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于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5届国际
艾滋病会议上,一个独特的艾滋病例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个被称为“下一个柏林患者”的病例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已经停止抗病毒治疗近6年,并且体内检测不到艾滋病毒(HIV),被认为是全球第7位可能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与此前的案例不同,这位患者接受的是携带特定抗病毒突变单一拷贝的干细胞,这种基因型在携带双拷贝的人群中相对较为常见,约为16倍。因此,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扩大了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供体来源,也为未来艾滋病治愈疗法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全球约有3900万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能够将自身基因逆转录成DNA,并插入人体细胞的DNA中,形成“前病毒”。这些前病毒不仅能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还能通过宿主细胞生成新的病毒颗粒。因此,病毒储存库成为了科学家难以攻克的难题,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需要终生接受抗病毒治疗来控制病毒扩散和疾病进展。
2008年,蒂姆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的病例报告在医学界引起轰动。他是首位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原本被称为“柏林患者”。蒂姆西在感染艾滋病后约十年,患上了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接受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他的艾滋病史,医生选择了带有两个CCR5-delta32突变拷贝的供体干细胞。该突变使艾滋病毒无法结合并进入细胞,从而使得带有这种突变的个体对艾滋病基本免疫。移植后,蒂姆西体内的艾滋病毒水平极低,他停用了抗病毒药物,并被认为治愈。但他在2020年因
白血病复发去世。
这次由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Gaebler博士公布的艾滋病患者在2009年被确诊患病,并在2015年接受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癌症。由于CCR5-delta32纯合突变的供体稀少,最终医生找到了一位携带一个突变拷贝和一个正常拷贝的杂合子供体。令人意外的是,移植不仅治愈了患者的癌症,还似乎治愈了艾滋病。自2018年起,患者停止抗病毒治疗,至今未发现病毒复发的迹象。
在其他6个已知的艾滋病治愈案例中,5名患者接受了携带delta-32突变纯合子的供体细胞,移植后他们没有功能性的
CCR5受体供病毒结合。唯一例外是“日内瓦患者”,他接受的供体细胞完全没有delta-32突变,但也未见病毒复发。
“下一个柏林患者”这一案例的成功,表明扩大艾滋病患者可接受的干细胞供体来源是可行的。在欧洲,携带CCR5-delta32杂合子突变的人口约占16%,而纯合子仅占约1%。尽管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副作用大,不适合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但这一案例的成功或将为艾滋病治愈基因疗法的开发带来新的策略。国际艾滋病学会主席Sharon Lewin博士表示,这一案例显示或许不需完全消除每一个CCR5拷贝就能达到艾滋病缓解。未来,科学家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的免疫系统如何成功移植并消除艾滋病毒储存库,这将为未来疗法的开发提供宝贵的洞见。
“一个健康的人有许多愿望,但一个患者只有一个愿望。”选择保持匿名的“下一个柏林患者”说道。他希望这一成功案例能够激发更多的研究,使得艾滋病治愈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如何获取生物制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您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药物、靶点、适应症、机构等方面的最新研发进展。点击下方图片,开启全新的药物发现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