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项与 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 (甘李药业) 相关的临床试验在既往使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至少使用一次预混胰岛素、伴或不伴晚餐前餐时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GZR101注射液和GZR33-70注射液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比较GZR101注射液和GZR33-70注射液的疗效。
次要目的:比较GZR101注射液和GZR33-70注射液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
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A部分)或既往使用基础/预混胰岛素控制不佳(B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GZR101注射液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佳®)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主要目的
A部分:对比GZR101注射液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佳®)每日注射给药一次治疗16周后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B部分:对比每日一次GZR101注射液联合每日一次门冬胰岛素和每日两次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佳®)治疗16周后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次要目的
研究GZR101注射液每日注射给药一次,治疗16周的GZR33(GZR101成分之一,在研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和门冬胰岛素(GZR101成分之一,已上市速效胰岛素)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
A Glucose Clamp Trial Investigating The Biosimilarity of Gan & Lee Insulin Aspart Injection (Insulin Aspart 100 U/ml) With US and EU Insulin Aspart Comparator Products (NovoLog®/NovoRapid®) in Healthy Male Subjects
Primary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pharmacokinetic (PK) and pharmacodynamic (PD) equivalence of Gan & Lee Insulin Aspart Injection with both EU-approved NovoRapid® and US-licensed NovoLog® (Reference Products) in healthy male subjects
Secondary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PK and PD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insulin aspart preparations
To evaluate the single dose safety and local tolerability of the three insulin aspart preparations
100 项与 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 (甘李药业)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 (甘李药业)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 (甘李药业) 相关的专利(医药)
57
项与 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 (甘李药业) 相关的新闻(医药)来源:多肽圈
2024年11月12日,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李药业,股票代码:603087.SH)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GZR18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该I期临床试验(CTR20240663)是一项随机、开放的首次人体研究,共计招募92名受试者,旨在评估GZR18片在中国成年健康受试者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耐受性和评估进食时间对GZR18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耐受性的影响。
本研究中,GZR18片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符合GLP-1类药物的安全性特征。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GZR18片吸收良好,支持每天一次口服给药。GZR18片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和多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参数均呈剂量反应关系。此外,受试者接受每日口服一次目标剂量为60 mg的GZR18片治疗2周后,平均体重相对基线降低4.16%;且停药1周后,受试者体重持续减轻0.51%,较基线平均降幅达4.67%。观察至停药后21天,受试者的体重和BMI均未回升到基线值。
关于GZR18
甘李药业研发的GZR18是一种长效GLP-1 RA,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机制发挥作用,增强胰岛素分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GZR18有注射液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GZR18注射液是一种基于脂肪酸酰化设计的GLP-1RA,与人源GLP-1分子的同源性高达94% ,拟用于成人患者的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超重患者的体重管理,目前在中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也已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GZR18片采用了小分子吸收促进剂SNAC(N-[8-(2-羟基苯甲酰基)氨基]辛酸盐)可逆性结合技术 ,在保证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一方面能有效解决口服多肽类GLP-1 RA生物利用度低、效果欠佳等问题,另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
关于GLP-1RA
GLP-1RA主要是通过激活胰岛 β 细胞上的 GLP-1 受体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及抑制胰岛 α 细胞分泌胰高糖素、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多重机制发挥降糖作用。根据药代动力学的特点,GLP-1RA可分为短效、长效和超长效制剂。
关于甘李药业
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甘李药业,股票代码:603087.SH)作为中国第一家掌握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技术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具备完整胰岛素研发管线。
目前,公司拥有六款核心胰岛素产品,包括五个胰岛素类似物品种: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速效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速秀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秀霖®)、预混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速秀霖® 25)、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锐秀霖® 30);以及人胰岛素品种:预混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普秀霖®30),产品覆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同时,公司产品覆盖相关医疗器械,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胰岛素注射笔(秀霖笔®)和一次性注射笔用针头(秀霖针®)。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公众号发布的各类文章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删除。
联系我们
ABC 2025
展位火热预定中!
扫码立即咨询
电话:13816031174
(同微信)
赞助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演讲席位、会场展位、会刊彩页、晚宴赞助、会议用品宣传等。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咨询更多精彩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康界,作者白羽;赛柏蓝授权转载,编辑yuki
01
恒瑞医药
净利润增长超三成
2024年第三季度,恒瑞医药营业收入约为65.86亿元,同比增长12.72%,归母净利润约为11.88亿元同比微增1.91%,扣非净利润约为11.26亿元,同比增长0.84%,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亦同比增长8.31%
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的总营收约为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母净利润约为46.2亿元,同比提高了32.9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7.38%至46.16亿元。
对于前三季度净利润为何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恒瑞医药在公告中表示,期内其将收到的Merck Healthcare 1.6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确认为收入,因此利润增加较多。
02
华东医药
医药工业净利润增长14.49%
2024年第三季度华东医药营业收入105.13亿元,同比增长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增长14.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16.93%。
今年前三季度,华东医药累计营收约为314.78亿元,同比增长3.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05%至25.6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的净利润24.82亿元,同比增长14.90%。
如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及参控股研发机构等损益影响,2024年1-9月华东医药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39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26.81%。
分业务来看,2024年1-9月华东医药的医药工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9.41亿元(含CSO业务),同比增长10.53%,实现归母净利润21.40亿元,同比增长14.49%;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43亿元(含CSO业务),同比增长10.32%,实现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增长20.44%。
医药商业板块,华东医药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5.71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增长2.09%。
医美板块前三季度的整体营收亦同比增长1.9%至19.09亿元(剔除内部抵消因素)。其中英国子公司Sinclair的营收同比下滑了20.3%至7.76亿元,国内子公司欣可丽美学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0.31%。
工业微生物板块2024年1-9月合计实现销售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30.17%,随着后续海外市场的续拓展及合作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工业微生物板块整体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另外,2024年1-9月华东医药在医药工业方面的研发投入(不含股权投资)16.07亿元,同比增长0.60%,其中直接研发支出11.49亿元,同比增长12.41%,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为11.69%。
03
康弘药业
生物药贡献18.32亿收入,涨幅超五成
2024年第三季度康弘药业营收同比增长了3.59%至11.17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2.81亿元,同比减少了6.18%,扣非净利润约为2.81亿元,同比下滑4.03%。
今年1-9月份康弘药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4.11亿元,同比增长13.75%,归母净利润约为9.74亿元,同比提高了17.97%,扣非净利润约为9.59亿元,同比涨幅19.57%。
从不同产品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康弘药业中成药贡献了约10.47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0.68%;化学药贡献了5.14亿元的收入,同比也实现了15.07%的涨幅。
同期生物药的营收约为18.32亿元,同比涨幅高达53.7%;另外医疗器械的收入约为1392.92万元,同比微增0.41%。
04
博雅生物
营收下滑超四成,血浆采集增一成
今年第三季度,博雅生物营收约为3.49亿元,同比减少了46.21%,归母净利润约为0.97亿元,同比亦减少了29.98%,扣非净利润同比也下滑了25.62%至0.77亿元。
2024年1-9月,博雅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2.4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3.16%;归母净利润为4.1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07%,主要系其分别于2023年9月、10月转让了所持有的复大医药75%股权、天安药业89.681%股权,转让后该两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据悉,2024年1-9月博雅生物血液制品业务收入10.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9%,主要系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及人凝血因子Ⅷ增加所致。同期该公司原料血浆共计采集387.4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2.39%。
05
哈药股份
医药工业助推利润大涨超七成
2024年第三季度,哈药股份营收约为41.14亿元,同比增长8.54%,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52.98%至约1.65亿元,扣非净利润约为1.58亿元,同比涨幅亦达到了73.86%。
今年1-9月份哈药股份的总营收增长了6.63%至约122.56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5.08亿元,同比大涨74.97%,扣非净利润同比涨幅更是高达91.39%至约4.7亿元。
哈药股份方面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实现较大增长,主要在于医药工业板块的业绩提升。期内其调整销售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模式,分阶段稳步推进由重分销模式向重终端推广模式转型,通过对重点产品的市场深耕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提高毛利率,有效推动了业绩的增长。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哈药股份非经常性损益3815.95万元,同比减少670.83万元,主要是期内捐赠支出增加及同期下属控股子公司人民同泰处置其子公司影响。
06
济川药业
营收58亿,净利润19亿
今年第三季度,济川药业营收约为17.71亿元,同比下滑7.18%,归母净利润约为5.64亿元,同比也减少了6.58%,归母净利润约为5.19亿元,同比减少10.69%。
2024年1-9月,济川药业总营收亦同比减少11.19%至58.05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19.03亿元,同比下滑2.13%,扣非净利润约为16.99亿元,同比减少了7.06%。
另外,今年7月份济川药业曾宣布拟投入2500万-5000万的资金,回购部分公司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价格不超过48元/股。
截至2024年9月30日,济川药业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约18.0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2%,购买的最高价为29.00元/股、最低价为27.29元/股,已支付的总金额约为500.5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07
甘李药业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7.61%
2024年第三季度,甘李药业营业收入为9.30亿元,同比增加37.61%。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累计22.4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7.81%,国内外收入均实现增长。
具体而言,2024年第三季度甘李药业国内收入为6.80亿元,同比增长22.25%,主要归因于制剂产品价格的上涨,整个前三季度国内销售收入为18.68亿元,其中制剂销售收入18.02亿元。
2024年第二季度,甘李参与国家组织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接续)的投标工作,所有产品均成功中选。此次集采其中选产品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对2024年前三季度其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总收入增加了1.50亿元。
国际收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甘李药业国际销售订单增加,国际销售收入为2.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63%。其中,第三季度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72.10%。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甘李药业本土化灌装生产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预填充笔及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预填充笔获得了阿尔及利亚医药监管机构的注册批件,且甘李药业出口至阿尔及利亚的订单已在第三季度完成发货,标志着其在非洲市场的首次本土化项目成功落地。
此外,欧美市场合作开发取得新进展。2024年前三季度,甘李药业特许经营权服务收入为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49%,主要系其按照协议约定确认的里程碑节点收入增加所致。
08
诺泰生物
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增146%
诺泰生物发布公告称,其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4.21亿元,同比增长36.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146.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76.27%。
在研发方面,诺泰第三季度共投入约6423万元,同比增长25.14%,其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比重的15.26%。
此外,报告期内诺泰基本每股收益为0.58元,同比增长152.17%。业绩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其多肽原料药等产品的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整体毛利率提高。
09
国药一致
第三季度零售板块亏损缩窄
2024年1-9月,国药一致实现营业收入564.66亿元,同比下降0.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6亿元,同比下降10.43%。
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国药一致实现营业收入186.80亿元,同比增长2.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降10.39%。
分板块来看——
分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08.36亿元,同比增长3.20%;实现净利润7.81亿元,同比下降0.91%。主要系应收账款回款延迟,相应的资金成本增加,导致利润下降。
零售板块(即“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97亿元,同比下降7.47%;实现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降110.36%。国药方面表示主要系受门诊统筹等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零售板块第三季度业绩仍同比下滑,但随着经营策略调整,零售板块的亏损面已逐步缩窄,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467.93万元,环比第二季度增加6729.39万元,增长率为73.17%。
10
川宁生物
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近70%
2024年1-9月,川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44.56亿元,同比增长24.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增长68.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75亿元,同比增长68.15%。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61亿元,同比增长8.31%;实现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4.20%。
对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增长,川宁生物表示主要由于头孢产品销量、价格同比均有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工艺技术不断提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本期净利润同比上升。
11
三生国健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4.07%
2024年前三季度,三生国健实现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28.58%,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42.18%,扣非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44.46%。
其中,主要产品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19.34%;研发投入共3.54亿元,同比增长54.07%,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50%,研发费用率保持在合理健康水平。
研发方面,三季度中,三生国健自主创新研发的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608)治疗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关键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揭盲及最终统计分析,所有主要疗效终点、关键次要疗效终点和所有次要疗效终点均成功达到。
同时,其自主创新研发的重组抗IL-4R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611)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12
凯因科技
前三季度营收10.11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凯因科技实现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长0.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19.74%。
前三季度,凯因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强,累计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35.59%,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61%。
2024年6月底,凯因科技针对择期进行诊断性操作或者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获批注册;9月底,其研发的创新型生物制品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增加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新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如期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获批上市后有望为其提供新的业绩增量。
13
振东制药
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689.69%
10月23日,振东制药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其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012.33万元,同比增长4689.69%;单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946.59万元,同比增长161.40%。
同时,振东制药发布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振东药业拟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人民币普通股,回购价格不超过6元/股。此次回购的资金总额上限为1亿元,下限为5000万元。
截至10月24日收盘,振东制药股价为4.69元/股,涨幅为5.39%,总市值约为47亿元。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近日,国内胰岛素龙头企业甘李药业发布公告,三款1类创新药物GZR18注射液、GZR4注射液与GZR101注射液在II期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十月秋风送爽,满园瓜果飘香。
甘李药业作为国内第一家工业化生产胰岛素的企业,自诞生之初就将研发刻在了基因里。此次公告亮点极多,3款第四代降糖药物的临床成功,将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全病程覆盖——体现了甘李药业在糖尿病领域的深厚研发实力。
又全又快,
四代新品全面覆盖
图片来源:甘李药业
甘李药业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上深耕多年,随着GZR18、GZR4和GZR101这3款第四代降糖药物的临床成功,将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全病程覆盖——放眼全球,仅有诺和诺德和甘李具备这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三代胰岛素类似物的代表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分别于2000年和1999年在全球上市,而直到2020年,甘李才完成了国产首款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锐秀霖)的上市。而如今,诺和诺德四代胰岛素周制剂Icodec(依柯胰岛素)于今年才在欧洲上市,甘李药业此举,成为中国首个且是唯一一个完成胰岛素周制剂2期临床的创新药企。从20年的差距到如今不足5年,以甘李药业为代表的中国药企,正在以实际行动逐渐追上乃至赶超全球老牌药企的研发步伐。
头对头,
GZR18击败司美格鲁肽
根据国家临床试验登记平台的信息显示,甘李药业GZR18是第一个敢于与司美格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上进行头对头试验的产品。
司美格鲁肽作为划时代的GLP-1受体激动剂产品,其2023年全球销售额(Ozempic,2型糖尿病适应症)已达139亿美元。
而GZR18已经能够实现1月2次给药,在大大提高了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同时,药效优于每周一次的司美格鲁肽,实现了对司美格鲁肽的超越。目前,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远未饱和,GZR18有望在百亿GLP-1市场中取得瞩目成绩。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幅是衡量降糖药物疗效的金标准。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GZR18注射液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II期临床研究显示,GZR18在糖尿病初治患者中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2.98%。该数据超过了全球范围内所有已发表的同类药物单药治疗文献数据,为全球最佳(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该项数据为1.55%,2.07%,2.15%),甚至超过了同类药物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的降糖效果。
这也意味着糖化血红蛋白在10%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GZR18单药治疗,将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至控制目标,有望改写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路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期待甘李药业后续对GZR18的开发计划,能够真正造福糖尿病患者。
结合前段时间披露的减重数据,GZR18作为单靶点GLP-1类药物,1月2次给药,可实现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超过2%,减重有望超过20%,引领GLP-1类药物全面进入2.0时代。
GZR18的成功也引发了另一个讨论:以GLP-1 RA为基础的药物,有没有必要设计成多靶点?或者多靶点较单靶点的额外获益是否多于不良反应?
以替尔泊肽为例,其展现出GLP-1和GIP交叉免疫原性,并看到了更高的超敏反应和注射部位不良反应,而多靶点带来的额外获益却常难以撇清GLP-1R激活的贡献,成了一笔糊涂账。这非常类似于卡格列净同时作用于SGLT-2受体和SGLT-1受体,若想声称独特肠道降糖效果,首先需回答心脏安全性问题。
时至今日,GLP-1RA为基础的药物研发优选方向又分成两条赛道:是在单靶点上突破GZR18降糖减重和给药频率三方位的天花板,还是在靶点数量上继续刷新?
“1”>“7”?
GZR4疗效优于德谷胰岛素
正面解读不容易被理解,反面解读很通俗易懂:与GZR4相比,打德谷胰岛素是否白打了六天?
糖尿病是不断进展的,当患者胰岛功能逐渐丧失,胰岛素走入患者生活后,他们的治疗方案将会变成日复一日频繁的注射与每日三餐随餐药物的治疗,意味着这将强行在患者的作息表中圈出密密麻麻的服药时间。与此如影随形般伴随的是腹部轮换注射留下的、患者自己也数不清楚的一圈圈的注射位点以及由此带来的疾病隐私的暴露与倍增的病耻感。
而胰岛素周制剂的最主要贡献,就是把胰岛素注射安排的日子从日历划掉大半。
在具体数据上,在胰岛素经治患者中,GZR4较德谷胰岛素优效。
目前,对胰岛素周制剂的顾虑就在于少打六天,是否会影响药效。临床数据表明,从基础胰岛素日制剂转换成GZR4,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控制。同时,从文献数据可知,诺和诺德依柯胰岛素的药效与德谷胰岛素持平,表明GZR4可能具备优于依柯胰岛素降糖效果的潜力。
因此,回应本段开头的问题:不是白打了六天,而是GZR4将有能力赋予患者豁免这六针的权利,为已经进展至胰岛素治疗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带来全新的糖尿病治疗体验。
更上一层楼:
GZR101的双胰岛素革命
糖尿病进展至胰岛功能严重不足时,患者需要补充的胰岛素不仅有基础部分,还包括餐时部分。
2针预混胰岛素或1+3(1针基础,3针餐时)是常用的治疗方案,此时患者的治疗负担进一步加剧。当患者已经只能通过每天注射控制血糖的时候,如何“少打一针”就成了最关键的课题。
GZR101是基础胰岛素GZR33和门冬胰岛素的复方制剂,既能有效管理空腹血糖,又能对当餐餐后血糖进行很好的控制。
目前,双胰岛素制剂中最成功的产品当属诺和佳(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它解决了预混胰岛素的混匀异质性问题,具备更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在中国2023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亿元人民币,但并未在美国上市销售。
GZR101是中国首个与诺和佳进行头对头临床试验的创新药产品,从临床设计上和数据上看,GZR101优于每日1针或2针诺和佳,意味着GZR101有望成为超越诺和佳的下一代产品。
结语:在企业和资本疯狂追逐肥胖市场的今天,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使用患者的治疗需求被严重忽视,甚至不少企业已经放弃对GLP-1受体激动剂糖尿病适应症的开发。而经历胰岛素集采风波,价格大跳水带来的利润断崖式下跌的甘李药业,历经三年走出阴霾后,却仍然坚守着对糖尿病患者的承诺以及药物开发的初心。这种对患者治疗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追求科学极致的精神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胰岛素之父的情怀和抱负。
若一束光让夜更向黎明,那是纪元。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瑟吉欧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门冬胰岛素生物类似药 (甘李药业)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