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云顶新耀(HKEX 1952.HK)宣布公司已获香港联交所批准,将“B”标记从股票代码中移除。港交所18A规则的“摘B”标准(年收入≥5亿港元、市值≥40亿港元)本质是对企业商业化能力的终极考核。标志着云顶新耀在市值和收入等方面达到了更高标准,商业化能力得到进一步认可。云顶新耀首席执行官罗永庆对此表示,云顶新耀已满足香港联交所常规上市条件,顺利移除“B”标志,实现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突破。截止到4月22日,18A共有12家企业达到标准并成功摘B,分别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再鼎医药、康方生物、诺辉健康、诺诚健华、康希诺、荣昌生物、博安生物、3D Medicines、云顶新耀。成功摘B的企业有以下共同特点:1.商业化能力突出:多数企业依赖1-2款爆款产品实现收入跨越式增长。2.管线多元化:通过自主研发与授权引进(License-in)结合,降低单一管线风险。3.国际化布局:通过海外授权合作(如复宏汉霖、康方生物)或全球化临床试验提升市值。战略聚焦:从红海转向蓝海,构建差异化产品矩阵主动退出肿瘤赛道,聚焦高价值领域:2022年云顶新耀砍掉ADC、双抗等肿瘤管线,转向肾病、抗感染、自免疫疾病等低竞争赛道。IgA肾病、耐药菌感染等疾病缺乏有效疗法,临床需求刚性且医保倾斜明显。中国约500万IgA肾病患者,年新增10万病例,而现有疗法(如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仅延缓病情,无法对因治疗(来源: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3年诊疗指南》)。肿瘤领域PD-1/L1抑制剂扎堆,而肾病领域仅有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作为替代方案,耐赋康®凭借对因治疗机制建立先发优势。“双轮驱动”战略平衡短期与长期收益:耐赋康®、依嘉®均为授权引进产品(如耐赋康®引进自Calliditas Therapeutics,mRNA平台合作方为Providence Therapeutics),缩短商业化周期(耐赋康®上市7个月即贡献3.53亿元收入)。mRNA肿瘤疫苗(EVM16、EVM14)、BTK抑制剂(EVER001)等全球权益管线进入临床阶段,提升技术壁垒与长期估值。肾病领域:耐赋康(Nefecon)全球首个对因治疗IgA肾病的口服药物,通过靶向回肠末端的黏膜B细胞减少致病性IgA1抗体生成,延缓肾功能衰退。全球III期试验(NefIgArd)显示,耐赋康®可延缓患者12.8年进展至终末期肾病(DOI:10.1056/NEJMoa2305635)。耐赋康®通过精准定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国约500万患者,年新增10万病例),在2024年实现收入3.534亿元,同比增长1581%,占公司全年总营收的近50%。覆盖超600家核心医院。(来源:公司2024年报)其成功核心在于:医保纳入加速渗透:2024年11月耐赋康®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从2.38万元/瓶降至5000.40元/瓶(经医保报销后仅需1000元/瓶,1瓶服用1个月),1个疗程9个月,个人负担降为1万元上下,覆盖患者群体迅速扩大,2025年一季度已有超1万名患者使用。全球布局支撑市值:产品在亚洲市场(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获批,并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强化临床价值,形成“本土+海外”双增长引擎。抗感染领域:依嘉(依拉环素)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针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疗效优于传统抗生素。2024年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256%),覆盖300家核心医院。未来计划通过扩展适应症(如肺炎、糖尿病足感染)进一步扩大市场。其优势在于:替代传统抗生素:疗效优于美罗培南等竞品,且覆盖复杂腹腔感染、肺炎等高危场景,临床指南推荐度高。渠道下沉策略:通过300家核心医院覆盖与CSO(合同销售组织)合作,触达基层市场,形成规模效应。自免疾病领域:伊曲莫德(Etrasimod)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等,具备口服便捷、无安全性黑框警告的优势,临床缓解率显著优于安慰剂。2024年在澳门、新加坡获批,并通过“港澳药械通”进入大湾区。中国大陆NDA已受理,预计2025年获批,峰值销售额或达20亿元。图片来源:云顶新耀官网政策与生态:医保红利+技术平台赋能医保政策加速市场准入:耐赋康®首次参与医保谈判即成功纳入目录,填补了国内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空白。医保支付范围明确覆盖“具有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成人患者”,为后续放量提供确定性。AI制药提升研发效率:云顶新耀自研算法“妙算”(EVER-NEO-1)优化靶点筛选与递送设计,推动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进入临床阶段,成为港股“AI+创新药”标杆。全产业链能力:浙江嘉善GMP生产基地支持mRNA疫苗规模化生产,覆盖研发至商业化全流程。资本与国际化:市值管理+全球化兑现潜力2024年运营费用占收入比重同比下降562%,现金储备达16亿元人民币。首次实现年度商业化盈利(毛利率83%),验证了精细化运营能力。2024年云顶新耀股价累计涨幅达132%,市值超40亿港元门槛。中金研报上调目标价133%至70港元,核心逻辑为:商业化产品已验证盈利潜力;mRNA平台与自研管线具备全球化授权(BD)价值。云顶新耀的国际化布局也初现成效,耐赋康®在亚洲多地区获批,计划2026年后重点拓展欧美市场;伊曲莫德(自免疫药物)通过“港澳药械通”进入大湾区,并计划向FDA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打开海外市场空间。结束语云顶新耀的摘B不仅是财务指标的达标,更是其战略执行力的集中体现:通过聚焦蓝海赛道、高效商业化转化、政策红利捕获及技术平台构建,成功跨越了Biotech企业常见的“研发-商业化鸿沟”。未来,其自主研发管线的突破(如mRNA疫苗)与全球化合作深化,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亚洲领先Biopharma的地位。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联系我们ICNS 2025展位火热预定中!扫码立即咨询电话:13816031174(同微信)赞助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演讲席位、会场展位、会刊彩页、晚宴赞助、会议用品宣传等。点击此处“阅读全文”咨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