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与 HPV疫苗 (斯微生物) 相关的临床结果
100 项与 HPV疫苗 (斯微生物) 相关的转化医学
100 项与 HPV疫苗 (斯微生物) 相关的专利(医药)
30
项与 HPV疫苗 (斯微生物) 相关的新闻(医药)提起九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不少人想到的词就是“价格高”“一针难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九价HPV疫苗都处于“人等苗”的状态,还有不少人被进口九价疫苗高昂价格劝退。然而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近日,全球第二款、国内首款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结束了进口九价HPV疫苗长达十余年的市场垄断,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具有独立自主供应高价次HPV疫苗能力的国家。据了解,国产九价HPV疫苗由厦门大学、翔安创新实验室夏宁邵团队和万泰疫苗联合研制。这款疫苗是如何诞生的?有何独到之处?生产过程又如何把控疫苗质量?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走进厦门大学和万泰疫苗,寻找答案。全球首创!使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仲夏时节,走进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群翠环绕,建筑恢弘,一座被称为“椭圆楼”的建筑掩映在树木之间。“科学之创新,恒须突破此圆之阻力,而拓之为椭圆。”“椭圆楼”就是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在这里诞生。在“椭圆楼”的实验室里,夏宁邵团队成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军对记者介绍九价HPV疫苗研发的缘由。“我们最早开始HPV疫苗研究是在2002年,当时注意到国外HPV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以前认为,疫苗只是用来预防传染病,用疫苗来预防宫颈癌肿瘤,是不是行得通?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人员,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开展HPV疫苗领域的相关研究。”张军说。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为15.07万,死亡病例为5.57万,分别约占全球发病和死亡总数的22.8%和16.0%。目前,预防宫颈癌最有效和经济的方式就是接种HPV疫苗。然而,我国九价HPV疫苗长期依赖进口。在此次国产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前,接种九价HPV疫苗仅有一款美国进口产品可选。HPV疫苗研发箭在弦上,面临的第一关却是专利问题。“世界主流基因工程疫苗采用酵母细胞、昆虫细胞或哺乳动物细胞等真核细胞作为制备疫苗的表达系统,但国外企业通过专利申请方式将核心技术垄断,想要使用必须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我们需要找到与原有疫苗不同的制作方法,才能打破国际制药巨头的专利壁垒。”张军说。厦门大学疫苗研发团队选择另辟蹊径,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体系。看似“剑走偏锋”的选择,实则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自主创新的战略突围。彼时,用大肠杆菌表达的构想仅零星出现在科研文献中,技术路线的变化意味着从零开始。张军说,难就难在如何找到方法,让细菌“听话”,去模拟高等生物制造病毒蛋白质。“这条从‘0到1’的路,我们走了18年。”在疫苗制作中,大肠杆菌是细胞界的超级“打工人”。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每20分钟左右就能分裂一次。“其遗传背景清楚、转化效率高,这就使得基于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研制而成的疫苗产量高且工艺稳定。”张军说。创新之路虽然艰难,但最终结出了硕果。2012年,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与万泰疫苗采用全球首创的原核表达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体系,加上自主发现的戊肝病毒保护性抗原分子,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戊肝疫苗。2019年,同样基于这项原创疫苗技术,双方团队克服关键性技术难题,历时18年研制出首款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这也是全球第四支HPV疫苗。凭借对HPV16、18型的高保护率和良好安全性,万泰疫苗二价HPV疫苗已被纳入全国十余个省市的适龄女孩免费HPV疫苗接种项目。2021年,万泰疫苗二价HPV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WHO PQ),目前已成功获得20余个海外国家的市场准入并入选8个国家的HPV疫苗免疫规划项目,加速全球宫颈癌防控进程。在2007年二价HPV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验证后,研发团队瞄准第二代九价HPV疫苗。历经18年攻关,九价HPV疫苗如今正式获批,再次验证当前选择重组(大肠杆菌)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平台的科学性。张军介绍,自2019年起,该九价HPV疫苗已在全国开展了5项临床试验,累计纳入1.1万余名9至45岁健康志愿者,在整个临床研究观察期间安全性良好。2023年7月刊发在《柳叶刀·感染病学》上的头对头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馨可宁®9与进口九价HPV疫苗具有相似的免疫应答及安全性。此外,九价HPV疫苗男性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覆盖更多病毒型别的二十一价HPV疫苗也处于研发中。从戊肝疫苗到HPV疫苗,中国生物医药正在完成从“跟跑仿制”到“底层原创”的惊险一跃。国产二价和九价HPV疫苗的研发成功,彻底扭转了国际学界“原核系统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研制”的认知,开创了疫苗研发新范式。中国科学家用大肠杆菌搭建的“平民化”技术平台,正在为全球宫颈癌防治提供普惠解决方案,全球HPV疫苗产业格局必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创疫苗研发新范式张军介绍,九价HPV疫苗不仅继承了二价疫苗对HPV16、18型的出色保护效果,还覆盖了更多高危型别,如HPV31、33、45、52和58型,其对相关持续感染的保护率超过98%。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HPV疫苗研发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回看国产九价HPV疫苗的研发历史,其背后是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与万泰疫苗二十余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早在2005年,万泰疫苗就携手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共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产学研融合模式。中心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传染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原创性研究方面已形成了独特优势,是该领域国内领先的实验室之一。在厦门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万泰疫苗的母公司万泰生物前任董事长钟睒睒二十多年前曾在夜晚12点“潜入”厦大校园,就为了看看哪间实验室的灯还亮着。他发现,有一间实验室总是亮着灯,这就是常常工作到深夜的夏宁邵团队。在厦门大学的一次产业论坛上,钟睒睒曾提到与夏宁邵团队的合作:“我有时候会‘推’一把,‘推’要掌握力度,要充分尊重高校的知识边界和学术自由度,不能限制科学家发散思维和想象空间。”这段话被业内形容为“不问过程的高度信任”。也正是这份信任,让国产疫苗企业终于掌握核心技术路线,也证明坚守创新的巨大价值。HPV疫苗的研发之路上,万泰疫苗持续投入科研资金。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仅九价HPV疫苗,已完成研发投入约10亿元。国产HPV疫苗研发之路虽然崎岖,但步履坚实。回顾科研之路,张军感慨地说,“18年来,近千位研究生不同程度参与了这一项目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常常一天工作13个小时,不分节假日连续工作。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团队一直对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度充满信心,相信这条技术路线一定能走得通。”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张军表示,万泰疫苗九价HPV疫苗的成功研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翔安创新实验室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从0到1’‘从1到100’的突破背后,是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张军说,科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离不开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协作。只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协同共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才能日益通畅,不断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为造福人类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九价HPV疫苗迈入国产时代 极大提升市场供应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后,如何实现量化生产?万泰生物全资子公司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李仲艺介绍,万泰沧海已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九价HPV疫苗生产线分两阶段建设6条原液生产线,目前已完成一期2条原液生产线的建设,设计产能约为2000万支/年,二期规划建设增加4条生产线,将大大提升国内九价HPV疫苗的市场供应。据悉,九价HPV疫苗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原液生产、制剂生产、灯检包装三个阶段。在原液生产阶段,先利用发酵工序使大肠杆菌表达出抗原,再经高压均质破碎和离心方式取出抗原,随后通过纯化工序得到高纯度抗原;制剂生产则分为配制和无菌分装等步骤。李仲艺表示,九价HPV疫苗在研发阶段就考虑工艺路线选择,满足产业化需求。大肠杆菌作为原核表达系统,以往难以表达复杂颗粒蛋白,但厦门大学实验室实现了技术突破,使其能够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生产过程中采用全自动管式离心机等先进设备,利用数字化工具实时采集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生产过程工艺的稳健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酵母、细胞等表达系统相比,大肠杆菌的培养周期更短,仅需20个小时左右,同时通过激发产能利用率、精益管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李仲艺说。此外,九价HPV疫苗在生产工序方面也进行了优化,(其中一个工序)从二价HPV疫苗的6个步骤简化为2个步骤,大大提升了单产产量和生产效率。值得关注的是,万泰疫苗九价HPV疫苗9岁至17岁女性可接种两针,18岁至45岁女性接种三针,而其他九价HPV疫苗9岁至14岁接种两针,15岁至45岁接种三针。也就是说,如果15岁至17岁的女性接种万泰疫苗的九价HPV疫苗可以少打一针,进一步降低接种费用。在价格方面,7月8日,新华网从万泰生物获悉,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定价为499元/支,价格约为进口九价HPV疫苗的40%。业内分析,随着HPV疫苗生产企业不断提升产能,国内HPV疫苗的可及性将进一步提升。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我国亦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并将“促进HPV疫苗接种”列为行动主要目标之一。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问世,不仅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国在全球健康治理中角色转变的缩影。当价格优势与技术突破形成共振,当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深度耦合,这场疫苗革命将加速推动国内HPV疫苗普及,以中国力量推动“2030年消除宫颈癌”这一全球目标加速实现。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官方定价499元/支,今日万泰生物正式公布我国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定价,价格约为进口九价HPV疫苗的40%。根据2023年7月《柳叶刀·感染病学》上发表的头对头研究,国产在免疫应答和安全性上完全不输于进口。这意味着,九价HPV疫苗有了一个更具有性价比的选择,“高价时代”画上了句号。
国产背后:十多名疫苗科学家、千人团队、18年、100万次独立实验
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由厦门大学夏宁邵院士团队与万泰生物联合自主研发,采用全球首创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研发之初面对国际巨头设下的真核细胞表达技术的专利壁垒,夏宁邵团队毅然选择绕开壁垒,采用这种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表达系统进行HPV疫苗研发。
夏宁邵团队核心人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少伟提到,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复杂蛋白形成的病毒样颗粒时,通常做法是先表达纯化蛋白,再恢复活性组装形成病毒样颗粒,但这些方法在此前的HPV疫苗研发中已被认定是很难行得通的。此后研发团队历经18年攻坚克难,最终掌握这一核心技术,成为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完全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
2007年,夏宁邵团队正式启动了九价HPV疫苗的研发。李少伟提到,九价HPV疫苗相对于二价HPV疫苗不是病毒型别的简单相加,病毒型别线性增加背后是疫苗研发难度指数级的提升:“二价HPV疫苗,我们大概做了20万个独立实验;九价HPV疫苗,100万个(独立实验)是有的。你要做的并不是9除以2这么多倍的工作,可能要多加一个零。”
根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大学方面一共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十多名疫苗科学家深入参与了研发项目,参与其中的博士、硕士更是以千计。而万泰生物则前后投入了约20名博士、150名硕士实现了产品的工程化。
效果与进口疫苗相当,实现了保护屏障前移和低年龄段两针法
经过万泰生物和厦门大学长达18年的攻坚克难,馨可宁®9展现出了不输进口疫苗的的试验数据。据2023年7月刊发在《柳叶刀·感染病学》上的头对头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馨可宁®9与进口九价HPV疫苗具有相似的免疫应答及安全性。此外,预防HPV持续感染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已经被国际公认为预防宫颈癌更好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万泰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种馨可宁®9的18-45岁中国女性,未观察到发生于宫颈部位的7种高危型HPV(HPV16、18、31、33、45、52、58)相关的持续感染病例,意味着接种馨可宁®9后,可以有效构筑疫苗所覆盖的高危型HPV型别导致的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实现了保护前移。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我国亦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并将“促进HPV疫苗接种”列为行动主要目标之一。截至目前,我国3亿9至45岁女性中,未接种HPV疫苗的比例高达70%至80%。
据悉,馨可宁®9作为唯一获批9-17岁两针法的HPV疫苗,或许可以显著提高接种依从性,提高疫苗接种率及时建立免疫屏障,适宜中国年轻女孩大规模接种。
产学研深度融合 开创疫苗研发新范式
九价HPV疫苗不仅继承了二价疫苗对HPV16、18型的出色保护效果,还覆盖了更多高危型别,如HPV31、33、45、52和58型,其对相关持续感染的保护率超过98%。这一成果不仅彰显了夏宁邵团队和万泰疫苗在疫苗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也标志着我国在HPV疫苗研发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回看国产九价HPV疫苗的研发历史,其背后是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与万泰疫苗二十余年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
早在2005年,万泰疫苗就携手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共建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产学研融合模式。中心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在传染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原创性研究方面已形成了独特优势,是该领域国内领先的实验室之一。
在厦门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万泰疫苗的母公司万泰生物前任董事长钟睒睒二十多年前曾在夜晚12点“潜入”厦大校园,就为了看看哪间实验室的灯还亮着。他发现,有一间实验室总是亮着灯,这就是常常工作到深夜的夏宁邵团队。
在厦门大学的一次产业论坛上,钟睒睒曾提到与夏宁邵团队的合作:“我有时候会‘推’一把,‘推’要掌握力度,要充分尊重高校的知识边界和学术自由度,不能限制科学家发散思维和想象空间。”这段话被业内形容为“不问过程的高度信任”。也正是这份信任,让国产疫苗企业终于掌握核心技术路线,也证明坚守创新的巨大价值。
HPV疫苗的研发之路上,万泰疫苗持续投入科研资金。据最新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5月,仅九价HPV疫苗,已完成研发投入约10亿元。
国产HPV疫苗研发之路虽然崎岖,但步履坚实。回顾科研之路,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军感慨地说,“18年来,近千位研究生不同程度参与了这一项目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常常一天工作13个小时,不分节假日连续工作。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团队一直对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度充满信心,相信这条技术路线一定能走得通。”
业内人士指出,国产九价HPV疫苗以更高的质价比进入市场,不仅能提升适龄女性接种意愿,更为构建全民免疫屏障提供了关键支撑,能够加速推动消除宫颈癌目标的实现。预计这一具有普惠性质的定价将惠及国内超亿女性,对全世界防治宫颈癌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 • 恒生创新药指数自年初以来涨幅已达55.26%,中华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上涨了58.49%,大幅跑赢指数;• 德琪医药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最大,信达和百利天恒突破千亿市值;• 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呈现出强者更强的趋势。八年前,当歌礼制药的创始团队站上港交所敲钟仪式时候,或许并没有想到,此后的很多年将面临产品失利、市值大幅缩水的严峻考验。同期在香港上市的信达生物带着PD-1产品渴望走得更远,然而信迪利单抗最终未能走通FDA。此刻,信达市值已跨过千亿门槛,参与开发的ROS1抑制剂他雷替尼(达伯乐)获FDA 批准上市。歌礼也迎来超200%的股价涨幅,这些似乎都在预示着,本土创新药企业的至暗时刻已经结束。2025年即将过半,恒生创新药指数站上历史新高,自年初以来涨幅已达55.26%,中华香港生物科技指数上涨了58.49%,大幅跑赢指数(同期恒生指数涨幅为17.30%)。拓展阅读被调出港股通不跌反涨,背后大有玄机而回望对岸,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下跌2.29%,当然纳指表现同样逊色,仅微涨1.22%。有意思的是,研发客年初的2025创新药资本市场预期调研报告中,绝大多数投资人和企业高管把信心投给了美国,而资本市场往往会有出人意料的答案。股价涨幅前五市值一度仅剩8亿港元,令首家18A biotech公司光环尽失,不过,眼下的歌礼正走出颓势。2025年以来,歌礼股价上涨219.6%,排在涨幅榜的第五位。在丙肝产品上摔了跟头之后,歌礼决定在减重领域赌一把。旗下在研产品ASC30正在美国开展Ⅰ期临床试验。这是一款长效注射/口服双剂型的减重小分子GLP-1R 激动剂。现有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每日一次服用ASC30口服片治疗28天后,两个研究队列的体重相对基线平均下降4.3%、6.3%。每月一次或更低頻率的皮下注射ASC30的Ⅰb期研究也在美国开展。在动物模型中,ASC30注射剂的半衰期为40天。另一款减脂不减肌在研产品ASC47,已获FDA批准联合司美格鲁肽的IND申请。此前,ASC47在澳大利亚开展Ⅰb期研究并取得积极顶线结果。ASC47 是歌礼自研的THRβ选择性小分子激动剂。目前上市的几款THRβ激动剂主要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看来,歌礼在代谢领域的累积正在帮助它更快转型。此外,歌礼即将迎来一款产品上市。6月初,歌礼宣布旗下每日一次口服小分子脂肪酸合成酶(FASN)抑制剂地尼法司他,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Ⅲ期临床试验,达到所有主要、关键次要及次要终点。这是一款具有FIC潜力的药物。创始人吴敬梓表示,将很快向NMPA递交上市申请。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最大(383.08%)的是德琪医药,期间涨幅一度超过5倍。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五年,尽管仍然没有实现盈利,不过站在TCE风口之上、拥有第二代TCE平台让它获得资本市场更多偏爱。目前,德琪的AnTenGager平台管线包括近10款临床前候选药,其中,ATG201(针对自免疾病的 CD19/CD3 双抗)有望今年下半年提交IND。近年来,MNC与中国公司达成多笔TCE领域大额交易,随着ATG201进入临床,不妨期待一下德琪与跨国药企的BD何时出现。CLDN18.2 ADC是德琪的另一匹“黑马”。其旗下在研产品ATG-022使用自行筛选的高亲和力抗体,以更好与CLDN18.2低表达的癌细胞结合。目前,针对胃癌和实体瘤的Ⅱ期剂量扩展CLINCH研究正在澳大利亚及中国进行。ATG-022下一阶段开发计划包括:单药后线治疗胃癌的关键临床研究;联合PD-1一线治疗HER2-/CLDN18.2+/PD-L1+(CPS≥1)胃/食管胃交界处癌的Ⅰb/Ⅱ期PoC研究;单药治疗其他癌症(非胃癌)的PoC研究。今年5月,德琪与默沙东达成全球达成合作,开展ATG-022联合K药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研究。目前,全球仅安斯泰来一款CLDN18.2靶向药佐妥昔单抗获批上市,其他多款产品处在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和铂医药和加科思分别位列涨幅榜第二、第三位。和铂凭借Harbour Mice平台,近年来与多家公司达成BD合作。加科思的王牌产品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在今年5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该产品的合作方艾力斯表示,公司正在全力推进该产品的医保目录准入工作。而戈来雷塞针对一线非小细胞肺癌Ⅲ期临床和胰腺癌/泛癌种关键临床已启动,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完成入组。此外,加科思的一款泛 KRAS 抑制剂JAB-23E73,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Ⅰ期剂量爬坡。据公司透露,已与多家MNC沟通JAB-23E73的BD合作。再添两家千亿市值抛开恒瑞和百济两个领头羊,截至6月20日,另有两家企业突破千亿市值:信达生物以1283亿港元排在市值榜第三,紧随其后的百利天恒市值1076亿港元。(见下图)刚刚结束的ASCO年会上,信达的肿瘤创新药又一次“秀肌肉”。IBI363 (PD-1/IL-2)在IO经治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的临床数据亮眼。IBI343(CLDN18.2 ADC )治疗晚期胰腺癌在PFS和OS指标上展现出潜力。这几年,信达生物正在成为Biopharma的路上。肿瘤领域建立“护城河”之后,开始在心血管、自免和眼科领域发力。今年一季度,信达生物产品收入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并上市肿瘤新药奥壹新(利厄替尼)和甲状腺眼药信必敏(替妥尤单抗),达伯乐在中国获批第二项适应症。除了业绩兑现之外,即将上市的减重产品玛仕度肽被寄予厚望。榜中排第五名的石药集团,市值一度冲上千亿关口。这家曾经的传统药企已完成新诺威和巨石生物的整合,正一步步实现出海计划。几天前,石药与阿斯利康达成一项首付款1.1亿美元的授权合作。利用石药的AI驱动药物发现平台,发现并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该交易包括16.2亿美元的潜在研发里程碑付款和最高36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有关产品年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销售提成。而在5月30日的潜在授权合作公告中,石药表示正与多家企业就包括EGFR ADC在内的三项潜在交易进行磋商。交易金额合计将达50亿美元。看来,石药在近期或将有更多BD合作的消息,并有可能围绕EGFR ADC产品。拓展阅读净利下滑16%,石药的创新何时补位当然,石药的出海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授权给Elevation的Claudin18.2 ADC SYSA1801,由于美国Ⅰ期临床结果不理想,在今年遭遇退货。目前,石药共有 8 款ADC产品进入临床阶段。最值得期待的核心产品SYS6010(EGFR ADC),在奥希替尼耐药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PDX 模型中肿瘤抑制率超过80%。强者更强趋势呈现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有公司冲刺千亿市值榜单,也有公司跌出榜单,如复星医药。复星医药这两年驶入了慢车道,A股市值已从2021年2240亿元的历史高点,缩水至如今的652亿元。过去几年,资本驱动下的大幅并购反而成为拖累。2023年开始,通过出售Gland Pharma股份、全资收购复星凯特等一系列优化动作,复星正在努力走出阴霾。目前港股市值最低的十家公司里,腾盛博药赫然在列(见下图)。腾盛博药在新冠疫苗和中和抗体停产之后,无新产品接力,2024年业绩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12亿元。实际上,不少国内疫苗公司正在遭遇失速困境。康希诺的港股市值已经从2021年的449亿最高点大幅缩水,目前是86.81亿。至于老牌疫苗企业智飞生物,从2024年业绩呈断崖式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14亿元,代理的默沙东HPV疫苗批签发量缩水严重。还有斯微生物,并不是第一家从风口之上掉落的Biotech。今年5月,这家昔日的mRNA疫苗明星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公司从2016成立以来,共完成了7轮融资。最风光的时候,曾吸引了药明康德、红杉中国、招商健康等资本。噩梦始于五年前的新冠疫情,创始人李航文决心给企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在大多数Biotech选择轻资产的情况下,建立了大规模的生产工厂,而彼时公司的产品并没有获批上市。这个决策让斯微生物在新冠疫情结束之后,陷入囹圄。破产清算的Biotech也不止斯微生物一家。在斯微生物之前,博际生物已在2024年破产清算,令人唏嘘的是,这家公司的肿瘤靶向性IL-15融合蛋白药物已美国开展Ⅰ期临床,另有一款PD-L1/TGFβ双功能性融合蛋获FDA批准临床。此外,CAR-T疗法企业蓝盾生物也在今年4月宣布破产。其实,从美国的经验来看,Biotech公司破产可谓家常便饭,即便在纳斯达克上市也可能难逃一劫——仅2024年就有近20家美国Biotech公司倒闭。而中国的创新药行业经历了资本寒冬的洗牌之后,也正在呈现出强者更强的趋势。编辑 | 姚嘉yao.jia@PharmaDJ.com总第2480期访问研发客网站,深度报道和每日新闻抢鲜看www.PharmaDJ.com
100 项与 HPV疫苗 (斯微生物) 相关的药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