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高研发阶段批准上市 |
|
首次获批日期2018-12-17 |
100 项与 上海康联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上海康联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最近,国内创新药领域捷报频传。既有在商业化层面即将迎来明确的盈利节点,让创新药不在仅仅是“烧钱游戏”;也有进一步在BD上斩获deal,让此前“一过性”的License收益能成为持续;更有一些新品在临床数据不断超越国际标准,带领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前沿……而在这一批本土创新势力中,随着各家一季度财报的披露,君实生物作为曾经的创新药龙头,吃到过PD-1这类重磅产品的红利,谈过大额deal,也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扬过帆,成为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在去年的财务报告里,君实生物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在一个红海市场仍旧录得的66%的高增长。一季报中,特瑞普利单抗表现依旧强势,同比增长45.72%高增速得到了延续。同时,第一季度其亏损继续收窄,同比减亏0.48亿元,这也是君实自去年第一季度起第5个季度连续减亏,资金储备30.22亿元,环比去年四季度增加0.9亿元,而无论是持续高增的收入,连续收窄的亏损,还是环比增加的现金流,以及大幅下降的销售费率,都意味着公司的运营效率在进一步提升。也正是这样一个持续向好的经营态势,公司今年Q1研发开支达到3.51亿,重回增长区间,为其诸多重磅产品的落地提供加速。以上种种,都显示君实的底部已经确认,未来开始变得可期。或许也是看到这份乐观的前景,近期,实控人熊俊宣布以不低于1个亿的资金在君实A+H股票实施增持,一定程度上也给长期陪伴君实的股东们注入信心。01PD-1保持攻势面对激烈竞争,君实没有摆烂。PD-1作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有着成功商业化落地的免疫疗法,其革命性的临床增量改写了诸多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指南。可观的疗效和真实的商业化兑现,也吸引到刚刚从零到一崛起的中国创新药产业玩家们的前赴后继。不过,即使PD-(L)1的市场空间再大,也容不下20+大中小型企业全挤在一起。而作为首个上市本土PD-1公司,君实面对众多追赶者,选择了差异化深耕。2024年,特瑞普利单抗新增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晚期肾细胞癌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3项适应症获批,均为大适应症一线疗法。而上个月,再度拿下晚期肝癌的一线疗法,并且于前天(2025.4.25)宣布获批一线黑色素瘤治疗,也是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的第12项适应症。在支付端的衔接上,君实的PD-1有10项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4项为医保独家适应症(黑色素瘤、围手术NSCLC、1L RCC、1L TNBC)。一线治疗+围手术期,君实啃下的都是临床里的硬骨头。2024 年,在一众海内外药企PD-x产品国内销量不增甚至微跌的情况之下,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录得 66%的大幅增长。而一季报中特瑞普利单抗继续保持了同比46%的增长,且在一季度存在春节假期的情况下保持了季度环比增长,再次印证了公司在国内 PD-x 市场的独特性。创新药是一个以10年周期计的行业,当泡沫破裂,行业成熟之后,拼的都是产品力。如今,国内的PD-1竞争已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准制胜”。整个PD-x市场每年仍旧有着接近300亿的销售规模,并且仍在缓慢扩容。君实用“多适应症+独家医保优势”在构建了自己的护城河,期待特瑞普利单抗在丰富的适应症加持下继续发力。02国际化的模范生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虽然已现端倪,但彼时两地的医药监管仍处于蜜月时期。是年年底,彼时FDA肿瘤学卓越中心的主任Richard Pazdur博士还亲自到访过上海张江,表示希望中国的创新药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帮助美国降低药品价格。然后,后续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从历史的后视镜看,如果在当时以All-in的态度去往三期临床成本10倍于中国本土的海外市场,最后大概率是“赔了夫人又折兵”。ODAC之后,多中心临床数据成了去FDA申报的标配,国内的企业也开始在之前单一地区数据的基础上逐渐补上了其他人种数据,在2023年年底逐渐迎来海外布局的收获期。在这个过程中,君实的特瑞普利单抗也通过鼻咽癌这样一个“美国特有的临床空白”的适应症,迎来了FDA的加速获批。除了百济、君实、和黄以及传奇之外,彼时国内绝大多数药企见识了海外临床所涉及的成本之高后,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以License 合作的方式,把中国的创新产品推向海外。君实在新冠期间也通过和礼来就新冠抗体的合作,换来不少的首付款+销售分成。但如今,得益于FDA对特瑞普利单抗的“背书”,君实在全球各地都能很好地去跑马圈地,而非仰仗于license deal交易方的战略布局。除了Hikma(中东)、Dr. Reddy's(拉美印非)、康联达生技(东南亚),以及美国商业化合作伙伴Coherus在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之外,今年一月,君实与老牌欧洲药企利奥制药就特瑞普利单抗达成合作,在欧洲32个国家插上了中国创新药的旗帜。在欧洲这片成熟的医药市场里,一家MNC反向引进中国的商业化阶段产品,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国创新药的质量正在逐步向全球前沿靠齐。中国创新药出海是必然的,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对于君实,借助特瑞普利单抗这支“出海利器”,正在一点点积累产品在全球市场里的商业化落地经验,从东方到西方,从成熟到新兴市场。未来,在对于一些更新、更具潜力新品的出海上,君实有很好的全球化运营能力来承接。比如,公司核心产品 tifcemalimab(BTLA)已进入三期,其中针对 LS-SCLC 巩固治疗的全球多中心研究有望于 2026 年完成患者入组。而最近正在风头的PD-1/VEGF双抗,同样计划在今年进入关键临床,未来大概率也是出海的主力军之一。03苦练内功以蓄势奥派经济学的开拓者米塞斯有个概念最近很火,叫“历史的垃圾时间”,指的是个体无法扭转整体局面时,奋斗也无用。有好事者经常把这个概念搬到股市投资中,抑或是某个行业的发展里。然而,一个社会的发展周期对于个体来说变化是很漫长的,但一个行业或是一家公司的发展,变化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间。最近两年,国内创新药的热点要么是围绕着ADC和双抗这两个频繁产生大的license deal的方向,要么目光都聚焦在艾力斯和复宏汉霖这样借助经典大品种实现商业化盈利的公司上,再要不就是看谁的合作伙伴出了圈、谁又做了个NewCo……而君实的这两年,则一直在内功的修炼上不断精进。除了在特瑞普利单抗上不断构建适应症+医保的护城河之外,君实的销售费用占比持续下降,今年一季度,在去年全年已经降了11pcts的基础上,再降15个百分点,为45.08%;此外,在今年Q1和利奥合作的授权收入到账后,现金流持续好转,对于新品的研发有了更足的底气。2025年第一季度,君实研发投入重回增长区间共计3.51亿元,同比增长26.89%。君实在双抗和ADC上并没有吃到第一波红利,但正处于奋起直追的路上,能不能弯道超车就看其实力了。除了前文提到的PD-1/VEGF,君实的JS107(CLDN18.2 ADC),JS015(DKK1),JS203(CD20/CD3)均于正在进行的2025 AACR大会迎来首秀。其中,JS107单药或联合特瑞普利单抗+XELOX化疗I期研究是CLDN18.2 ADC联合疗法用于胃癌患者具有临床获益的首次报道,尤其在CLDN18.2高表达晚期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GEJA)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达78.6%,展示了良好的开发潜力。JS015作为国内首个公布临床结果的抗DKK1单抗,在Ib/II期研究中,其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化疗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ORR达41.2%,在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一线CRC中,ORR为75%;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ORR为60%。双抗这一块,君实也在提速。针对恶性血液瘤的I期爬坡数据显示,接受JS203 30mg治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ORR达100%,且在有疗效的前提下,耐受性良好。自免这一块,JS005(IL-17A)用于银屑病治疗适应症预计 2025年底申报上市……创新药行业的变化是按天算的。君实基于强有力的抗体技术平台,将不断deliver出现在以及未来潜在的热门候选分子,公司不缺BD的经验和能力,未来基于这些丰富管线的重磅合作是值得期待的。退一步讲,在君实成熟的商业化体系和国际化合作网络里,即使是自己来消化这些有着相当治疗潜力的创新产品,也能持续不断为公司转化利润。当前,无论是最近半年密集发布的鼓励政策来看,还是以开放商保为代表的支付端空间打开,都意味着国内的创新药即将切换到一个政策利好的周期。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不断变化与调整,中国制药企业正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机会。作为东盟第二大制药市场,泰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的市场政策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正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重要一站。
越来越多国内药企将出海目光瞄准“泰国”。
2022年,上海医药在泰国曼谷成立泰国公司,向泰国引进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生物药等。
2023年,君实生物与康联达设立合资公司,在包括泰国等9个东盟国家,进行PD-1单抗药物的合作开发和商业化。PD-1单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鼻咽癌,鼻咽癌的地域性比较集中,东南亚是其中一个高发地。
2024年,复宏汉霖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泰国获批上市;同年,仙乐健康加速海外布局,将生产基地落子于泰国……
一切迹象显示,作为东盟第二大制药市场,泰国正成为继印尼之后,中国药企“一带一路”出海布局的重要一站。那么,泰国医药市场究竟有何独到之处,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中国药企竞相涌入?这片市场又隐藏着哪些挑战与机遇?国内药企若想抢占先机,需如何布局?与其在场外观望,不如亲身深入当地“去看、去听、去交流”。
大有可为的泰国制药市场
泰国制药市场之所以备受国内药企瞩目,离不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的市场政策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三大关键因素。
从地理位置的视角审视,泰国地处东盟的核心区域,不仅是该地区的物流枢纽、贸易中心及金融要塞,更是“海上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自然而然地架起了东盟市场与中国之间的桥梁。正因如此,《日经Business》杂志曾赞誉泰国为“东盟的心脏”与“亚洲的脐带”。
经济方面,尽管泰国的GDP增速在东盟国家中相对较慢,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仍然稳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3年泰国的GDP约为515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25位,是东盟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尼。
然而,泰国制药市场的发展却呈现出与整体经济不同的态势。泰国全国人口总数约6600余万,但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随着泰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泰国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推动了医药市场的扩张。
据悉,2022年泰国医疗及用品产业总规模在2400亿铢,年涨幅保持在5%-7%之间。疫情三年间,年涨幅达7%左右。按照目前发展速度,预计到2027年泰国制药产业总产值将会达到3200亿铢。
纵观泰国制药业发展,这一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背后两大方面原因不言而喻,一是泰国制药业产业链不完善,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属于成品药合成,上游基础医药原料和医药中间体生产能力较弱,这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二是泰国医药产品供给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大量医药产品,进口占比高达70%,供需关系的不平衡进一步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
由此,泰国的医药市场被普遍视为拥有极为广阔的投资前景与丰富商机之地。这恰好成为中国药企海外布局的一大机会所在。
更关键的是,在药企选择出海目的地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泰国政府对制药和医疗服务企业的积极扶持,无疑成为了吸引外资流入的关键因素之一。2024年3月,据泰国中华日报报道,根据泰国总理府向卫生、工业和促投委员会发送的一份紧急信函,表示各种审批制度影响外国制药和医疗服务企业投资,赛塔总理希望各关联部门加快在制药和医疗服务供应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简化流程、消除阻碍,进而让更多的医疗相关企业来泰投资。
另值得一提的是,泰国政府对于中医药的全面合法化以及中药作为药品的合法进口政策,为中国药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第一个宣布中医全面合法化的外国国家,泰国政府已允许中药作为药品合法进口,中国目前是其第一大的供应商。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中泰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为中国药企进军泰国市场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切迹象显示,泰国实乃可重金布局之地。然而出海不能想当然,需要战略与战术的紧密契合。
如何抢滩布局泰国医药市场?
“各国的法规和准入政策差异让人‘头疼’。”一位国内药企东南亚业务负责人曾向E药经理人坦言。
事实的确如此。尽管东南亚国家为加强药品监管协调与流通已展开诸多区域合作,如成立治疗标准咨询委员会、药品生产工作小组,提出东盟通用技术文档要求(ACTD),并签署GMP检查多部门互认协议(MRA)等,但药品注册作为政府重点监管领域,各国均设有独立监管部门,对注册分类、流程、审批时效等均有各自规定。企业需逐一进行国别注册,流程繁琐且耗时颇长。
面对如此现状,一位传统药企的泰国业务负责人表示,东南亚各国的监管、准入、销售乃至医疗环境都存在差异,给中国药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注册审批流程复杂、耗时长,各国用药偏好差异巨大,这些都要求中国药企在出海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备。
除了遵循诸如GMP(良好生产规范)和IVB稳定性等共通标准外,各国在药品注册方面还设有各自独特的要求。例如,泰国规定口服产品必须在当地进行生物等效性(BE)试验;马来西亚则要求BE试验的地点必须经过认证;新加坡则强调产品必须至少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原产国)上市;更有国家要求提供原研国的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批件,或是已取得FDA/欧盟批准。这些注册合规性的差异,会显著影响药品上市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此外,部分东盟国家还实施了额外的特殊监管措施。
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的用药偏好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在出海东南亚时,企业不能忽视各国市场的流行病学数据,必须结合各国市场不同治疗领域产品的情况,综合考虑用药习惯、产品增速、人均医疗支出等因素,来评估相应市场的前景和潜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制定出更加精准的市场策略,确保药品在东南亚地区的成功推广和销售。
落至微观处,作为东南亚市场重要一站,泰国市场究竟如何抢滩布局?
在此背景下,一场现场考察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亲自走出去观察,方能真正了解泰国市场的独特之处和潜在机遇。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后,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企业将“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作为出海的重要目的地。跟随国家战略,出海“一带一路”已是大势所趋。自2023年9月起,E药经理人顺应该趋势,已成功策划并执行了10次海外考察与研讨会,引领企业深入海外一线市场,实地探访当地药监机构及头部企业,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当地企业对中国产品或技术的真实需求,同时也更深刻地把握了各个市场的独特之处。
展望2025年,中国医药制造“一带一路”出海联盟将积极践行国家倡议,组织出海“一带一路”系列市场考察和对接活动,全方位、多唯度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医药市场环境,对比不同国家医药产业的发展阶段,寻求潜在的贸易投资合作机遇,探明适合企业的出海路径。
值此之际,E药经理人将于2月率团深入泰国进行实地考察。更多后续出海考察活动,敬请持续关注。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张先生:13911752138。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对于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来讲,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
来自外部的环境相对底部并没有反转向好,但过往的负面预期基本已经消化完毕,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生物医药在国内仍是一个各政策口都在提的领域,未来不会更差了;而行业内部的竞争,在热钱不再疯狂涌入之后,很少再有同一靶点10+竞争者的乱象。
这样一个节点之下,长达三年的供给和支付两端的压制,让一批公司或断臂求生,或走向卖身乃至清算的道路;而已经上岸的公司凭借着研发和有着自我造血的商业化能力,在行业日渐出清的格局之下能进一步夯实自身地位。
君实生物就是后者的一个典型。
在刚刚披露的三季报中,公司实现营收12.71亿元,同比增长29%。这个数字在并未松绑的院内反腐压力下实属不易。主要体现在其核心产品PD-1单抗单季度内达成近80%的同比增长,这是特瑞普利单抗在各种新的适应证上不断披荆斩棘的结果。与此同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收窄至9.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亏4.8亿元。
不断提升的自我造血能力,叠加上公司高达30.45亿的资金储备,让君实在新品的打造和外部合作上能进一步往前:今年核心产品PD-1新增三项适应证和海外上市,并有一款新的创新药昂戈瑞西单抗获批;与此同时,公司在商务和BD两条线上再添新将,为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夯实人才基础。
君实最新的成绩单向行业展示了一个样本:国内医药行业在一轮上与下的周期之后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景象,而这其中那些一直在砥砺耕耘的公司,正在一点点长成能穿越周期的样子。
而在行业的春天来临之时,它们也将会是绽放的最热烈的那一个。
一、创新治疗图谱的描绘
在国内医药市场,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有些时候商业化的放量跟销售队伍规模和公司政策相关性较大。但长远看来,仍旧是“得适应证者得天下”,产品力决定一切。
特瑞普利单抗的加速放量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今年1月份,特瑞普利单抗在NSCLC(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的适应证正式获得NMPA的批准。三个月后,一项来自国内顶尖权威期刊JAMA的NEOTORCH研究数据进一步强化了特瑞普利单抗在NSCLC围手术期治疗的地位,为中国乃至全球树立了围手术期治疗的新标杆。
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管理,再到术后复发/不可手术后的一/二/三线药物治疗,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整个治疗旅程当中,覆盖更多治疗场景则意味着更高的渗透率。与此同时,更多的适用场景也能反过来进一步强化PD-1在肿瘤治疗里的地位。这是在当前PD-1药物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围手术期的临床是一块硬骨头,临床终点的难以选择以及阳性结果不容易获得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君实是国内最早扑向这一难题的PD-1企业,如今随着临床的成功,也给国内的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
而除了NSCLC的围手术期治疗,君实一直在难治性肿瘤以及大适应证上不断耕耘。事实上,从15项注册性临床研究这个角度来看,君实是在PD-1上相对投入最多的药企。
今年特瑞普利单抗新增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三阴性乳腺癌和肾细胞癌三项适应证上市,这几种疾病都是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瘤种,君实啃下来了。再加上此前在一线NSCLC和食管鳞癌的覆盖之下,特瑞普利单抗正在一步步迎来收获期。
IO疗法是一项划时代的革命性治疗手段,而PD-1又是应用最广的靶点。只是前几年过多的玩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全部涌入这一赛道,才导致如今价格和市场推广上的内卷,但IO治疗的时代还远未结束,只有以all in的态度入局,才能在一个大的领域里真正站稳脚跟。
当然,君实在IO领域也在积极拓展新的治疗手段。
今年以来,君实的BTLA单抗tifcemalimab先后亮相ASCO、WCLC舞台,其单药以及联合PD-1治疗血液瘤、实体瘤研究引起多方关注。目前该产品有两项三期临床在国内/国际进行患者入组。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并且是目前唯一一款进入临床III期研究阶段的抗肿瘤抗BTLA单抗,君实做first-in-class的初心和决心可见一斑。
和PD-L1一样,BTLA也是一种在多种实体&血液瘤表达的标记物。但与PD-1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这意味着,无论是单药,还是和PD-1联用,都有着其发挥空间。
而除了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进展,报告期内君实收获一款用于治疗高血脂的长效抗体药物,昂戈瑞西单抗。
再加上此前已经获批的新冠抗体&口服药,以及两款颇具战略意义的biosimilar,君实凭借着单/双抗/融合蛋白、小分子、ADC以及核酸类药物等多项技术平台,在肿瘤、自免、抗感染以及慢病领域的治疗图谱正在一点点成形。
未来,将凭借更多的创新治疗手段以及差异化竞争的适应证,将不断为公司的业务增长提供新动力。
二、成熟商业体系的构建
研发只是第一步,商业化能力则决定了公司创新的空间。
从2018年国内第一款PD-1获批开始,君实的商业化能力完成了三级跳。
从最开始大规模自建销售队伍,搭建市场教育和商业转化平台;到小范围内的产品授权合作,以首付款和销售分成锁定销售能力之外的商业价值;再到借助Coherus、Dr.Reddy‘s、Hikma以及康联达等多位合作伙伴,向全球市场进军。
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构建,逐渐为君实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强健的商业转化平台。
目前公司在欧盟和北美两大核心市场已获批上市,是我国首款在美获批的自研自产创新生物药。
特瑞普利单抗能在欧美获批,是基于鼻咽癌和食管癌有着极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细分瘤种”。此外,大适应证上欧美不缺药,但其它地区缺。特瑞普利单抗将会以欧美背书为杠杆,去撬动更多的适应证以及全球市场。目前其已在东南亚、拉美、澳洲、北非等超过50多个国家完成商业化覆盖,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拿到加速审批的资格。
此外,公司最新的首席商务官王行远业已到任,这位曾负责恒瑞多款重磅肿瘤产品落地的销售人才,将使得公司的商务转化能力更上一层楼。
以上是特瑞普利单抗在今年能加速放量的密码。
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药品流通,最近行业内一系列横纵向交易合作频频出炉,使得BD这件事在中国的制药公司里越来越成为重要一环。
这是中国创新药企在支付端短时间难以大面积放开之下的破局之道,也是本土制药公司融入全球舞台的必由之路。
君实生物是不缺BD经验的。
早在2021年就新冠抗体和礼来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带来了近30亿的收入,这两年,更是借助诸多合作方完成了PD-1的借船出海。
但君实的BD需要更进一步。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下旬,公司宣布任命Mehul Shah博士商务拓展副总裁,负责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拓展,向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邹建军博士汇报。
这位来自于百时美施贵宝的新BD负责人正是BMS与百利天恒84亿美元交易的牵头者,超20年的BD经验以及全球丰富的人脉无疑会帮助君实生物加快BD脚步。公司将借助全球创新药市场建立商业新驱动,进一步为公司的产品价值打开空间。
而当中国的创新药资产在一个全球市场里逐渐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届时本土创新药公司的研发战略和临床执行能力的商业化价值发挥到极致。
三、穿越周期能力的修炼
创新型制药公司就干两件事:一个是研发新产品,一个是商业化落地。然而,企业的运营却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
在什么样的时间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投入多少资源,上何种策略,用好怎样的人……这是企业家们永远要上的课。
从历史的后视镜里去看君实生物,公司在创新而竞争激烈的IO市场一步步脱颖而出;追了新冠的热点并很好地落地,从而弥补公司现金流;在行业日渐收紧之时积极做好现金储备,同时在一些高确定性方向持续押注:PD-1的持续探索、在双抗/ADC方向上的发力,以及如今向核酸类药物再进一步……
从结果上来看,如今君实产品矩阵逐渐明朗,商业化放量逐渐提速,亏损收窄、整体经营进一步踩实向好;而超30亿的现金储备也给了公司更多持续发力的空间。这个结果称不上是巨大的成功,但绝对算得上是biotech里一个优秀代表。
这背后是公司的战略眼光和运营效率,是一种穿越周期的能力的修炼。
能力的修炼并不容易。
君实的临床和销售团队经过这些年的磨合,从最新的临床落地和商业化进程来看,已经在朝着一个良性方向发展。
目前,君实在早期临床管线搭建上有不少新的亮点:比如Claudin18.2 ADC、PI3K-α抑制剂、CD20/CD3、PD-1/VEGF双抗、抗DKK1单克隆抗体以及用于免疫调节的核酸类药物;临床落地能力亦有提升:不仅有PD-1的各项新增的重磅适应证,也有其它产品的关键临床进展以及商业化落地;国内和海外销售均有增量。
而“持续不断的创新以及临床转化”“成熟的商业化落地能力”“稳定的资源控制能力”以及立足全球视野,这些便是一家制药公司穿越周期的能力的构成。
在中国的创新药行业发展道路上,君实走的不算快,但或许可以走得远。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医药行业信息传播,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对本文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maxuelian@yaozh.com。
责任编辑 | 史蒂文
转载开白 | 马老师 18996384680(同微信)
阅读原文,是受欢迎的文章哦
100 项与 上海康联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上海康联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