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四款生物药拟纳入突破性疗法。这四款药物分别是荣昌生物的PD-1/VEGF双抗RC148、乐普生物的TF ADC药物MRG004、德琪医药的CLDN18.2 ADC药物ATG-022以及礼新生物的CLDN18.2 ADC药物LM-302。拟突破性治疗品种是指在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用于防治严重危及生命或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且尚无有效防治手段,或者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有足够证据表明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创新药或者改良型新药。
图片来源于CDE官网
RC148
RC148是荣昌生物开发的一款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通过同时阻断PD-1(免疫检查点)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免疫逃逸并调节肿瘤微环境,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前正处于二期临床研究阶段。
图片来源于智慧芽数据库
此次其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的适应症为:RC148联合多西他赛,用于治疗经PD-1/PD-L1抑制剂和含铂化疗(联合或序贯)治疗失败的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若此次纳入成功,RC148有望成为全球第四款进入临床三期的PD-1/VEGF双抗药物。
MRG004
MRG004是由乐普生物子公司美雅柯开发的一款Tubulin(微管蛋白)和Tissue Factor(组织因子,TF)双靶向 ADC药物,通过靶向组织因子(TF)递送微管蛋白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破坏肿瘤微环境。其胰腺癌三期临床试验刚刚启动。
图片来源于智慧芽数据库
在2024年ASCO年会上,MRG004A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研究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结果:
63名患者已入组,其中43名患者处于剂量递增阶段(介于0.3至2.6mg/kg的8个剂量水平),20名患者处于剂量扩展阶段(15名患者为2.0mg/kg,5名患者为2.4mg/kg)。MRG004A在胰腺癌患者中观察到显著抗肿瘤活性。在2.0mg/kg剂量组的12名既往已接受中位3线治疗的可评价PC患者中,有4例部分缓解(PR)及6例病情稳定(SD),因此客观缓解率(ORR)为33.3%(4/12),疾病控制率(DCR)为83.3%(10/ 12)。其中,5名患者PC的TF表达为50%或以上,强度水平为3+,且先前已接受2线或以下治疗,以2mg/kg剂量接受MRG004A,其中4名患者达到PR,1名患者达到SD。因此,高TF表达PC的ORR为80%(4/5),DCR为100%(5/5)。
此次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的正是该药物针对既往经至少二线系统性治疗失败的晚期胰腺癌的三期临床试验。
ATG-022
ATG-022是德琪医药开发的CLDN18.2与微管蛋白(Tubulin)双靶向 ADC药物,通过靶向CLDN18.2抗原递送微管蛋白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破坏肿瘤微环境。目前处于二期临床阶段。
图片来源于智慧芽数据库
此次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的适应症为既往经过2线及以上治疗的Claudin 18.2阳性表达、HER2阴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C/GEJ),这也有望成为其首个启动的三期临床试验。
ATG-022采用VC-MMAE进行ADC构建,DAR值为4。其早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CLDN18.2高表达(IHC大于20%)的患者中,响应率达到了40%,疾病控制率(DCR)达到了90%;而在CLDN18.2低表达(IHC小于20%)的患者中,响应率也达到了30%,DCR为50.0%。迄今为止,已有3例患者在治疗中达到CR。ATG-022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一款在CLDN18.2低表达患者中仍能展示良好肿瘤响应的产品。
关于ATG-022的最新研究结果预计于2025年10月公布,其未来表现值得期待。
LM-302
LM-302是礼新生物开发的CLDN18.2与微管蛋白(Tubulin)双靶向 ADC药物,也是全球第三家启动三期临床的CLDN18.2 ADC药物。
图片来源于智慧芽数据库
此次其拟纳入突破性疗法的适应症为LM-302联合抗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Claudin18.2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交界部腺癌。在2025年ASCO会议期间,礼新生物报告了LM-302联合抗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Claudin18.2阳性胃癌的早期数据。
该研究共纳入了43例经组织学证实、既往未接受过治疗、不可切除、HER2阴性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或食管腺癌患者,旨在评估LM-302(1.6mg/kg或2.0mg/kg,每3周1次;1.8mg/kg,每2周1次)联合特瑞普利单抗(240mg,每3周1次;或3mg/kg,每2周1次)的疗效和安全性。在41例疗效可评估的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6.01个月。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为65.9%,疾病控制率(DCR)为8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在CLDN18.2肿瘤表达≥25%(IHC 2+/3+)的亚组中,ORR为71.9%,DCR为96.9%;在PD-L1 CPS<1和PD-L1 CPS≥1的亚组中,ORR分别为63.3%和77.8%。
在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的发生率为90.7%(39/43),其中3级及以上TRAE的发生率为37.2%(16/43)。临床试验信息:NCT05188664;NCT05934331。
期待这些突破性疗法能够早日获批,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于企业网站,CDE官网,智慧芽数据库。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进群讨论,群二维码如下:
推文用于传递知识,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医药速览。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至其他平台。
有问题可发邮件至yong_wang@pku.edu.cn获取更多信息。
©2021 医药速览 保留所有权利
往期链接
“小小疫苗”养成记 | 医药公司管线盘点
人人学懂免疫学| 人人学懂免疫学(语音版)
综述文章解读 | 文献略读 | 医学科普|医药前沿笔记
PROTAC技术| 抗体药物| 抗体药物偶联-ADC
核酸疫苗 | CAR技术| 化学生物学
温馨提示
医药速览公众号目前已经有近12个交流群(好学,有趣且奔波于医药圈人才聚集于此)。进群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备注“姓名/昵称-企业/高校-具体研究领域/专业”,此群仅为科研交流群,非诚勿扰。
简单操作即可星标⭐️医药速览,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①点击标题下方“医药速览”
②至右上角“...” ③点击“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