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信达生物/驯鹿生物的BCMA-CAR-T(商品名:福可苏®,研发代码:CT103A/IBI326)一经上市便备受瞩目,作为国内首款上市的BCMA-CAR-T大有抢占国内多发性骨髓瘤CAR-T市场的领先优势。不过,早在在1年半以前,已经有一家国外Biotech公司Sana Biotechnology看中了CT103A/IBI326这款BCMA-CAR-T,并打算通过其独家专利技术,开发出下一代细胞治疗产品,其中产品最多可达6种。无独有偶,百济神州的第二大股东,生物制药领域的知名投资机构Baker Brothers在2023Q1 13F报告中新建仓的公司中也能看到Sana Biotechnology的身影。Sana Biotechnology是一家同时开发体内基因编辑和体外低免疫治疗以及干细胞衍生的Biotech公司。其疾病的适应症开发也较为多面,包含:多种血液瘤,1型糖尿病,β地中海贫血症,镰状细胞病,亨廷顿氏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罕见病。从Sana Biotechnology的技术背景来看,可以看出来自此前被Celgene收购的Juno Therapeutics的影子,其公司的骨干成员大都来自Juno,例如其CEO,联合创始人,首席人事官,RSQ负责人,临床和转化科学主管等等,不过新加入该公司的成员也为该公司的技术添砖加瓦。例如,其首席技术官Ed Rebar,此前曾在Sangamo Therapeutics工作,开发该公司的锌指蛋白平台,用于基因组编辑、基因调控和细胞工程的治疗应用。可以说这家公司以Juno的原班人马作为基石,同时又从外部获得了许多技术资源,从而构建起该公司广泛布局的技术平台和适应症尝试。又例如从Beam那里获得了Cas12b基因编辑技术的非独家许可,而这种技术现在被用于该公司的“现货型”CAR-T。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Sana Biotechnology多个平台的技术路线,这可能为信达生物/驯鹿生物的下一代BCMA-CAR-T提供一定开发方向。低免疫修饰技术平台现在,许多现货的CAR T细胞可能提供优于自体CAR-T的优势,例如易于制造、易于质控、避免恶性污染和T细胞功能障碍,以及从健康T细胞产生更一致的CAR T产物的能力。但是这种现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疗效不足和持久性有限常常是这类现货CAR-T的通病。其中针对组织不相容(MHC)T细胞的强烈的宿主抗移植物免疫反应是主要问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容可能产生严重的血液毒性,许多现货的CAR-T采用的方式是敲除MHC基因。然而,这种方式虽然避免了适应性免疫逃避,这种方法却可以增强先天反应性。仍然会使得CAR-T细胞被先天免疫杀伤而导致持久性和疗效降低。Sana Biotechnology开发的低免疫修饰技术则在敲除MHC类基因的基础上,巧妙加装了CD47(采用CRISPR/Cas12b技术破坏B2M、CIITA和TCR等MHC类基因,再用慢病毒转导表达CD47和表达CD19 CAR)。由于先天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是NK细胞,巨噬细胞,而CD47则是著名的“不要吃我”信号,CD47过表达可以阻断NK细胞和巨噬细胞杀伤。更由于HLA I和II均已被破坏,T细胞可能失去针对CAR-T的免疫原性。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CD19 CAR-T在小鼠模型中展现出了同比与未敲除CD47的同种异体CAR-T更为持久和显著的疗效。除了血液瘤之外,这种低免疫技术还被应用于I型糖尿病中,Sana能够产生人类免疫功能低下(HIP)的假胰岛(β-胰岛)和野生型(wt)β-胰岛,它们在大小、细胞类型组成和免疫功能方面相似。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采用Sana的低免疫技术开发的低免疫假胰岛能够维持存活,并且能够在人源化小鼠中逆转糖尿病,而没有任何免疫抑制。这表明,该种药物可能做到消除对胰岛素给药的需要,通过血糖水平正常化逆转糖尿病,并且在没有免疫抑制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Fusogen技术直接在体内转导CAR-T也是CAR-T目前的发展方向之一,只不过各个公司采用体内转导CAR的技术各不相同,而Sana Biotechnology采用的则是一种基于副粘病毒的病毒载体(简称VV,这种病毒载体又被称为融合体),它可以特异性靶向和转导“静息的”(即未激活的)CD8+ T细胞。然后利用CD8+ T细胞产生CD19 CAR-T。为了产生CD8靶向VV,副粘病毒融合蛋白被突变以消除其天然嗜性,随后用靶向人CD8α的新的单链可变片段(scFv)进行工程化。编码CD19 CAR随后被CD8α融合蛋白“假型化”,产生CD8靶向融合体。目前,CD8靶向融合体已经在一个临床相关的模拟体外输送环境中进行了评估,该环境能有效产生CD19导向的CAR T细胞,现阶段的研究已经提供了这种疗法无需要正常CAR-T所需的淋巴清除治疗就可以进行治疗的潜在证据。而这一技术还在几个细节上进行了处理,在CD19 CAR-T较为广泛应用的鼠源的scFv FMC63上,他们采用了全人源的设计,且在体内和体外临床模型中证明了与具有FMC63 CAR的CD19导向的CAR T细胞相当的功效。相对于FMC63 CAR,全人源CD19的使用有可能降低CD19 CAR的免疫原性。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IL-7预处理静息T细胞能够增加转导效率,而采用在预处理环境中向IL-7中加入雷帕霉素则进一步增加了融合体的转导效率。这表明CD8靶向融合体与细胞因子治疗的组合可用于进一步增加转导和CAR T细胞生成,驱动CAR T细胞扩增,并改善患者结果。而在应用方向上,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肝内递送,这也是设置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两项临床前管线的原因。小编总结总的来看,Sana Biotechnology对于CT103A/IBI326的开发方向可能在于体内和体外两种方式,在体内方面加装CD47并去除MHC I和II类基因,体内编辑则为靶向CD8+ T细胞以表达BCMA,目前该公司共有三款管线猜测为下一代的CT103A,最后一款疑似为靶向CD4+ T细胞以表达BCMA。参考来源:Xiaomeng Hu, Pascal Beauchesne, Karl Manner, Corie Gattis, Priscilla Ngo, Rowena De Jesus, Chi Young, Frank Wells, Lindong Weng, Kathy White, William E Dowdle, Aaron Foster, Terry Fry, Sonja Schrepfer; Engineered Hypoimmune CAR T Cells Provide Lasting Tumor Control in Fully Immunocompetent Allogeneic Humanized Mice. Blood 2022; 140 (Supplement 1): 1173–1175.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167943Jesse Green, Adam Johnson, Brian Granger, Ouwen Liang, Jesus Moreno, Andrew Tucker, Hallee Wright, Brian Dolinski, Hanane Ennajdaoui, Semih Tareen, Neal van Hoeven, PhD, Jagesh Shah, Kutlu Elpek, Aaron Foster, Terry J. Fry; CD8-Targeted, Integrating Viral Vectors Transduce Resting T Cells and Enable Extracorporeal Delivery (ECD) for Rapid CAR T Cell Therapies. Blood 2022; 140 (Supplement 1): 7768–7769.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22-162705注:本文不具有任何投资建议和医学意见,如有错漏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