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Parallel,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ragonFly-T 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Clip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trial is to demonstr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ragonFly-T system in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severe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TR), who are at intermediate or greater estimated risk for mortality or morbidity with tricuspid valve surgery. Th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ll compare the investigational device (DragonFly-T system) to Control (Medical Therapy).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ragonFire Transcatheter Radiofrequency Myocardial Ablation System
This study is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ingle-group design exploratory clinical research. No control group is set, and only subjects meeting the indications of the study device are treated. After patients sign informed consent, they are screened, and those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re enrolled. The treatment involves using myocard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system and catheter-based myocardi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needle and its guidance system for treating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ll subjects are followed up before discharge, and at 30 days, 3 months, 6 months,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vely.
Safety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udy of DragonFly System for Mitral Regurgitation
To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DragonFly 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Repair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moderate-to-severe (3+) or severe (4+) degenerative mitral regurgitation in high surgical risk subjects and symptomatic moderate-to- severe (3+) or severe (4+)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 subjects who remained clinically symptomatic after adequate treatment.
100 项与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氨基观察-创新药组原创出品
作者 | 黄凯
MNC押注新加坡。
11月27日,赛诺菲投资近6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生产疫苗,可以同时生产多达四种疫苗或生物制药,并将于2026年年中全面投入运营。
华东医药创新布局持续迎来收获。
11月27日,据NMPA官网,华东医药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一款为FRα ADC药物索米妥昔单抗,另一款为利纳西普。
同日,科伦博泰公告,其靶向TROP2的ADC药物SKB264获NMPA批准上市。
在过去的一天里,国内外医药市场还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让氨基君带你一探究竟。
/ 01 /
市场速递
1)医保局:正谋划推进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11月27日,医保局发文表示,正在谋划探索推进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以及其他有关支持政策,预计在大幅降低商保公司核保成本,推动商保公司提升赔付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商保公司和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更多支持包容创新药耗和器械,更多提供差异化服务,吸引更多客户投保,促进商保市场与基本医保形成积极正向的良性互动,从而激活更多潜在资金投入商保,促进更多新的高端医药技术和产品投入应用。
/ 02 /
医药动态
1)首个干眼鼻喷雾剂在国内获批上市
11月27日,箕星药业宣布,其眼科产品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增加干眼患者的泪液分泌。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治疗干眼症状和体征的鼻喷雾剂药品。
2)正大天晴PD-L1单抗获批治疗子宫内膜癌
11月27日,正大天晴宣布,其PD-L1单抗TQB2450获批新适应症,用于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既往接受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失败且不适合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的非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非错配修复缺陷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
3)科伦博泰TROP2 ADC获批上市
11月27日,科伦博泰公告,其靶向TROP2的ADC药物SKB264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治疗针对晚期或转移性阶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成人患者。
4)泽德曼医药本维莫德乳膏获批上市
11月27日,据NMPA官网,泽德曼医药的本维莫德乳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
5)华东医药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11月27日,据NMPA官网,华东医药两款创新药获批上市,一款为FRα ADC药物索米妥昔单抗,另一款为利纳西普。
6)志呈科技ZC2211获临床许可
11月27日,据CDE官网,呈科技ZC2211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7)阿斯利康AZD2936获临床许可
11月27日,据NMPA官网,阿斯利康AZD2936获临床许可,适用于PD-L1高表达(TC≥50%)且无驱动基因改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细胞NSCLC受试者的一线治疗。
8)百济神州注射用BG-T187获临床许可
11月27日,据NMPA官网,百济神州注射用BG-T187获临床许可,拟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研究。
/ 03 /
器械跟踪
1)圣湘生物相关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11月27日,圣湘生物公告,公司的产品B族链球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六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六项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多重荧光PCR法)、细胞保存液于近期获得欧盟CE IVDR认证。
2)英智科技脉冲磁场刺激仪获注册批件
11月27日,据NMPA官网,英智科技脉冲磁场刺激仪获注册批件。
3)澳华内镜结肠电子内窥镜等多款器械获注册批件
11月27日,据NMPA官网,澳华内镜结肠电子内窥镜等多款器械获注册批件。
4)德晋医疗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注册批件
11月27日,据NMPA官网,德晋医疗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获注册批件。
/ 04 /
海外药闻
1)赛诺菲投资近6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生产疫苗
11月27日,赛诺菲投资近6亿美元在新加坡建厂生产疫苗,可以同时生产多达四种疫苗或生物制药,并将于2026年年中全面投入运营。
2)安进公布减肥药最新研究结果
11月26日,安进公布其在研减重疗法MariTide在一项为期52周的临床2期研究的积极结果。分析显示,在没有2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人群中,MariTide在第52周实现了平均体重减轻约20%,且未出现体重减轻平台期,表明治疗超过52周后患者的体重可能进一步减轻。
PS: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氨基君微信号交流。
瓣膜市场变天了。
根据心脏瓣膜结构,瓣膜市场可细分为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市场。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分为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
首先,在主动脉瓣膜市场,介入治疗(TAVR)手术量已逼近外科手术数量,预计2024年TAVR手术量有望超越主动脉瓣外科手术数量。
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质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纳入HQMS系统的TAVR手术量为9629例,而主动脉瓣外科手术量为9928例,两者数量极为接近,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重要手段。
其次,在二尖瓣市场,诸多新品获批上市,行业进入乱战阶段。今年以来,美敦力的二尖瓣瓣膜修复成形环SimuForm、爱德华生命科学的二尖瓣瓣膜、国产企业佰仁医疗的二尖瓣成形环等均在国内获批上市。
此前不久,捍宇医疗的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和德晋医疗的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也相继获批。可以看到,新获批产品与传统产品、外科手术产品与介入治疗产品,将在二尖瓣市场展开一番混战。
最后,在缺乏有效治疗方式的三尖瓣市场,介入治疗得到了临床数据验证,有望成为“金标准”。长期以来,三尖瓣外科手术数量较少,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且临床医生在三尖瓣手术的时机选择等方面存在争议,使得三尖瓣疾病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
如今,市场上出现了令人信服的治疗方式及临床数据,如爱德华生命科学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和雅培的经导管三尖瓣修复产品均以良好的临床数据获得FDA批准。临床数据证实:三尖瓣介入治疗产品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植入后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瓣膜介入治疗加速渗透、创新产品陆续上市、新兴技术逐步应用,瓣膜大市场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01
外科瓣膜占主流,雅培、佰仁持续创新
今年以来,国内瓣膜市场有多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且这些产品的应用正推动行业不断变化。
在瓣膜市场,外科手术仍是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瓣膜疾病手术治疗方式中,外科手术占比73.2%,介入手术占比26.8%。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介入治疗尽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被证实疗效并被写入诊疗指南,但其适应症受限,不能代替所有外科手术。
例如,介入瓣膜的寿命较外科机械瓣膜更短,不适合65岁以下患者使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介入治疗术式)适用于病变较轻的二尖瓣狭窄患者,但对于病变较重的类型,或者伴有左心房血栓、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合并症状的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传统的外科手术还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瓣膜病住院患者中,二尖瓣患者占比达50.3%。而在二尖瓣患者手术治疗上,外科手术占比约为97%(2023年二尖瓣外科手术约5.4万例,二尖瓣介入手术约1652例)。
可以看到,在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是并存且互补的。也因此,国内外各个瓣膜企业仍在持续优化、创新外科瓣膜产品。
例如,2024年6月,雅培全新一代生物瓣膜Epic Plus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更换病变、受损或故障的二尖瓣,也可用于替换先前植入的人工二尖瓣。该产品是雅培Epic的升级产品,而Epic已植入了超过25万名患者,充分验证了安全性、有效性。
相比于Epic,雅培推出的新一代生物瓣膜Epic Plus在传承了Epic产品特性的基础上,改善了显影性和易植入性。
具体来说,Epic Plus是一种人工生物假体瓣膜,不需要长期使用血液稀释剂药物,且其较上一代产品增加了不透射线的标记,该标记使临床医生能够在瓣中瓣手术中更好地通过X射线观察和放置经导管瓣膜。
另外,Epic Plus的外形较低,易于观察,且不易阻塞左心室流出道,Epic Plus瓣叶在打开时不易在支架柱之间形成阻隔,使其减少植入缝合阻力和植入后瓣旁泄漏,实现更好的植入性。
为了提高耐用性,雅培还对Epic Plus瓣膜的瓣膜组织进行了抗钙化处理,以减少钙的积聚。根据临床数据,采用抗钙化技术后,该产品具有长期的性能和耐久性,产品寿命有望延长10-15年,甚至更长。
除了雅培,国产企业佰仁医疗也推出了国内同品种首个专用于各瓣位心脏瓣膜瓣叶修复、主动脉瓣叶成形和重建的产品——心脏瓣膜生物补片。
对于大量存在的年轻的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而言,植入人工心脏瓣膜(换瓣手术)并不是最佳选择。
一方面,临床研究显示,植入机械瓣的非老年成人,存活率显著低于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普通人群,且需终生抗凝,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植入生物瓣的非老成年人,也存在长期死亡率过高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年轻的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瓣膜修复术被认为是一种更好地选择,其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和存活率,瓣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过去,国内市场因没有专用于这类患者瓣叶修复与重建的瓣叶材料,医生只能选用自体心包或其他补片类材料,但这些替代材料存在术后过早衰败的风险。佰仁医疗推出的这款心脏瓣膜生物补片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据了解,该心脏瓣膜生物补片源自佰仁医疗现有外科生物瓣的瓣叶片材,即外科牛心包瓣的瓣叶部件,其化学改性处理及抗钙化和耐疲劳性能特征完全相同,可为心脏瓣膜成形和重建手术提供优质耐久的瓣叶材料。
佰仁医疗与专家合作发表的循证医学数据证实,用心脏瓣膜生物补片可获得远比人工瓣膜更好的生活质量和耐久性,也为之后的接续治疗创造了更好的介入治疗条件。这也意味着心脏瓣膜生物补片的上市为50岁或以下的瓣膜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02
新型介入瓣加速获批,波科、纽脉大战外科瓣
不止是外科瓣,创新的介入瓣膜也在加速获批。
例如,2024年7月,波士顿科学推出的经导管植入式主动脉瓣膜ACURATE neo2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据了解,ACURATE neo2是由波士顿科学开发的新一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其保持了上一代产品的优势特点,并做出了多项改进和优化。
相较于上一代ACURATE neo瓣膜产品,该产品采用新型的环形密封专利技术,裙边面积密封增大了60%,使其能够覆盖支架的全部腰部,进而适应不规则钙化的解剖结构,减少瓣周漏;同时,该产品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临床数据显示,与上一代产品相比,ACURATE neo2中度或重度瓣膜反流情况明显减少,预期瓣膜表现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在TCT 2024大会的LBCT专场,Michael J. Reardon教授汇报了ACURATE neo 2对比已上市产品SAPIEN 3和Evolut R/PRO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1年随访结果,ACURATE neo2瓣膜未达到主要终点的非劣效性。
Reardon教授认为:“本次试验未达预期,部分原因是术者经验欠缺,并对ACURATE neo2瓣膜产品不熟悉,主要原因是术中瓣膜扩张不足。事实上,当只分析术中瓣膜充分扩张的病例时,Acurate neo2瓣膜和 Evolut/Sapien瓣膜之间的死亡率和卒中率是相当的。”
在国内市场,纽脉医疗也于2024年8月推出了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这是纽脉医疗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研发出的国内首款球囊扩张式瓣膜系统,适用于经心脏团队结合评分系统评估后认为患有有症状的、钙化的、重度退行性自体主动脉瓣狭窄,不适合接受常规外科手术置换瓣膜、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患者。
据悉,Prizvalve对标国际最新一代的球扩瓣技术,采用球扩式短支架瓣膜设计。相较于采用自膨胀技术路线的TAVR产品,该产品采用球扩式设计,可通过球囊的扩张来定位和固定。这种设计拥有更精确的尺寸匹配和较低的瓣周漏风险。基于其精确性,球扩式瓣膜更适合瓣环尺寸适中且钙化不重的患者。
另外,Prizvalve的瓣架采用钴铬合金,其所产生的径向支撑力可将残瓣压缩至更小的尺寸;其输送系统具有更优异的调弯性能,使术中主动脉弓通过性更好,有效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并实现精准定位。纽脉医疗还通过生物组织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瓣膜的使用寿命。
目前,佰仁医疗等企业也推出了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
随着更多不同技术路线的介入瓣膜获批上市,预计瓣膜介入手术将加速渗透。
03
不惧产业恐吓,国产创新瓣膜产品快速推进
多年前,王传福刚开始造车时说过一句话:“很多企业因为不了解,会把技术想象到令人畏惧的高度,这种畏惧正是对手给后来者营造的一种产业恐吓,他们不断地告诉你,做不成、投入很大、研发很难,直到你放弃。其实你解决不了的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乏勇气。”
以瓣膜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波科、雅培、美敦力、爱德华生命科学等跨国巨头均会宣称高端医疗器械的技术难度。
不可否认,瓣膜等高端医疗器械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但国内创新企业已凭借勇气与决心打破了壁垒,并快速创新瓣膜产品。
例如,科凯生命就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可调控经导管主动脉瓣反流瓣膜PIONEER TAVR,该产品已获批进入绿色通道。
据了解,目前临床上大部分TAVR产品缺乏定位件装置,导致固定需要依靠较强的径向张力。这意味着此类产品只适用于钙化组织较硬的病变瓣膜,用于无钙化的瓣膜则易发生移位、瓣周漏、瓣膜血栓等问题。
科凯生命研发的这款PIONEER TAVR则专为无钙化的主动脉瓣反流患者设计,其全球首创的三维调弯系统,能够精准推送瓣膜到达指定位置。同时,其瓣膜定位装置可回收,锚定装置可独立旋转,大幅提升手术安全性,并且瓣膜植入位置精确可控,大幅降低了患者起搏器植入风险。
另外,该产品的自膨式支架设计使其能够扩张并压紧原有的病变瓣膜,确保新瓣膜与心脏结构的良好密封,防止血液逆流。
FIM研究结果证明:PIONEER TAVR安全有效,且短期结果十分显著:研究纳入的10位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外科或死亡,30天随访瓣膜血流动力学稳定,跨瓣压差低,无残余反流。
先瑞达也于2024年9月获批了国内首款八球囊空腔设计的心脏瓣膜球囊扩张导管RunFlow。该产品用于主动脉自体瓣膜扩张,简化手术操作,提高安全性。
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TAVR术中的关键环节。但是,传统的瓣膜球囊在扩张时会完全阻塞主动脉瓣口,阻断主动脉血流。扩张过程中球囊容易移位、心肌可能受损,严重时可导致加硬导丝切割心室导致心室破裂。
先瑞达心脏瓣膜球囊扩张导管RunFlow,图片来自先瑞达官方微信
针对此难题,先瑞达突破了既往实心圆筒状的球囊设计,研发出国内首款八球囊空腔设计的心脏瓣膜球囊扩张导管。其由8个小球囊体组成,球囊体围绕内管一周,形成空腔结构。在球囊完全充盈状态下,血液也能顺利通过,并保持稳定的脉压水平。
这有助于球囊在扩张过程中不易移位,更无需高速起搏,即可实现长时间球囊扩张,大幅降低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效提升手术安全性、便捷性和操作性。
除此之外,臻亿医疗、捍宇医疗、德晋医疗等国内创新企业均不惧技术难度威慑,研发出经导管二尖瓣瓣膜系统。其中,臻亿医疗研发的经导管二尖瓣瓣膜系统采用心尖锚固式瓣膜,适用于95%以上的二尖瓣疾病患者(二尖瓣反流和二尖瓣狭窄),可经心尖入路,具有多种规格和一体式输送系统。该产品已进入绿色通道。
捍宇医疗推出的经心尖二尖瓣夹系统已获NMPA批准。该产品是世界首个经心尖二尖瓣缘对缘修复器械,具有操作简便、无需放射线、夹合范围大等优点;德晋医疗研发的经导管二尖瓣夹系统也于2023年11月底获批上市,该产品适用于经心脏团队评估后认为,存在外科手术高风险,且二尖瓣瓣膜解剖结构适合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MR≥3+)患者。
好像是觉得不够震撼,心岭迈德又在年底为瓣膜领域增加了一个重磅信息。2024年11月,心岭迈德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分子聚合物人工心脏瓣膜成功开展首例植入,并已完成一个月随访,术后一个月超声结果显示植入的高分子聚合物人工瓣膜各项指标优异。
此前,以心医疗曾在TCT2024会议上公布其高分子瓣膜产品的早期临床数据: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一年期效果,血流动力学性能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在所有指标上均显著改善
高分子瓣膜不同于其他瓣膜创新产品,这是结合了机械瓣与生物瓣两者优势,有望替代传统人工瓣膜的产品。
目前,瓣膜市场已进入新获批产品与传统产品、介入瓣膜与外科瓣膜、经心尖入路与经股入路大混战的状态,随着高分子瓣膜的顺利推进,预计高分子瓣膜也将与机械瓣、生物瓣展开大战。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杭州
2024年7月16日
/美通社/ --
在医疗科技的浩瀚征途中,唯有敢于破浪前行、持续深耕的探索者,方能引领行业之舵。
针对肥厚型心肌病这一全球医疗难题,尽管传统疗法众多,但真正高效且优质的解决方案极为稀缺。
德晋医疗举创新之力研发
DragonFire
®
经导管心肌射频消融系统,该系统,以其创新技术肥心新治,填补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治疗领域市场空白;以微创、精准、安全为核心优势,为肥心患者提供可靠治疗选择。
东北心血管病大会(
NCC 2024)第28次腾飞之际,
国内外顶尖学者荟萃,共同探索医学新边疆。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方臻飞教授向全球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公布
DragonFire
®
经导管心肌射频消融系统的前沿探索——一项基于 14例病例的前期临床研究成果,备受广泛赞誉与深切关注。
重点结果摘要
1. 患者3个月临床随访数据显示室间隔厚度、峰值LVOT压差均明显改善;
2. 心力衰竭标志物NT-pro BNP从基线至术后6个月降低853.3pg/ml;
3. 患者情况稳定,生活质量改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方臻飞教授演讲
方臻飞教授表示,DragonFire
®
探索性临床试验于2022年10月完成全球首例人体临床应用暨首例探索性临床试验入组以来,至今已完成14例。其中10例患者3个月临床随访数据显示室间隔厚度、峰值LVOT压差均明显改善。室间隔厚度从22mm减小到17mm(P<0.05),左室流出道压差从82mmHg降低至14mmHg(P<0.001),说明术后3个月疗效显著,这一结果稳定维持至术后6月,受试者基线、出院前、术后30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均LVOTG峰值分别为:74.78±30.47mmHg、37.22±30.4mmHg、25.63±14.24mmHg、23.33±17.83mmHg、21.00±9.00mmHg。心力衰竭标志物NT-pro BNP从基线至术后6个月降低853.3pg/ml。术后30天新发传导阻滞1例(8.3%)、手术相关起搏器植入1例(8.3%),与中心同期14例经皮室间隔酒精消融术相比,新发传导阻滞发生率低(70% vs. 8.3%);起搏器植入发生率低(14.3% vs. 8.3%)。
随访结果充分验证
DragonFire
®
在治疗层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技术不仅显著成效降低
LVOTG,减轻心肌肥厚,有效改善LVOT梗阻,还成功缓解了心力衰竭的困境,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的生存质量提升和救治希望。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方臻飞教授演讲
方臻飞教授同时分享了该技术的创新原理与器械的优秀性能。
DragonFire
®
创新技术仅需在微创介入下经股动脉入路,经心内膜将消融针刺入室间隔肥厚心肌部位进行射频消融,进而减少室间隔心肌厚度,改善LVOT梗阻,适用于更广泛患者人群。并且
器械的创新设计,可精确控制消融范围、精准控制消融温度,充分提高消融效率使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更高。
DragonFire
肥厚型心肌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体外循环下室间隔切除以及经导管酒精消融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外科开胸手术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大,而酒精消融治疗受血管解剖结构限制,且酒精流动性强,易扩散,损伤传导束等正常结构,造成严重并发症。
DragonFire
®
及其创新术式由德晋医疗创新研发,采用国际首创的经导管心肌内射频消融技术治疗HOCM,具有不开胸、疗效快、并发症少、创伤性小、消融范围精准可控等诸多技术优势。
2024年4月19日,DragonFire
®
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进入创新通道。
因此,DragonFire
®
能够加速在临床的入组和市场进程,确保创新型医疗器械更快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为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100 项与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