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过,咽峡炎链球菌还有这一层危害

2024-02-05
微生物疗法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这些年全社会的健康意识都在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体检报告“幽门螺杆菌(Hp)阳性”,就会积极去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尽量把胃癌风险早早扼杀掉。不过,导致胃癌的因素显然不只有一个Hp感染,甚至就是说,加速胃癌发生的微生物都不止它一种。近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沈祖尧团队在《细胞》发表的重量级研究成果,就首次确定了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也是促胃癌发生的一种“幕后黑手”微生物:咽峡炎链球菌是可通过表面蛋白TMPC,与胃上皮细胞的膜联蛋白A2(ANXA2)发生相互作用,激活MAPK信号通路,从而诱导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IM)的癌前病变过程,加速胃癌发生发展,其作用可能不亚于Hp感染[1]!论文核心内容总结熟悉胃癌的读者们应该都清楚,Hp感染并不是导致胃癌的唯一风险因素,不然就没法解释Hp阴性胃癌患者了,而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每1000个Hp感染阳性人群中,最终可能也只发生不到10例胃癌[2];再加上胃肠道素来都是微生物的乐园,存在Hp以外的促胃癌“幕后黑手”很是合乎逻辑,但黑手到底是谁,就得通过严谨的调查来揭示了。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首次发现,我国胃癌患者特别是Hp阴性患者的胃黏膜内,富集了5种不同的口腔病原体[3],其中就有咽峡炎链球菌,它能够在pH值较低的酸性环境下生存,而且与浅表性胃炎患者相比,进展至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阶段患者黏膜中的咽峡炎链球菌丰度会进一步上升,而胃癌患者黏膜中的丰度最高。咽峡炎链球菌是否会直接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就是本次研究要明确的问题了。研究者们首先向常规小鼠体内定植了咽峡炎链球菌,定植2周后就观察到小鼠胃内发生了轻-中度急性炎症,且多种促炎激酶水平显著上升;将感染时间延长至3个月时,急性炎症就逐步转变为了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炎症程度与Hp感染不相上下,还可长期持续(12个月)。咽峡炎链球菌可以促进慢性胃炎发生看来,咽峡炎链球菌还真会导致促癌性炎症,甚至可能和Hp沆瀣一气。将感染时间继续延长至9个月时,小鼠胃黏膜就开始轻度萎缩,至感染12个月时萎缩进展至中重度,速度比Hp感染虽然略慢,但咽峡炎链球菌感染小鼠胃黏膜已有低级别的异型增生(dysplasia)/化生,而Hp感染小鼠的胃黏膜还没进展至此。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出现,以及胃黏膜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上升,都说明咽峡炎链球菌促胃癌的作用不容小视。咽峡炎链球菌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萎缩、黏膜化生/异型增生实验还显示,咽峡炎链球菌慢性感染导致了胃黏膜屏障功能的下降,表现为胃体或胃窦部胃底腺在感染第3个月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8.2(CLDN18.2)表达就开始紊乱,至感染第9/12个月时完全缺失;与此同时,咽峡炎链球菌感染还使其它口腔微生物在胃黏膜内的定植增多,而多种益生菌丰度较感染前显著下降,其中假长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更是被完全清除,这同样是有利于咽峡炎链球菌促炎促癌的。研究者们将实验对象换成无菌小鼠,以相同的方法构建咽峡炎链球菌慢性感染,几乎复现了以上所有情况,证实咽峡炎链球菌可直接单独促进胃癌发生;而将胃癌细胞植入咽峡炎链球菌感染的小鼠体内后,肿瘤生长速度也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小鼠更快,且在咽峡炎链球菌的影响下,肿瘤微环境呈更显著的促炎性和免疫抑制性,分化较好的胃癌细胞占比也下降了。而在化学诱导(MNU)胃癌发生小鼠模型中,咽峡炎链球菌加速胃癌发生的作用甚至比Hp感染更凶猛:在9个月的诱导和慢性感染后,11只感染咽峡炎链球菌的小鼠有10只发生了胃癌,比例显著高于Hp感染组(12/18,p=0.003)和空白对照组(4/13),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咽峡炎链球菌感染组小鼠的胃内肿瘤个数更多、体积也更大。咽峡炎链球菌促胃癌发生的作用甚至强过Hp感染最后,研究者们证实了咽峡炎链球菌促胃癌的分子层面作用机制:咽峡炎链球菌可借助表面蛋白TMPC,直接与胃上皮细胞表面的ANX2结合并完成附着,随后直接作用于胃上皮细胞,激活MAPK信号通路的多种下游促炎促癌信号(如ERKAKT等)。至于咽峡炎链球菌如何影响胃癌免疫微环境,或者是与其它微生物特别是Hp之间关系如何,就有待未来的研究给出答案了。参考文献:[1]Fu K, Cheung A H K, Wong C C, et al. Streptococcus anginosus promotes gastric inflammation, atrophy, and tumorigenesis in mice[J]. Cell, 2024.[2]Shirani M, Pakzad R, Haddadi M H, et al.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gastric cancer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individual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23, 23: 543.[3]Coker O O, Dai Z, Nie Y, et al. Mucosal microbiome dysbiosis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J]. Gut, 2018, 67(6): 1024-1032.本文作者丨谭硕
更多内容,请访问原始网站
文中所述内容并不反映新药情报库及其所属公司任何意见及观点,如有版权侵扰或错误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配合处理。
适应症
药物
-
立即开始免费试用!
智慧芽新药情报库是智慧芽专为生命科学人士构建的基于AI的创新药情报平台,助您全方位提升您的研发与决策效率。
立即开始数据试用!
智慧芽新药库数据也通过智慧芽数据服务平台,以API或者数据包形式对外开放,助您更加充分利用智慧芽新药情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