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内附本指南的15条意见汇总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儿童群体中极为关键的病原体,其感染引发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急性细支气管炎、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水肿。此外,上皮细胞的脱落、巨噬细胞的浸润以及纤维蛋白链与黏液性细胞碎片的混合物共同作用,会导致呼吸道管腔的阻塞[1]。
在过去多数时期,关于RSV的指导方针和共识主要集中在儿童的预防措施和药物治疗上。当前,RSV在婴幼儿群体中的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亦日益加剧[2]。基于此,我国出台了《母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防指南(2025版)》[3],旨在全面提升此类高风险群体的RSV感染防控水平。鉴于防范内容较多,笔者针对指南中提及的一些重要诊治内容,进行一文梳理。
单克隆抗体在预防RSV中的运用推荐
当前,我国市场仅批准了一种用于预防RS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即尼塞韦单克隆抗体。在药理学机制上,尼塞韦单克隆抗体属于重组人源IgG1kappa型长效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与RSV融合蛋白(F蛋白)的F1和F2亚基特异性地高度结合,并将F蛋白稳定在前融合状态,从而有效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入。
1、此类新生儿及婴儿推荐使用单克隆抗体(强推荐,GPS):
1)即将出生或出生后即将进入RSV流行季节;
2)早产儿、低体重儿、未母乳喂养、有过敏史、母亲有吸烟史、6月龄以下等;
3)有唐氏综合征、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血流动力学障碍先心病等。
2、针对0至1岁年龄段的新生儿及婴儿,单次应用RSV单克隆抗体注射可显著降低RSV感染风险(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3、针对0至1岁年龄段的新生儿及婴儿,单次注射RSV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征(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4、RSV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会对其他疫苗接种产生干扰效应,因此新生儿及婴儿群体可按常规免疫计划进行其他疫苗的接种,无需进行接种计划的调整。目前关于RSV单克隆抗体与其他疫苗联合应用的经验有限,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累积更多的监测数据以进行验证(强推荐,GPS)。
5、在我国,针对新生儿及婴儿群体采用单克隆抗体进行RSV感染预防的经济性尚未得到明确界定,因此无法提出相应的推荐性意见。亟待迅速开展针对该领域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综合评价(弱推荐,GPS)。
孕妇预防RSV,疫苗接种是重点
在本次指南的更新内容中,亦涵盖了孕妇针对RSV的预防策略,其中疫苗接种是最为主要的预防手段。其次如果孕妇的分娩预期时间处于RSV流行季,建议孕妇在围产期采取积极措施预防RSV感染(弱推荐,GPS)。
孕妇接种RSV疫苗或可作为一种被动免疫策略预防新生儿RSV感染。通过接种疫苗,孕妇体内抗体水平得以提升,这些抗体能够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为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六个月提供必要的被动免疫保护。然而,截至目前,我国尚未有RSV疫苗获批上市,其在我国孕妇群体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科学评估。目前孕妇接种疫苗预防RSV感染后,对胎儿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
1、孕妇接种RSV疫苗可降低新生儿RSV感染的风险(弱推荐,高质量证据)。
2、孕妇接种RSV疫苗对胎儿宫内发育的潜在影响尚未明确,而其对早产风险的影响仍处于不确定状态(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居家和医疗机构均应注意防范RSV感染
在家庭环境或医疗机构中,个体均面临RSV感染的风险。针对这两种不同场合,该指南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策略。
一
居家:
除疫苗接种外,亦应重视非药物预防策略。在RSV流行季节,建议家庭成员严格执行手部卫生和环境消毒程序、增强室内通风、限制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以及维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以降低母婴感染RSV的风险(强推荐,低质量证据)。
具体包括:a.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b.做好手卫生(乙醇类消毒剂、肥皂水);c.养成良好的咳嗽卫生习惯;d.佩戴外科口罩;e.避免暴露于烟草和其他烟雾;f.参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4]做好物体表面消毒;g.减少外出次数及保持社交距离等;h.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合理膳食、适当锻炼与活动以及参与RSV防治宣教等措施。
二
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不仅易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且可能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因此对医疗机构的防护更为严格。具体包括:
1、儿科及妇产科医护人员需定期接受RSV感染防控的培训,内容涵盖母婴RSV感染的临床表征、预防策略以及治疗方案(强推荐,GPS)。
2、在RSV流行季节,医疗工作者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程。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高风险医疗操作时,应尽可能在隔离的独立空间内进行,并在操作完成后执行彻底的消毒程序(强推荐,GPS)。
3、针对新生儿或婴儿疑似或确诊感染RSV的情况,建议依据医疗资源的可用性实施隔离措施,以降低院内传播该病毒的风险(强推荐,GPS)。
4、在RSV流行季节,建议母婴在医院就诊过程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具体包括执行手部卫生规范和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护措施(强推荐,GPS)
最后,笔者根据指南原文对本指南的15条意见进行汇总(表2)。在全球范围内,RSV对母婴健康构成了显著威胁,其防控工作遭遇了严峻挑战。随着疫苗研发、引进、评估及监测工作的不断推进,进一步探讨RSV感染预防措施对儿童远期并发症的潜在益处,积累我国人群的高质量研究数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持续提高我国母婴RSV感染的防控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表2 指南中的15条汇总意见及等级、质量等(源自指南)
*GPS:良好实践声明
参考文献:
[1]Borchers, A. T., Chang, C., Gershwin, M. E., & Gershwin, L. J. (2013).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a comprehensive review.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45(3), 331–379.
[2]Griffiths, C., Drews, S. J., & Marchant, D. J. (2017).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Detection, and New Op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30(1), 277–319.
[3]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母婴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防指南(2025年版)[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5,28(1):3-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