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ive, not recruiting临床2期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研究,评估口服给药BR005-036C片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评估口服给药BR005-036C片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项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口服给药Ⅰ期研究,用于评估BR005-036C 片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
评估BR005-036C 片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
100 项与 BR005-036C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BR005-036C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BR005-036C 相关的专利(医药)
6
项与 BR005-036C 相关的新闻(医药)▎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让患者饱受困扰,而现有治疗普遍难以改变疾病的发展轨迹,因此,针对该领域的创新疗法研发具有显著意义。2024年至今,全球有超80家CNS创新药公司获得新一轮融资,其中16家来自中国,已披露融资总额近15亿元。值得关注的亮点如下:近70%为亿元级融资事件:11家公司融资金额达到近亿元或以上,其中,潜在最高融资额来自宁丹新药完成的逾2亿元融资。小分子药物持续为热门研发方向:至少9家获融资公司布局CNS小分子药物研发,如宁丹新药、熙源安健、赛特医药、柯君医药等。干细胞疗法受到关注:2家获融资公司正在推进CNS干细胞疗法研发,分别为跃赛生物及慧心医谷,二者进展较快的管线均剑指帕金森病。上海融资活跃:获融资公司中5家来自上海,4家来自北京,3家来自南京。宁丹新药完成逾2亿元B轮和B+轮融资1月12日,宁丹新药(Neurodawn Pharmaceutical)宣布超募完成B(含B+轮)融资,合计募集人民币资金逾2亿元。本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公司管线项目全球开发及国际合作。 宁丹新药始创于2020年,总部位于中国南京。创始人团队专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创新药研发十余年,致力于践行多机制协同治疗CNS疾病理念。根据宁丹新药公开资料,该公司目前已有七个新药进入研发管线,还有CNS疾病药物更早期项目正在酝酿中。进展较快的Y-2舌下片目前已提交中国上市申请并获受理,有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全病程治疗。Y-2舌下片(先必新舌下片)是一种口服固体制剂,由先声药业与宁丹新药合作开发。跃赛生物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4月3日,跃赛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推进公司的在研管线与临床试验进程,进一步深化创新细胞治疗药物的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建设。跃赛生物成立于2021年,位于上海,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其在研管线覆盖了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据官网介绍,该公司目前有5条在研管线,其中进展较快的UX-DA001是一款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拟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有望进入IND阶段。熙源安健完成超亿元Pre-A和Pre-A+融资4月23日,熙源安健宣布完成超亿元Pre-A和Pre-A+融资。本轮所融资金将用于其产品管线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开发,特别是加速其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的CGRP类小分子药物BR005项目的临床试验进度。熙源安健2021年成立于上海,专注于开发针对严重慢性疼痛病症的创新型、高特异性的镇痛疗法,尤其重视解决头面部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等临床长期未满足需求。该公司的愿景是为全球众多饱受慢痛折磨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疼痛管理解决方案。熙源安健目前已有两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BR005是一款在研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已在中国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成人有先兆或无先兆急性偏头痛,目前1期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赛特医药完成1亿多元A+轮融资4月29日,赛特医药(SciTech Pharma)完成1亿多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将推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1898及其他管线药物进入临床试验。赛特医药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为中国北京,是一家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程序来进行创新药物设计和研发的药物研发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在肿瘤、自身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利用前沿研发技术与计算资源,力求探寻最优解决方案。赛特医药目前已建成六大技术平台,十余条药物研发管线,其中ST-7467拟用于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适应症,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柯君医药完成亿元B轮融资1月31日,柯君医药宣布完成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柯君医药心脑血管核心管线产品CG-0255的关键临床开发,并推动管线中其他核心品种加速向IND推进。柯君医药于2018年成立于上海张江,致力于创新小分子和核酸药物的研发。公司目前已构建靶向前药技术平台和核酸药物技术平台,正在推进新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和多项抗病毒药物管线的临床开发。柯君医药在研管线CG-0255是P2Y12受体拮抗剂类的抗血小板药物,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适应症,目前处在2期临床阶段。安立玺荣完成近亿元融资3月28日,安立玺荣(Elixiron Immunotherapeutics)宣布其已于近期成功完成了合计近亿元人民币等值的美元基金融资。本轮融资资金不仅支持该公司加快关键项目的研发进程,而且计划用于进一步扩展研发团队,以加速公司核心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程。安立玺荣成立于2017年,位于中国上海,专注于开发创新的免疫治疗药物。该公司的创新药物研发管线涵盖用于治疗白癜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的创新免疫机制新药。该公司的在研CSF-1R靶向小分子药物EI-1071,针对改善脑部微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拟开发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处于2/3期临床阶段。海博为药业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4月22日,海博为药业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海博为药业3款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及多条临床前创新药研发管线推进,加速公司创新药物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临床走向市场的开发进程。海博为药业成立于2019年,位于四川成都,致力于靶向创新药研发,聚焦肿瘤、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热门领域。该公司搭建了差异化的透脑药物开发平台,目前已有十余条创新药研发管线,其中有3款产品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中,新型无成瘾性镇痛药HBW-004285已完成1期临床研究。据新闻稿介绍,这是一款Nav1.8抑制剂,目前全球尚无同靶点药物上市。慧心医谷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2月26日,慧心医谷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慧心医谷新一代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疗法的开发及临床疗效的验证工作。慧心医谷成立于2021年,位于北京昌平,致力于将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s)技术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研究和创新疗法开发。据公开资料介绍,该公司开发的iNSC是成体细胞经过重编程技术获得的一种类似于原始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因其获取无需经过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阶段,成瘤风险大幅下降,安全性更高,且诱导分化周期更短,是一种理想的可产业化的种子干细胞。慧心医谷首个在研管线正是将iNSCs分化得到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iNSC-DAP)注射液,正在开发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2023年7月,首例使用iNSC-DAP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外科手术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功完成。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更多数据内容推荐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据创鉴汇不完全统计,上周(4月22日至4月28日)全球大健康领域共披露融资事件34起,总额近130亿元。按照金额划分,亿元及以上融资18起。按照已披露的融资轮次划分,早期融资(B轮以前)20起,中后期融资(B轮及以后)9起。生物医药领域共16家公司获融资,涉及药物类型包含抗体偶联物、小分子靶向药、放射性疗法等。#01Xaira Therapeutics获得超10亿美元融资关键词:AI药物最新融资:超10亿美元本轮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Partners、Byers Capital、Foresite Capital、F-Prime Capital、红杉资本等4月23日,Xaira Therapeutics宣布正式启动,该公司目标是通过全方位应用新兴的人工智能(AI)技术,重新定义药物发现和开发的方式。Xaira由ARCH Venture Partners和Foresite Labs共同孵化,获得启动融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该公司开发主要涵盖三大核心领域:先进的机器学习研究、大规模数据生成以及强大的疗法开发能力。据行业媒体Endpoints News报道,这是今年以来获得潜在最高融资款项的初创公司之一。值得一提的是,Xaira公司众星云集,除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蛋白质折叠和设计先驱David Baker教授为该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外,前基因泰克(Genentech)首席科学官Marc Tessier-Lavigne博士也加入团队担任首席执行官。Tessier-Lavigne博士同时也是洛克菲勒和斯坦福大学的前校长。#02Endeavor BioMedicines完成1.325亿美元C轮融资关键词:抗体偶联药物、小分子药物最新融资:1.325亿美元C轮本轮投资机构:AyurMaya、Eckuity Capital、富达、汇桥资本、Invus等4月24日,Endeavor BioMedicines宣布完成1.325亿美元C轮融资。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推动其主打在研疗法ENV-101的临床开发,这款小分子疗法旨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进行性肺纤维化(PPF)。此外,这笔资金还将支持ENV-501的临床概念验证研究,ENV-501是一种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3(HER3)阳性实体瘤的抗体偶联药物(ADC)。Endeavor BioMedicines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针对肺纤维化疾病和肿瘤的药物。#03SynOx Therapeutics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关键词:抗体药物最新融资:7500万美元B轮本轮投资机构:Bioqube Ventures、Forbion、HealthCap4月22日,SynOx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获得的资金将用于推动其靶向CSF-1受体的潜在“best-in-class”抗体疗法emactuzumab的3期临床试验和后续开发,用于治疗腱鞘巨细胞瘤(TGCT)。Emactuzumab通过抑制CSF-1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促进T细胞浸润和抗癌免疫反应。此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emactuzumab达到71%的客观缓解率(ORR),可快速缩小肿瘤并且疗效持久,显著改善患者功能性指标。#04蓝纳成完成B+轮3亿元融资关键词:放射性疗法最新融资:B+轮3亿元本轮投资机构:奥华清洁能源、龙信投资、前海方舟、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烟台财金控股4月24日,蓝纳成完成B+轮融资金额3亿元。此次融资将用于加快产品商业化及整合上市流程。蓝纳成创立于2021年,由东诚药业与国际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领域专家陈小元教授联合创立,专注于全球创新的1类诊疗一体化创新肿瘤核药研发平台的打造,致力于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推动核医学在全球的发展。目前,蓝纳成多个用于癌症的1类诊疗一体化创新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包括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177Lu-LNC1003注射液、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1类创新核药氟[18F]思睿肽注射液、伴随诊断试剂68Ga-FAPI-46注射液、靶向FAP的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氟[18F]纤抑素注射液、靶向FAP的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177Lu-LNC1004注射液等等。#05熙源安健完成超亿元融资关键词:小分子药物最新融资:超亿元Pre-A和Pre-A+轮本轮投资机构:博远资本、启明创投、顺禧基金、闻耐医药、中燃弈境等4月23日,熙源安健宣布完成超亿元Pre-A和Pre-A+融资。熙源安健是一家专注于疼痛管理领域创新性治疗药物开发的生物医药公司,本轮所融资金将用于其产品管线在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开发,特别是加速其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的CGRP类小分子药物BR005项目的临床试验进度。熙源安健专注于开发针对严重慢性疼痛病症的创新型、高特异性的镇痛疗法,尤其重视解决头面部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等临床长期未满足需求。其中,BR005是由熙源安健研发的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该产品已经在中国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成人有先兆或无先兆急性偏头痛,目前1期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读者们请星标⭐创鉴汇,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版权说明:本文由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编辑,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发/复制至其他平台。转发授权请在「创鉴汇」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更多数据内容推荐点击“在看”,分享创鉴汇健康新动态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报道公开资料显示,截至4月28日发稿日,至少有13家中国创新药研发公司宣布在4月完成新一轮融资。梳理这些公司的融资信息及产品管线,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融资轮次来看,早期融资(B轮之前)的数量占到了约69%;从融资金额来看,有6家公司的融资金额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包括清普生物、跃赛生物、德昇济医药、英派药业、熙源安健、蓝纳成;从研究领域来看,这些公司研发的产品涉及小分子药物、基因编辑疗法、干细胞疗法、核药等等,涵盖疼痛、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罕见病等。下面我们将根据公开资料分享这13家新锐公司的基本信息,看看它们的创新疗法都有望在未来惠及哪些患者(本文仅统计企业发官方新闻稿宣布获得融资的事件,如有遗漏,欢迎补充)。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获取《2024年4月全球5000万美元以上融资事件盘点》PDF文件(限时免费下载)。清普生物融资轮次:B+轮4月2日,清普生物宣布已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清普生物成立于2017年,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为王青松博士。该公司主要聚焦疼痛领域,围绕各种急、慢性疼痛适应症和临床用药场景开发镇痛新药。该公司的首款产品QP001为一款24h长效的非甾体抗炎药注射液,适用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目前处于中美NDA审评阶段。该公司的第2款产品QP002为一款可灌注给药的长效术后镇痛新药,已完成1/2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为开展3期临床试验准备。跃赛生物融资轮次:A轮4月3日,跃赛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跃赛生物成立于2021年,公司创始人为陈跃军教授。该公司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罕见病、肿瘤等患者提供创新细胞诊疗方案。目前,跃赛生物的在研管线涵盖了帕金森病和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引正基因融资轮次:Pre-A+轮4月3日,引正基因(GenEditBio)宣布完成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引正基因成立于2021年,公司创始人为郑宗立博士。该公司专注于基因编辑工具和相关递送系统的开发,以期通过开发CRISPR的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等,不断提高编辑的效率和精度,降低脱靶效应。引正基因正在研发基因编辑创新药物,包括多个体内基因编辑产品管线。德昇济医药融资轮次:A+轮4月8日,德昇济医药宣布完成6200万美元A+轮融资。德昇济医药成立于2020年,公司董事长兼CEO为陈之键博士。该公司专注于肿瘤及免疫精准治疗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德昇济医药产品管线的开发,尤其是推动首款产品D3S-001的全球临床试验。D3S-001是一款新一代小分子KRAS G12C抑制剂,目前正在开展全球2期临床试验,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智核生物融资轮次:C+轮4月9日,智核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智核生物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研发创新性的放射性核素诊疗药物,公司创始人、CEO为须涛博士。根据智核生物新闻稿介绍,该公司已经建立了包含10多个创新核素诊断和治疗产品的管线。4月11日,智核生物的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已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辅助治疗。长乘医药融资轮次:Pre-A轮4月11日消息,长乘医药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长乘医药成立于2016年,公司创始人为许茗彦先生。目前,该公司已研发出广谱抗肿瘤新药POC101,拟开发用于治疗肝癌、肺癌、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适应症。羿尊生物融资轮次:A+轮4月15日,羿尊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羿尊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免疫细胞治疗新锐企业,以治疗实体肿瘤和异体通用型细胞技术为特色,公司创始人为刘凌峰博士。根据羿尊生物官网,目前该公司的产品管线中包含6款候选药物,针对的适应症涵盖肝癌、结直肠癌、急性髓系白血病、肾癌、肺癌、三阴性乳腺癌、胰腺癌。篆码生物融资轮次:种子轮4月16日消息,篆码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篆码生物成立于2023年,公司CEO为闫明博士。该公司致力将高效的超小型基因编辑器临床转化为“一次给药,终身治愈”的基因药物。基于创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篆码生物致力于将基因编辑疗法从遗传病拓展至慢性常见病。英派药业融资轮次:D+轮4月19日,英派药业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英派药业成立于2009年,公司CEO为蔡遂雄博士。该公司以DNA损伤修复通路(DDR)自主研发产品为基础,构建了广泛的DDR产品组合,并且正在逐步拓展到更多的全新的"合成致死"靶点。目前英派药业研发管线包括PARP抑制剂塞纳帕利、WEE1抑制剂IMP7068、ATR抑制剂IMP9064、PARP1选择性抑制剂IMP1734以及多个其他DDR靶点抑制剂。其中,塞纳帕利已于2023年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用于FIGO III-IV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对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海博为药业融资轮次:A+轮4月22日,海博为药业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海博为药业成立于2019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为李英富博士。该公司致力于研发靶向创新药,聚焦肿瘤、疼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目前海博为药业已开发了10余条创新药研发管线,其中有3款产品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分别为:Nav1.8抑制剂HBW-004285,一款新型无成瘾性镇痛药,已完成1期临床研究;第三代BTK抑制剂HBW-3220胶囊,目前正在进行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的2a期临床研究;透脑第三代BTK抑制剂HBW-3210胶囊,已经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治疗效果。熙源安健融资轮次:Pre-A、Pre-A+轮4月23日,熙源安健宣布完成超亿元Pre-A和Pre-A+融资。熙源安健成立于2021年,公司创始人兼CEO为李国春博士。该公司专注于开发针对严重慢性疼痛病症的创新型、高特异性的镇痛疗法,尤其关注头面部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和神经性疼痛等领域。目前熙源安健已有两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分别为:BR005,一款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拟用于治疗成人有先兆或无先兆急性偏头痛;BR01T,一款TrkA抗体,拟开发用于治疗慢性下腰痛。蓝纳成融资轮次:B+轮4月25日,东诚药业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蓝纳成完成3亿元B+轮融资金额。蓝纳成创立于2021年,由东诚药业与国际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领域专家陈小元教授联合创立,专注于诊疗一体化创新肿瘤核药研发。目前蓝纳成的核素诊疗管线涵盖小分子、多肽及抗体,产品涉及前列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领域,包括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相关的产品等。百懿药业融资轮次:天使轮4月26日消息,百懿药业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百懿药业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研发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物。该公司致力于为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等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本次融资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该公司两款创新型偏头痛药物的研发和IND申请。上述公司之外,还有一些其它中国创新药公司也在今年4月宣布获得融资进展,例如奕拓医药宣布开启B+轮融资并获得第一期资金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介绍。希望在资本的助力下,这些生物医药公司可以加快候选药物的研发进度,早日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扫描下方二维码,您将可以获取《2024年4月全球5000万美元以上融资事件盘点》PDF文件(限时免费下载)。参考资料:[1]各公司公开资料及官方新闻稿。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100 项与 BR005-036C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