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诺博特生物) 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健康受试者中比较利拉鲁肽注射液和诺和力®的随机、开放、单剂量、双交叉Ⅰ期临床研究
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北京诺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3ml:18mg)为受试制剂(T),以原研厂家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3ml:18mg,商品名:诺和力®)为参比制剂(R),评价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药代动力学的相似性。
次要研究目的:观察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诺博特生物)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诺博特生物)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诺博特生物) 相关的专利(医药)
1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诺博特生物) 相关的新闻(医药)本周是年报集中发布的时间段,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日子。
其中,有几家企业特别具有代表性。比如“CXO一哥”药明康德,2024年年报显示其报告期内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由于第四季度收入突破了2022年第四季度创下的单季度营收峰值,且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总额达到493亿,同比增长47%,业界对其2025年表现普遍持积极预期。
还有大Pharma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达到35亿元,同比增加50%。中国传统大药企的创新转型之旅开始逐渐有所斩获。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Pharma转型都一帆风顺,比如石药集团亲手孵化、拆分到创业板的子公司新诺威表现就很一般,根据其发布的转型创新药后的首份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将近90%。
原本被认为带有消费属性、处于高景气赛道的医美公司爱美客在经过多年的业绩狂飙后,增长终于有所放缓。其2024年营收利润增幅都在5%左右,虽仍保持增长,但却是近五年来业绩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第四季度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或许预示着整个医美行业的增长拐点正在逐渐到来。
至于一向被低估的疫苗企业,则慢慢走出了“后疫情时代”的阴霾,开始减亏。比如艾美疫苗预告2024年净亏损介乎2.5亿元至2.9亿元之间,减亏幅度85%至87%,主要原因是大额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减少,以及由乙肝疫苗带动的收入增加。
政策方面,中药迎来了大利好,近日国办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强资金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
同时,药价治理还在各地进一步推行,10款滴眼液、4款叶酸片被暂停采购,近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暂停部分珍珠明目滴眼液采购资格的通知》《关于暂停部分叶酸片采购资格的通知》,将暂停部分珍珠明目滴眼液、叶酸片采购资格,涉及苏州乐珠制药、北京斯利安药业、原研药港生物制药(沈阳)股份有限公司等。
本周还有哪些大事发生?
年报季
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4年度业绩,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加50%:近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2024年度业绩,收入达288.7亿元,同比增长10.2%;股东应占溢利35亿元,同比增加50.1%。公司共有6个创新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其中4个为国家1类创新药,创新产品收入达120.6亿元,同比增长21.9%。此外,28个仿制药也获批上市,整体仿制药收入实现正增长。5年内上市的新产品收入达到100.9亿元,同比增长25.4%。公司持续专注于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和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的新产品研发,研发总投入约54.88亿元,占集团收入的19.0%,其中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公司在报告期内提交专利申请1069项,获得专利发明授权349项,累计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5082项。
药明康德公布2024年年报,保持稳健:3月17日晚,药明康德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392.41亿元,同比下降2.73%;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94.5亿元,同比下降1.63%。同时,药明康德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8169元(含税)。
新诺威发布转型创新药后首份年报,净利润大幅下降:3月20日晚间,新诺威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9.81亿元,同比减少21.98%;实现归母净利润5372.63万元,同比减少87.63%;实现扣非净利润4234.19万元,同比减少94.31%。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公司给出两个原因,一是功能性原料咖啡因产品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价格较2023年的高位价格回落,导致功能食品及原料业务分部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6.1亿元;二是公司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全年投入研发费用8.42亿元,较上年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25.44%。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月,新诺威完成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股权交割,战略转型生物创新药领域,2024年是巨石生物正式并表的第一年。
爱美客近五年来业绩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爱美客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0.26亿元,同比增长5.45%;净利润19.58亿元,同比增长5.33%。尽管保持正增长,但这是近五年来业绩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从第二季度开始,单季度业绩增速明显下滑,第四季度甚至出现负增长。年报中提到,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和行业竞争加剧是主要原因。爱美客主要依靠溶液类和凝胶类注射产品,这两类产品占总收入的98%以上,其中嗨体作为当家产品在2021年表现突出,但2024年的销量增长未能带动营收同比例增长。此外华熙生物的新产品获批上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艾美疫苗2024年亏损2.5亿元-2.9亿元:3月17日,艾美疫苗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收入12.5亿元至13亿元之间,较上一年度增加5%至9%;净亏损介乎2.5亿元至2.9亿元之间,减亏幅度85%至87%。艾美疫苗董事会初步认为,2024年年度业绩减亏,主要原因是大额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减少,以及由乙肝疫苗带动的收入增加。
和黄医药2024年收入、净收益双降,核心产品海外收入近3亿美元:3月19日,和黄医药公布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实现综合收入6.302亿美元,同比下滑24.8%,应占净收益为3770万美元,2023年则为1.00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62%。尽管综合收入和净收益有所下滑,但其肿瘤药物销售依旧强劲,其中呋喹替尼于海外市场的首年销售表现成了其营收的关键支撑。2024年,该产品在中国以外市场实现销售额2.906亿美元,约占总营收的46.11%。
博雅生物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7.18%:3月19日,博雅生物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5亿元,同比下降34.5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10.77%。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0元(含税)。
江中药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67%:3月19日晚间,江中药业发布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44.35亿元,同比下降2.5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7.88亿元,同比增长9.67%。此外,江中药业公告称,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元(含税)。
科济药业亏损再扩大:3月18日,港股科济药业-B发布2024财年年报。公司在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3942.50万元,归属母公司净亏损7.9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73%,基本每股收益为-1.44元。
政策动态
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发布:3月2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26亿人,按应参人数测算,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34809.95亿元、29675.92亿元。同时,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其中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1亿元。快报还显示,2018年至2024年,医保基金累计支出16.48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1%,医保谈判新增药品协议期内销售额超过5400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出超过3700亿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该文件于3月20日对外发布。文件从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和配备使用、推进中药科技创新、强化中药质量监管、推动中药开放发展、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等8个方面提出21项重点任务。文件要求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文件还提出,加强资金支持。统筹多渠道资金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加强相关产业政策集成。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中药产业特点创新金融服务,丰富信贷产品供给,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意见:3月19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意见,提到为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完善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根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借鉴国际经验,国家药监局起草了《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工作程序(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四部门通知2026年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近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其中提出,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药品追溯系统,积极推动药品全品种生产流通使用过程追溯和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的全流程、全量采集和全场景应用,并逐步实现全部医药机构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全覆盖。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零售药店要在顾客购药小票上显示药品追溯码信息。工伤保险医疗服务协议机构、工伤康复协议机构要加快推进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通知》强调,要加强专业设置管理,支持专业梯次设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鼓励普通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建立专业帮扶机制,促进相关专业共建共享。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新增布点的学校、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学生等给予支持,支持各地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据悉,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广东、广西、四川等10个省(区、市)为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重点省份,到2027年底,原则上每个重点省份要累计新增不少于3个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带动全国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高。
价格异常!10款滴眼液、4款叶酸片被暂停采购:3月19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暂停部分珍珠明目滴眼液采购资格的通知》。根据药品价格治理的相关文件,2025年3月19日24时起暂停部分珍珠明目滴眼液采购资格。珍珠明目滴眼液作为一款眼科用药且属于非处方药(OTC)甲类药品,消费者无需医生处方即可在药店自行购买,其院外市场需求量较大。此次暂停采购涉及苏州乐珠制药等5家药企的10款产品。此外,因不接受调价而被暂停采购的还有4款叶酸片。3月18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关于暂停部分叶酸片采购资格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因未按要求调整叶酸片价格,3月21日起暂停部分叶酸片采购资格,涉及北京斯利安药业、原研药港生物制药(沈阳)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
大型制药
默沙东重磅免疫疗法组合获FDA完全批准:美国FDA于3月20日宣布,完全批准默沙东公司开发的重磅PD-1抑制剂Keytruda与曲妥珠单抗、含氟嘧啶和铂类化疗联用,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成人患者。
赛诺菲19亿美元收购一款潜在FIC自免双抗:3月20日,赛诺菲宣布与Dren Bio达成最终协议,赛诺菲将收购DR-0201,这是一种靶向双特异性髓系细胞衔接器(MCE),在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强大的B细胞耗竭作用。根据协议条款,赛诺菲将通过收购Dren Bio子公司Dren-0201获得DR-0201,前期支付6亿美元,若达成特定开发和上市里程碑,未来潜在支付总额可达13亿美元。收购Dren-0201后,Dren Bio将继续独立运营,推进其选择性耗竭致病细胞和其他致病因子的抗体治疗管线。
阿斯利康同日官宣两笔交易:3月17日,阿斯利康官宣了两笔交易。一是宣布收购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EsoBiotec,根据协议,阿斯利康支付4.25亿美元预付款,5.7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交易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此次收购预计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EsoBiotech 将成为阿斯利康的全资子公司,在比利时继续运营;此外,阿斯利康还宣布了与韩国AlteogenInc.已达成ALT-B4的独家许可协议。获得使用ALT-B4开发和商业化多种肿瘤药物皮下制剂的全球权利。Alteogen将负责向阿斯利康供应ALT-B4的临床和商业供应,ALT-B4是Alteogen利用其专有的Hybrozyme™平台技术开发的新型透明质酸酶。该技术能够使通常作为静脉注射给药的药物实现大剂量皮下给药,通过暂时水解细胞外基质中的透明质酸,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和患者接受治疗的便利性。
正大天晴单抗癌症新药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3月19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正大天晴1类新药TQB2210注射液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据正大天晴公开资料,TQB2210注射液是一款靶向FGFR2Ⅲb受体的新型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精准阻断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信号通路,同时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被视为治疗胃癌、乳腺癌、卵巢癌等FGFR2b过表达肿瘤患者的潜力药物。同时这也是正大天晴首个纳入《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工作方案》的试点项目,该方案要求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将审评周期压缩50%。根据CDE官网,TQB2210注射液的IND申请于2025年2月12日获得CDE受理,临床试验审评周期大大缩短。
石药EGFR ADC启动III期临床:3月18日,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石药集团启动SYS6010的首个III期临床试验。这是第二款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国产EGFR ADC。石药集团正在积极开展临床试验探索SYS6010单药及组合疗法的潜力。2024年8月,石药集团启动了SYS6010联合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Ib/III期临床试验。目前,全球仅一款EGFR ADC上市,即cetuximab saratolacan(Akalux),但该药物仅在日本上市。除此之外,MRG003是进展最快的一款EGFR ADC,目前处于申报上市阶段。
首款度普利尤单抗生物类似药启动III期临床:3月14日,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齐鲁制药启动了QL2108的III期研究。QL2108是首个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度普利尤单抗生物类似药。度普利尤单抗是赛诺菲和再生元合作开发的一款IL-4Rα单抗,通过阻断IL-4/IL-13介导的信号通路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进而实现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效果。据赛诺菲财报,度普利尤单抗在2024年贡献了130.72亿欧元(141.79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3.1%。距离度普利尤单抗的中国和美国专利保护期到期分别还有4年和6年时间,这款药物有望成为第二款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的炎症治疗产品。
恒瑞医药注射用SHR-A1811拟获突破性疗法认定:3月1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近日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公示期7日,这也是该产品第8次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本次注射用瑞康曲妥珠单抗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拟定适应症(或功能主治)为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的HER2表达(IHC≥1+)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
生物科技
联邦制药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3月2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联邦制药以注册分类3.3类申报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联邦生物早先新闻稿,该产品为一款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糖尿病。
和黄医药引进的癌症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3月21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和黄医药申报的氢溴酸他泽司他片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和黄医药公开资料,他泽司他是由益普生(Ipsen)旗下公司Epizyme开发的EZH2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黄医药负责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进行他泽司他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该项上市申请此前已经被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适应症为EZH2突变阳性且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
君实生物注射用JS212药物临床试验获批准:君实生物3月20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注射用JS212(项目代号“JS212”)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同意该药品单药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开展临床试验。
云顶新耀启动伊曲莫德本地化生产:3月19日,云顶新耀宣布,公司位于浙江嘉善工厂的伊曲莫德生产车间项目启动建设,正式投产后,伊曲莫德的年产能预计可达5000万片。公开资料显示,伊曲莫德是目前唯一在全球三期临床试验中证实对孤立性直肠炎有疗效的药物,已在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多地获批上市,在中国市场,其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已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受理。
开拓药业治疗脱发药物长期安全性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近日,开拓药业发布公告,公司自主研发、潜在同类首创的KX-826酊治疗脱发的长期安全性III期临床试验已获得顶线数据。数据显示,该项长期安全性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结果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及临床意义,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表现出色。
资本市场
维昇药业港交所上市:3月21日,维昇药业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维昇药业此次IPO的发行价为68.80港元/股 ,按发行价计算市值为77.06亿港元。据悉,这是香港市场有史以来首家在医疗健康IPO中引入并全面扩大规模调整选择权的公司,也是2021年9月以来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倍数最高的18A上市公司。维昇药业此次IPO招股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安科生物、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投资基金、Vivo Capital、药明生物、Reynold Lemkins,共认购7200万美元。其中,安科生物认购3000万美元,苏州工业园区产业投资基金认购1800万美元,Vivo Capital和药明生物分别认购1000万美元,Reynold Lemkins认购400万美元。此次IPO,维昇药业所得款项净额为6.72亿港元。
一家医疗公司通过辅导验收:近日,四川睿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已收到四川证监局于2025年3月14日出具的《关于对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工作的验收工作完成函》,在银河证券辅导下,已通过四川证监局的辅导验收。睿健医疗成立于2013年8月,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血液净化系列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2年、2023年,血液透析器和灌流器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16%和96.13%。该公司2022年度、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亿元、1.3亿元。符合《上市规则》第2.1.3条规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普瑞顺祥完成数千万元A轮投资:近日,国内领先的微创手术器械产品供应商普瑞顺祥成功获得亦庄国投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此次融资交易的财务顾问由劢柏资本担任。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的产品研发创新及市场拓展。据了解,普瑞顺祥自2024年启动商业化后,多款创新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头部三家医院开展临床使用。亦庄国投方面表示,普瑞顺祥多样化的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以及在国产替代进程中的突出表现,与亦庄国投的投资战略高度契合。通过此次投资,亦庄国投有望助力普瑞顺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研发能力,加速国产高端微创手术器械的创新发展,推动区域内医疗健康产业的升级。
星赛瑞真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近日,杭州星赛瑞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和创瑞投资共同参与。本次融资资金将用于推进CRG-002具有差异化的iPSC衍生的胰岛细胞管线和CRG-101全球领先的iPSC衍生的角膜内皮细胞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以及用于公司其它早研管线的研发布局。星赛瑞真成立于2022年7月,由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孵化,是一家聚焦于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转化的平台型公司。公司构建了iPSC快速重编程技术、获得专利授权基于CRISPR/Cas12b的iPSC基因编辑平台以及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不同胚层分化技术平台,覆盖了iPSC及其衍生产品的全部上下游研发流程。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
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
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
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
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2026年,诺和诺德在中国和印度的司美格鲁肽专利都将到期,这成为悬在该跨国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为更多后来者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机会。
而就在这几天,三家药企几乎同时发布了GLP-1药物的获批进展消息,其中两家来自中国。
6月24日,翰宇药业宣布,公司及Hikma Pharmaceuticals USA联合向FDA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新药简略申请,已获得FDA暂定批准(Tentative Approval)。
6月25日,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正大天晴开发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贝乐林),获得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同一天,诺和诺德也宣布,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中国获批上市。
减肥与GLP-1,几年间这两个词汇的含金量和关注度毋庸置疑。往后的故事里,中国这一“后来者”能否在专利到期的关键时期走好自己的那步棋,诺和诺德这个老大哥又将如何应对源源不绝的“后浪”们?
一年卖1900亿美元的明星药
这几年爆火全球的大明星司美格鲁肽,属于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GLP-1是一种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能延缓胃排空从而抑制食欲。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目前有两款产品,一款每周1次,每次0.25mg、0.5mg或1mg,为糖尿病治疗药物,2021年4月已在中国上市,半年后即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
同时,另一款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每周1次,2.4mg)继利拉鲁肽之后,也以“超重或肥胖”为适应症获FDA批准上市,并在同年再获欧盟批准。
数据显示,2023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收入1458.11亿丹麦克朗,约合212亿美元,其中减重版Wegovy暴涨407%,达到46亿美元。
摩根大通去年曾预期,在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双巨头的推动下,2030年GLP-1这类药的年销售额将超1000亿美元。仅仅半年后,BMO Capital Markets就又把预期推到了1500亿美元。
在国内,司美格鲁肽市场同样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翻倍到了52亿元,分析师预测今年将达到80亿元。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诺和诺德在稳坐头把交椅的同时,也因专利到期而腹背受敌。机会往往在转瞬间流逝,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中国环伺“减肥蛋糕”
去年10月,是属于GLP-1类新一代降糖减肥药概念股的狂欢。
作为龙头之一的礼来,股价创下629.97美元/股的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大涨后,礼来成为全球药企之王,最新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另一家来自丹麦的药企诺和诺德,股价也在10月13日这一天触及新高,市值突破4400亿美元,超过LVMH集团,跃升为全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两大医药巨头的股价暴涨,都与当下减肥药热潮以及最热门的靶点GLP-1有关。
面对全新的减肥药风口,中国药企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公开数据库显示,国内翰宇药业、海正药业、爱美客、恒瑞医药等多家药企已在减肥药领域展开布局。
中国减肥市场一时间轰轰烈烈。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正在研发国产版“减肥神药”,它们要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抗肥胖药物市场之一与西方制药商展开竞争。
中国是世界上超重和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本土公司希望,在国内市场与诺和诺德的重磅药物展开竞争。如果成功,它们还可能在西方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
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国内减重市场规模为21亿元,2017年至2021年复合增速为71.4%,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111亿元。
目前,国际市场已获批多种减肥药物,包括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安非他酮/纳曲酮、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而在中国,去年也出现了两款走向商业化的本土GLP-1减肥药,分别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生物类似药在研方面,华东医药、石药集团等多家公司的竞品处于临床Ⅲ期阶段,双鹭药业和万邦医药的利拉鲁肽类似物也已进入临床Ⅲ期。
此外,甘李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等药企也在积极开发创新药。根据机构发布的研报,截至2023年8月,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有43个,占比约40%。10余家中国企业研发的药物处于临床Ⅲ期阶段,涉及信达生物、派格生物、信立泰等企业。
国内企业减肥药物研发布局以GLP-1单靶点为主,部分在该领域布局深厚的公司开展双靶点,甚至三靶点研发,寻求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入局企业持续增加,GLP-1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GLP-1药物的研发正朝着长效、多靶点、口服的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开拓更多新适应症。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至少有10款。
在环伺市场蛋糕的之余,中国企业似乎还想把价格“打下来”。Nature发布评论称,当中国正式开启仿制,像Wegovy这样的重磅减肥药很快就会变得便宜得多,惠及更多的人——价格可能减半,甚至是当前价格的1/10。
有关GLP-1的故事仍然在高潮段落中被描写,种种消息似乎正在将专利到期的时间无限压缩。有关糖尿病和减肥药市场,时间才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风起云涌间,“卷”似乎成了一切的主命题。
中国Biotech的候选药也引起了巨头的兴趣,阿斯利康去年年底宣布通过从中国公司诚益生物引进候选药物ECC5004,进军减肥领域。
另一类的谋局更早,在司美格鲁肽上市之前,诺和诺德还有一款用于糖尿病和减肥的GLP-1多肽药物利拉鲁肽。
2023年年底,利拉鲁肽化合物专利到期。2023年3月,华东医药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2型糖尿病适应症,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同年7月,利拉鲁肽再度获批减肥适应症,成为首个国产GLP-1“减肥针”。
而放眼亚洲,仿制药大国印度同样在竞速。诺和诺德已于2022年在印度推出司美格鲁肽的口服制剂Rybelsus。利拉鲁肽方面,印度本土企业Glenmark Pharmaceuticals、Sun Pharmaceutical Biocon和Virchow Biotech等也有布局。
两年,一切变化均有可能发生。
注:以上图片来源同写意
来源 | 同写意(药智网获取授权转载)
撰稿 | 写意君
责任编辑 | 八角
声明: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商务合作 | 王存星 19922864877(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同写意20周年大会:中国医药创新未来之路!“意”同创新,穿越周期,赢取未来。7月中旬,苏州金鸡湖畔,让我们与“新药写意人”一起为中国医药创新“同写意”!大会设“多肽及减肥药开发论坛”,点击图片查看完整日程。
2026年,诺和诺德在中国和印度的司美格鲁肽专利都将到期,这成为悬在该跨国药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却为更多后来者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机会。
而就在这几天,三家药企几乎同时发布了GLP-1药物的获批进展消息,其中两家来自中国。
6月24日,翰宇药业宣布,公司及Hikma Pharmaceuticals USA联合向FDA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新药简略申请,已获得FDA暂定批准(Tentative Approval)。
6月25日,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正大天晴开发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贝乐林),获得NMPA的上市批准,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同一天,诺和诺德也宣布,司美格鲁肽减重适应症中国获批上市。
减肥与GLP-1,几年间这两个词汇的含金量和关注度毋庸置疑。往后的故事里,中国这一“后来者”能否在专利到期的关键时期走好自己的那步棋,诺和诺德这个老大哥又将如何应对源源不绝的“后浪”们?
1
一年卖1900亿美元的明星药
这几年爆火全球的大明星司美格鲁肽,属于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GLP-1是一种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能延缓胃排空从而抑制食欲。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目前有两款产品,一款每周1次,每次0.25mg、0.5mg或1mg,为糖尿病治疗药物,2021年4月已在中国上市,半年后即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
同时,另一款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每周1次,2.4mg)继利拉鲁肽之后,也以“超重或肥胖”为适应症获FDA批准上市,并在同年再获欧盟批准。
数据显示,2023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收入1458.11亿丹麦克朗,约合212亿美元,其中减重版Wegovy暴涨407%,达到46亿美元。
摩根大通去年曾预期,在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双巨头的推动下,2030年GLP-1这类药的年销售额将超1000亿美元。仅仅半年后,BMO Capital Markets就又把预期推到了1500亿美元。
在国内,司美格鲁肽市场同样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翻倍到了52亿元,分析师预测今年将达到80亿元。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诺和诺德在稳坐头把交椅的同时,也因专利到期而腹背受敌。机会往往在转瞬间流逝,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2
中国环伺“减肥蛋糕”
去年10月,是属于GLP-1类新一代降糖减肥药概念股的狂欢。
作为龙头之一的礼来,股价创下629.97美元/股的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大涨后,礼来成为全球药企之王,最新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另一家来自丹麦的药企诺和诺德,股价也在10月13日这一天触及新高,市值突破4400亿美元,超过LVMH集团,跃升为全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两大医药巨头的股价暴涨,都与当下减肥药热潮以及最热门的靶点GLP-1有关。
面对全新的减肥药风口,中国药企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公开数据库显示,国内翰宇药业、海正药业、爱美客、恒瑞医药等多家药企已在减肥药领域展开布局。
中国减肥市场一时间轰轰烈烈。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正在研发国产版“减肥神药”,它们要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抗肥胖药物市场之一与西方制药商展开竞争。
中国是世界上超重和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本土公司希望,在国内市场与诺和诺德的重磅药物展开竞争。如果成功,它们还可能在西方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
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国内减重市场规模为21亿元,2017年至2021年复合增速为71.4%,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可达111亿元。
目前,国际市场已获批多种减肥药物,包括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安非他酮/纳曲酮、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 而在中国,去年也出现了两款走向商业化的本土GLP-1减肥药,分别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
生物类似药在研方面,华东医药、石药集团等多家公司的竞品处于临床Ⅲ期阶段,双鹭药业和万邦医药的利拉鲁肽类似物也已进入临床Ⅲ期。
此外,甘李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等药企也在积极开发创新药。根据机构发布的研报,截至2023年8月,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有43个,占比约40%。10余家中国企业研发的药物处于临床Ⅲ期阶段,涉及信达生物、派格生物、信立泰等企业。
国内企业减肥药物研发布局以GLP-1单靶点为主,部分在该领域布局深厚的公司开展双靶点,甚至三靶点研发,寻求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随着入局企业持续增加,GLP-1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GLP-1药物的研发正朝着长效、多靶点、口服的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开拓更多新适应症。目前,国内企业研发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至少有10款。
在环伺市场蛋糕的之余,中国企业似乎还想把价格“打下来”。Nature发布评论称,当中国正式开启仿制,像Wegovy这样的重磅减肥药很快就会变得便宜得多,惠及更多的人——价格可能减半,甚至是当前价格的1/10。
有关GLP-1的故事仍然在高潮段落中被描写,种种消息似乎正在将专利到期的时间无限压缩。有关糖尿病和减肥药市场,时间才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风起云涌间,“卷”似乎成了一切的主命题。
中国Biotech的候选药也引起了巨头的兴趣,阿斯利康去年年底宣布通过从中国公司诚益生物引进候选药物ECC5004,进军减肥领域。
另一类的谋局更早,在司美格鲁肽上市之前,诺和诺德还有一款用于糖尿病和减肥的GLP-1多肽药物利拉鲁肽。
2023年年底,利拉鲁肽化合物专利到期。2023年3月,华东医药旗下利拉鲁肽注射液获批2型糖尿病适应症,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同年7月,利拉鲁肽再度获批减肥适应症,成为首个国产GLP-1“减肥针”。
而放眼亚洲,仿制药大国印度同样在竞速。诺和诺德已于2022年在印度推出司美格鲁肽的口服制剂Rybelsus。利拉鲁肽方面,印度本土企业Glenmark Pharmaceuticals、Sun Pharmaceutical Biocon和Virchow Biotech等也有布局。
两年,一切变化均有可能发生。
参考文献: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7652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708/herald/ef5de69c860ac0c182cb484bbeb70b29.html
https://news.yaozh.com/archive/40859.html
近期直播推荐:
100 项与 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诺博特生物)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