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FORESE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FORESE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相关的专利(医药)
关注并星标CPHI制药在线
ADC(抗体偶联药物)是药物研发的热门领域,目前已取得巨大成功,全球获批数量16款,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美元。
我国药企在ADC中的实力也愈发闪耀,目前已有2款产品获批上市,而且2024年更是多款国产创新ADC产品及技术平台获国外药企青睐:
● 2024年1月,宜联生物与罗氏达成全球合作和许可协议,授权后者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YL211的独家权益,交易总金额达10.5亿美元。YL211是一款c-MET靶向ADC,目前处于1期临床。
● 2024年1月,百奥赛图与Radiance达成一项独家选择权与授权协定。据协议,Radiance有权选择获得百奥赛图一款同类首 创全人HER2/TROP2靶向ADC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授权。
● 2024年5月,宜联生物与BioNtech达成ADC技术授权,合作涉及某几个靶点,潜在合作总金额达18.25亿美元。
● 2024年6月,康宁杰瑞与Arrivent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康宁杰瑞专有的连接子载荷平台及糖基定点偶联平台,发现及开发创新ADC药物。据协议,康宁杰瑞保留大中华区权益,Arrivent拥有海外权益,协议总金额高达6.155亿美元。
● 2024年7月,百奥赛图与IDEAYA Biosciences就同类首创B7H3/PTK7靶向ADC项目达成一项选择权和许可协议,潜在交易总额达4.065亿美元。
● 2024年7月,昱言公司(Foreseen Biotech)与益普生就FS001达成独家全球许可协议。据协议,益普生将获得FS001在全球范围内的独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授权,交易总金额高达10.3亿美元。FS001是昱言公司通过其专属的高通量、整合性转化蛋白质组学和人工智能(AI)驱动的筛选平台开发的一款靶向一种全新的肿瘤相关抗原的潜在同类首 创ADC,处于临床前阶段。
● 2024年7月,诗健生物与美国Sidewinder Therapeutics达成ADC平台技术授权合作。据协议,诗健生物就其ADC技术平台EZWi-Fit?运用于Sidewinder特定靶点开发ADC产品,向Sidewinder进行全球独家授权。
● 2024年8月,普众发现与Adcendo就ADCE-T02(AMT-754)达成许可协议。据协议,Adcendo将获得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AMT-754的权利,交易总金额超10亿美元。AMT-754是一种新型、高度差异化的TF靶向ADC的ADC,目前处于1期临床。
● 2024年8月,科伦博泰更新与默沙东的合作进展,默沙东就双抗ADC产品SKB57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行使选择权,而默沙东向科伦博泰支付3750万美元,在达到特定开发及销售里程碑后,进一步向科伦博泰支付里程碑付款,以及商业化分级特许权使用费等。SKB571是一款创新双抗ADC,主要针对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多种实体瘤,目前处于1期临床。
● 2024年12月,Duality Biologics(映恩生物)与GSK就DB-1324达成独家授权协议。据协议,GSK将获得全球(不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和中国澳门地区)的独家授权,以推进DB-1324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交易总金额超10亿美元。DB-1324是基于映恩生物独有且经过临床验证过的Duality Immune Toxin Antibody Conjugates(DITAC)平台开发的一款创新ADC,作用靶点未知,目前处于临床前阶段。
● 2024年12月,恒瑞医药将其SHR-484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潜在交易总金额达10.45亿美元。SHR-4849是恒瑞自主研发的DLL3靶向ADC,目前处于1期临床。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围绕ADC已达成11项对外许可,其中7项围绕具体ADC项目,3项围绕ADC技术或平台。对外授权的7个ADC项目大多处于临床前阶段,且作用靶点比较新颖。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包括3款双抗ADC,而双抗ADC是发展的新方向。除了具体ADC项目,我国药企的ADC技术/平台也获得国外药企青睐,分别来自宜联生物、康宁杰瑞和诗健生物。
交易金额上看,这11项交易中有5项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外企不惧风险重金从国内引进早期ADC项目或技术平台,也反映出我国药企的ADC实力不可小觑。
从交易企业来看,这11项交易有4项是与大型跨国药企(MNC)达成,其中百奥赛图达成两项对外授权,IDEAYA Biosciences引进两款ADC项目。这说明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ADC研发实力不可小觑,其布局ADC的决心很大,未来有望成为ADC赛道的后继者。
对外授权不仅为我国药企后续研发提供资金链支持,也将加速我国创新ADC的国际化进程。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国产ADC获批上市,并能走上更大的国际舞台。
END
【智药研习社近期直播】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
投稿邮箱:Kelly.Xiao@imsinoexpo.com
▼更多制药资讯,请关注CPHI制药在线▼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智药研习社~
2024年11月16日-17日,2024年炎症、免疫与疾病论坛将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将从免疫与炎症出发,围绕其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微生物、脓毒症、免疫细胞与调控因子等几个主题深入交流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近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论坛所邀学者均为领域内国际极负盛名的科学家,是加强领域内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致力于共同推进生命科学医学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的高层次学术交流会议。
三优生物诚邀您共赴此次盛会,届时将携4C(CRO、CDO、CPO、CRS)业务亮相本届大会。
三优生物以智能超万亿分子库为核心,并打造了国际领先的创新生物药临床前智能化及一体化研发平台,通过“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智能化药物研发及前沿科学研究”等四个维度协助合作伙伴加速创新生物药物的研发进程。公司已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已与全球1200多家药企、生技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了1200多个新药发现及开发服务项目,50多个合作项目研发,其中9个合作项目已完成临床申报;并开发了数千种品牌试剂。
欢迎大家届时莅临三优展台,共同探讨交流合作。
三优信息
三优生物展位号:7
会议信息
会议主题: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微生物、脓毒症、免疫细胞与调控因子等
会议时间:2024年11月16日-17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医学园讲学厅(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
▲议程安排
▲参会嘉宾
推荐阅读
▶ 破除新药之内卷利剑——超万亿分子库的前世今生
▶ 速递|oneClick+抗原平台全面解析
▶ 1分钟了解|如何判断蛋白制备难度之糖基化
位点篇
▶ 重磅|三优生物万平大楼启用,创新生物药
研发平台跃升新高度
▶ 1分钟了解|如何判断蛋白制备难度之半胱氨酸篇
▶ 三优生物高表达稳定细胞株流程及案例
▶ 1分钟快速了解|oneClick+ 抗体新命名
▶ 新品发布|响应疫情,三优生物65种猴痘抗原及
抗体系列产品上线
▶ 喜讯|三优生物荣获2024 bioSeedin Awards
“最优品质服务奖”
▶ 产品发布|oneClick+ bsAb双抗设计平台解析
▶ 三优生物创新智能化抗体设计oneClick+平台
正式上线
▶ 暨安特博与三优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攻关
激动型抗体新药
▶ 三优生物祝贺典晶生物和昱言科技的创新药项目
取得重大突破
▶ 三优生物协同研发ADC药物进入临床I期
▶ 三优生物引入瑞孚迪蛋白表达平台,助力创新
生物药研发
▶ 三优生物与百奥几何全新力作-基于干湿结合的
药物结构及功能优化平台
关于三优生物
三优生物是一家以“运用创新生物药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为愿景,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创新生物药”为使命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美国、欧洲等地设有子公司,现有投产及布局的研发及GMP场地20000多平方米。
公司以智能超万亿分子库为核心,打造了国际领先的创新生物药临床前智能化及一体化研发平台,通过“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智能化药物研发及前沿科学研究”等四个维度加速创新生物药物的研发进程。
公司为合作伙伴提供“差异化CRO、整合型CDO、协同型CPO、特色CRS”于一体的“创新生物药4C综合业务”。公司已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已与全球1200多家药企、生技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完成了1200多个新药发现及开发服务项目;已完成了50多个合作研发项目,其中9个合作项目已完成临床申报;公司开发了数千种品牌试剂。
公司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上海市专精特新、上海市小巨人和上海“张江之星”企业认定。
你“在看”我吗?
BiG 2024秋季论坛现场掠影
自免领域,有一个传奇神药,来自艾伯维的修美乐(Humira®)连续11年登顶全球“药王”宝座,一路助推艾伯维。但从2023年开始,随着修美乐跌落专利悬崖,“后修美乐”时代,群雄并起。
寻找下一个自免神药,2024年10月12日,BiG联合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卫光控股,走进深圳光明,成功召开秋季论坛。
10.11日,召开会前私董会活动,聚焦Biotech融资策略,及科学家创业及退出路径的探讨!此次会议采取小而美的闭门形式,仅限百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领袖,其中不乏新药研发第一批吃螃蟹的拓荒者。
第六届BiG新药辩论赛更是点燃全场,围绕科学家创业与商业模式,展开了十分激烈的辩论,让人意犹未尽!
* 以下内容为会后整理,观点未经所有分享嘉宾审核,仅供行业参考交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及用药建议。
10月12日自免研讨会、参观视频快闪
01 自免研讨会
研讨会主持
李 圆:BiG秘书长
联合主办方致辞
张 战:卫光控股董事长、卫光生物董事长
感谢BiG和生物医药行业各位大咖们、朋友们向光而行,走进光明!
卫光控股和卫光生物都是我们光明区的区属国有企业,卫光生物是一个主板的上市公司,去年的营收超过了10亿元,利润2个多亿,它也是深圳最早的做生物医药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明年我们就是40年。卫光控股今年刚刚成立,是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而成立的一个平台化的公司。一老一新,一开一合的两个企业,组成在一起,实际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化学反应和资源整合。一是资金,二是空间,今天会议召开地卫光生命科学园,是占地100亩,它的底蕴是一个完全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底蕴,第三是产业基础,生产体系和质量体系,包括未来的市场营销,都是非常成熟和雄厚的。
联合主办方致辞
涂 欢:深圳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
欢迎各位生物医药圈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朋友的到来!
深圳医学科学院是市政府直属的新型科研机构,可能在全国都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它有六大主要职能,致力建成集前沿科学研究、科技资源管理、教育与交流、临床研究网络、科技成果转化与政策咨询为一体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打通生命健康领域原始创新与临床医学研究之间的“无形壁垒”。
深圳湾实验室,从2018年开始策划,带着一个梦想,希望能够在深圳打造一个能够让科研人员安心做科研,同时希望多学科交叉以及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一体的科研机构。以协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
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的联动,希望可以将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统一协调起来,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生物医药、以及为全球生命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来。
Keynote—炎症免疫检查点与AI驱动药物研发
陈有海: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
约10%的人口患有炎症性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中国相关费用已超过1万亿元。常见炎症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溃疡性肠炎、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等。
我们实验室对炎症领域两个新靶点展开了深入研究:TIPE蛋白和C-Rel蛋白。TIPE蛋白作为免疫细胞迁移的"指南针",通过调控第二信使如PIP2和PIP3的分布来指导细胞迁移。阻断TIPE可减弱炎症反应,预防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C-REL蛋白是控制炎症因子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抑制C-REL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模型,包括多发性硬化、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尽管有多种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炎症,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最终都会经历疾病进展。因此,急需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更有效的疗法。通过靶向免疫检查点,有望开发出能控制大部分下游炎症因子的新型药物,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AI技术的应用将加速这一过程,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新的重大机遇。
Keynote—临床视角,创新药开发自免,如何选择适应症?
王晓冰: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人群基数大且逐年递增。中国风湿免疫学科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自身免疫病日渐受到重视。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影响巨大,可导致患者在短期内丧失劳动能力。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经历了四个里程碑式发展:从早期以药阿司匹林为代表的消炎止痛药物的面试到现代的生物制剂,以及最新的细胞生物治疗。
自身免疫病致病机理的解析是选择治疗靶点的依据,是转化医学的基础。徐沪济教授带领的上海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团队进行了大量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GWAS研究,这些研究发现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在某些靶点上存在差异;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炎症研究,揭示了免疫耐受机制在发病中的作用,对药物研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团队也开发了基于遗传学信息的早期诊断模型,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该模型在中国人群中达到91%的敏感性和95%的特异性,远高于现行的ASAS标准(83%敏感性和84%特异性)。这一研究发表在风湿免疫领域顶级期刊ARD上。
CAR-T是自身免疫病的创新治疗之一!虽然中国是CAR-T临床试验的大国,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因为自体CAR-T细胞治疗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使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应用受限:
1)质控问题:部分患者细胞制备困难
2)停药风险:自身免疫病患者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3)价格问题:治疗成本高(约100多万),患者接受度低
4)细胞功能:自身免疫病患者T细胞功能较差,增殖扩增能力仅为正常人的1/30到1/50
我们团队率先使用了基因编辑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患者。我们的研究结果展示了优异的疗效,不仅实现了深度B细胞耗竭,还在监测期内表现出显著的临床改善,包括疾病评分、多个血清学、生理学和功能性指标的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表现令人满意。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细胞》杂志(Cell 2024;187:4890-4904),并被评论为“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范式转变”(Cell 2024;198:4826-4828)。本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现成的、通用的同种异体CAR-T产品在治疗难治性SLE方面的巨大潜力,其具有理想的疗效和安全性,如果在临床上更广泛应用,可能会产生显著影响。尽管CAR-T治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但仍需要更多探索和研究,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疗效,并降低成本。
MNC视角,AZ在肿瘤+自免的布局和开发策略
章 宇: 阿斯利康产品管线和项目管理副总裁
近10年来,中国制药工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追赶欧美到同步开发,部分领域已走在全球前列。AZ 坚信中国创新将改变全球制药格局,上海也成为AZ全球第五个战略中心。
AZ研发布局五大重点领域:肿瘤、心血管/肾病/代谢、呼吸/免疫、疫苗和免疫疗法以及罕见病。其中肿瘤免疫仍是肿瘤治疗的重点,肿瘤相关产品占AZ管线的60%。肿瘤领域重点方向:
1)新型ADC和RC,以替代传统放化疗
2)下一代免疫治疗(IO)
3)细胞治疗和T-cell engagers
4)联合疗法:ADC,RC与下一代IO联合治疗
5)早期诊断
AZ在自身免疫领域也在不断突破,布局风湿疾病领域。首个突破性产品是干扰素类药物,anifrolumab将成为SLE的标准治疗,并逐步扩展到其它 1型IFN疾病。AZD0120-CD19/BCMA 双靶自体CAR-T 也有希望为SLE患者带来更有效和更持久的治疗选择。AZ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研发能力,促进外部合作,持续发掘中国机遇,推动中国创新走向全球舞台。
Panel:自免创新药如何立项?MNC&biotech的布局策略,BD合作,不同modality开发自免优势及挑战,值得关注的新靶标
从左到右:
周潇薇: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主持)
肖昌春:赛诺菲中国研究负责人、赛诺菲研究院负责人
朱向阳:华奥泰生物总经理
徐亚南:武田制药全球外部创新合作部中国区负责人
邓天敬:炎明生物联合创始人/CEO
王晓冰: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卢宏韬:科望医药联合创始人/CSO、BiG总干事
张 雷: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靳照宇:明济生物董事长兼CEO
冯 焱:领泰生物创始人/CEO
讨论提纲:
● 如何布局自免的管线?MNC vs. Biotech各自策略
● 比较CAR-T和TCE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各有什么优缺点
● Depleting B cells 作为自免疾病的治疗策略,能否做到治愈?
● ADC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有什么看法?
● 自免领域,其他还有什么新的靶点和新的技术路径,值得关注?
● 大药企的BD策略(主要关注点),biotech的BD思路(主要卖点),是哪些?
● 如何看待newco策略,是否为一个新的退出路径?
● 未来国内商业化路径,自免药物在国内的销售相比国际低很多,如何突破?
10月11日Biotech私董会、科学家创业辩论赛视频快闪
02 会前私董会&科学家创业工坊
第一幕:Biotech CEO/CXO座谈会
深圳光明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介绍
谢泽鑫:光明区科创局副局长
长桌对话:Biotech的融资策略(全员讨论)联合主持:
史艺宾:大睿生物创始人/CEO、BiG青委
王奎锋:勤浩医药创始人/CEO
讨论提纲:
● 我在做什么创新药?临床/融资进展如何?
● 商业模式:中国biotech的成长和发展路径,在目前没有清晰退出的环境下,创始人/投资人如何考虑
● 融资渠道:政府+美元+Strategic+x...
● 政府融资渠道讨论
● 深圳如何差异化布局生物医药,创新机会在哪里?如何长期赋能biotech成长?
● BD/Newco交易对公司的利弊讨论
第二幕:科学家创业与转化-深圳湾实验室专场
投资人视角:科学家创业的“机遇”与“避坑指南”
冷 艳:薄荷天使基金主管合伙人
创始人视角:新形势下创收,创新与创业:感想及展望
丁元华:元启生物制药创始人/CEO
深圳湾实验室,科学家biotech项目路演
项目1-深耘联达医药有限公司(筹)
贺 耘:深圳湾实验室转化创新中心 联合主任/深耘联达创始人
项目2-五针松医药有限公司(筹)
沈卫军:深圳湾实验室转化创新中心联合主任/五针松医药创始人
项目3-砺博生物科技医药有限公司
周耀旗 :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砺博生物科学创始人
SMART Talk
李 超 :深圳医学科学院 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深圳湾实验室科研部副部长
上半场主持人:
李 圆:BiG秘书长
下半场主持人:
舒 骁:盛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
03 第六届BiG新药辩论赛
联合策划:BiG、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冠名支持:倚世科技
开场致辞
赵柯禹:湾有引力CEO、深圳湾实验室转化部部长
阮红正:倚世科技CEO
特约分享:一款药卖了10亿美元!一位非典型科学家创业者的独白
黄超兰:昱言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 免责声明:
本次辩论赛仅作学术交流;现场,辩手所有的观点不代表任何本人或公司立场;亦不构成任何用药及投资建议!
科学家创业辩论赛
● 辩题1: 教授科学家创业Biotech,参与模式的选择
正方:美国模式,教授科学家坚守科研主业,作为科学顾问参与发起biotech,仅贡献IP,公司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团队主导经营
反方:中国特色模式,科学家深度参与/All in,作为公司实控人/大股东,公司由科学家主导经营
● 辩题2: 教授科学家创业biotech,商业模式的选择?
正方:专注早期创新,以被MNC并购作为退出方向
反方:以搭建商业化团队,把产品推向上市,成为bio-pharma为退出方向
● 主持
舒 骁:盛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人
● 辩手阵容
大湾区队
林冠宇:复健资本执行总经理(队长)
谢思维:深圳湾实验室启航学者 、湾影科技创始人&CEO
忻 蓉:时夕生物联合创始人&CEO
长三角队
娄 实:和其瑞联合创始人(队长)
黄超兰:昱言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谢 厅:高瓴创投董事总经理
● 点评嘉宾:
刘毓文:薄荷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新生巢&播禾创始人、BiG理事
丁元华:元启生物制药创始人/CEO
王敏敏:百济神州广州创新中心CSO
● 亲友团&踢馆队
许泽立:深圳医学科学院转化服务主管
刘 伟:深圳湾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助理
华 丽:瑞思普利副总经理兼董秘
● 最佳辩手:谢厅、忻蓉
评选结果来自现场100位与会嘉宾
现场掠影
整理 | Ning
编审 | Kathy
特别致谢
联合主办: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卫光控股
协办支持:卫光生命科学园、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
铂金支持:倚世科技
合作媒体:研发客、医药笔记、深究科学、医药速览、生物制药小编
共建Biomedical创新生态圈!
如何加入BiG会员?
100 项与 FORESE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FORESE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