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380 Column Us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ceiving Extracorporeal Support for Acute Critical Illness;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Interventional, Feasibility, Pilot Study (HACEC)
Patients who are very ill either due to a severe infection, major organ injury, trauma or a major operation may require significant support with devices such as a dialysis machine for the kidneys or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for the heart and lungs. This is often due to a reaction of the body to the insult which is termed inflammation. The investigators would like to assess if the use of a device that can remove the agents driving this reaction can lead to a quicker recovery form the illness. The device is a blood filter called HA380 and it would be connected to either the dialysis machine or the ECMO circuit. The investigators want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conducting a study with the HA380 column. We will also evaluate if the use of the HA380 column has an effect on the time spent on dialysis or ECMO, time spent on the breathing machine, time spent requiring drugs to support blood pressure and time spen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 Not yet recruiting临床2/3期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emoperfusion in Pediatric Septic Shock: A RCT multicenter trial (CESHePS trial)
100 项与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今日,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高血净”)上市敲钟,登陆上交所主板,股票代码为603014。此次IPO,威高血净以每股26.5元的价格发行4113.9407万股,预计募集总额约为10.9亿元。作为血液净化领域龙头,威高血净2024年的营收约为36.04亿元,血液净化业务营收占比约98.07%。而健帆生物、三鑫医疗、宝莱特、天益医疗、山外山等上市企业,其血液净化业务同期的营收分别为26.7亿元、12.17亿元、8.04亿元、2.31亿元、5.13亿元。血液净化行业相关企业及业务概述从营收规模和市场格局看,威高血净是国内血液净化领域毫无争议的第一龙头:2023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位列全行业第一;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1.8%,位列全行业第一;独家销售的血液透析机在国内血液透析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24.6%,位列全行业第二……截至目前,威高血净的销售网络覆盖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超6000家医院、透析中心等医疗机构,其中超1000家三级医院。威高血净是如何在短短20年内从0发展为“中国血透之王”的?其又将如何继续影响未来血液净化领域市场格局?01站在日机装、泰尔茂肩膀上的中国血透之王血液净化行业极为庞杂,包含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细分市场,涉及医用设备、耗材、药品及其他配套产品。血液透析治疗过程示意图,图片来自于招股书以血液透析为例,相关医疗器械可分为血液透析设备和血液透析耗材。血液透析设备包含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等;血液透析耗材包含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透析粉/液、穿刺针等。每一类产品均有其独特的壁垒。血液透析过程中涉及的医疗器械2004年,威高血净由威高股份及其他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威高股份持股比例为70%。自成立之初,威高血净就专注于血液净化领域。当时,国产血液净化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国产化率极低,市场基本被国外厂商垄断。鉴于垄断格局、市场需求及产品技术壁垒,威高血净首先将自身资源和精力优先集中于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等血液透析耗材产品。2005年,威高血净推出其首个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器,打破海外垄断。产品上市之后,威高血净并未停止创新研发的脚步,而是加大力度攻克上游“卡脖子”技术,并结合临床需求持续迭代产品,提升产品性能。具体来说,血液透析膜是血液透析器中的核心组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卡脖子产品。对此,威高血净从创立之初就开始投入研发,并于2008年推出第一款聚砜膜透析器,初步实现国产血液透析器的制造。此后,威高血净持续研发,逐步推出了机械强度大、化学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中大分子溶质清除率高的聚砜空心纤维膜。基于在血液透析膜技术上的突破,威高血净自主研发出的血液透析器系列产品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如其产品在清除率、超滤系数、筛选系数等关键指标上接近、媲美或超过国外领先厂商主流产品。另一方面,在产品放量销售之后,威高血净根据临床意见反馈,及时优化迭代产品。2008年,其创新推出低通量F系列血液透析器;2013年推出高通量HF系列血液透析器;2017年推出中通量血液透析器……威高血净的血液透析器迭代升级历程不止是血液透析器,威高血净还于2006年自主研发出首个血液透析管路产品,并在上市销售过程中持续优化产品。到了2010年,威高血净已在血液透析耗材行业积累了较为广阔的销售渠道,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也已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此时,为了增强公司竞争力,威高血净参考费森尤斯医疗、贝朗医疗等外资厂商的产品布局,计划将产品品类由血液透析耗材拓展至血液透析设备,完善产品布局。不过,血液透析机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其由体外血液循环系统及透析液循环系统组成,极为复杂。腹膜透析液则属于药品,在技术路线、生产工艺等方面与血液透析耗材明显不同。该阶段的威高血净主要涉足血液透析耗材相关领域,暂不具备研发和生产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液所需的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此种背景下,为了更高效、快速的扩大产品布局,威高血净选择与跨国巨头合作,引入世界领先的血液透析机和腹膜透析液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并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销售。跨国巨头企业则借助威高血净的销售网络优势拓展中国市场,增加营收,实现双赢。2010年4月,威高血净与老牌血透龙头企业日机装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双方将共同设立合资企业威高日机装,从事血液透析机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与日机装合作后,威高血净旗下合资企业威高日机装于2012年推出其首个血液透析机产品,并由威高血净开始销售。此后,威高日机装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增加使用功能,推出新的血液透析机型号,以满足临床需求。例如,2021年,威高血净与高日机装合作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高端血透设备DBB-EXA ESS。其是国内首个量产的拥有全自动透析辅助系统的血液透析机。相较于传统产品,该透析机拥有透析全自动系统,可一键全自动预充、一键全自动引血和回血、一键全自动紧急补液。依靠日机装的产品技术优势及威高血净的销售网络优势,威高日机装生产的血液透析机迅速占领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威高血净获授权独家销售的血液透析机在国内血液透析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24.6%,位列全行业第二,仅次于费森尤斯医疗。借助血液透析机带来的市场份额优势及产品组合优势,威高血净的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等耗材也高速增长:2023年,其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位列全行业第一;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1.8%,位列全行业第一。腹膜透析液产品方面,威高血净于2012年与全球知名企业泰尔茂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共同设立合资企业威高泰尔茂,从事腹膜透析液的研发和生产工作。2018年,威高泰尔茂取得首个腹膜透析液药品注册证,并由威高血净开始销售。之后,威高泰尔茂还开发了中性、低GDP双室袋腹膜透析液,并于2022年取得了药品注册证。截至目前,威高血净已布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两大战略方向,完成了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液等血液净化主要产品线的全覆盖,并同步销售血液灌流器、透析粉/液、穿刺针、腹膜透析用碘伏帽等透析配套产品,成为国内产品线最为丰富的血液净化厂商之一。在成为“中国血透之王”后,威高血净仍在加大力度投入研发。招股书显示,其正布局研发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透析器,且第四代透析器正处于注册报批阶段,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威高血净还将研发便携式CRRT装置、透析液过滤器等其他血液净化产品,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组合。依靠完善的产品组合及综合血液净化解决方案,威高血净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并持续突破市场天花板。02六大上市企业,产品布局有何差异?目前,国内血液净化行业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如健帆生物、山外山、宝莱特、天益医疗等。这些企业在血液净化领域均布局了“设备+耗材+透析液”,不过各企业的主要产品及产品侧重略有差异。例如,健帆生物布局了血液灌流器、血液净化设备、血液净化机、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浓缩液、血液透析管路等诸多产品。其核心产品为血液灌流器,2024年占总营收的比例达86.23%。凭借血液灌流器的高单价,健帆生物的整体毛利率超80%(血液灌流器毛利率85%)。山外山则主要布局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血液透析机、血液灌流机、血液透析浓缩液、血液透析干粉、血液透析器等产品。其核心产品为血液透析设备(CRRT及血液透析机),2024年占总营收比例约66.67%。此类产品属高端产品,毛利率约为55.91%。三鑫医疗、宝莱特、天益医疗等企业也实现了“设备+耗材+透析液”布局。不过其主要产品是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干粉/透析液等,毛利率相对较低。与上述企业不同,威高血净的核心业务是血液透析器。2022-2024年,威高血净的血液透析器分别营收17.5亿元、18.34亿元、18.3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53.04%、53.13%、52.01%。而血液透析器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毛利率超过60%。数据来源于招股书血液透析机是威高血净的第二大业务。该产品受招投标延迟等因素影响,收入有所下降。2022-2024年,血液透析机分别营收6.6亿元、6.5亿元、6.1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20%将至2024年的17.54%。随着招投标工作正常开展及医疗设备大规模更新项目落地,预计该业务将恢复到高增长状态。另一核心业务是血液透析管路。2022-2024年,威高血净的血液透析管路销量增长明显。2022年,其血液透析管路销售数量为3006万套,2024年则达到3900万套,增幅约29.74%;受此影响,血液透析管路业务营收也从2022年的4.1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95亿元。总的来看,威高血净的营收主要来自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机、血液透析管路、腹膜透析液和其他透析配套产品,产品结构相对稳定。同时,威高血净在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机等细分市场中,市占率均排在行业前列。03压力袭来,多方向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近两年,医疗设备行业命途多舛,血液透析设备市场也不例外。2023年,受医药反腐政策影响,医疗设备招投标项目纷纷延迟或取消,其整体招采金额同比下降约20%。该影响持续到2024上半年。根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2024上半年,全国医疗设备中标总金额仅为520亿元,同比降幅高达35%。另外,河南牵头二十三省联盟、京津冀“3+N”联盟等省级联盟于2024年开始落地执行血液透析耗材带量采购,集采产品包含血液透析器及血液透析管路。毫无疑问,集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液透析耗材的价格。不过,对威高血净而言,集采使其实现“以价换量”,提升市场份额。在河南牵头二十三省联盟集采中,威高血净的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均成功中标,且采购量占同类产品年度全部采购量的26.93%和25.62%,均位居第一。集采落地实施以来,威高血净旗下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管路的平均出厂价分别同比下降约16%、11%;但其销量分别同比增长约23%和21%。可以看到,销量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价格下降的影响。威高血净预计:集采将有利于产品创新性强、品类丰富、质控严格的行业头部企业,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中小企业,加速提升市场集中度。同时,面对集采,威高血净还通过开发高自动化装备并导入生产系统以实现降本增效;通过降低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提升竞争力,如其2024下半年销售费用率已下降至16.7%,管理费用率已下降至约4.4%。在上述医疗行业整顿加集采背景下,威高血净2022-2024年主营业务的营收分别为32.94亿元、34.5亿元、35.3亿元,呈逐年增长态势,可见其竞争力及业务增长韧性。值得一提的是,威高血净的创新产品在收入增长方面做出一定贡献。如其血液透析滤过器产品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4083.1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33亿元,增幅达225.73%;其中性腹膜透析液的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4.35万元增至2024年的8649.31万元,增幅达198734.71%。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集采带来的降价影响,威高血净还通过其他举措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例如,威高血净正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2022-2024年,威高血净的境外收入分别为6399万元、1.26亿元、1.95亿元,2023、2024年分别同比增长96.91%、54.76%,增速明显。考虑到带量采购的执行及海外业务的拓展,威高血净初步测算:受益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18%至13.49%。利润方面,预计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2%至13.43%。此外,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增长、医保支付支持、透析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预计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我国血液透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16亿增至2025年的211亿,并于2030年达到515.15亿元。随着市场规模增长及海外市场开拓,预计威高血净等国产龙头企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周期。*封面图片来源:神笔PRO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近期推荐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终于有MNC正式开始计算关税造成的损失了。近日,强生在财报中首次透露,预计关税会使得公司在2026年面临4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值得一提的是,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MNC。随着美国上市公司们的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显现。但中国并未因此而慌乱,反而表现得越来越稳:自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后,中方除同步提高关税外,还表示,后续对美方继续加征关税的行为不予理会。为什么稳?因为足够自信。自年初以来,港股18A板块发生了一定反弹,和铂、德琪、加科思等等公司都出现了翻倍行情,行业本以为这只是“DeepSeek时刻”带来的短期现象,但反弹到了本周仍在持续:4月17日,在未有公开消息刺激的情况下,博安生物盘中涨幅一度近200%。一些企业原定的再融资计划丝毫未受地缘冲突的影响,按计划完成。4月16日,迪哲医药公告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称公司已顺利完成定增,募集资金总额约18亿元。更早一天,映恩生物完成了港交所上市,据公告,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的超额认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94.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5.13亿港元,这也刷新了港股18A板块自2022年以来的纪录,映恩生物成为近三年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研发端也是捷报连连,恒瑞CD79b ADC进入III期阶段,包括石药集团、哈药集团在内的多家药企的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想来,在多年的医药寒冬挑战下,行业已然形成了共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便不必计较别人的干扰。本周还有哪些大事发生?年报季通化金马:4月18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23亿元,同比下降10.23%;归母净利润5643.73万元,同比增长28.46%;扣非净利润4797.44万元,同比增长63.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3亿元,同比增长44.31%;报告期内,通化金马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42%。广生堂:4月18日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从营收和利润方面看,公司本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4.43%,净亏损1.56亿元,亏损同比减少55.16%,基本每股收益为-0.98元。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14.39亿元,应收账款为6813.55万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0.77万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88亿元。上海莱士:4月17日晚间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76亿元,同比增长2.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3亿元,同比增长23.25%;归母扣非净利润20.60亿元,同比增长13.47%。报告显示,2024年,上海莱士全年采浆量突破1600吨,达到历史新高。此外,公司在全国共布局44家单采血浆站,覆盖11个省区(不含收购中的南岳生物新增9站),稳居行业前列。贝达药业:4月17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营业收入为28.92亿元,同比增长17.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亿元,同比增长15.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亿元,同比增长55.92%。基本每股收益为0.96元,并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全年研发投入达到7.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80%。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包括泰瑞西利上市申请审评推进以及多款创新药IND获批。寿仙谷:4月17日公布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为6.92亿元,同比下降11.8%;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下降31.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下降37.0%;公司在2024年经营情况经历了显著变动。管理层表示,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但公司通过营销改革和品牌宣传,努力提升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在省外市场的经销模式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健帆生物:4月15日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6.8亿元,同比上升39.3%;归母净利润为8.2亿元,同比上升87.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79亿元,同比上升90.5%;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0.51亿元,同比增长14.6%;EPS(全面摊薄)为1.027元。年度报告中提到,公司在肾科领域血液灌流器产品方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23%,主要得益于新产品的推广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此外,肝病领域的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也实现了77.15%的增长,显示出公司在新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海南海药:海南海药近日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下降33%;归母净利润亏损15.25亿元,同比大幅增亏。扣非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下降191.25%,连续8年为负。医药板块收入7.94亿元,同比下降38.06%;医疗服务收入1.68亿元,同比下滑2.57%;医疗器械业务收入为零。亏损主要源于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合计6.78亿元,占营收比例达68%。自2019年以来,公司营业收入连年下滑,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0.34%。海南海药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亟需采取措施扭亏为盈并恢复投资者信心。政策动态国家药监局召开药品网络销售平台企业合规指导工作会:近日,国家药监局在广州召开药品网络销售平台企业合规指导工作会。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果出席并讲话。会上,国家药监局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通报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管、监测、投诉举报等情况;平台企业代表围绕落实责任,介绍了加强入驻商家资质审核,防控违规风险,规范信息展示等情况。会议强调,平台企业要进一步落实责任,严控风险,守住药品安全的底线;要与监管部门形成合力,增强平台合规治理能力。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履行监管责任,落实药品经营环节“清源”行动部署,切实抓好药品网络销售监管。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注销安喘片等5个品种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4月17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等有关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安喘片等5个品种开展了上市后评价。经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安喘片、盐酸克仑特罗膜、盐酸克仑特罗栓、复方盐酸克仑特罗栓、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在我国生产、销售、使用,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负责召回已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召回的药品,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或者依法采取其他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4月16日,发改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组织召开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座谈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初绽同志主持,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和行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围绕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并提出了完善产业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上海宣布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4月14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医疗卫生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以严的基调深化全面监管,从事后处置转向全过程监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以审慎包容的态度助力创新发展,通过更高水平监管、更优制度供给,支持和规范医学人工智能、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以及互联网医疗、国际医疗旅游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大型制药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III期研究成功:4月17日,礼来宣布III期ACHIEVE-1研究取得积极结果,该研究评估了orforglipron与安慰剂相比在饮食和运动单独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成人中的安全性和疗效。Orforglipron是首个成功完成III期研究的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服用时无需食物和水限制。礼来表示未来该药如果获批,将对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推出orforglipron且不受供应限制充满信心。恒瑞CD79b ADC进入III期阶段:4月16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启动了SHR-A1912的首个III期研究。该药物是首款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国产CD79b ADC药物。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试验(n=280),旨在评估SHR-A1912联合R-GemOx(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对比R-GemOx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1年内的完全缓解率(CRR)和总生存期(OS)。勃林格殷格翰3.57亿美元加码自免赛道:当地时间4月15日,勃林格殷格翰与Cue Biopharma宣布了一项战略研究合作和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Cue Biopharma的 Cue -501候选产品,该疗法基于Cue的Immuno-STAT™平台,有望提供更高疗效和安全性。据协议条款,Cue Biopharma的技术将被用于进一步研究和推进该候选分子的开发。双方未来还有可能扩大研究,并潜在开发针对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的其他 B 细胞靶向双特异性药物。作为回报,Cue Biopharma将获得 1200 万美元的预付款,此外,Cue Biopharma 还有资格获得总计约 3.45 亿美元的研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包括两个临床前开发里程碑)以及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强生预计关税导致4亿美元利润损失:当地时间4月15日,强生公司在财报中首次透露,预计关税会使得公司在2026年面临4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其中涵盖多项关税影响,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超出北美贸易协定范围的进口关税。关税还可能改变强生产品的成本结构,部分成本将体现在库存的资产负债表上,并在未来通过损益表进行调整。值得一提的是,自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强生是第一家公布业绩的大型医疗公司。随着美国上市医疗企业财报陆续发布,关税对行业的具体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显现。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男性适应症在华获批上市:4月14日,默沙东宣布,其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佳达修9多项新适应症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岁至26岁男性接种。这一获批使佳达修9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石药集团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获药品注册批件:4月15日,石药集团公告,集团开发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0.36g)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并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该产品适用于成人和2周龄及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以及适用于1岁及1岁以上人群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哈药股份注射用头孢他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哈药股份4月15日公告称,公司所属企业哈药总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适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引起的单一或多重感染,包括全身性重度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尿路感染等。截至公告日,米内数据库显示,国内共有注射用头孢他啶312个生产批文,37个厂家的注射用头孢他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审批。辉瑞减肥药研发再遇挫:当地时间4月14日,辉瑞宣布终止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Danuglipron的研发,该药物此前被开发用于慢性体重管理。据悉,Danuglipron(每日2次)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恶心73%,呕吐47%,腹泻25%)较高,停药率也较高(50%)。鉴于以上原因,辉瑞在2024年7月放弃了Danuglipron的每日2次口服版本,转而开发其每日1次口服缓释制剂。然而依旧未能克服安全性问题。据辉瑞透露,根据迄今为止入组的1400多例受试者数据,其中一项剂量优化研究中的1例无症状受试者发生了潜在的药物诱导性肝损伤,在停用Danuglipron后病情消退。在审查了全部信息后,包括迄今为止Danuglipron的所有临床数据以及监管机构的最新意见,辉瑞决定终止开发该分子。这是辉瑞在GLP-1赛道的第3次折戟。生物科技诺诚健华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 (ICP-723) 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4月16日,诺诚健华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ICP-723)用于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实体瘤成人和青少年(12周岁≤年龄<18周岁)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在针对NTRK融合基因阳性的晚期实体瘤成人和青少年患者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中,zurletrectinib展示了卓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克服第一代 TRK 抑制剂的耐药性。Zurletrectinib针对儿童患者(2周岁≤年龄<12周岁)的注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阿里AI模型获FDA认定“突破性医疗器械”:4月17日,阿里巴巴AI模型DAMO PANDA被FDA认定为“突破性医疗器械”。据了解,DAMO PANDA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的胰腺癌筛查AI模型,可精准识别平扫CT影像中的细微病灶,攻克了胰腺癌早期筛查的国际难题。这也是中国头部科技企业首次拿下该项权威认可。脑虎科技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植入临床试验取突破:近日,在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的支持下,脑虎科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陶虎/周志涛研究员团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的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临床试验再获重要突破,一名19岁右侧额叶癫痫患者成功植入脑虎科技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两日后顺利进入临床试验。北大医药盐酸昂丹司琼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北大医药4月17日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经审查,盐酸昂丹司琼片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盐酸昂丹司琼是一种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是止吐药。资本市场维昇药业稳定价格期间结束及超额配售权失效:维昇药业-B发布公告,与全球发售有关的稳定价格期间已于2025年4月17日(即递交香港公开发售申请截止日期后第30日)结束。联席全球协调人及整体协调人(代表国际包销商)并无于稳定价格期间行使超额配售权,超额配售权已于2025年4月17日失效。因此,公司并无已或将根据超额配售权发行股份。博安生物股价异动:4月17日,在未有公开消息刺激的情况下,港股上市药企博安生物股价异动,盘中涨幅一度近200%,收涨66.99%,收盘股价13.76港元,市值73.74亿港元,成交额4.48亿元。迪哲医药成功定增18亿元:4月16日,迪哲医药公告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称公司已顺利完成定增,发行价格确定为43.00元/股,发行股数为41764808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7.96亿元。迪哲医药方面表示成功募集资金,有助于公司更快的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映恩生物港交所上市:4月15日,ADC新星映恩生物正式亮相资本市场,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HK9606。据发售公告,映恩生物本次香港公开发售获115.14倍的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13.52倍认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94.6港元,全球发售净筹约15.13亿港元,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张、研发及营运。这也刷新了港股18A板块自2022年以来的纪录,映恩生物成为近三年来通过港股18A规则上市融资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亿腾医药换股反向收购嘉和生物-B:4月15日,嘉和生物-B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亿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Edd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通过换股方式反向收购嘉和生物,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亿腾嘉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亿腾嘉和)。嘉和生物将向亿腾医药股东发行约17.78亿股代价股份,亿腾医药的股权价值约6.77亿美元,每股代价理论发行价格2.96港元,较嘉和生物于2025年4月7日收盘价1.78港元溢价66.22%。这是香港首宗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反向并购案例。永生部落获约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近日,黄山永生部落干细胞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约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盛世投资和金慧丰资本。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永生部落是一家专注于免疫细胞与干细胞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生命科学研究型公司,成立于2024年。公司聚焦靶向实体瘤通用型CAR-NK细胞平台的开发,布局肺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实体肿瘤,致力于为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基因编辑类的细胞治疗药物、肿瘤mRNA疫苗及器官再生。一审| 黄佳二审| 李芳晨三审| 李静芝精彩推荐大事件 | IPO | 融资&交易 | 财报季 | 新产品 | 研发日 | 里程碑 | 行业观察 | 政策解读 | 深度案例 | 大咖履新 | 集采&国谈 | 出海 | 高端访谈 | 技术&赛道 | E企谈 | 新药生命周期 | 市值 | 新药上市 | 商业价值 | 医疗器械 | IND | 周年庆大药企 | 竞争力20强 | 恒瑞 | 石药 | 中生制药 | 齐鲁 | 复星 | 科伦 | 翰森 | 华润 | 国药 | 云南白药 | 天士力 | 华东 | 上药创新药企 | 创新100强 | 百济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 康方 | 和黄 | 荣昌 | 亚盛|康宁杰瑞|贝达|微芯|再鼎|亚虹跨国药企|MNC卓越|辉瑞|AZ|诺华|罗氏|BMS|默克|赛诺菲|GSK|武田|礼来|诺和诺德|拜耳供应链|赛默飞|药明|凯莱英|泰格|思拓凡|康龙化成|博腾|晶泰|龙沙|三星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中国医药手册
2023年10月,美国生物科技公司United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对Iviva Medical的收购,收购资金为5000万美元现金首期支付,并包括潜在的收益条款,即Iviva肾脏产品净销售额的2%作为特许权使用费。
Iviva Medical是一家从哈佛大学器官实验室分拆出来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开发用于移植的生物人工肾脏,以解决器官短缺问题。该公司开发的Iviva Kidney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细胞制造的植入式生物人工肾脏,能够模拟天然肾脏的过滤和重吸收功能,解决终末期肾脏病人的肾源问题。
这起收购完成后不久,United Therapeutics就宣布以总金额约9100万美元收购异种器官支架上市公司Miromatrix,收获其正在开发中的生物工程肾脏产品Mirokidney™。
而这两起收购的背后,都有一家产业投资基金——德摩资本——的身影。公开资料显示,在两家肾脏产业公司被收购之前,德摩资本曾两次领投Iviva,其海外医疗证券基金Harmony Fund也曾投资Miromatrix。据德摩资本创始合伙人郑立新透露,United Therapeutics收购Iviva Medical的成功完成,实现了德摩资本在再生医学产业投资的第一例超10倍回报的成功退出,而第二起收购实现了其在肾科再生医学的两连胜,彰显出德摩资本在肾脏产业投资深厚功力。
从2017年开始投资肾脏科学至今,德摩资本已经陆续投资12家肾脏医疗公司,覆盖了从多伦多到旧金山,从阿联酋到日本全球主要的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在肾脏再生医学产业,建立了超过500个项目公司库,并已完成3个投资项目成功退出。2025年,基于丰富的肾脏科学行业投资经验、专家和项目资源,德摩资本预计将筹备发行国内外首家肾脏产业专业投资的系列基金。
今年2月,肾脏科学再次迎来重大突破。United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已获得FDA批准,全面启动猪肾移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开启肾脏再生医学的下一段征程。值此学科产业突飞猛进之际,动脉网有幸与国内首家肾脏学科产业投资基金德摩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郑立新进行对话,探寻其在肾脏科学赛道获得超高投资回报的密钥。
左:德摩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郑立新;右:德摩肾脏学科和产业基金合伙人 李政海
德摩资本供图
01
牙科产业投资的15:0和早期AI医疗投资的3:2
古希腊传说中,手持一捆谷物的女神德摩忒尔常常被认为象征着智慧、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
数千年后,在充满机遇和梦想的2000年,德摩资本应运成立,开始在医疗行业细分市场精耕细作,致力于通过产业链投资,为人类健康事业播撒希望的种子,收获未来的硕果。
2006年,牙科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中国,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牙科医疗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种植牙和正畸等高端服务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长点。消费升级的浪潮推动了对高端牙科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则进一步提升了牙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欧美市场,老龄化人口对牙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如先进的种植体材料和数字化手术规划工具的应用,推动了牙科服务的质量提升。全球牙科行业的投资机会也逐渐显现,口腔医疗服务的连锁化经营成为重要趋势,高端牙科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新兴技术的应用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Opportunity knocks but once.这一年,德摩资本敏锐地将目光投向牙科,并在2007年年初出手投资后来在港股上市的隐形正畸龙头企业时代天使。“2006年,时代天使的首个产品——时代天使标准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专利的隐形矫治产品。然而,尽管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展现出一定的成熟度和应用前景,但在中国市场,隐形正畸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惯用钢丝矫正的正畸医生普遍认为‘太早、技术不成熟’,对隐形正畸持观望态度。”郑立新说。
自此以后,德摩资本便开始以精准而具有深度的风格集中在牙科领域进行投资。为此,德摩资本从创始人到基金经理,“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核心的被投企业锻炼、任职过很多年,参加国内外所有大型的口腔展会和论坛。”而郑立新本人走遍全球去拜访几乎所有的牙科领军企业,并到德国的专业牙科学校学习牙科相关知识。经过多年的深耕,德摩资本建立了一个涵盖牙科医疗服务、牙齿种植等牙科8大细分赛道、500个项目的产业库。
2014年,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牙科产业的发展,覆盖牙科产业链上下游,德摩资本和安信证券直投部合作设立由国际牙科巨头支持的安信德摩牙科产业基金,成为国内首支专注于牙科产业细分领域的股权投资基金,开创了“产业专项基金”模式。
从第一次投资牙科到2015年,德摩资本几乎创造了“战无不胜的神话”——累计在牙科产业投资15次,“15次投资无一失败。”这些投资组合除了隐形矫正领域的龙头企业时代天使外,还包括舌侧矫治垄断型企业瑞通生物、牙科修复及正畸解决方案提供商现代牙科等。
相较于精准而具有深度的牙科产业投资,德摩资本在2015年发起的早期AI医疗投资,成功率锐减至60%——“投资的5个项目中出现两次失误,损失较重。”在郑立新看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进入AI医疗赛道时,对行业的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因此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未能充分评估技术的可行性和市场的接受度。
过去10年间,无论是德摩资本,还是其他风投机构的投资尝试,都在证明一个投资的“秘诀”——“深入介入一个赛道、一个学科,让自己的投资团队变成行业内专家,穷尽这个领域的知识、信息、人脉、项目,才有可能打造出投资领域的优秀基金。”
02
投资前的三个必备动作
“在投资领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观点:人无法赚到超出自身认知范围的财富。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寻找长坡厚雪,构建起自身坚固护城河的伟大企业,坚守在自己的核心能力圈范围内进行投资,从而降低失误概率,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已经成为中国资本界一级、二级市场的普遍共识。然而,如何有效拓宽认知边界,获得精准而深刻的认知,在投资圈内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复杂问题。”郑立新说。
从牙科到AI医疗,德摩资本已经摸索出一套关于投资的方法论。首先是梳理产业细分赛道,搭建产业链项目库、公司库和专家库——没有庞大的数据库,就难以深入了解赛道、全面覆盖细分产业链并指导投资决策。目前,在肾脏科学领域,德摩资本已经积累CGT(细胞和基因疗法)、器官再生医学赛道的知识、项目和人脉,并覆盖了从多伦多到旧金山,再从阿联酋到日本全球主要的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建立起超过500个项目公司库。
其次,研究产业中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中寻找产业的底层逻辑。“只有通过剖析最成功或最失败的投资案例,才能真正找到投资的底层逻辑。这种逻辑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把握机会,还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产业赛道中脱颖而出。”郑立新说。
以丹麓资本为例,其创始合伙人创立丹麓资本之前,在红杉资本成功投资健帆生物并赢得了其历史上最高的回报率,也让该专业学习肾科的合伙人声名鹊起。随后,该合伙人离开红杉资本,创办丹麓资本,继续在肾脏科学领域深耕。
“健帆生物的成功,堪称肾脏科学领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让我们看到了肾脏疾病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这是一个很难攻克的疾病领域,但一旦进入并站稳脚跟,就能获得可观的回报。”郑立新指出,透析产业已经是一个存在了几十年的庞大市场,像费森尤斯这样的巨头长期垄断,几乎没有新进入者能够颠覆其地位。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该产业的底层逻辑非常稳固,一旦形成竞争优势,就很难被撼动。
他进一步解释说,这种稳固的产业逻辑吸引了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巴菲特长期持有美国前三大肾脏透析服务商之一达维塔(Da Vita)的股票,证明了该产业内在的底层逻辑和投资逻辑的稳固性。德摩资本在探索新的投资机会时,也着重分析产业的底层逻辑,确保投资决策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我们发现,在肾脏疾病治疗领域,失败的案例并不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郑立新总结道,“这说明,只要能够精准把握产业的底层逻辑,投资者就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
第三点,构建全球产业智慧网络并运用系统化的产业分析模型,以帮助投资机构精准把握产业趋势,并在投资决策中占据制高点。
郑立新指出,德摩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拜访肾脏研究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和专家,通过资本纽带与哈佛、京都、旧金山等地的肾脏病学专家建立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布局不仅让德摩资本获得了全球产业的前沿智慧和人脉资源,还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如果能够与全球肾脏病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建立联系,甚至成为合伙人,那么这个产业的智慧和人脉基本在你的掌控之中。”郑立新补充道,“这就好比在AI领域与Hinton教授或李飞飞教授交朋友,有了这样的资源,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在系统化的产业分析模型方面,德摩资本借鉴了麦肯锡的SCP(产业结构、市场绩效、企业行为)模型,并结合波特五力模型,构建了一个全面的产业分析框架。“我们几乎将SCP模型应用到所有投资分析中,从产业结构、上下游谈判,到技术冲击和消费趋势,再到产业未来的演变,都进行了深入分析。”郑立新解释道。在肾脏疾病治疗领域,德摩资本在过去七八年中对SCP模型中的每一个参数进行了大量模拟,包括上游供应系统、下游患者和临床医生,以及国家监管政策等。
03
大器官大赛道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郑立新逐渐意识到化学药物作为临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其新药发现越来越稀少,投资回报与研发投入已不成正比。郑立新比喻说,当一扇门被关闭时,总会有一扇窗被打开,而当化学药物和器械的发展接近极限时,新的技术突破也应运而生。
“2015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医疗技术革命的那扇窗,这也是我们成立人工智能基金的原因。”郑立新表示。然而,经过两年的探索,他意识到人工智能可能并非唯一的突破点。最终,德摩资本将目光转向了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这一技术让郑立新看到了从微观的基因编辑到宏观的器官替换全面覆盖的可能性——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在胚胎期进行干预,还能在疾病晚期进行器官替换,覆盖了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全过程。郑立新认为,CGT技术、AI、合成生物学等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生命科技革命,不亚于前几十年的化学工业、大分子生物药,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推动人类寿命的显著延长,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医疗技术的主导力量。
“我们与波士顿和哈佛的同事们进行了长期探讨,最终确定肾脏作为投资和创业的重点。”郑立新解释说,“要解决肾脏疾病,仍需依赖基因技术,因为基因改造能够赋予细胞更强的功能,而细胞正是构建人工肾脏的活性成分。”2017年,德摩资本开始调整投资方向,专注于大器官领域。郑立新指出,鉴于基因技术的底层研究需要大量投入和专业人才,团队更倾向于靠近临床应用的领域。因此,德摩资本选择了人体器官作为投资重点,尤其是肾脏、肝脏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当我们对人体的各大器官进行技术性排序时,肾脏科学赛道的几个显著特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郑立新说。
首先,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0%,与糖尿病和一些严重的肝病患者数量相当。然而,肾脏疾病具有不可逆性,病情会持续加重,且目前缺乏特效药物。肾脏的复杂性在于其细胞种类繁多,多达二三十种,这使得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在全球范围内,直到2015年以前,肾脏疾病相关的科研论文和临床研究数量几乎停滞不前,表明该领域存在许多未解决“黑箱”。
肾脏疾病不仅对患者个人造成巨大痛苦,还会延伸至终末期肾衰竭— 尿毒症。患者要么面临死亡,要么每周三次、每次四个小时的透析治疗,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也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肾源的稀缺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从临床医生和医疗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肾脏疾病是一个巨大的痛点,但解决方案却极为稀少。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的领域。肾脏疾病存在巨大的痛点,而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但随着CGT技术的发展,有望彻底颠覆这一领域。”郑立新指出,“这几乎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梦想赛道——巨大的社会痛点与潜在的技术突破机会相结合。”
谈到在肾脏科学赛道的投资策略,郑立新表示:“我们首先会衡量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颠覆现有的常规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如果一个技术与现有的常规技术截然不同,并且能够针对肾脏疾病的不同阶段(从CKD一期到五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这个项目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除了技术的突破性,德摩资本还会评估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如果由于市场对赛道的认知不足,导致某些项目的估值被严重低估,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机会。“如果市场对某个项目存在认知障碍,而我们能够看懂它的价值,那么重新估值后就会发现其中的投资回报潜力。”郑立新解释道。
最后一个角度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评估项目的价值。指出:“我们会考察一个项目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角色,它是否是一个底层技术,是否处于产业链的制高点,或者是否是关键的收费环节。如果一个项目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哪怕其技术含量稍低,我们也会考虑对其进行投资。”
正是基于这样的投资逻辑,2017年,德摩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研究肾脏学科和产业,并将第一单落在背靠麻省总医院(MGH)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Ott器官实验室。该实验室由脱细胞支架重建器官技术的全球开创者Ott教授领导,并得到了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执行所长Brock Reeve的全力支持。随后,基于对这一前沿技术的高度认可,德摩资本领投了人工肾脏公司Iviva Medical公司,并吸引了包括美国著名的硅谷长寿基金、Singularity大学创始人Peter Diamandis旗下的Bold Capital等知名机构地跟投。
目前,德摩资本在肾脏科学领域已经投资了12个项目,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全产业链覆盖。通过投资组合之一的深圳华源再生医学——亚洲领先的肾脏细胞疗法、药物研发、生物人工肾研制公司,德摩资本与中山大学成立了全国唯一“中山大学-华源肾脏再生和重建医学实验室”。同时,通过另一投资组合华津肾科研究公司,德摩资本和超过50多个中国肾脏学科的教授团队建立了肾病研发、药物筛选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应该是全球覆盖PI最多的肾科专业研究基础服务平台。”郑立新说。
04
写在最后:CGT、器官合成与临床CRO
郑立新指出,当前医疗技术的迭代速度极为迅猛,尤其是基因编辑技术领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这种快速的技术演进意味着,如果投资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新兴技术所颠覆。无论是合成生物学的突破,还是AI与蛋白组学的融合,任何一项新技术都有可能彻底改变行业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公司必须具备多代技术的储备,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郑立新强调,“不能仅仅依赖某一项单一技术。如果那项技术停滞不前,公司可能会随之消亡。”
因此,在肾脏领域,除了CGT技术外,器官合成技术也是德摩资本看好的领域之一。郑立新认为,这一领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可能实现重大突破,带来千亿美金的市场机会。器官合成技术结合了细胞编辑技术和材料科学,为器官衰竭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器官合成技术代表了未来临床治疗的顶级模式。”郑立新指出,“未来,器官衰竭患者可能直接通过器官替换来恢复健康,而无需依赖药物治疗。”
此外,德摩资本还特别关注肾脏疾病研究领域的增长。过去几年,肾脏疾病的研究活动和学术文章数量每年增长40%,显示出该领域正处于爆发前期。郑立新认为,为肾脏疾病研究提供底层解决方案的企业,如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服务提供商,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卖水人”,在未来获得巨大收益。
当前,全球肾脏赛道竞争在中美脱钩的背景下,异常激烈。2019年,美国成立肾脏重建联盟(Rebuilding the Kidney, RBK),将东亚科学家拒之门外,地缘政治因素对科研合作构成了巨大冲击。此后,德摩资本开始深耕亚洲肾脏科学生态圈,积极与日本的四所顶尖大学以及欧洲、新加坡和阿布扎比等地区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亚洲肾科再生医学联盟。郑立新表示:“未来5到10年,肾科学术、产业和资本界避免不了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通过亚洲肾科再生医学联盟这种跨区域的合作,我们希冀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竞争,推动肾脏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100 项与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