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药物发现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6天后,由同写意倾情策划的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和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即将在泰州中国医药城盛大举办,一场医健产业的嘉年华即将拉开帷幕!
围绕如何实现生物技术的价值创造与医健产业的投资价值这一时代命题,10余位院士和200多位行业先锋人物将在一场主旨报告,两场主题论坛和20场专场活动中展开精彩演讲。一个个主题活动直指行业痛点,时代热点:新药逻辑,NewCo模式,新药出海,新药“核”处去,人用药开发宠物药,合成生物学,银发医药,医美“芯片”,外泌体产业,药企并购......
博采创新思想,览阅先锋企业,会见时代人物!11月29日至30日,让我们共赴中国医药城,与200余位报告嘉宾一起共寻中国医药大健康发展机遇;与300家优秀展商一道,同寻合作良机,聚发展伟力。
戳我!全日程精彩揭秘!
戳我!300+展商名录提前看!
戳我!马上1V1预约,机会抢先!
戳我!好礼领不停!
嘉宾名单
院士科学家(12位)
监管机构,学/协会专家(20位)
段政明: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原副司长
董义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原化药评审处处长、首席评审员
顾维军: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资深会长
徐述湘: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
王学恭: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
段继东: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程增江: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同写意董事长
邢厚恂: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院长
王小宁:中国老年与老年医学增龄健康科普委员会主委,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菊芳: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会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学科带头人
赖晓云:中国兽药协会宠物医药分会会长
王 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生物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席,硕腾中国总经理
徐炜骏: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生创委秘书长
胡 波: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委会秘书长、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慈铭乐城医院董事长
李 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副主委,九泰药械总经理
张苏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李 治:中美化妆品协会前主席,原欧莱雅北美原料负责人
郁春景: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康 震: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务副主委
宋银峰:中国绿发会环境与过敏医学专委会主任
律所/投资界嘉宾(42位)
陈明键:东方高圣创始人、董事长
陈 旸:华商律所高级合伙人
储旻华:全璟投资合伙人
崔增英:民生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
杜方尧:国投招商执行董事
段 枫:信立泰投资部总经理
范亚智:星空资本合伙人
冯 柳:凯辉基金投资总监
顾翠萍: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
韩风金:石丰昕汇总经理
何 宁: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何 雄:天择资本合伙人
何嫣然:曜金资本投资总监
胡 斌:斌哥医械圈创始人
花正金:天择资本合伙人
姬 伟: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
李 瑞:纽扣资本合伙人
林 雷:建银国际医疗成长基金董事长
刘 辰:美国Locust Walk 董事总经理
刘 骏:华杰高景医疗产业基金执行董事
刘毅铭:科律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
柳 丹:鼎丰资本管理合伙人
卢意光: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罗 飞:誉衡药业副总经理、并购负责人
牛丽华:清大明韵创投高级合伙人,清大浦华实业董事长,悦游体育董事长
戚 飞:君联资本执行董事
屈红林:磐缔创投创始合伙人
盛文杰:国药控股投资总监
孙晓丹:歌路资本创始人
唐燕发: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CEO
王大松:奥博资本全球合伙人
王 晖: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
王 坤: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高级经理/注册会计师
王 镇:铭丰资本合伙人
谢 厅:高瓴创投董事总经理
闫 熙:生物岛产服投资事业部合伙人
叶 霖:前高盛董事总经理,亚太研究部医药行业研究主管
袁成飞:普华永道咨询上海分公司合伙人
张 泳:天择资本合伙人,北京大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朱杰伦:纽扣资本合伙人、资深biotech产融专家和创业者
朱 迅: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创始理事长、中国创新药导师
邹继娇:生物岛产服CEO
学术/产业界嘉宾(132位)
Ian Fraser Sanderson:澳洲昆士兰大学医学及外科专家
白 戈:先通医药副总裁
蔡继鸣:纽瑞特医疗董事长
陈建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智能制造和活体打印研发中心副主任,清源至芯创始人
陈 平:芙莱特(深圳)精准营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 涛:荃信生物创新药中心负责人
陈晓忠:因诺生物总经理
陈 怡: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兼研究员
陈侑晨:和铂医药亚太区业务副总裁
陈宇哲:升斗小药创始人
成森平:三迭纪医药创始人、CEO
戴秋云:中晟全肽研发副总经理
翟留涛:达博生物副总经理
丁功捷:荣捷生物总经理
丁伟波:BioGen渤健亚太区总裁
段 清:东曜药业药物研发及技术开发负责人
樊 琳:药明巨诺副总裁,市场准入与创新支付负责人
范 军:越洋医药CTO
范 开:派金生物董事长、总经理
方 磊:乐普生物副总裁,乐普创一总经理
方 鹏:江苏迈威康质量研究部总监
冯 军:药销通创始人
葛啸虎:天津外泌体科技董事长
耿月兵:赛诺生物总经理
龚 刚:慧保福达健康董事长
顾佳俊: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
郭青苇:茗泽中和商务总监
韩 李:韩茜美投资创始人
郝献平:亚宝药业总裁战略顾问
何 静: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
黄 青:百力思康CTO
姜纲文:源天生物CFO
姜 帅: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博生物高级经理
金才良:乐励仕生物总经理
蓝灿辉: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iMeta期刊联合创办人及执行主编
黎 晌:诺泰生物首席投资官/CIO
李 靖:药渡董事长,欧博方医药董事长
李明新:思鹏生物总经理,同写意生物医药新基建链盟秘书长
李 平:广州知易科技副总经理、广东省活体生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晓宁:迈尼生物总经理
李亦争:华熙生物董事、副总裁
李 翊:默克中国创新中心原业务探索负责人
李云峰:迈博药业执行董事
李 战:济群医药董事长
李长飞:思鹏生物生产负责人
李 志: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李志民:医药舌圈专家
刘孟元:立元生物创始人、CEO
刘 密:达尔文细胞CSO
刘 想:镁孚泰生物CEO
刘 肖:行诚生物副总裁,同写意首席品牌官
卢 坤:武汉医科所沃昕研究院、朝晖再生基因细胞新药联合创始人
陆文岐:瑞玞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罗思施:创尔生物首科办主任,赤萌医疗总经理
罗 钊:利夫生物首席市场官
骆世忠:岸金生物创始合伙人、CEO
马元辉:皓元医药创新药研发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
毛 化: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孟八一:同写意美国医药特约评论员
孟晓峰:海昶生物联席总裁
孟 竹:普瑞纯证CEO
莫亚勤:九泰药械副总经理兼医学部总监
潘 婷:东富龙生物工艺耗材应用总监
齐 凯:大湾生物CTO
钱 诚:芙迈蕾临床研究经理
阙 红:启德医药CTO
沙 薇:扬厉医药CEO
沈青山:易慕峰联合创始人
史 琳:远大医药集团原首席医学官,灵迅医药董事长
姒亭佑:BC Asset Management CEO
宋云龙:石药集团-上海翊石总经理
苏贤德:正大天晴顺欣制药CMC负责人
孙伟杰:深势科技创始人、CEO
孙 艳: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共同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兼新药创制BG董事长
谭 验:未知君联合创始人、CEO
田文志:宜明昂科创始人、董事长
田亚华:亚华医美创始人
童友之:开拓药业创始人
汪 涛:时代方略合伙人
王代丰:博峰微球科技董事兼总经理
王 海:海川会会长
王 恒:百思力董事长
王宏伟:博莱得利生物董事长
王佳钧:FTA副总经理,TOP创新区研究院秘书长
王 珏:英矽智能科技亚太区BD负责人
王立峰:慧药咨询联合创始人,沣瑞医药总经理
王立军:行诚生物联合创始人、CEO
王 巍:华为战略研究院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总监
王 昕:九泰药械医学经理
王延涛:迈邦生物CEO
王 瑶:呈诺医学科学家
王 正:思诺生物CEO
魏 卿:博雅干细胞高级研究员
吴 川:中南大学教授、诺合新生物创始人
夏 天: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
熊小超:微创生成(微创医疗)CEO
须 涛:智核生物董事长
徐 百:纳通生物创始人
徐 涛:智化科技副总裁
徐 洋:雍禾医疗创新业务线CEO
严亚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杨达志:鼎升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杨 笛:翰宇药业董事、副总裁
杨 建:倍轻松用户运营部总监
杨 南:腾讯医疗健康高级产品经理
杨 楠:香港QuantumLife 公司首席生物官
杨一杰:汇芯生物CEO
叶 非:华润九新质量总监
应欣翔:美琉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于奇文: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宠物先进科学转化中心主任,国宠先进科学CEO
余力行:肽源(广州)生物销售总监
袁建栋:博瑞医药董事长
袁玉珍:量准医疗总经理
岳述荣:璞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张建新:翊曼生物总经理
张金忠:典晶生物创始人、CEO
张平涛:药明生物BD总监
张帅鑫:复向美学联合创始人、CEO
张 腾:数智健康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赵 郑:医药舌圈专家
郑 彪:邦耀生物CEO
钟闻歌:锐格医药集团联合创始人、CTO
周光前:深圳大学抗衰老与再生医学中心教授,丹伦基因科技创始人
周国瑛:亦诺微医药创始人、董事长
周伟正:和晨生物联合创始人、CTO
朱 义:百利天恒董事长
朱正诞:深势科技药物发现事业部联席总裁
宗鸿亮:星奕昂生物CMC副总裁
左 敏:上海医药前执行董事、总裁,上海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前董事长
左 涛:耀海生物首席技术官
张裕民: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荣誉主席、同写意核药顾问
注册报名
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
免费报名
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
免费报名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采用线上注册方式报名!席位有限,报名从速。
活动咨询
报名咨询
翁 琦:17751479618
丁杰逸:19910274182
晏 仔:18136948168 (E1-1馆)
商务合作
李 珍:13522802756
李佳媛:17718589627
林锐铭:17365430165
媒体合作
李 纯:19910611152
住宿交通
🏠展览地址:中国医药城会展中心E1馆2号门
🏨关于住宿
1、泰州万怡酒店(距场馆约260米)
协议价:大床房446/晚(含早)
双床房481/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李婷婷 15052408391
2、泰州日航酒店(距场馆约400米)
协议价:大床房408/晚(含早)
双床房468/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冯章霞 13773565035
3、全季酒店(泰州医药城会展中心店)(距离场馆约500米)
协议价:大床270/晚(含早)
双床290/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艾莎莎 18705262098
4、泰州医药城瑞贝庭公寓酒店(距离场馆1.6km)
协议价:大床房228元/晚(含早)
双床房228元/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周晓 13515151928
5、泰州中国医药城智选假日酒店(距离场馆2.2km)
协议价:高级房 318元/晚(含1-2早)
豪华房348元/晚 (含1-2早)
商务套房 438元/晚 (含1-2早)
订房联系人:申宁 18252929375
6、锦江之星泰州医药城酒店(距离场馆2.2km)
协议价:大床房208元/晚(含早)
双床房208元/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王炜 13775699288
7、泰州市维景国际大酒店(距离场馆8.6km)
协议价:城景高级大床房 368元/晚(含单早)
城景豪华房398元/晚(含单早)
城景高级双床房428元/晚(双早)
城景豪华双床房458元/晚(双早)
城景高级套房 528元/ 晚 (含双早)
订房联系人:吕涛 19952968628
※以上酒店报活动名称即可享受团队协议价格
🚇关于交通
各站点与场馆的距离和时间,请参考下图
相关链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错过“泰”遗憾!泰州医博会倒计时7天,参会指南一文就GO了
• “泰”有礼!年底福利大放送,快来医博会薅羊毛啦!
• 中国医药舌圈专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的机遇与挑战
• 到泰州参加医博会,从四面八方过来真的“泰”方便
• 第15届医博会ADC专场:打造生物药创新生态链
• 第15届医博会医美专场:材料创新与轻医美发展
• “泰”相聚,共寻生物科技的价值创造与医健产业的价值投资
• 第15届医博会合成生物学专场:“风口来袭---合成生物引领医健产业新发展”
• 第15届医博会AI专场:AI技术赋能医健产业
• 第15届医博会纳通生物专场:拥抱监管,掘金无创医美新蓝海
• 第15届医博会荣捷生物专场:胶原蛋白与GLP-1产业链交流会
• 第15届医博会NewCo专场:中国新药的NewCo机遇
• 第15届医博会深圳大健康产业联盟专场: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会
• 第15届医博会天择并购专场:生物医药并购/BD的机遇和挑战
• 第15届医博会核药专场:中国新药向“核”处去
• 第15届医博会外泌体专场:外泌体用于抗衰与大健康
• 第15届医博会书画展:飞龙写意书画展,墨香与医韵的交响
• 第15届医博会痤疮专场:痤疮治疗医健前沿
• 第15届医博会NewCo专场:中国新药的NewCo机遇
• 第15届医博会宠物药专场:宠物药创新与全球化市场开发
• 第15届医博会CGT专场:CGT-CMC总监之路
• 20场专题研讨!第十五届泰州医博览会促进跨界融合与产业生态构建
• 第15届医博会抗衰长寿专场:基于先进医疗的长寿医学
• 展位告急!300+展商名录抢先看!速速报名,错过再等一年!
• 第15届医博会新药思想专题:中国与美国的创新药逻辑
• 中国医药舌圈专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的机遇与挑战
• 秋日好礼,相约泰州!第十五届医博会报名即可领大奖啦
• 同写意策划丨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定档11月底!
联合主办:BiG生物医药创新社、Citeline
协办支持:TBD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31日(周四)14:30-17:30
线下地址:私董会不公开,另行通知
线下规模:30人(注册/审核)
线上直播:100-150人(注册成功方可观看)
背景介绍
对于全球医药行业来说,自身免疫疾病一直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领治疗领域。2024年,国内几项基于自免的高额授权合作达成,引发业界关注。也涌现了一批以双抗、ADC、CAR-T、CAR-NK、PROTAC等为代表的创新疗法!
CAR-T在自免领域的研发进展,频传喜讯。以2024年为例,7月15日,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徐沪济教授联合邦耀生物等合作伙伴在Cell杂志发表了通用型CD19 CAR-T细胞治疗3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例报道。7月24日,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在NEJM杂志报道了全球首次利用CD19 CAR-T(合源生物纳基奥仑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
TCE(T Cell Engager)在自免领域也是风起云涌。先是嘉和生物的CD20 TCE以Necow的模式进行授权自免相关疾病的开发,后是同润生物的CD19 TCE以高达7亿美金的首付款授权给默沙东。9月3日,岸迈生物宣布以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将BCMA/CD3双抗EMB-06授权给Vignette Bio。
基于以上背景,BiG联合Citeline,将于10月底,举办自免小规模私董研讨会,聚焦:TCE vs. CAR-T,自身免疫开发策略,敬请期待!
【私董会现场】
报名通道;审核制 已满员
▼
PS:开放30席位,仅限Biotech&Pharma创始人/研发/临床负责人、投资合伙人/MD、临床医生
【线上直播】
▼
PS:线上直播,需注册方可观看!
Agenda
14:00-14:30 欢迎茶歇&注册
14:30-14:40 欢迎辞
主办方/协办方
14:40-15:10 全球及中国新药开发的BD合作趋势
周淑华:Citeline首席分析师
15:10-15:40 TCE vs. CAR-T,在自免的前景及临床开发进展
顾津明:“津津药道”公众号创始人
15:40-16:10 NK/CAR- NK在自免的开发潜力和策略
王立群: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16:10-17:30 Panel:创新药开发自免,如何选择适应症?TCE vs. CAR-T,自免开发各自优势与挑战
讨论嘉宾:
王立群: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主持)
顾津明:“津津药道”公众号创始人
郑 彪:邦耀生物CEO
朱永红:岸迈生物CMO
徐应永:启函生物CMO
生物医药投资人代表
17:30-17:50 Q&A
17:50-20:30 社交酒会
合作咨询
本次会议仅开放1家协办席位,形式:社交酒会&晚宴冠名
赞助:Lisa 18662346610(同微信)
参会:Kathy 17621909690(同微信)
本期嘉宾介绍
周淑华
Citeline首席分析师
现就职于Citeline,任首席分析师,负责全球创新药数据库和咨询项目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应用与推广。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期间主要进行肝脏功能和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973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SCI论文。曾就职于上海吉凯基因担任产品经理、BD经理&产品组经理。主要专注于临床转化研究的技术及解决方案,测序/单细胞测序及质谱组学等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及病毒载体技术以及发掘新技术/创新团队助力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
顾津明
“津津药道”公众号创始人
美国Vanderbilt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曾任美国雅培/艾伯维资深科学家/项目负责人;上海恒瑞医药大分子药物执行总监;齐鲁制药集团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同润生物CSO;传奇生物中国研发负责人。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济南市“5150”引才倍增计划;领导开发过一系列单克隆抗体、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CAR-T药物。
王立群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以及辛辛那提萨维尔大学工商硕士,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博士后。王立群在美国和中国的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2021年创办的星奕昂专注于新一代创新型细胞治疗技术,开发通用型、量产化、可治疗实体瘤和自免疾病的iPSC-CAR-NK产品。在成立星奕昂之前,曾任复星凯特的创始总裁。用不到三年时间带领团队完成了奕凯达的技术落地,注册临床和生产,成为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的首个CAR-T产品。之前在西比曼生物科技担任首席运营官兼任干细胞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药理和临床研究。
王立群博士还曾在美国宝洁、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以及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的重要管理岗位上任职近20年,参与和主导了多个新药的研发及转化工作,发表论文及专著,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郑 彪
邦耀生物CEO
郑彪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系,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随后分别获得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硕士及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免疫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及杜克大学医学中心任教;随后任职于美国贝勒医学院,为该校病理和免疫系终身教授。郑彪博士学术著作丰厚,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Nature 和Science 等世界顶尖杂志上。
郑彪博士于2010年加入葛兰素史克(GSK)研发中心负责免疫学研究工作;2015年起担任美国强生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亚太地区免疫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包括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加入上海邦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前,担任驯鹿医疗公司首席科学官。
郑彪博士在制药行业,特别是在免疫治疗领域(如大分子抗体药、细胞治疗药物)深耕超过30年,对药物开发、国际医药环境、市场准入和商业化等有着深刻洞察和丰富经验。
朱永红
岸迈生物CMO
朱永红博士负责岸迈生物的转化医学及临床开发的整体战略。在加盟岸迈生物之前,朱永红博士是再极医药的首席医学官(CMO)。朱博士多年来耕耘于制药行业,在罗氏、基因泰克、武田等大型跨国医药公司的美国研发中心工作过,先后担任生物标志物和实验医学负责人、高级临床科学家、高级医学总监等职位。此前还在旧金山湾区生物科技公司Sunesis及Osel作为科学家从事转化生物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朱博士于2017年回国后,先在民企上海复宏汉霖组建了临床研究开发团队,领导多个生物类似药及创新药(涉及肿瘤、免疫、眼科)的晚临床开发和试验设计。之后加入罗氏制药上海创新中心担任全球临床开发项目&转化医学负责人职位,专注免疫/感染/眼科创新药的早期临床研究, 领导过多个治疗领域的新分子开发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朱永红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 是中国首批临床医学七年制医学生。后就读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大学医牙学院并获微生物和免疫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免疫公司DNAX的新药发现部门完成工业博士后培训。
徐应永
启函生物CMO
徐应永先生从事血液和肿瘤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已有20年丰富经验,曾参与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肺癌、胰腺癌等新药的开发。加入启函生物前,徐应永先生在再鼎医药担任医学副总裁,拥有超过4年的血液恶性肿瘤和肺癌领域的产品开发经验。在加入再鼎医药之前,他曾在百时美施贵宝和新基医药就职,专注于血液恶性肿瘤和胰腺癌等领域的临床产品开发。2011年之前,徐应永先生是一名儿童血液肿瘤科医生,专业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徐应永先生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儿童难治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在读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创新的生态系统。
BiG
2014年2月,一个专业机构:BiG生物医药创新社(Biomedical Innovation Group)在充满药味的上海张江应运而生,伴随着中国新药的黄金十载,BiG以“开放、民主、平等“的精神为宗旨,旨在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滋养原创的生态环境。
Citeline
Citeline 是 Norstella 旗下公司,提供全套功能互补的商业智库产品,相互配合以满足健康科学专业人士不断发展的需求,用于加快治疗与患者之间的双向联系。这些以患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可提供并分析数据,用于推动临床、商业和监管相关决策,并创造现实世界的增长机会。我们的全球团队由分析师、记者和顾问组成,密切关注制药、生物医学和医疗技术行业动向,以专业见解涵盖关键疾病、临床试验、药物研发与审批、市场预测等各个领域。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
上海
2024年10月22日
/美通社/ -- 10月19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办,上海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丹纳赫集团协办的2024上海生命科学创新大会圆满召开。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医疗机构管理者、临床专家、企业家、投资者等行业先行者齐聚大会现场,围绕脑健康、肿瘤、创新转化、研究型医院建设等前沿话题,共同探讨从科研创新到临床突破转化全链路能力建设之道。正值丹纳赫创立40周年之际,此次大会旨在为全球与中国医学、科学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领域政策、产业、学术、研究、医疗、资本及应用的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和全球健康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2024上海生命科学创新大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出席活动并致辞。丹纳赫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毕睿宁为大会致词,表示:"历经40年持续改善,丹纳赫已成长为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领先创新者。我们的诊断业务致力于助力医疗服务提供者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我们的生命科学和基因组医学公司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我们的生物技术业务致力于推动生物技术发展,帮助客户快速、安全且可持续地创造高质量的创新疗法。在中国,丹纳赫致力于植根中国、服务中国,探索并推动中国生物医学科学的未来。目前,丹纳赫已经整合了技术、服务能力以及解决方案,专门为中国的生态系统设计了超过12项关键产品以及14项技术工作流程,助力加速改善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丹纳赫愿意与中国的伙伴合作,帮助大家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诊断,减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并以可持续的方式发现、开发并交付改变生命的疗法。"
丹纳赫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官Jose Carlos Gutierrez Ramos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生物医药飞速发展的时代,从基因组技术到多蛋白组学和脂质学研究都在进步,加上大数据和AI的发展,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罕见疾病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丹纳赫的科学和技术正在帮助分析基础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和医生以及科学家进行合作,对人类的健康予以改进。未来,丹纳赫希望能够通过合作推进创新和进步,在中国有更多的项目牵手,赋能整个医疗行业,并且为患者带来获益。"
汇聚全球尖端力量,为全球最迫切的医疗挑战寻求技术突破
2021年起,丹纳赫邀请诺奖得主及多位杰出科学家组建了全球科学顾问委员会以指导研究和开发。此外,丹纳赫在全球与顶级学术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发起Danaher Beacon项目,旨在开展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开发改善人类健康的创新技术和应用。
大会邀请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作为首个主旨演讲环节主持人。现场,诺贝尔奖获奖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hillip A. Sharp发表"RNA生物学与治疗"的主旨演讲,并指出:"RNA不仅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更是解锁疾病治疗新纪元的关键。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推动了对疾病组织细胞构成的深入理解,对癌症免疫治疗尤为重要。"
链接政产学研医资用生态伙伴,加码生命与健康领域前沿科研转化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科技成果转化更是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江舸表示:"高质量的转化来自于高质量的研究。目前上海科技大学已转化给企业的全部专利数量达到了25%。我们期待与以丹纳赫为代表的国际优秀企业在研究型医院、医学院等项目上在未来进行长远深度的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合作,为上海培养生物医药的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新引擎”主题圆桌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蓝斐,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吴建辉,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唐惠儒,厦门大学教授林树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任士芳,丹纳赫科技副总裁、科技创新负责人Vanessa Almendro Navarro,丹纳赫股权投资负责人Murali Venkatesan,丹纳赫生物技术平台创新合作副总裁Amy Achter共同探讨。
为进一步强化对前沿科研转化的赋能,增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此次大会同步举办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新引擎"主题圆桌。来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专家们与丹纳赫围绕加强政产学研医资用之间的合作互动以探索更有效的科研转化之路、造福患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针对如何赋能前沿科研技术更快惠及患者,妙佑合作服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临床实验室协会董事会主席William Morice在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妙佑医疗一直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卓越的医疗服务,而与丹纳赫的合作则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机遇。通过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我们正共同推动诊断学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我们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正让妙佑医疗的诊断技术更加智能、高效。我相信,与丹纳赫的携手合作,将让妙佑医疗的诊断服务惠及更多患者。"
在前沿科研转化以造福患者的进程中,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代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近年来取得了诸多突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郁金泰所带领的团队在阿尔茨海默病队列建设和精准医学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会期间,郁金泰教授团队带来精彩分享,指出:"目前中国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全球痴呆患者的1/4。随着中国老龄化进展,这一疾病的疾病患病率和负担会愈发严重。AD早期是AD诊断的关键防控时期,外周血的标志物检测以及基于大数据模型的预测都是AD精准诊断要走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预防、治疗、诊断的体系,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精准全程化的管理模式,从社区筛查开始,然后逐渐进入到如何评判精准的生物标记物、诊断和长期治疗和管理的过程。"
血液肿瘤为代表的恶性肿瘤在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革命性突破,让"治愈"逐渐成为可能。大会邀请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作为这一主旨演讲环节的主持人。现场,CAR-T之父、美国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arl H. June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CAR-T细胞疗法不仅正在改变癌症治疗的游戏规则,更在开辟治疗难治性脑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前沿。我们正在探索新一代CAR-T细胞,未来5到10年,CAR-T细胞疗法有望在治疗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商业批准。"
同
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梁爱斌所带领的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
CART细胞技术治疗难治/复发血液肿瘤相关临床研究的团队之一。作为国内血液肿瘤CAR-T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的专家,他见证了CAR-T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会期间,梁爱斌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并表示:"我们团队不仅关注治疗效果,更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细胞治疗体系平台。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和公司能够和我们合作,将我们真正创新的细胞治疗产品到临床进行验证,提高整个国家细胞治疗的水平,真正让CAR-T做到普及性,真正惠及患者。"
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在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与干细胞再生医学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于胚胎发育、细胞重编程及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探索细胞命运的奥秘。在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等领域,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未来,我们将在IPS细胞治疗加强合作,做一些有创新性的工作,这将使更多患者获益。”
借此大会契机,丹纳赫同步举办了"肿瘤领域精准医学的新探索"主题圆桌,携手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肿瘤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多组学肿瘤研究、肿瘤创新药物和创新疗法、中国细胞治疗领域发展展开讨论,共促中国肿瘤精准医学的创新力量。
“肿瘤领域精准医学的新探索”主题圆桌上,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积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院长胡翊群,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常智杰,星奕昂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王立群,中以基金董事总经理耿建跃,丹纳赫基因药物平台首席科学官Sadik Kassim,丹纳赫基因药物平台业务拓展与战略副总裁Karsten Meier共同探讨。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长三角国创中心管委会委员、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宁,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任大伟,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华雪蔚,丹纳赫生命技术平台创新合作副总裁Amy Achter,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丹纳赫中国生命技术平台总裁、思拓凡(Cytiva)中国总裁李蕾,丹纳赫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共同见证《中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蓝皮书》正式发布。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全球突破性技术最为集中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性的生产力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大会期间,《中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导,丹纳赫生物技术平台思拓凡(Cytiva)支持撰写,凝聚了产业界、学术界以及政策端的智慧与心血,不仅填补了中国在生物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空白,更帮助整个行业形成广泛性共识,助力成果转化生态建设。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华雪蔚对蓝皮书进行解读,并指出:"当前生物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第一大障碍是从科研研究成果到成为产品原型之间要经历‘死亡谷',第二大障碍是从产品原型到规模化效应要经历‘达尔文海'。不管是跨越‘死亡谷'还是跨越‘达尔文海',仅靠某一个创新主体非常困难,必须依托高校院所、医疗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园区等平台,配合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多要素的整合。我们也期待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成果转化和考核激励制度不断落实,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
共建本土创新生态圈,加速医疗机构临床创新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公立医院的参与。作为医药卫生领域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公立医院承担着创新主体作用。2023年底,丹纳赫对"创升中国"本土战略升级,围绕本土创新提出"双创新加速引擎"战略,加速医疗机构的创新策源以及产业园区的企业赋能。
“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新标杆”主题圆桌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江苏产研院副院长陈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副院长曹亚南,君联资本执行董事戚飞,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周乃俊,丹纳赫中国首席科学官方焯共同探讨。
借此大会契机,丹纳赫同步举办"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新标杆"主题圆桌,携手医疗机构及产业界上下游伙伴,围绕中国医院在临床研究转化上的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机制、国内外合作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续携手多方力量搭建合作平台、加速医院"源头创新",从而更好支持医院科研与临床创新转化奠定基础。
丹纳赫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集团总裁彭阳表示:"大会围绕科研成果转化、肿瘤领域发展、以及临床转化和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理解,更为未来的研究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丹纳赫中国推出了'双创新加速引擎'战略,目的是加强与中国的医疗机构和产业的合作,推动创新和产业发展。Danaher Beacon项目是我们实施这一策略重要支柱,我们正在通过Beacon项目与中国顶尖的临床医生和学术界合作,集众人之智、合众人之力,助力将科学解决方案转化为可行的产品并应用于患者。通过这个战略,丹纳赫希望帮助中国的创新成果被世界所共享。"
从1984到2024,历经40年,秉承持续改善的精神,如今丹纳赫已成为一家真正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技术的公司。以2024上海生命科学创新大会为新起点,丹纳赫将继续发挥"链主"作用,链接全球资源与机遇,携手行业生态伙伴,持续赋能本土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科研之花结出产业硕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企业之力。
关于丹纳赫
丹纳赫是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致力于加速科技进步,改善人类健康。我们与客户密切协作,共同解决众多影响全球患者健康的紧迫挑战。凭借先进的科学与技术,以及久经验证的创新力,我们帮助实现更快速、更准确的医学诊断,降低创新疗法在研究、开发和生产中所需的时间与成本,并使其能够持续推进。丹纳赫约63,000名员工专注于科学、创新和持续改善,确保提高当今数十亿人的生活质量,为建设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基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www.danaher.com.cn。
100 项与 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