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弥漫性肺间质和肺泡水肿,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弥漫性肺浸润为主要特点。ARDS 发生的实质是肺泡上皮受损引起的肺上皮屏障遭破坏,以及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感染、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失控是导致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肺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导致 ARDS 发生和发展重要机制。感染、创伤等因素虽然可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并活化内皮细胞,但通过诱发炎症进而对细胞的损害则更加严重。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显示,ARDS 患者占 ICU 总住院患者的 10.4%,且 ARDS 患者死亡风险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轻、中、重度 ARDS 的死亡风险分别为 34.9%、40.3% 和 46.1%。ARDS 虽然是 ICU 常见疾病,但临床医生对其认知仍然有限,2022年一项针对中国ICU医生开展的调查显示,在ARDS诊治流程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欠缺,因此 ARDS 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近年来,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使我们对ARDS有了一定的认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ARDS 是一种异质性较高的疾病,具有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炎症表型和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需要在深度理解 ARDS 病理生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治疗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ARDS 的治疗进展相对缓慢。ARDS非药物治疗包括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液体管理。而迄今为止,ARDS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汇总现有临床研究与相关治疗指南可知,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甲基强的松龙)和神经肌肉阻滞剂(阿曲库铵)可改善患者死亡率而被有条件地推荐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包括: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β干扰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活化蛋白C等被证实无益,而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则被证明有害。以有条件推荐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例,根据《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提供的数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可能会有以下的临床获益,包括死亡风险可能会降低: 短期死亡风险每1000人中可能会减少86例死亡(中等质量证据); 中期死亡风险,每1000人中可能会减少81例死亡(中等质量证据);长期死亡风险,每1000人中可能会减少55例死亡(极低质量证据)。短期(高质量证据)和长期(低质量证据)的无呼吸机支持天数可能会有所提高。同时,短期(低质量证据)和中期(中等质量证据)的机械通气时间可能会减少。短期(极低质量证据) 的 PaO2/ FiO2 可能会有所改善。《指南》指出用药整体证据质量中等,说明对证据显示的获益或受损的把握度不高,目前对ARDS患者是否应该常规应用激素仍然存在争议。如何在众多病情复杂的ARDS患者中识别出真正能从激素获益的患者,如何选择激素的使用时机和剂量,以及激素是否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远期预后,是目前临床中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指南》中对该药物只做有条件推荐。从上述药物应用情况可以看出,ARDS的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尚缺乏单一有效药物,仍以原发病治疗和保护性肺通气为主要治疗策略。此前多项ARDS患者药物干预的临床试验没有显示出益处,这些没有显示出益处的特定药物包括吸入前列腺素、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活化蛋白C。同时,从近年来的文献研究数据量上也可以看出目前ARDS领域的药物研究存在一定稀缺性,针对ARDS的药物研究文献仅占该领域研究文献的14.6%:从2021年至2024年,每年大约有符合条件的文献约100篇;涉及的ARDS治疗研究主要包括新生儿ARDS治疗(32.0%),成人ARDS呼吸机治疗(17.0%)、药物治疗(14.6%)、综合治疗(呼吸力学指导和康复等,14.6%)、生物制剂治疗(11.7%)和细胞治疗(7.7%),其他包括从临床调研和管理培训等角度进行的临床研究(2.4%)。相关临床研究的分布见图1。图1 2021年至2024年针对ARDS诊治的临床试验分布图针对炎症反应失衡的研发策略STSA-1002——利用上游机制减轻 ARDS 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可诱导ARDS的发生发展,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继而各种炎性细胞、富含蛋白的水肿液,甚至红细胞进入肺泡腔及肺间质,引起肺损伤。炎性细胞、介质共同调节ARDS炎症反应的启动与进展,因此,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和促炎介质表达以及增强抗炎介质表达来调控炎症反应的强度成为ARDS治疗的关键环节。STSA-1002 是一种重组抗人补体蛋白 C5a(hC5a)的全人源 IgG1 单克隆抗体(mAb)。ARDS 的致病机制复杂,包括免疫细胞激活、凝血过程、血管内皮通透性调节、内皮和上皮细胞间屏障作用、离子通道功能调节等,针对单一机制可能对疾病进程的抑制效果甚微。STSA-1002 通过抑制 C5a 可有效阻断其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NETs 形成、纤维蛋白生成;阻断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免疫激活、对血管内皮和上皮细胞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凝血过程,从而阻断 ARDS 发生的上游机制,减轻 ARDS 的炎症反应。舒泰神于 2022 年 12 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 STSA-1002 注射液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试验申请,并于 2023 年 03 月取得临床试验通知书;2023 年 12 月,完成 Ib/II 期临床试验的首例受试者给药。公司于2025年7月取得关于STSA-1002 注射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适应症)的 Ib/II 期临床研究总结报告,主要研发结论如下:本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b/II 期探索性研究显示,主要终点指标-28天内达到临床缓解的时间,STSA-1002 注射液 2 个剂量组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1(低剂量组)、试验组 2(高剂量组)采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的风险比分别为1.04(95%CI:0.46,2.38)、1.55(95%CI:0.68,3.55)。重要的次要终点指标-28 天全因死亡率,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26.67%、5.88%、40.00%。其它次要疗效指标,试验组均显示出有效性趋势。本研究中有 91.49%受试者报告了给药后发生的不良事件,其中低剂量组报告率为 93.33%、高剂量组为 94.12%、对照组为 86.67%;34.04%受试者在给药后报告了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低剂量组为 40.00%、高剂量组为 11.76%、对照组为53.33%。本研究未报告导致剂量减低、剂量中断的不良事件。STSA-1002 注射液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受试者接受 STSA-1002 注射液给药后,各剂量组的平均血药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升高,给药后所有治疗组均观察到游离 C5a 均较基线明显降低,在 ARDS 患者中免疫原性较低。综上,STSA-1002注射液在Ib/II研究中显示了初步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支持继续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ARDS的治疗仍然是当前临床上的巨大挑战,希望新的治疗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为ARDS患者带来新的曙光。参考文献: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临床研究:现状与挑战》——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46(02):232-238. 《ARDS的诊断、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策略》——知行呼吸与重症康复 关于舒泰神: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特别是生物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营销为主要业务,在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归属于“C27医药制造业”类别。作为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的产业链条完整,拥有较为完善的研发、生产、质量管理、营销以及配套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临床需求未被满足的治疗性药物,主要包括蛋白类药物(含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化学药物等类别,治疗领域聚焦在感染性疾病、呼吸与重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等领域。公司以“持续创新,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为人类健康做贡献”为使命,秉持“以患者利益为根本,合作竞争,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