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改良新药实战案例私享会
扫码看议程 · 一键报名!
【新闻快递】
2024年7月12日-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与苏州澳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就改良型新药依达拉奉口服制剂TTYP01片(依达拉奉片)所有适应症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条款——澳宗生物将获得1亿人民币的首付款,最高不超过11.85亿人民币的开发、注册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最高达两位数的净销售额提成费。
首先我们要先恭喜卖方公司,听闻现在澳宗上上下下都洋溢在幸福与喜悦之中。当然,天上不容易掉馅饼,好不容易掉一次,捡着了自然该喜该贺。
本次合作木已成舟,看客们也不必再过多猜测了。澳宗手里就这么一个王牌产品,肯定得找个出得起价的买家,而华东医药为了在众多潜在买家中脱颖而出,给个漂亮的价格也是情理之中。
图| 华东医药-澳宗生物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图源| 澳宗生物公众号
但是12.85亿??
放在当今医药竞争环境下,这个数额属实有点夸张。
今天睁开眼刷朋友圈,铺天盖地都是相关新闻,有些同行可能出于“吃不到葡萄就说别人家葡萄酸“的心理,配文语气些许有些阴阳“华东简直是疯了”。
但华东敢签这个价格,内部的“测算小组”就应当是算过,认为这个产品的峰值销售金额至少十几个亿,甚至心理预期更高,反正肯定不是拍拍脑袋随便签的。
然而行业里还是有很多人并不这么觉得:
一个早就上了医保监控目录的化合物,只是换了剂型,交易的价格未免也太虚高了?
在国内,依达拉奉2016年销售高峰达53.3亿元。2019年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
后来列入辅助用药后,被国家医保目录中剔除,自此市场规模出现明显下滑。2022.7公布的集采中标价3.8-8.7/支20ml:30mg,将于2022年11月实施。到2023年依达拉奉单方制剂已经不足3亿元。
依达拉奉的高光时刻貌似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先声药业的复方依达拉奉一路高歌,而且舌下片也在积极布局,同时依达拉奉单方舌下片也在布局脑梗适应症;而同样解决了生物利用度问题的口服混悬液还没有在国内出现...
加之,依达拉奉单方注射剂已经被重点监控和集采,价格几块钱;百鑫愉的依达拉奉单方舌下片是ALS适应症,定价高达130元/片,260元的日治疗费用;先声药业的复方依达拉奉注射剂医保价格近200元的日治疗费用;丁苯酞软胶囊目前日治疗费用约20元。
依达拉奉片上市后的定价能不能撑起这12.85亿元的交易金额?华东是不是该谨慎点?
但这些顾虑对于不差钱的华东来说,应该不算什么,毕竟 “买买买” 模式不过是华东医药近些年的常规操作而已。
对于以上质疑,笔者也持反对意见:
12.85亿看似很高,但这里提及几个数字,大家可能就觉得没什么了: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近400万,脑卒中患病人数近2000万,口服脑保护剂完成三期仅2个。
因此“脑卒中产品,只要批准上市,就是爆款”!而且在众多注射剂型当道的脑保护领域,口服的临床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早在2019年,南京百鑫愉医药有限公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联合申报的的依达拉奉舌下片,就已经开展了一期和三期临床研究,遗憾的是脑卒中三期临床再无音讯。
笔者大胆判断:三期未得到阳性结果,临床设计与澳宗在入组时间窗和给药周期有着显著的差异,也可能就是致命的差异!不然今天的主角就不一定是澳宗了!
澳宗何许人也??
澳宗生物位于苏州工业园区biobay,公司立足自主研发,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管线,目前已拥有3大新药研发品种(1个2类新药及2个1类新药),合计10余条研发管线,聚焦渐冻症、脑卒中、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免领域疾病。
此次主角TTYP01,即依达拉奉口服剂型,属于原治疗脑卒中的依达拉奉注射液的改良2.2类药物。TTYP01片还在同步拓展儿童自闭症(ASD)、老年痴呆症(AD)、渐冻症(ALS)及急性高原反应等适应症。
根据澳宗授权的依达拉奉新剂型CN109125261B专利,笔者预测是依达拉奉采用基于脂质、固相分散体和助溶剂的制剂策略,来提供依达拉奉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半衰期,减轻肝肾毒性。
很多外界企业谈起澳宗的唯一印象可能就是:一个把依达拉奉注射液改成口服剂型的公司。
这种公司就算成功了,也属于“狗屎运”。其实不然,基于澳宗生物科学家的基础研究,有别于其他脑保护剂,把给药周期延长至28天,可能才是澳宗成功的关键所在。
澳宗生物作为一家二十多人规模的biotech,目前仅依达拉奉一个项目处于注册临床阶段,在美国完成一项生物等效性研究NCT06107205,澳大利亚完成一项一期临床药理学研究NCT04370431,在中国登记了五项临床试验,包括三项临床药理学研究,一项二期探索性研究和一项三期确证性临床研究。其余两个项目做了IIT研究,临床项目均委托CRO,笔者预估临床花费和委托代理费用不低于8000万。
澳宗生物鲜见有融资相关信息披露。公司采用集中火力专攻依达拉奉片,研发管线后两个项目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预计天使轮的钱烧的也差不多了,寄希望于依达拉奉三期结果融资,为公司和项目续命。
2023年10月,为专精特新企业搭建融资桥梁,解决融资痛点难点,澳宗参与了由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举办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路演活动,披露的融资需求为8000万。并且TTYA01和TTYA02都是大分子项目,需要烧钱的地方还很多,公司也需要继续招兵买马,丰富研发管线,扩建实验室...
在资本寒冬仍未结束的当下,小型biotech基于对资金的强烈需要,将权益授权给商业化能力强的bigpharma是其首选。
澳宗生物在依达拉奉三期取得阳性结果后顺势而为,将核心品种的权益授权给华东医药,既拿到了首付款1个小目标得以成功续命,第二笔注册里程碑付款也可在未来的两年左右到账,同时得到国内大厂的背书,后续品种的合作会更加顺畅,销售提成保证公司每年源源不断地输血。澳宗本寒冷难熬的寒冬一下子变成了“热冬”。
那华东图啥??
买方华东不用多介绍了。传统大厂,坚持“自研+引进”双轮驱动,近年来,秉承“以科研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持续践行创新转型战略,围绕 ADC、GLP-1、自身免疫、工业微生物、医美等几大战略领域进行前瞻性的深度布局。属于传统药企战略转型的典范。
华东疯了吗?肯定是没有,华东这波操作是阳谋。
对于华东医药来说,此次交易的目的非常单纯和明确,华东医药披露的交易公告也说明一切——
面对脑卒中如此巨大的市场,看着丁苯酞和先必新每年数钱数到手抽筋,即使神经系统并不是优势领域的情况下,果段下手,豪掷重金,拿下商业化权益,丰富心脑血管的商业化管线,与公司现有产品实现高度协同。
数据来源| 药融云数据库
图源| 药通社
当然,目前脑保护剂的竞争格局比较清晰,丁苯酞一马当先,依达拉奉右莰醇紧随其后,一些老化药和一堆中药注射剂靠政策和销售,活的也算滋润。华东医药想要杀出一条血路,也并不容易。
毕竟,神经系统药物并不是华东医药的优势市场,需要面对以石药和先声为代表的一众企业的阻击——
如果说丁苯酞的生命周期已到巅峰并开始走下坡路,中药注射液受医保监控和医生用药习惯的影响而放量缓慢;那含有依达拉奉相同成分,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和舌下片的双剂型优势就显得格外明显,华东医药的依达拉奉片与先声药业的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属于面对面直接竞争。
但好在脑卒中市场足够大,大到容纳两个口服脑保护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结语:
这个合作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能维持多久、华东医药能够把产品卖到多大都还是未知数,眼下多方共赢的局面就足够了,至于将来的事情就let it go吧。
最后还是要对华东医药和澳宗还是要说声感谢,尤其对于那些垂死挣扎徘徊犹豫的改良药企业。本次合作,多多少少能为中国的改良型新药赛道提提士气,毕竟这几年不温不火的改良药实在让人难受。
感谢这场及时雨,让困局里的很多人感受到了久旱逢甘霖。
参考资料:12.85亿的依达拉奉片,华东医药是有钱任性还是真的捡到宝?——药聊
近年来,仿制药竞争愈发激烈,改良型新药得到药企的青睐,开始大规模布局,2023年2类改良型新药在2023年总体实现38%的增长。但是,既然是改良,就一定要在模仿中实现超越,就要有更高更强的技术支撑,问题和困难也常常会在研发过程中与挑战者不期而遇。为帮助企业突破技术壁垒,药融圈在2024年8月15-16日举办改良新药实战案例私享会,邀请深耕行业的科研院所专家、企业家齐聚苏州,集结成为最强制剂团,围绕口溶膜、透皮、微球、纳米、吸入、固体、眼科、儿童、冻干、药械组合等进行案例分享,欢迎各界朋友莅临活动现场交流探讨。500家企业决策层已报名CMC博览会!现场资源对接,见证合作!
500家企业高管名单如下
*向下滑动查看全部*
扫码看议程 · 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