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随着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潜能在越来越多的医学生物学领域被开发出来,iPSC建库、商业化生产以及临床实验等场景中对iPSC的培养需求也日趋凸显。无滋养层多能干细胞培养技术的进步,也使得iPSC在细胞培养瓶以及细胞工厂中、甚至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微载体上进行大规模的培养成为了可能。
然而,微载体培养始终存在一些挑战,比如细胞在载体上接种和释放效率低、收获时微载体和细胞的物理分离困难,以及细胞载体结块导致的细胞表型变化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悬浮培养iPSC聚集体是一个新的选择。这种方法无需在生物反应器培养中使用任何基质或载体。数据表明,经过定向分化和成熟后,悬浮聚集体在生物学上比二维(2D)培养的细胞更为相似[1,2]。此外,控制聚集体的大小也可能影响定向分化和成熟的效率。
对于符合cGMP的培养而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在过程的每一步(包括接种、灌流、传代和收获)都进行封闭系统操作,这样可以保持封闭系统的无菌性,降低成本,并减少人为干预,从而有助于避免潜在的污染。
本研究介绍了使用Xuri W25细胞扩增系统在封闭系统摇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人多能干细胞扩增的方法。
系统的平缓摇动运动会在培养体系中产生波浪,提供持续的混合和通气,从而为细胞生长创造一个稳健、低剪切的环境。
一次性使用的细胞培养袋无需清洁或灭菌,操作简便,且可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系统软件Unicorn能够执行封闭系统中的连续或不连续灌流培养基交换,并记录细胞培养的所有数据,包括二氧化碳水平、温度、系统重量和通气速率等。还提供光学传感器用于连续监测溶解氧(OD)和pH值,并实现实时控制和数据存储。
材料和方法
1
人胚胎干细胞(CT2)和iPSC细胞(NL5)在从Matrigel无饲养层培养体系适应为悬浮聚集体后,经过5代传代,然后进行摇动生物反应器适应实验。用酶解从Matrigel中回收细胞,并重新铺板到低吸附6孔板中,确保产生单细胞或小于5个细胞的簇群。在12小时内形成50-200 μm的聚集体。然后将孔板置于Rocker中,并治愈标准CO2培养箱中,摇动速度15-20 RPM,角度12-18°,每天更换50-100%培养基,每3-5天酶解聚集体传代,并保持直径小于400 μm。
2
获得足够多细胞后,接种至Xuri细胞袋。以2 L细胞袋为例,培养体系为300-1000 mL。细胞以0.4-1×106 /mL 接种,并在培养基中添加1-10 μMROCK抑制剂。细胞在37℃,5% CO2,~18% O2条件下培养,摇摆速度15-20 RPM,角度3-5°。
3
在Xuri中传代时,首先停止摇摆,让聚集体重力沉降1-5 min,然后使用Xuri W25系统的泵从细胞袋中移除所有培养基,仅保留25-50 mL,以免干扰沉降的聚集体。然后将预热的500 mL PBS通过无菌焊接的方式接入细胞袋,洗涤细胞,同样重力沉降1-5 min后,使用泵移除所有液体,仅保留25-50 mL。洗涤两次后,泵入50 mL预热的Accutase破碎聚集体,然后加入50 mL完全培养基终止反应,并收集细胞进行下游应用。
结果和讨论
多能干细胞系CT2和NL5适应摇摆培养系统中的悬浮培养后,分离的细胞可以自发形成50-200 μm的聚集体。在6孔板中测试,摇摆速度在15-20 RPM,摇摆角度在12°-18°范围内。建立适应悬浮培养的细胞系后,通常观察到6至10倍的扩增,且细胞存活率高于95%。研究发现,有利于形成较小聚集体的条件能提供更高的扩增速率,这可能是由于较大聚集体中营养物质和气体交换受限。
转移到Xuri生物反应器中后,根据6孔板条件设置摇摆参数以最小化剪切力,防止聚集体聚集,并使培养基在生物反应器中均匀分布。以实现理想的球形多能干细胞聚集体形态,并最小化聚集体聚集。相对于六孔板的最佳条件,确定需要将摇摆角度减小到初始角度的大约25%。在Xuri生物反应器中测试的多能干细胞系的最佳条件包括3°- 5°的摇摆角度和15-20 RPM的摇摆速度。
CT2多能干细胞在波浪式生物反应器中培养4天的平均扩增倍数和活率展示在图1中。分别测试了150,250和1000 mL培养体系。
在150 mL培养体系下,扩增倍数范围为3.7倍至7.0倍,平均扩增5.9倍,平均存活率为97.9%。
在250 mL培养体系下,扩增倍数范围为3.7倍至6.2倍,平均扩增5.3倍,平均存活率为97.4%。
在1升 mL培养体系下,扩增倍数范围为3.1倍至9.5倍,平均扩增6.1倍,存活率为94.3%。而通过采用了改进的自动化介质交换更新实验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扩增倍数。
图1. A. CT2多能干细胞聚集体平均扩增倍数 B. 波浪式生物反应器4天培养后细胞平均活 C. 通过改进介质交换模式后显著提高扩增倍数
在细胞培养袋中进行三次连续传代后,对CT2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术分析,以检测Oct4、SSEA3和Tra-1-60的表达;进行了G显带分析以检测核型;并进行了胚状体的三胚层分化分析(图2)。
流式细胞术证实,在摇动生物反应器中连续传代三次的聚集体保持了超过98%的这三种多能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数据证实,在六孔板上摇动条件下培养超过五代和在Xuri细胞培养袋中培养三代后,悬浮聚集体保持了多能性和核型稳定性,这与在Matrigel上培养的CT2细胞的特征一致。
图2. (A)自发分化的胚状体对内胚层标志物甲胎蛋白、中胚层标志物平滑肌肌动蛋白和外胚层标志物β-III微管蛋白均呈阳性染色 (B)G显带分析显示,在检测的20个细胞中,20个细胞的核型均正常 (C)对Oct4、Tra-1-60和SSEA3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多能性标志物均得以维持
结论和总结
多能干细胞悬浮聚集体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且表型稳定的细胞扩增和定向分化手段。具备灌流、波浪式摆动和气体交换自动化功能的生物反应器系统对于多能干细胞培养规模的扩大至关重要。
由于干细胞的多能性和分化受化学和物理信号的共同影响,我们研究了一种低剪切力方法,用于在Xuri波浪式式生物反应器中扩增细胞。摇动运动可促进持续混合和通2气,而一次性使用的生物反应器则避免了接种、培养基更换、传代和细胞收获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通过向三个胚层分化以及表面标志物表达,证实了多能性的维持,且扩增后的聚集体保持了稳定的正常核型。Xuri生物反应器所配备的自动化系统Unicorn在整个4天培养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多能干细胞的无人值守扩增。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扫码查看文献《自动化封闭式摇摆生物反应器培养多能干细胞》
参考文献:
[1] Sengupta, S.; Johnson, B. P.; Swanson, S. A.; et al. Aggregate Culture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Hepatocytes in Suspension Are an Improved In Vitro Model for Drug Metabolism and Toxicity Testing. Toxicol. Sci. 2014, 140, 236–245.
[2] Hookway, T. A.; Butts, J. C.; Lee, E.; et al. Aggregate Formation and Suspension Culture of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nd Differentiated Progeny. Methods 2016, 101,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