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ive, not recruitingN/A 利伐沙班片在中国成年健康参与者中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开放、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序列、四周期完全重复交叉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研究目的:考察单次口服(空腹/餐后)15mg受试制剂利伐沙班片和参比制剂利伐沙班片,在中国成年健康参与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估空腹与餐后条件下分别口服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研究目的:评价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单次口服15mg(空腹/餐后)在中国成年健康参与者中的安全性。
塞来昔布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单剂量、随机、开放、交叉、两制剂、空腹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以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的塞来昔布胶囊(规格:0.2g)为受试制剂,以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生产的塞来昔布胶囊(商品名:西乐葆®,规格:0.2g)为参比制剂,按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关规定,考察两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制剂空腹和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以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规格:0.1g)为受试制剂,以Novartis Pharma GmbH持证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商品名:VOLTAREN®,规格:100mg)为参比制剂,按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有关规定,考察两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精彩内容
近日,龙津药业发布非布司他片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的公告,批准该产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由芜湖杨燕制药变更为昆明龙津药业。米内网数据显示,非布司他片在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统计范围见文末)销售规模超过13亿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27%,多年来在抗痛风制剂化药中均是TOP1产品。
非布司他片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该产品最早由日本帝人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其活性成份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清尿酸浓度,具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强于别嘌醇。
近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非布司他片销售情况(单位:万元)
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非布司他片在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规模超过13亿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27%,多年来在抗痛风制剂化药中均是TOP1产品。
米内网数据显示,非布司他片已有34家企业拥有生产批文,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青岛黄海制药、宜昌人福药业等33家企业过评,辽宁新高制药、山东罗欣药业集团、四川依科制药等14家企业以仿制4类报产在审,获批后视同过评。龙津药业表示,公司此次获批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来源:米内网中国申报进度(MED)数据库
截至目前,龙津药业有3款产品报产在审,其中,替格瑞洛分散片有望成为该产品第2家国产企业。替格瑞洛在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销售额超过10亿元,是抗血栓形成药(化+生)通用名TOP6品种。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米内网数据库
注:米内网《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不含县乡村药店;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医药信息传播分享,并不构成投资或决策建议。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文章或引用数据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精彩内容
近期,多地发布的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等中成药祛暑剂均在列。米内网数据显示,中成药祛暑剂在2024年Q1-Q3中国零售药店终端销售规模超过30亿元。从TOP20来看,实体药店:超10亿大品种领跑,太极、天士力、云南白药上榜;网上药店:保济丸暴涨111%,恩威挺进TOP4品牌。
近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祛暑剂销售情况(单位:亿元)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米内网数据显示,中成药祛暑剂在2024年Q1-Q3中国零售药店(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终端销售规模超过30亿元,是消化系统中成药TOP2亚类,而城市实体药店是主要销售渠道。
从剂型来看,溶液剂占据主流,丸剂位居第二,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从在销品种数量来看,产品近40个,品牌近300个。
2024年Q1-Q3中国零售药店终端中成药祛暑剂TOP5集团来源:米内网格局数据库
从集团TOP20来看,太极集团、广药集团、天士力、石药控股、神威药业位居前五,华润三九增速最快,同比增长近300%,石药控股、神威药业、成都恩威均有双位数增速。
实体药店:超10亿大品种领跑,太极、天士力、云南白药上榜
2024年Q1-Q3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祛暑剂产品TOP20(单位:亿元)来源: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标红为独家产品
产品TOP20中,5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藿香正气口服液以超10亿元领跑,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合剂分别位居第二、三位。从增速来看,藿香正气合剂最快,达82.62%,藿香正气胶囊增速近50%,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颗粒、藿香祛暑软胶囊均超过20%。
6个独家产品,分别为藿香正气滴丸(天士力医药集团)、正露丸(大幸药品)、龙虎人丹(上海中华药业)、保济口服液(广州王老吉药业)、普济丸(雅各臣科研制药)、老范志万应神曲(泉州中侨药业),其中,藿香正气滴丸(天士力医药集团)是唯一一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独家产品。
2024年Q1-Q3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祛暑剂品牌TOP20(单位:亿元)来源: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注:销售额低于1亿元用*表示
品牌TOP20中,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超10亿元,天士力医药集团的藿香正气滴丸、石药江西金芙蓉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神威药业集团的藿香正气软胶囊均超1亿元。
从增速来看,吉林三九金复康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的藿香正气胶囊翻倍,分别同比增长487.28%、175.17%;石药江西金芙蓉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神威药业集团的藿香正气软胶囊、云南白药集团的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胶囊、北京同仁堂科技制药的藿香正气水等8个品牌有双位数增速。
藿香正气口服液在2024年Q1-Q3中国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超过10亿元,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市场份额最大。资料显示,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先后进入《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嗳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等权威指南共识,还入选国家卫健委《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太极集团表示,公司在科研板块将深挖开放协同的融合创新平台潜力,加大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大品种和潜力产品的二次开发,在稳步推进在研项目同时,加快项目立项和引进新产品,强化科研赋能销售。
藿香正气水在2024年Q1-Q3中国城市实体药店销售规模超过3亿元,是TOP20中在销企业数最多的产品,超过60家,云南楚雄天利药业的市场份额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品牌TOP20中,藿香正气水有8家企业上榜,云南白药集团、北京同仁堂科技制药、四川彩虹制药、腾药制药、天府康达集团府庆制药增速均超过20%。
网上药店:保济丸暴涨111%,恩威挺进TOP4品牌
2024年Q1-Q3中国网上药店中成药祛暑剂产品TOP20(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注:销售额低于5000万元用*表示,标红为独家产品
产品TOP20中,藿香正气水销售额超过1亿元,保济丸凭借111.66%的增速晋身TOP5。此外,藿香正气合剂、人丹、藿香正气颗粒等4个产品增速均超过50%。
6个独家产品中,正露丸(大幸药品)、保济口服液(广州王老吉药业)、老范志万应神曲(泉州中侨药业)均有双位数增速。
2024年Q1-Q3中国网上药店中成药祛暑剂品牌TOP20(单位:万元)来源:米内网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注:销售额低于5000万元用*表示
品牌TOP20中,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和四川依科制药的藿香正气水销售额均超过5000万元,恩威(江西)制药的藿香正气合剂挺进TOP4品牌,而吉林三九金复康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广州王老吉药业的人丹、湖北太子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是新上榜品牌。
从增速来看,吉林三九金复康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和广州王老吉药业的保济丸翻倍,分别同比增长524.76%、122.32%;9个品牌有双位数增速,其中,广州王老吉药业的人丹和湖北太子药业的藿香正气合剂增速均超过50%。
藿香正气合剂在2024年Q1-Q3中国网上药店同比增长84.36%,销售额已超过2023年全年,在销企业数有12家,恩威(江西)制药的市场份额最大,其次是吉林三九金复康药业。
资料来源:米内网数据库、公司公告注:米内网《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实体药店,不含县乡村药店;《中国网上药店药品终端竞争格局》,统计范围是:全国网上药店所有药品数据,包括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及私域平台上所有网上药店药品数据;上述销售额以产品在终端的平均零售价计算。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投稿及报料请发邮件到872470254@qq.com稿件要求详询米内微信首页菜单栏商务及内容合作可联系QQ:412539092
【分享、点赞、在看】点一点不失联哦
2月6日,安徽省黄山市医保局公示了本省2024年度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此次结果共涉及11个品种,共33家企业中标,但未公开具体价格和降幅。
值得注意的是,较之前的正式集采文件,有两个采购组的药品未出现在拟中选名单中。
根据公告,未公示的分别是“脑心通、通心络、脑心安”和“参松养心、稳心”两个采购组,包含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脑心安胶囊,以及参松养心胶囊、稳心颗粒。这5个品种均是此次安徽集采中的独家品种。两大采购组分列安徽省中成药集采首年采购需求量第一、二位,报量分别在1.41亿粒和7738.6万粒/袋。
对于两个独家品种采购组的突然“消失”,外界猜测可能是品种流标。
健识局注意到,今年11月,安徽省中成药集采文件中共纳入了22个品种,如今拟中选名单只剩下了一半。除两大独家品种采购组外,其余采购组中如桂龙咳喘宁胶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共6个品种也落选。
健识局从安徽省医药联采办获悉:此次公布的结果已包含了所有拟中选的采购组,没有公布的即未中选。
独家品种降价难
2024年,安徽省启动了中成药集采。由于首次向OTC品种“开刀”,如感冒灵、感冒清热颗粒、强力枇杷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都是市面上十分常见的OTC药品,又加上名单中不少是独家品种,安徽省这次集采备受关注。
而这次安徽的结果证明,中成药集采并没那么简单,尤其是独家品种动不得。
步长制药的脑心通胶囊已经是多次被纳入集采目录,并且流标。2021年来,脑心通胶囊曾先后被纳入广东联盟和浙江省级中成药集采,当时都逃过一劫。然而去年4月,步长制药被医保部门约谈,脑心通胶囊的价格才被下调,48粒、72粒规格的挂网价分别被调至26.26元、38.81元,降幅最高达19.4%。
还有一些首次列入集采的独家品种,如以岭药业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天昌元的脑心安胶囊,以及步长制药的稳心颗粒,个个都是内服中成药的畅销品种。米内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内服中成药榜单中,脑心通胶囊的销售额排名第三,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等分列第8、9、12名。
让这些品种降价接受集采条款,安徽没能做到。
一些剂型独家、拥有足够大品牌影响力的产品,也不买地方集采的账。安徽集采中的桂龙咳喘宁组,目前桂龙咳喘宁蜜炼膏、颗粒、胶囊三种剂型均由桂龙药业独家持有,桂龙咳喘宁片则由广西泰诺制药、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等4家企业持有。最终,桂龙药业的桂龙咳喘宁胶囊流标,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的桂龙咳喘宁片中标。
同样的还有小儿肺热咳喘采购组,去年11月,安徽省还特别新增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进入集采名单,该品种口服液剂型仅葵花药业一家持有,但最终也并未出现在这次拟中选的名单中。
市场=价格保护伞
目前,全国中成药集采已执行至第三批,对于独家品种仍没有什么好的砍价办法。湖北省医保局就曾指出,全国省级平台采购排名前50的中成药品种中,独家品种占34个。这些独家产品替代性弱,企业没有降价动力。
安徽省医保局应该也有所预料,因此在集采文件中,对非中选品种的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采购期内,属于采购范围内但未申报的品种,申报但未中选、流标的品种,均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并定期通报。
安徽省医保局还规定:每年度非中选品种的采购量不得高于同组实际采购量的10%。如果确需使用未中选企业的药品,须向医保部门提出采购需求并说明情况,但实际采购量不得超过该医药机构填报的该厂牌药品需求量的50%。
即便如此,大多数头部企业仍选择了放弃。健识局注意到,其他非独家品种的采购组虽然都完成了集采,但中标企业大都不是市场份额最高的,也很少是上市企业。如竞争最为激烈的感冒清热颗粒,占据其市场份额最高的华润三九并未中选,而是由承德天原药业、蚌埠丰原涂山制药、迪沙药业集团等10家企业摘得。
同样的也有护肝片,中康CMH数据显示,2023年护肝片品类中,葵花药业的护肝片在零售端市场占比第一,达77.24%。而在此次安徽省集采中,葵花药业的护肝片并未中选,这一组别由蜀中药业、陕西宝灵康制药等6家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
这个判断也算合理。毕竟这仅仅是一个省的采购份额,企业不参加,影响很有限。而且中成药主要就以院外市场为主,集采也仅对院内市场有影响。因此,即使在面临更大范围的中成药集采时,企业仍然愿意冒险一试。
2021年,广东省牵头启动中成药联盟集采时,中选企业价格整体降幅已经比较温和。据机构测算,按最高申报价格,拟中标品种平均降幅56%,其中非独家产品平均降幅约60%,独家产品平均降幅仅在20%左右。
去年年底,堪称将中成药打成“地板价”的第三批集采,独家品种仍表现出明显优势。如其中报量最多的采购组“血脂康、脂必泰、脂必妥”,中标价最高降幅达到73.4%,为西藏藏药集团的脂必妥胶囊,但独家品种血脂康胶囊降幅就明显低于同组,该品种仅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拥有批文,降幅仅33.8%。
这样看来,想要用集采把中成药的价格打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撰稿丨杨曦霞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王苗嫦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辉瑞自砍29亿美元,却割伤了首款中国产ADC
创始人黯然离场,“核酸药物第一股”易主
新事|阿斯利康重回中国区营收第一
100 项与 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四川依科制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