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传奇,与IgE靶点的不解之缘1986年,一家名为Tanox的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休斯顿成立,正是这家起初名不见经传的华人生物技术公司诞生了日后的全球重磅新药,第一代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Xolair®,Omalizumab)。Tanox是华人生物制药领域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创造过多个第一和唯一:成功开发了第一也是唯一上市的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华人开发的第一个年销售金额超过30亿美元的抗体药,第一也是唯一被Genentech公司收购的企业。Tanox联合创始人是两对在生物医药领域颇具传奇的华人夫妇,孙乃超、周若芸夫妇和张子文、唐南栅夫妇。在Tanox期间,孙乃超博士与夫人周若芸主要负责药物的开发工作,是奥马珠单抗的主要发明人。开发靶向IgE抗体的主意最初便是由他们提出,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孙乃超博士与IgE靶点和抗IgE抗体结下了不解之缘。左图:IgE在多种过敏疾病中扮演核心作用 右图:B淋巴细胞结合IgE免疫球蛋白的一个独特抗原结合表位通过专利查询,可以找到一篇1994年发表,题为“Antigenic
epitopes on B cell-bound IgE Immunoglobulins”的欧洲专利,其中孙乃超、周若芸夫妇和张子文位列发明人一栏。该专利对B淋巴细胞结合IgE免疫球蛋白的一个独特抗原结合表位(ige.bl)进行了保护。据介绍,该表位为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花粉热以及食物和药物过敏在内的多种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依据,对抗IgE抗体的研发与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目前,奥马珠单抗由罗氏与诺华进行全球推广(罗氏负责美国市场,诺华负责美国外市场),已经于2017年8月在我国获批上市,商品名茁乐。财报显示,奥马珠单抗2022年度销售额达到36.8亿美元,位列2022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第41位,上市以来累计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是一款名副其实的“超级重磅炸弹”。在Tanox期间,孙乃超博士已致力于第二代抗IgE抗体的研发。2007年Tanox被Genentech收购,2009年Genentech被Roche收购,由于Roche和Novartis千丝万缕的关系,Tanox/Genentech的某些项目由Novartis 承接,并继续开发,其中就包括第二代抗IgE抗体/Ligelizumab。在一项治疗难治性CSU患者的头对头IIb期临床研究中,Ligelizumab显示出优于奥马珠单抗的疗效,临床结果发表在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目前处于III 期临床试验中,被Novartis作为潜在“10亿美金的重磅候选药物”重点开发。续写传奇,打造IgE靶点下一代“重磅药物”2020年,孙乃超博士联合刘恒博士创建天辰生物(原龙行生物),并基于其三十多年在IgE靶点的技术积累,再度开发了全新一代抗IgE 抗体(LP-003),比第一代和第二代IgE抗体有更高的生物学活性,更高的亲和力,更长的半衰期,并最大限度的去除了其副作用。根据NMPA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信息,LP-003目前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登记号#CTR20231145)LP-003选择过敏性鼻炎为首个适应症,颇具策略性和看点。首先过敏性鼻炎是典型的由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其次奥马珠单抗的过敏性鼻炎适应症在日本已经获批,验证了IgE靶点在这个适应症上的可行性。但由于奥马珠单抗在中国尚未申请此适应症,其它在研生物制剂中仅有康诺亚的IL-4Ra抗体申报过此适应症(尚未查到临床开展的信息),LP-003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用于过敏性鼻炎的生物制剂,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天辰生物的LP-003 同时具有高生物学活性,高亲和力,和较长的半衰期,可以在保证有效性/疗效的基础上,覆盖完整的过敏季,同时降低剂量和不良反应,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较强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较高、症状发作呈季节性,多在春秋两季发生,又以秋季为多。常见过敏原为花粉、真菌等季节性吸入过敏原。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呈常年性,常见过敏原为尘螨、蟑螂、动物皮屑等室内常年性吸入过敏原,以及某些职业性过敏原。针对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为脱敏治疗:其代表公司为我武生物,和丹麦的ALK。左图为我武生物粉尘螨滴剂(畅迪),右图为ALK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安脱达)我武生物(SZ300357)月线走势图(截至2023年5月11日,公司市值224.2亿元人民币)我武生物是中国医药市场中一个非常成功的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二级市场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然而由于脱敏治疗本身的作用特点(剂量、药效和副作用),且脱敏的周期较长(平均治疗周期1-3年),导致其依从性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约40%-70%)。因此国际和国内变态反应的权威专家都在探讨包括抗IgE抗体在内的药物与脱敏治疗联合用药。在去年12月举行的中华医学会2022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大会上,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支玉香教授在主会场发表了题为“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更新迭代”的专题报告,提及抗IgE抗体与脱敏治疗的联合用药带来重要的临床意义,会上还有其他专家分享了“变应性鼻炎的超级冲击免疫治疗”等抗IgE 抗体与脱敏治疗联用的临床实践经验,可望解决目前脱敏治疗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进一步扩展脱敏市场应用与商业价值。中国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人群基数大(患病率17.6%,约2亿人),目前除了传统的抗组胺药物,鼻喷激素和白三稀受体拮抗剂以外,并无太多其他有效治疗手段,且未有获批的生物制品(脱敏治疗除外),有调查表明现有治疗手段仍不能控制疾病症状的患者占25%-35%,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2022年10月,《抗IgE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2022,南昌)》发布,进一步证实了临床专家对该治疗方式的认可。新一代抗IgE抗体LP-003作为国内过敏性鼻炎进展最快的生物制剂,可望填补这一临床空白。孙乃超博士作为抗IgE抗体领域的开山鼻祖,对IgE靶点和第一代及第二代抗IgE抗体具有独到且深刻的理解。根据天辰生物公开资料,LP-003是孙乃超博士基于过敏性疾病临床上的特点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再次开发的一款活性更高,用量更低,且半衰期更长的新一代抗IgE抗体。我们非常期待LP-003在临床上的表现,并希望孙乃超博士带领天辰生物续写其在过敏领域的传奇故事,给中国的生物医药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参考资料:[1] 张燕影等. 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依从性对比及分析[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 46(4):5.[2] Wang XD, Zheng M, Lou HF, Wang CS,
Zhang Y, Bo MY, et al.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llergic
rhinitis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from 2005 to 2011. Allergy 2016;71:1170-80[3] 中华医学会2022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大会[4] https://www.sohu.com/a/536450935_121118803孩子得了过敏性鼻炎怎么办?耳鼻喉科专家为您支招Armstrong技术全梳理系列GPRC5D靶点全梳理;CD40靶点全梳理;CD47靶点全梳理;补体靶向药物技术全梳理;补体药物:眼科治疗的重要方向;Claudin 6靶点全梳理;Claudin 18.2靶点全梳理;靶点冷暖,行业自知;中国大分子新药研发格局;被炮轰的“me too”;佐剂百年史;胰岛素百年传奇;CUSBEA:风雨四十载;中国新药研发的焦虑;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竞争;中国双抗竞争格局;中国ADC竞争格局;中国双抗技术全梳理;中国ADC技术全梳理;Ambrx技术全梳理;Vir Biotech技术全梳理;Immune-Onc技术全梳理;科济药业技术全梳理;恺佧生物技术全梳理;同宜医药技术全梳理;百奥赛图技术全梳理;腾盛博药技术全梳理;创胜集团技术全梳理;永泰生物技术全梳理;中国抗体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德琪医药技术全梳理2.0;和铂医药技术全梳理;荣昌生物技术全梳理;再鼎医药技术全梳理;药明生物技术全梳理;恒瑞医药技术全梳理;豪森药业技术全梳理;正大天晴技术全梳理;吉凯基因技术全梳理;基石药业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百济神州技术全梳理第2版;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信达生物技术全梳理第2版;中山康方技术全梳理;复宏汉霖技术全梳理;先声药业技术全梳理;君实生物技术全梳理;嘉和生物技术全梳理;志道生物技术全梳理;道尔生物技术全梳理;尚健生物技术全梳理;康宁杰瑞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科望医药技术全梳理2.0;岸迈生物技术全梳理;礼进生物技术全梳理;康桥资本技术全梳理;余国良的抗体药布局;荃信生物技术全梳理;安源医药技术全梳理;三生国健技术全梳理;仁会生物技术全梳理;乐普生物技术全梳理;同润生物技术全梳理;宜明昂科技术全梳理;派格生物技术全梳理;迈威生物技术全梳理;Momenta技术全梳理;NGM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普米斯生物技术全梳理2.0;三叶草生物技术全梳理;贝达药业抗体药全梳理;泽璟制药抗体药全梳理;恒瑞医药抗体药全梳理;齐鲁制药抗体药全梳理;石药集团抗体药全梳理;豪森药业抗体药全梳理;华海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科伦药业抗体药全梳理;百奥泰技术全梳理;凡恩世技术全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