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研发客临床年会花絮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行进到了检验实力的时刻。在大浪淘沙面前,看似没有选择,却又前路显现。在11月11~13日第八届研发客临床年会暨ChinaTrials16的多场讨论里,或许可以揭晓一部分答案的雏形,以及有能力承接未来的人和公司力量。
让我们首先放眼全球。11月11日的会前会,以最新技术的多维讨论作为本次研发客临床年会的启幕。
先进疗法的全球风向
诺为泰(NOVOTECH)策划的专题“下一代疗法风起:先进治疗的全球开发与临床试验策略”率先登场,讲者们分享了基因细胞、RNA疗法等临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诺为泰中国区总经理刘寒松先生的开场致辞拉开序幕,他介绍了公司在先进疗法领域的发展成果。诺为泰1997年成立,在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特别是助力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成功上市,由此成为在细胞治疗领域领先CRO公司。此外,在ADC领域,诺为泰已支持了多达15个ADC项目的研发工作。
诺为泰中国区总经理 刘寒松先生
“在稳固亚洲市场的同时,我们成功将业务拓展至北美地区。经过20多年发展,我们不仅与当地监管机构建立了紧密沟通,还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稳固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刘寒松说,“面对先进疗法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而来的复杂挑战,我们坚信合作的力量,期待与全球的生物技术公司、研究机构携手合作。”
随着先进疗法的兴起,中国相关法规监管政策的完善、全球化开发的推进及临床试验策略的创新成为了亟待探讨的议题。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在这片蓝海市场中抢占先机?诺为泰药物开发咨询副总裁Scott Schliebner先生分析了全球先进疗法的发展格局及法规监管的考量。
诺为泰药物开发咨询副总裁 Scott Schliebner先生
他介绍了FDA在细胞治疗领域的最新法规,还特别指出,FDA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成立的专门促进细胞与基因治疗审评的办公室(OTP),体现了FDA对该领域的重视。
全球范围内,仅去年就有超过300项细胞与基因治疗IND被提交;美国正进行约900项基因与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这一发展态势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促使工业界与监管部门在该领域加强合作与对话。
在适应症方面,从自身免疫性疾病到实体瘤、血液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均展现出了应用潜力。Scott说,这一领域的挑战不容小觑,包括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临床试验的时间紧迫性,及各国间差异化的监管要求等。因此,FDA “正致力于更明确地界定基因治疗加速审批的使用范围,并探索并行审查流程等举措”。
“尽管先进治疗产品的研发和监管挑战重重,但FDA致力于与行业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Scott Schliebner先生说。他还向参会者分享了FDA为此颁布的指南、法案及监管行动,包括《2023年综合拨款法案》(Omnibus Appropriations Act 2023)、CoGenT Global(全球基因治疗合作试点计划)、START项目,以及6项新的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技术指南。
诺为泰项目管理副总监胡杰利女士则通过实践案例分享了对放射性药物疗法临床试验的见解、诺为泰的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
诺为泰项目管理副总监 胡杰利女士
放射性药物研发曾进展缓慢,但诺华两款放射性药物Pluvicto、Lutathera的获批改变了这一局面,也激发了全球对放射性药物研发的热情。胡杰利表示,安全性方面,需要关注放射性、半衰期、使用量及辐射子分解等挑战,同时确保运输、存储及医院使用资质均符合监管要求。此外,她还介绍了放射性药物研究的关键注意事项,涵盖了从设备配置、核药的全流程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使用及回收/衰变处理)到核药货架期的严格监控。
诺为泰临床运营副总监徐书女士探讨了RNA药物海外试验的策略布局、全球RNA药物研发管线。
诺为泰临床运营副总监 徐书女士
她特别提到siRNA独特的创新性,介绍了Inclisiran和Amvuttra(vutrisiran)的临床开发关键节点以及siRNA药物的全球开发策略。
此外,她还分享了3个中美合作案例。这些跨国研究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样本的进出口管理、生物分析的选择与执行、中心实验室的筛选与管理和商业计划的并行推进、监管要求的精准把握和试验设计的优化等。“这些都需要提前进行周密的准备和设计。”徐书说。
益杰立科的首席执行官张宝弘博士介绍了基因疗法创新动向。他强调,确保基因疗法的“脱靶”安全性,即在不改变非目标基因序列的前提下进行治疗,是当前研发工作的核心要务。
益杰立科首席执行官 张宝弘博士
接着,他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最新进展,特别是CRISPR技术如何引领基因编辑的开发与应用新纪元,并强调了CRISPR/CAS衍生技术相较于传统基因编辑技术的独特优势。他鼓励业界应突破“传统”思维框架,探索表观遗传调控技术,为基因疗法开辟更为广的应用前景。
目前益杰立科正推进两个核心项目:其中一个是治疗血脂异常的PCSK9项目,已顺利迈入IIT阶段,即EPI-001项目;另一个是针对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EPI-003,在体外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果。
接下来的圆桌论坛环节,在诺为泰首席商务官Barry Murphy先生的主持下,诺为泰药物开发咨询副总裁Scott Schliebner先生、益杰立科首席执行官张宝弘博士、凌意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卿博士、和其瑞医药首席执行官陈曦先生、德睿智药合伙人晋旭锐先生一起讨论了“如何应对先进疗法临床开发中的机遇与挑战”。
张宝弘说,基因疗法要求科研人员不断突破技术创新,持续优化治疗策略,美国FDA及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需要持续加深。中国在基因疗法的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临床试验及监管政策等方面均见证了变革。
林卿提到了基因治疗在罕见病临床试验中的关键性,强调准确诊断病人及精准筛选目标患者群体的重要性,这是确保试验成功的第一步。
陈曦提到患者招募是一大挑战。他认为建立与病人之间的深厚信任对于招募参与者非常重要,尤其是女性患者可能因担忧身体上留下疤痕而不愿参与试验。和其瑞在诺为泰的帮助下,成功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招募到符合条件的女性受试者,克服了这一困难。
晋旭锐分享了AI技术在新药研发及临床试验的广泛应用。从药物发现、靶点筛选到专利评估,AI已展现强大的能力。在临床试验阶段,AI的应用同样广泛,包括试验方案的设计撰写、医学文献的翻译及医院的筛选等,甚至最新的GPT技术也开始被用于这些流程中。
Scott Schliebner先生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表示“尽管我们在药监要求、AI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临床试验的核心始终围绕患者本身,患者的体验和权益至关重要。”
成功推动海外临床开发靠什么?
在当下资本市场环境中,出海正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讨论话题。国内创新药企如何更好地立足中国、开展全球化临床研究?在1期临床至NDA/BLA的注册申报中,与海外监管机构沟通时有哪些具体案例值得参考?
赛默飞PPD携手多位专家学者,从实验室、早期临床、数据统计、医学策略、法规事务、临床运营等多个角度,分享从早期至上市后全流程的全球化临床研发的实践经验。首先,赛默飞中国总裁方明杰(Miguel Faustino),以“创领共生:赋能临床开发,从中国迈向世界”为主题做开场演讲。
赛默飞中国总裁 方明杰
紧接着,在“探讨助力中国及海外临床成功的解决方案”专题中,四位讲者分别围绕“利用FSP合作更高效地满足项目交付的需求” “案例分享-早期开发阶段的临床和监管考量” “在欧洲开展MRCT的法规考虑和成功经验” “案例研讨-支持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FDA NDA批准”为题,展开精彩演讲。
赛默飞PPD高级副总裁、全球FSP解决方案负责人 Les Enterline
赛默飞PPD副总裁,早期开发CRO服务负责人 Trang Gisler
赛默飞PPD法规事务总监 刘国梁
赛默飞PPD生物统计总监 孔宪毅博士
演讲结束后,赛默飞PPD副总裁、中国临床开发团队负责人臧冬宁主持了题为“如何运用有效的解决方案助力实现中国及海外临床开发的成功”的圆桌讨论。元羿生物首席执行官陈小祥博士,大睿生物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史艺宾,赛默飞PPD副总裁、全球FSP运营交付负责人Samantha L. Hadfield,赛默飞PPD副总裁、早期开发CRO服务负责人Trang Gisler,赛默飞PPD法规事务总监刘国梁,赛默飞PPD生物统计总监孔宪毅博士贡献了各自的精彩观点。
随后,在第二个专题“在中国及海外临床开发中实现卓越运营的关键考量”中,五位专家分别展开演讲,主题分别是“应对全球监管法规更新的核查支持:策略与实施”“从实验台到病床:早期开发成功的实操应用”“实现国际多中心临床(MRCT)的成功交付”“实验室视角:支持MRCT临床成功的关键因素”。
赛默飞PPD副总裁,全球质量、企业培训和EHS负责人 Valerie Brown
赛默飞PPD医学策略副总裁 Dr. Darin Brimhall
赛默飞PPD副总裁,罕见病和良性血液病项目团队负责人兼亚太和EMEA biotech血液和肿瘤项目负责人 Rania Laguel
赛默飞PPD项目总监 戴灵超
赛默飞PPD实验室服务客户总监 杨锡斌
演讲结束后,赛默飞PPD副总裁、中国商务团队负责人耿丹主持了题为“在中国及海外临床开发中实现卓越运营的关键考量”的圆桌讨论。参与讨论的专家分别是石药集团临床事业部总裁兼非肿瘤CMO项安波博士,岸迈生物首席医学官朱永红博士,赛默飞PPD副总裁、全球质量、企业培训和EHS负责人Valerie Brown,赛默飞PPD医学策略副总裁Dr. Darin Brimhall,赛默飞PPD副总裁、罕见病和良性血液病项目团队负责人兼亚太和EMEA biotech血液和肿瘤项目负责人Rania Laguel。
临床终点管理的痛点
在肿瘤临床终点的主题论坛里,MERIT迈睿中国区总经理黄强致欢迎辞。
MERIT迈睿医学副总监林澄昱做了题为“谁来保护我的试验终点:如何避免医学监查的偏倚”的演讲。他提到了PRIMA研究如何规避偏倚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没有选择性针对“不一致案例”,也没有选择性针对“未进展案例”,“医学监查一旦实施就不应有偏颇。按预设规则实施,按预设比例抽检,或全量实施,全面覆盖。”
MERIT迈睿项目运营总监汪洋的演讲主题是“保护试验终点,从申办方利益出发——以终为始,兼顾质量与速度”。他分享了终点管理的几大痛点,以及IRC加急阅片策略。他提到一个3期临床项目案例,主要终点ORR,非劣/优效。其中的痛点/乱象是某些IRC供应商建议申办方做PD确认加急阅片,却未建议申办方做入组确认加急阅片。迈睿的是建议申办方优先做入组确认加急阅片(science driven)。
宜联生物首席医学官秦续科的演讲主题是“ADC——全球视野下的临床布局和策略思考”。他分享了新一代ADC技术平台TMALIN,包括从国内到国外、从剂量探索到注册路径、从单药到联用的ADC全球临床开发策略。
宜联生物首席医学官 秦续科
泽璟制药临床开发和注册策略执行副总裁彭健的主题演讲是“从评价角度谈中国肿瘤新药临床采用IRC的价值建议”。他分享了审评时对IRC的关注,包括IRC设计的前瞻性、IRC实施的独立性、IRC和研究者评估的差异性。“研究者和IRC必然会存在差异。”彭健说。
泽璟制药临床开发和注册策略执行副总裁 彭健
在圆桌讨论环节,博安生物首席医学官周明、MERIT迈睿中国区总经理黄强、和誉医药临床策略及临床运营负责人卢原、泽璟制药临床开发和注册策略执行副总裁彭健、宜联生物首席医学官秦续科以及科望医药医学部负责人朱冶华,就“临床试验中的新挑战与未来发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在下一轮研发浪潮中脱颖而出
在另一场“创新的十字路口:策略与科学致胜,如何在下一轮研发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主题研讨中,多位嘉宾分别围绕“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未来之路”“早期研究患者选择的案例分析及策略考量”“临床试验未来——重塑可能性”“偶联药物投融资及研发趋势分析”,展开精彩演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王红霞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中国新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她表示,IND呈逐年增长趋势,但NDA数量仍相对较少,存在靶点同质化。复发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25%,如何精准干预,从根本阻断复发转移值得思考和研究。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主任 王红霞教授
泰格医药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陈霞探讨了患者爬坡试验的利与弊。优点是一举两得,既完成MAD试验,获得耐受剂量范围,又在患者身上看到疗效信号;缺点是有得有失,患者难以招募,时间长,成本高,可能被爬坡终止标准误伤,组间不可比,不随机不盲。此外,陈霞还探讨了为什么患者爬坡通常不能代替2期临床试验。
泰格医药副总裁、DCT业务负责人俞皎皎在演讲中提到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临床试验的目的是如何证明药物的真实疗效和安全性;60~80年代,解决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90年代之后,ICH推出。当下全球临床试验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精力和资金越来越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效地控制开展临床试验的成本。
泰格医药副总裁、DCT业务负责人 俞皎皎
医药魔方投资数据高级顾问张林捷分享了一些数据:2024年H1,全球创新药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376起,融资金额达141.7亿美元,维持下行趋势;小分子、抗体药、人工智能赛道为融资金额前三;细胞疗法、核酸药物有明显下滑;近十年偶联药物一级市场投融资趋势总体回升,偶联药物相关交易国内企业占比创新高。
编辑 | 姚嘉
yao.jia@PharmaDJ.com
总第2243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
www.PharmaD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