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成人非糖尿病肥胖患者中作为生活方式干预辅助治疗的Ⅲ期临床试验
(1)主要目的:评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与WEGOVY®相比,在成人非糖尿病肥胖患者中体重下降方面的有效性。
(2)次要目的:评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与WEGOVY®相比,在成人非糖尿病肥胖患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海南中和)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海南中和)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海南中和) 相关的专利(医药)
5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海南中和) 相关的新闻(医药)新诺威现在的估值,已经走到必须要有所出的阶段:在创新药大反攻节点上,如果新诺威能释放出一个BD预期,市值突破将迎刃而解。资深分析师:摩 西编审:苏 叶5000万年度盈利,对应500亿估值、1000倍动态市盈率,这是A股Biotech新贵——新诺威履新“石药创新制药”身份后,首个完整财年的结算画面。但财报一出,盘中近8%的跌幅彰显了投资者的态度,且在次交易日,新诺威仍以超5%的跌幅收盘。其实二级市场对于新诺威的炒作已经趋于平静,近一年公司股价涨幅约25%,而上一周期年的涨幅超过300%。市值一直在向突破600亿的高点震荡,已经一年三个月。什么时候突破?要么靠自己,要么靠创新药反弹潮带动。但前者信号仍不太明确。彻底与石药的创新大计捆绑后,一个接一个的创新现实命题横在新诺威面前。转型后的首份年报,首先凸显了激增的研投,短期给利润空间带来的显著挤压。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为19.81亿元,同比减少21.98%;归母净利润为5372.63万元,同比减少87.63%。虽然长期的转型预期或许能与短期业绩压力相对冲,但创新长期所需要的适配性策略、产品组合、创新资产并购整合效率、业务结构的重新调配和稳定的现金流,对于这家A股组装式Biotech来说,现在都还不明朗。当石药、恒瑞、中生制药“三剑客”都不约而同地进行“A+H”上市布局,新的PK阶段已至。上一轮PK赛中,石药低调地布局了很多创新管线,但“大而不新”,还没诞生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颇受争议。而当其一改姿态,高调将旗下重要创新资产都注入A股新诺威后,故事是否快要发生转折?那就要看石药创新“研发突破+现金流托底+资产注入预期+BD预期”的估值锚定框架,能否如期形成了。E药资本界认为,当前正处在一个创新药大反攻阶段,如果新诺威能释放一个BD预期,市值的突破就简单了。如果没有好的临床或者BD预期,那么即便靠趋势突破也是支撑力不足。新诺威股价走势图,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接班者”压力2019年,石药集团正式分拆新诺威在创业板上市,彼时新诺威是石药旗下一家主营咖啡因及维他命保健产品业务的公司。分拆目的是增加两家实体融资的灵活性,加强保健产品业务的发展,确认并建立新诺威的价值,继而为股东创造或释放价值。当时新诺威被赋予的使命是:做好大健康。五年后,创新药发展速度超出预测,石药也变了。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石药逐渐将旗下创新平台巨石生物、石药百克注入A股上市公司新诺威,并将公司中文名变更为“石药创新”,完成了其创新药平台的估值重构。来源:东吴证券现在新诺威被赋予的重任是:做好创新药。在石药创新的组建过程中,明显看到三大特点:资产腾挪速度比较急迫。几乎所有前沿生物技术创新管线都集合注入了新诺威,包括ADC组合、mRNA疫苗、GLP-1产品和几个自免大药的生物类似药。另外,还有一大现金奶牛被注入——升白药津优力。这是一场属于集团内部的资产腾挪和资源调配,巨石生物、石药百克和新诺威都是石药子公司,新诺威现任管理层均长期在新诺威/石药集团子公司任职。重组资产的过程倒是并不复杂,更难的是后续的消化及协同。而身份变换后的首个完整年,新诺威明显遭遇不适。营收主力仍旧是原有主业功能食品及原料,但是造血能力在下滑,难以反哺研发。该板块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同比下降24.9%,主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咖啡因价格从上一年高位回落。而从长期来看,功能食品原料市场整体趋于需求疲软,叠加行业产能过剩,该业务板块盈利能力或将进一步压缩。再看新增的生物制药业务,该板块目前主要由完成增资控股、正式并表的巨石生物所支撑,石药百克项目尚未尘埃落定。一眼望去,仅凭巨石生物一己之力,足以让新诺威的“创新家产”一夜之间吊打很多Biotech上市公司:在研创新项目配置超20个,有6个项目处于关键临床试验阶段,另外乌司奴单抗注射液已递交上市申请。但是也正如Biotech公司,做药烧钱属性同样明显,2019年成立的巨石生物至今仍在“流血”经营——2024年,巨石生物收入不到1亿,净利润亏损7.27亿元。“接手者”新诺威自是要受到影响。2024年,其研发创新投入达8.4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了25%,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6.45%变成42.52%。临床试验及技术服务费用也近乎增了一倍,从2023年的2.34亿元增加至4.22亿元。研发投入的扩大,直接影响了原本健康的现金流。2023年,新诺威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额为7.21亿,2024年变成-12.35亿。这么多个在研项目消耗着资金资源,如果没有高潜力,或者潜在FIC、BIC的大癌种或明星项目,平庸的临床进展只会继续挤压利润空间。但纵览所有的在研管线,似乎很难一眼挖到宝。建在楼阁上来看新诺威重组后的创新资产,明星靶点和管线看似应有尽有,但难以厘清主线。首先是mRNA疫苗资产和抗体药物。2023年首个国产mRNA疫苗获批,来自石药,这的确向业界证明了石药的mRNA平台实力,但是如今该技术平台研发的管线已经成为远期资产:比如目前在研的RSV mRNA,HPV mRNA等项目,临床阶段都较早。抗体药物上,有两个已于2024年上市的产品——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PD-1单抗,面向宫颈癌)和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两款产品尚未正式放量,但天花板抬头可见。PD-(L)1市场红海一片,2024年进场属实过晚,且宫颈癌这一适应证里已有几个PD-(L)1玩家占位。而奥马珠单抗原研,挤不进自免新药TOP5,天花板不算多高。来源:东吴证券剩下三个处在上市申请和后期研发阶段的项目——乌司奴单抗、帕妥珠单抗和司库奇尤单抗倒是可以期待一下,上市后将成为新诺威稳定的现金流渠道之一。不过话说回来,投资人衡量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的价值体系,始终有壁。另外,如果收购石药百克顺利落地,新诺威将拿下两个关键的GLP-1项目:目前到了临床III期阶段的TG103注射液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国内“越来越难,越来越乱”的GLP-1竞争格局下,GLP-1给新诺威或整个石药的想象空间,同样有限。整体看下来,石药真正的创新“大戏”重点押注在了ADC上。重组后,新诺威具备一个覆盖HER2、CLDN18.2、EFGR、Nectin-4、HER3、B7H3等多元化靶点的ADC组合。面对ADC,石药可能始终有些“不甘心”。如果说早前,恒瑞在ADC上追求Faster-follow,以数量取胜;中国生物制药在众多大药企的夹缝中寻找差异化;石药的不同之处,则在于追求平台差异。石药的ADC平台由美国子公司德丰开发,采用酶法定点偶联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均一DAR值的ADC。基于一定的技术平台积累,石药在几年前就有了HER2 ADC、CLDN18.2 ADC、Nectin-4 ADC 等受市场关注的管线。但在自研ADC速度上,整体还是偏慢了些,如在HER2 ADC上,同靶点竞争者恒瑞研发速度后来实现了赶超。眼瞅着一边砸钱,一边难以高效推动,近几年,石药在ADC产品上集中执行了BD策略,一是License-out出去,不过合作对象多为海外中小型Biotech,金额相对不高;二是License-in进来。整体看下来,BD整体策略更倾向于分散风险,扩大管线覆盖。Claudin18.2 ADC新药SYSA1801,2022年授权给Elevation Oncology。但最近,Elevation已经终止该产品的海外开发,原因是在美国的I期临床数据未达预期。Nectin-4 ADC新药SYS6002,2023年授权给Corbus Pharmaceuticals。ROR1 ADC新药SYS6005,2025年2月授权给Radiance Biopharma。在引进方面,引进康宁杰瑞HER2双抗ADC产品JSKN003,总额超30亿。除此之外,石药在ADC上的重点品种还有EGFR ADC新药SYS6010 ,产品设计较为独特,具备一定的BD潜力。但是整体来看,石药生物制药创新管线靶点丰富,但多个项目明显同质化,且似乎仍与前沿性靶点机制有些错位;管线丰富,却尚且缺乏具备爆发性的候选药物;另外,国际交易金额和里程碑条款上限偏低。当新诺威成为石药创新“接班者”后,短期凭创新定位的确引起了资本市场的一场期待,但长期呢?毕竟市场最终只会为临床价值和差异化的创新力买单。不过话说回来,新诺威既然有了“石药创新”的新身份,那么集团层面的赋能,注定是不会少的,这一点仍旧值得期待。着急的石药,迷茫的“壳”过去一年,石药在忙两件事:一边重新给创新开局,一边谈BD。通过新诺威,某种程度上,石药初步完成了对估值焦虑的“救赎”。港股有对“郁闷”的创新转型兄弟——石药集团与中国生物制药。同样是在自研、BD、出海方向上全面开花,但估值始终偏低。10年时间,石药股价累计涨幅不到1倍,现在市值在630亿港元左右,快被新诺威赶超;而中国生物制药跌跌撞撞,现在市值也仅720亿港元左右。反观同在港股的创新转型药企翰森,体量更小,但市值却超过了1400亿港元。这一估值溢价背后,是其较为清晰的创新药逻辑,以及相对较快的创新兑现节奏、BD交易和商业化能力在支撑。换句话说,一面撕掉仿制药企标签,一面通过BD成功贴上创新药企标签,既创新又难得稳健,是翰森快速实现市值增长的关键。截至2024年,翰森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94.7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超七成。而石药的营收体量虽更大,但始终受制于传统业务拖累及转型的不确定性。当核心产品恩必普面临集采压力及专利陆续到期时,石药到现在还未找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来接续。如今,业内普遍对石药的创新转型有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起步晚了,不是投入少了,不是没有吃到过最早的创新药红利,但实实在在地说,2015年以来的创新药浪潮,石药就是没能赶上,原因还是创新成果兑现节奏太慢。近日,石药发布了2024年财报,营收约290亿,同比减少7.76%;股东应占利润为43.28亿元,同比减少26.31%。利润连续两年下降,原因还是在于,集采持续冲击业绩,成药业务承压。恩必普面临的困局无需多提,抗肿瘤药物津优力等关键产品也受集采影响价格大幅下调,销售额明显萎缩。对比恒瑞,在承载了那么多的期待下,花了两年时间重新走出泥潭,逐步进入到了BD国际化预期之年,石药呢?要多久?会是今年吗?答案似乎不是肯定的。显而易见,当创新转型第一梯队的大药企几乎都已走出财报低谷,开始进入新培育的创新管线迈入收获期后,守着昔日大单品过艰难日子、港股估值持续低迷的石药,走到了一个必须有创新成果兑现、有大额BD预期的节点。将创新资产集体注入A股上市平台,确实在短期内可以重塑投资者预期。然而,关于新诺威这家配置不输任何一家Biotech的上市创新平台,市场现在还存在三大担忧质疑:拟以76亿元收购石药百克,收购溢价是不是偏高。更微妙的是,市场担忧,新诺威在本次收购中涉嫌向关联企业低价定增募资,或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资本腾挪的过程伴随着新诺威高管大换血,叠加仅在任3个月的石药集团执行总裁和全球研发总裁刘勇军倏然离开,接下来,石药的创新可接续性策略,暂时见不到清晰的脉络。中长期来看,资产整合效率、管线临床价值及管理层能力何时能通过市场检验,会不会遭遇“传统业务失速+创新药断档”的双杀,仍是个问题。总归,石药与新诺威需要做的,是重塑信心的一个漫长过程。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本周,热点不少。首先看审评审批方面,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罗氏多发性硬化症重磅药物奥瑞利珠单抗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二款获批上市的FcRn单抗;其次是研发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复宏汉霖贝伐珠单抗眼科Ⅲ期研究成功;再次是交易及投融资方面,和誉医药匹米替尼全球权益落地;最后是其他方面,2024年全球畅销药TOP100公布,K药以294.82亿美元排名第一。本周盘点包括审评审批、研发、交易及投融资以及其他四大板块,统计时间为2025.3.31-4.3,包含24条信息。 审评审批NMPA上市批准1、3月31日,NMPA官网显示,罗氏的奥瑞利珠单抗(Ocrelizumab、商品名:OCREVUS)获批上市,每六个月静脉输注一次给药,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RMS,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和活动性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和成人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PPMS)。奥瑞利珠单抗是一种靶向CD20-阳性B细胞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3月31日,NMPA官网显示,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与伊匹木单抗联合疗法获批新适应症,用于不可切除或晚期肝细胞癌(HC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肝细胞癌一线双免疫联合疗法。纳武利尤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PD-1抑制剂,伊匹木单抗是一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3、3月31日,NMPA官网显示,优时比的罗泽利昔珠单抗获批上市,预测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gMG)。该药是一款靶向FcRn的单抗,最早于2023年6月在美国获批,优时比还在开发罗泽利昔珠单抗对于纤维肌痛、MOG抗体相关疾病等适应症的应用潜力。 国内已有一款FcRn单抗获批上市,即再鼎医药的艾加莫德α。石药基团的巴托利单抗已申报上市,正在审评中。4、3月31日,NMPA官网显示,参天公司5.1类化药他氟噻吗滴眼液获批上市,适应症为降低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用于对局部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前列腺素衍生物疗效不佳而需要联合治疗,以及对使用无防腐剂滴眼液可能获益的患者。他氟噻吗滴眼液是一款含有青光眼一线治疗药物前列腺素(PG)衍生物,同时不含防腐剂的眼用复方制剂。5、3月31日,NMPA官网显示,恒瑞医药的硫酸艾玛昔替尼(SHR0302片)新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对一种或多种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sDMARDs)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成人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艾玛昔替尼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首次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申请6、4月1日,CDE官网显示,永泰生物1类新药爱可仑赛注射液递交附条件新药上市申请,这是永泰生物在研的广谱性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EAL),于2025年3月正式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后高复发风险的部分人群[免疫特性人群:患者需满足以下标准中的至少两项:无微血管侵犯;术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3;术后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110]术后预防复发治疗。7、4月1日,CDE官网显示,华东医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研发代码:HDG1901)申报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是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与人GLP-1有94%的序列同源性。原研产品由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研发(商品名:诺和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管理、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等适应症。8、4月3日,CDE官网显示,第一三共的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新适应症申报上市。德曲妥珠单抗(商品名:Enhertu)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由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联合开发,此前已经在中国获批4项适应症。 德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表达实体瘤适应症正在中国处于上市申报阶段,这是一类“不限癌种”的适应症。9、4月3日,CDE官网显示,默沙东的Clesrovimab注射液申报上市,预测适应症为:用于即将进入或出生在第一个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季的新生儿和婴儿预防RSV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Clesrovimab(MK-1654)是一种在研的半衰期延长的单克隆抗体,可作为被动免疫手段,用于预防RSV疾病。10、4月3日,CDE官网显示,阿斯利康的本瑞利珠单抗注射液新适应症申报上市。本瑞利珠单抗(Benralizumab)是阿斯利康开发的一款靶向IL-5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此前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的维持治疗。在美国,该产品还已经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成年患者。临床批准 11、3月31日,CDE官网显示,中美瑞康(Ractigen Therapeutics)的RAG-1C获批临床,用于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RAG-1C是中美瑞康第二款进入临床的saRNA药物。此前,该公司的首款saRNA药物RAG-01已获得美国FDA的IND许可,并在澳大利亚开展的Ⅰ期临床试验中获得了积极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数据。12、4月1日,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1类新药HRS-6719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缺失的实体瘤。本次为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PRMT5是MTAP突变的“合成致死”靶点。全球范围内已有数十款PRMT5抑制剂进入临床开发阶段,进展较快的产品已经进入Ⅱ期临床阶段。13、4月1日,CDE官网显示,海博为药业1类新药HBW-012336胶囊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携带KRAS G12D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这是一款KRAS G12D抑制剂。本次为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 除了对KRAS G12D 抑制剂的开发,海博为药业还布局了口服Pan-KRAS抑制剂研发管线,已筛选出具有显著开发潜力的候选化合物HBW-016-K。14、4月2日,CDE官网显示,长春高新1类新药GenSci128片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携带TP53 Y220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这是一款是针对TP53 Y220C突变的选择性重激活剂。本次为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IND。15、4月2日,CDE官网显示,阿斯利康1类新药AZD5492获批两项临床,拟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这是一款CD20×TCR×CD8三特异性抗体,是由CD8引导的T细胞衔接器(TCE)。该产品最早于2024年10月在中国获批临床,适应症为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16、4月3日,CDE官网显示,三生国健1类新药SSGJ-627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这是一款抗TL1A单抗。本次是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SSGJ-627是三生国健研发的重组抗TL1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FDA上市批准17、4月3日,FDA官网显示,诺华的阿曲生坦(Atrasentan、商品名:Vanrafia)获加速批准,用于降低有疾病进展风险的原发性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成人患者的蛋白尿。阿曲生坦成为了首个获批用于减少原发性IgA肾病蛋白尿的选择性ETA拮抗剂。2023年,诺华以35亿美元收购了Chinook,获得了atrasentan和APRIL单抗zigakibart两款IgA肾病药物。申请18、3月31日,FDA官网显示,大冢制药的Sibeprenlimab递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Sibeprenlimab是Visterra开发的一款靶向抑制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单抗。目前,全球仅Nefecon(16mg、每日1次)、Sparsentan(片剂、200/400mg、每日1次)和伊普可泮(胶囊、200mg、每日2次)三款药物获批用于治疗IgAN。EMA上市批准19、4月1日,EMA官网显示,辉瑞的二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商品名:Abrysvo)新适应症获批,扩展至预防18至59岁人群由RSV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LRTD),进一步扩大了原有针对60岁及以上人群的适应症,使Abrysvo成为欧盟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RSV疫苗,Abrysvo是一种无佐剂二价疫苗,旨在预防RSV-A和RSV-B亚群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研发临床状态20、3月31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启动了GLP-1受体激动剂HRS-7535片用于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Ⅲ期临床研究。2024年5月,恒瑞将包括HRS-7535在内的GLP-1产品组合以NewCo的形式授权出海,获得了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总计1.1亿美元,累计不超过59.25亿美元的的临床开发、监管和销售里程碑款,Hercules19.9%的股权。临床数据21、4月2日,罗氏公布了奥瑞利珠单抗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RMS)的Ⅲ期MUSETTE结果,显示未达到主要终点。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试验(n=864),评估了高剂量奥瑞利珠单抗(1200mg或1800mg,静脉注射,每24周1次)对比已获批剂量奥瑞利珠单抗(600mg,静脉注射,每24周1次)治疗RMS成人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PK)。该药是罗氏与渤健合作开发的一款靶向CD20阳性B细胞的人源化单抗。22、4月2日,复宏汉霖公布了HLX04-O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中国患者的Ⅲ期HLX04-O-wAMD-CN研究结果,已达到预设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非劣效Ⅲ期临床试验(n=388),旨在评估玻璃体内注射(IVT)HLX04-O(1.25mg,每4周1次)或雷珠单抗(0.5mg,每4周1次)治疗wAM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HLX04-O是复宏汉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一款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源化单抗。交易及投融资23、4月1日,和誉医药宣布,与默克签订授权协议,行使匹米替尼全球商业化选择权,行权费用为8500万美元。2023年12月,和誉医药与默克就CSF-1R抑制剂匹米替尼订立协议。默克最初获得匹米替尼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所有适应症进行商业化的独家授权,并拥有全球商业化权利的独家选择权。匹米替尼是由和誉医药独立研发的一种新型、口服、高选择性且高效的小分子CSF-1R抑制剂。其他24、2024年,2024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药物约169款,TOP100药品的上榜门槛是17.6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5.77亿元),合计销售总收入为5049.17亿美元。2024年,K药以294.82亿美元排名第一,GLP-1巨头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Wegovy/Ozempic/Rybelsus合计创收292.96亿美元排名第二。END2025金笔奖征文活动开启,来投稿吧!领取CPHI & PMEC China 2025展会门票智药研习社直播预告来源:CPHI制药在线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作为近年来崛起势头极为迅猛的代谢赛道大药,司美格鲁肽距离“全球药王”只有一步之遥。诺和诺德2024年财报显示,司美格鲁肽全系产品2024年全年合计收入2018.49亿丹麦克朗(约合292.96亿美元),以非常微弱的劣势惜败于K药。但是,考虑到司美格鲁肽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而K药已经步入了“衰老期”,2025年司美格鲁肽拿下“全球药王”宝座,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司美格鲁肽能在“全球药王”的宝座上停留多久,存在一定的悬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一段时间内,来自中国的众多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或许将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一个重要变量。2025年4月1日,A股上市药企华东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江东有限公司(简称:中美华东)申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研发代码:HDG1901)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申报适应症为: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020年10月,中美华东与其参股公司重庆派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产品合作开发协议,就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开发及商业化。重庆派金负责完成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前研究工作,达到申报中国临床试验申请(IND)的标准;中美华东负责该产品后续的全球开发、注册及商业化。2022年6月,华东医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用于2型糖尿病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2024年9月,其体重管理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批准。华东医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于2024年10月完成2型糖尿病适应症Ⅲ期临床研究。在该项Ⅲ期试验中,比较了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HDG1901与对照药物诺和泰®(原研司美格鲁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华东医药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与诺和泰®疗效相当,结果达到等效性;安全性良好,HDG1901组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任何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和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数值上均略低于诺和泰®组。除了华东医药,国内还有多家已经提交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2024年4月2日,杭州九源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递交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吉优泰)的上市申请并获受理,适应症为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这是国内第一家申报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2024年6月12日,丽珠制药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也递交了上市申请,是国内第二家。2024年9月15日,齐鲁制药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的上市申请获得NMPA受理,这是国内第三家申报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除此以外,拥有司美格鲁肽在研管线的中国药企,总数不低于10家。根据相关报道,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国内仿制药企业有望在海外市场分羹,但需解决产能、合规性及差异化竞争等问题。目前,九源基因已经就司美格鲁肽的出海有所布局:与科兴生物签署了司美格鲁肽在拉美主要国家的市场独家许可合作协议;与复星医药签署了产品许可协议关键条款,给予复星医药司美格鲁肽在内的多款产品在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全部国家及部分东盟国家的独家临床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权利。预计2025年内,九源基因可能向巴西、沙特递交司美格鲁肽的新药申请。医药研究报告分享营收集与分享全市场主流医药研究报告每天仅需0.8元畅享超过2000篇存量精选医药研究报告每年新增额外500篇
100 项与 司美格鲁肽(海南中和)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