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科兴生物制药)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科兴生物制药)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科兴生物制药) 相关的专利(医药)
14
项与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科兴生物制药) 相关的新闻(医药)一家已经在科创板挂牌的药企,忽然把目光投向了港交所主板,这背后到底是加速引擎还是补充燃料的选择,这个问题值得琢磨一番。
据素材所载信息,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赴港招股书,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这一动作意味着双重上市阵营又多了一个变量。
更有趣的是,它并非资本市场新兵,早在2020年12月就登陆了上交所科创板,代码688136.SH,按素材披露的最新收盘价37.16元,总市值约74.79亿元。
一边是出海引擎已经轰鸣,一边是研发需求快速抬头,科兴制药明显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加码,这也让外界产生一个自然的追问:它如何撬动那条到2030年合计8061亿美元的超级赛道。
别忘了,今年公司的利润表现突然大幅拉升,但研发投入占比并不算高,这种“利润漂亮、研发偏轻”的组合会不会埋下后劲不足的隐患,也成了判断的关键。
先把账面数据摊开看,逻辑更清楚。
据素材所载数据,科兴制药在上月末公布了2025年三季报。
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10.5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547.70%,扣非归母净利润7044.66万元,同比提升190.65%。
这个幅度不叫小,利润端的爆发式抬升相当醒目。
公司对盈利改善的解释也算直给:欧盟市场销售拉动海外收入显著增长,营销端降本增效使销售费用下滑,同时处置下属子公司及持有的私募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带来非经常性损益增加。
换个说法,内功和外因都起了作用,既有拓市场的量,也有控成本的效,更有一次性项目的助推。
外销为什么值得重点盯?因为它已经成了增量的发动机。
招股书披露,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来自海外销售的医药产品相关收益分别同比增长61.6%和96.3%。
这种两位数的高增,还是在连续两个时点的对比下出现,说明出海曲线确实在加速。
这并非临时起意,素材显示公司早在2000年就启动海外销售布局。
如今科兴制药自称已覆盖欧盟、巴西、菲律宾、印尼等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注册和销售网络铺得很开。
路线铺得广,产品支撑也不能弱。
招股书给出公司当前营收主要来自4款自主商业化产品和2款引进产品,分别是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SINOGEN(赛若金®)、人促红素注射液EPOSINO(依普定®)、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WHITE-C(白特喜®)、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胶囊CLOBICO(常乐康®),以及引进的紫杉醇注射剂Apexelsin®、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Reminton(类停®)。
产品名看上去是“老中青”搭配,但关键在份额和市场性质。
先看赛若金®的人干扰素α1b。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年它占中国短效人干扰素α1b市场55.2%的销售额,且市场份额连续6年排名第一。
这属于稳坐头部的梯队选手。
不过,整个国内重组人干扰素α市场在2024年也就31亿元规模,预计2030年增长至46亿元,体量不算巨大。
竞争层面,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种重组人干扰素α-1b药物,北京三元基因药业的运德素®在2024年拿到44.7%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这块地盘是双龙对峙的格局,空间增长相对温和。
再看依普定®的人促红素。
它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以及非骨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中国促红素药物市场约30亿元,预计2030年扩至37亿元。
这个赛道批文不少,国内已有14种促红素药物获批,头部品牌的份额达到30.3%。
依普定®在2024年拿到国内人促红素市场16.7%的销售额份额,并且连续4年排名第二。
位置不低,但市场的总盘子和竞争拥挤度,决定了它不是一个能无限扩张的增长神器。
白特喜®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是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用品类。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相关国内市场规模达94亿元,2030年有望扩至123亿元。
这条赛道的拥挤度更高,已有21种短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药物获批。
头部产品占据36.6%市场份额,白特喜®在2024年的份额是5.2%,并且连续2年排名前六。
说直白一点,能打,但也不好打。
产品份额是亮点,市场天花板却不算高,这就是现实的两面。
把营收和利润拉长看,更能感到瓶颈的影子。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3.16亿元、12.59亿元、14.07亿元。
同期利润分别为-9282.4万元、-1.95亿元、2704.8万元。
这三年里波动明显,从亏损到微利的反转有,但弹性还不算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司要加码出海,并且需要新的产品曲线来带动。
说到底,能否进入更大的盘子,取决于研发能不能跑出来。
科兴制药想瞄准的就是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三大领域的未满足需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这三块到2030年的合计规模可能达到8061亿美元。
这个数字很诱人,但从“理想国”走到“现实城”,要靠管线和平台把路打通。
公司在招股书里抛出了“3KX技术平台”,强调集成分子设计、长效化修饰、工艺放大、人工智能驱动的抗体发现以及外泌体递送。
基于这套技术栈,目前披露有两项III期临床项目、三项I/II期临床项目以及十项临床前项目在推进。
这说明研发储备不是空白,路径也在往深水区走。
但推进速度背后,是资金和投入的硬约束。
看费用结构就知道压力点在哪。
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11.7%,销售开支占到36.4%。
在营销上降低费用带来利润改善,这没错。
可如果研发占比长期偏低,想要在巨型赛道上拿到更具突破性的品种,时间会被拉长,难度会被放大。
结合前述盈利从亏损边缘回归,这个时期选择登陆港交所主板,从动机上看就不止是拓市场,更像是找资金来加速研发。
一句话,该公司在用“出海实际增量+港股融资预期”去替研发按下快进键。
于是结论逐渐清晰起来。
外销业务增长迅猛,说明它的国际化路径是真在推进。
现有核心产品在各自细分市场有份额且稳定,证明基本盘不差。
但这些产品所在的赛道本身体量有限,竞争者众多,难以提供持续的高倍数增长。
如果要搭上肿瘤、代谢、自免这条合计8061亿美元的“高速公路”,管线必须更硬,进度必须更快。
而这件事很难靠降本增效和一次性收益去解决,还是要靠研发投入和全球注册策略去承担。
从这个角度看,科兴制药申请港上市更像是为研发加仓的动作,同时顺手把出海的渠道与声量再扩大一步。
利润的短期靓丽帮它争取了一个窗口期,抓不抓得住就看研发能否提速、产品能否穿越。
话说回来,港股之旅不是万能钥匙,节奏和风险得放在桌面上。
今年前三季度利润的大幅提升,素材提到含销售费用下降和非经常性损益,这类因素能不能延续,得长期观察。
研发占比11.7%这一口径来自今年上半年,是否会随着融资推进而变化,暂时未有更多量化信息。
海外市场在欧盟等地的增长明显,但不同地区的注册、准入和销售体系差异很大,具体执行层面的细节,素材未提供相关信息。
管线状态只给出了阶段性数量,至于各项目适应症、终点设定、竞争态势,素材未提供相关信息。
因此,评估科兴制药的下一步,更像是对“资金能否按时到位、研发是否提速到位、产品能否放量到位”的组合测验。
换句话讲,港交所是平台,燃料是资金,发动机还是研发,方向盘则由出海与产品组合共同掌控。
风险点再敲一下,免得大家只看热闹。
利润改善包含非经常性因素,这种助力在财报里永远属于不稳定项。
海外增长强,但多国多地区的运营复杂度高,节奏快了可能出错,慢了可能丢窗口,取舍成本不低。
费用结构中销售开支占比高于研发,这样的结构如果维持太久,研发产出节奏可能被拉慢,抢到头部适应症的概率就会下降。
公司近几年利润波动较大,刚从亏损边缘挣脱,资金的连续性和效率是后续的看点。
至于港股发行节奏、募资规模和用途分配,素材未提供相关信息或有待确认。
你更看重这家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覆盖速度,还是在大病种赛道里管线的阶段推进。
你觉得在当前费用结构下,港股融资如果落地,最应该优先补的短板是研发占比还是全球注册投入。
信息基于网络数据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医药板块双重上市阵营有望再添一员。
近日,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兴制药”)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而在2020年12月,该公司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为688136.SH,截至今日收盘,股价达到37.16元/股,总市值约74.79亿元。
具体来看此次科兴制药冲击港交所,一个目的很明显,即加速国际化布局。要知道,近年来该公司的外销业务成长速度很快,如果能够更加充分地对接海外市场,估计还能爆发出更大的增长潜力。
不过,对于一家药企而言,最能拔高上限的就是研发创新了,再叠加出海等战略,才能打开更加广阔的天地。目前科兴制药的研发需求也正在加速释放。
三季度交出好成绩,外销贡献更大了
在上个月月底,科兴制药公布了2025年三季报。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11.48亿元,同比增长10.54%;归母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547.7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044.66万元,同比增长190.65%。整体表现亮眼,尤其是利润提升幅度巨大。
对此,科兴制药也给出了解释:“主要系欧盟市场销售带动海外收入大幅增长,同时公司持续开展营销端降本增效,销售费用下降,以及处置下属子公司及持有的私募基金公允价值变动带来了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增加。”
科兴制药的外销业务确实欣欣向荣。根据该公司此次公布的招股书,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海外销售产生的医药产品相关收益分别同比大幅增长了61.6%、96.3%。
进一步来看,这也是长期布局的结果。据悉,科兴制药于2000年就在推进海外销售,公司已成为中国海外市场覆盖最广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销售及注册区域遍及欧盟、巴西、菲律宾及印尼等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相应产品基础较为夯实。
招股书提到,目前科兴制药的主要收入来源于4款自主商业化产品及2款引进产品,分别为SINOGEN(赛若金®)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EPOSINO(依普定®)人促红素注射液、WHITE-C(白特喜®)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CLOBICO(常乐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胶囊,以及Apexelsin®紫杉醇注射剂、Reminton(类停®)英夫利昔单抗注射液。
其中有几款产品市场地位居前且较为稳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4年,赛若金®人干扰素α1b占中国短效人干扰素α1b市场55.2%的销售额,市场份额连续6年排名第一;依普定®人促红素注射液占中国人促红素市场16.7%的销售额,市场份额连续4年排名第二;白特喜®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占中国短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市场5.2%的销售额,市场份额连续2年排名前六。
不过,从适应症来看,上述产品抓住的细分市场不算特别大,似乎较难撑起科兴制药更为宏大的发展愿景,这也凸显了在研管线的潜在价值。
冲击8000亿美元赛道,仍需产品发力
先简单谈谈科兴制药几款核心产品的应用前景。
赛若金®,一种抗病毒药物,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毛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所处的国内重组人干扰素α市场于2024年达到31亿元规模,并预计在2030年进一步增长至46亿元。竞争格局方面,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种重组人干扰素α-1b药物,除了赛若金®,北京三元基因药业旗下的运德素®也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2024年达到44.7%)。
依普定®,适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外科围手术期的红细胞动员、非骨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促红素药物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37亿元,目前国内已有14种促红素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排名第一产品市场份额达到30.3%。
白特喜®,适用于化疗等原因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种疾病通常会引发各种感染及并发症,如发烧、吞咽疼痛、皮肤脓肿、消化道感染等)。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2024年国内相关市场规模达到94亿元,预计到2030年扩张至123亿元。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已有21种短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药物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排名第一的产品占据36.6%的市场份额。
整体来看,这些产品并非大市场的大品种,且面临一定竞争压力,给科兴制药带来的增量还是比较有限的。从招股书可以看到,2022-2024年,科兴制药的收入分别为13.16亿元、12.59亿元、14.07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9282.4万元、-1.95亿元、2704.8万元。
对于科兴制药来说,要打破成长的枷锁,除了一以贯之的出海动作,更关键的还是要提升产品端的整体竞争力,以把握更大的市场机遇。其实,该公司一直以来希望满足的是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巨大未满足的需求(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到2030年这三大市场合计规模将达到8061亿美元),只不过产品创新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次,科兴制药在招股书也重点透露了其研发进展:目前建立了“3KX技术平台”,集成分子设计、长效化修饰、工艺放大、人工智能驱动的抗体发现及外泌体递送技术,基于此,两项III期临床项目、三项I期╱II期临床项目及十项临床前项目正在进行中。
然而,研发投入却很难支撑起战略布局的需要。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11.7%,而销售开支占到总收入的36.4%。与此同时,公司刚从亏损边缘挣脱。这样来看,科兴制药此次冲击港交所,除了需要推动业务出海,也需要赢得资金支持来加速产品开发。
来源:医药研究社
近期国内药物领域投融资事件
健尔圣医药:重金属驱排技——B轮
丹娜生物:病原微生物产品——上市
微滔生物:in vivo CAR-T——天使轮
恩泽康泰:外泌体——B轮
跃赛生物:细胞治疗药物——A+轮
旺山旺水:小分子药物——上市
诺恩基因:核酸药物与递送——A轮
科兴制药:生物制药——IPO申请
海纳医药:COX+MAH——IPO申请
维健医药:肾脏及血液疾病——IPO申请
01
广东健尔圣完成8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
10月31日
融资公司:广州健尔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jesgmdtc.com
领投:广东省江西商会会长、润都制药创始人李希博士领投
追加投资:著名天使投资人龚虹嘉旗下的嘉道资本
融资资金:将全力推进全球首创重金属解毒药物 GMDTC 的临床试验与上市进程。
健尔圣医药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重金属驱排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型企业。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创、全球唯一细胞内重金属特效驱除药GMDTC,是中国原创SGLT-GLUT全新靶点的广谱重金属驱除药,成功破解了镉中毒无药可治的国际难题。
02
丹娜生物登陆北交所
11月3日
上市公司: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www.dynamiker.com/
上市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
证券代码:丹娜生物 920009
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信息:发行价17.10元/股,共发行约800万股
募集资金:募资总额约1.37亿元资金,将用于新产品研发及总部生产线建设,进一步强化其产研一体化布局
丹娜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侵袭性真菌病(IFD)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创新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和全球销售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
03
微滔生物完成超亿元规模天使轮融资
11月4日消息
融资公司:微滔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领投:启明创投
跟投:B Capital、杏泽资本及顺禧基金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平台迭代优化以及首款候选产品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临床转化和开发
微滔生物成立于2025年6月,系沙砾生物的in vivo CAR-T平台分拆而成。微滔生物基于靶向LNP递送系统开发的in vivo CAR-T疗法,专注于为血液瘤及自身免疫疾病带来革新性的治疗手段。
04
恩泽康泰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11月6日消息
融资公司:北京恩泽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www.echobiotech.com/
领投:老股东中博聚力
跟投:国生资本
资金用途:将助力公司开发新一代外泌体再生疗法及系统抗衰解决方案,加速外泌体治疗应用落地
恩泽康泰成立于 2017 年,是致力于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
05
跃赛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战略融资
11月6日
融资公司:上海跃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unixell.com
投资方:上海国投先导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浦东创投集团旗下引领区基金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推进公司的在研管线与临床试验进程,进一步深化创新细胞治疗药物的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建设
跃赛生物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新一代基于人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治疗药物的创新型制药公司。研发管线覆盖神经退行性疾病、罕见病及肿瘤等领域。
06
旺山旺水港股上市
11月6日
上市公司: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www.vigonvita.cn/
上市交易所:港交所
证券代码:旺山旺水 2630.HK
保荐机构:中信证券
旺山旺水成立于 2013 年,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在公司的战略重点治疗领域 ( 即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 ) 发现、获取、开发和商业化小分子药物。
07
诺恩基因完成A轮融资
11月6日
融资公司公司:成都诺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投资方:安宏志飞资本旗下基金
诺恩基因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核酸药物递送与序列修饰平台技术研发的创新型企业,致力于通过先进的递送技术和序列修饰方法,提升核酸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08
科兴制药递表港交所
11月6日
拟上市公司: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Kexing Biopharm Co., Ltd.
公司官网:kexing.com
拟上市交易所:港交所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国际
科兴制药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创新驱动、国际化发展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重组蛋白、抗体及靶向递送疗法的研发、生产与商业化。公司战略性聚焦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等重点治疗领域。
09
海纳医药递表港交所
11月7日
拟上市公司: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拟上市交易所:港交所
保荐机构:中金公司
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聚焦改良型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一体化全流程医药研发企业。公司形成了“CXO+MAH”的业务模式。
10
维健医药递表港交所
11月7日
拟上市公司:维健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WinHealth International Hold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
拟上市交易所:港交所
保荐机构:华泰国际
维健医药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肾脏及血液疾病治疗的中国领先综合性制药企业,拥有集药物开发、生产及商业化于一体的综合实力。
药菓
微信号 : iYaoGuo
点关注,不迷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侵删请联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侵删请联系
100 项与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科兴生物制药)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