供了宝贵的帮助。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