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格隆溴铵新斯的明注射液在中国全麻术后患者中单次静脉给药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主要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下,格隆溴铵新斯的明注射液在中国全麻术后患者中逆转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残留肌松作用时的安全性;
评价不同剂量下,格隆溴铵新斯的明注射液在中国全麻术后患者中逆转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残留肌松作用时单次静脉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次要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下,格隆溴铵新斯的明注射液在中国全麻术后患者中逆转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残留肌松作用时的初步有效性。
间苯三酚口崩片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交叉设计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正式试验
以浙江沣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间苯三酚口崩片为受试制剂;并以Teva Sante持证的间苯三酚口崩片为参比制剂,进行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
利丙双卡因乳膏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交叉设计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以浙江沣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利丙双卡因乳膏为受试制剂;并以Aspen Pharma Trading Limited的利丙双卡因乳膏为参比制剂,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
100 项与 浙江沣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浙江沣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新药相关咨询盘点文章,可关注摩熵新药笔记公众号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要得到授权。
导读
第十批集采降价惨烈,根本原因是在于医保没钱。绝不能因为低价,便否定了其正确性和重要性。在有限资源条件约束下,最大化全民预期寿命,便是集采的本质!
12月3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GY-YD2024-2)中选结果的通知》,正式公布第十批国采中选结果。本次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4月实施,具体执行日期以各地发布通知为准。相较于拟中选结果,有一个产品未能纳入正式的中选结果,该产品为北大医药生产的枸橼酸坦度螺酮片。
本次集采成功纳入62种药品,均为专利期已过、市场竞争激烈的多厂家生产药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出乎行业意料,此次降价力度并不温和,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数据显示,经过激烈的角逐,本轮集采投标企业的中选率约为53.3%,创下历史新低。拟中选的385个药品中,超50个药品拟中选价格较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超过90%。间苯三酚注射剂最低拟中选价格为0.22元(规格:4ml:40mg*1支),较最高有效申报价2.8805元降幅达92.36%。同时在本次集采中,B证企业各种看似突破底线的低报价让人目瞪口呆。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竞标中,B证企业广州瑞尔凭借13.86元/支的价格击败了代工企业北京博恩特;马昔腾坦片的最低价2.47元/片由B证企业南京泽恒报出,低于A证企业正大天晴;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竞标中,B证企业浙江沣华报出了最低单位可比价2.04元/支,且报价最低的前四家均为B证企业。
降价为何如此惨烈?三大原因体现企业生死困局
降价为何如此惨烈?所有医药从业者不禁发问。通过各种信息的汇总,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第十批国采品种积压严重:第十批国采与第九批国采间隔了近一年,品种积压严重,今年共有263个规格,涉及62个品种,数量远超以往的任何一次国家集采。
2.第十批国采拟中选规则大变:入围标准提高明显。取消了50%降价保护机制、取消「Top 4 + Bottom 2」规则,增加 1.8 倍复活机制:若企业报价大于最低报价的1.8倍,即会触发熔断机制,在首轮拟中选名单中落选,进入复活阶段。对药企而言,规则的改变意味着必须亮出底牌、报出“底价”。
3. B证企业面临“生死存亡”,报低价成了“救命稻草”:B证企业,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其核心在于实现了药品上市许可和生产许可的分离。在此制度下获得药品上市许可的企业(B证企业)无需自建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工厂,而是可以委托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C证企业)进行生产。2019年-2023年,全国B证企业增长数量超过1000家,整体呈井喷式爆发。
2023年4月初,关于第132号公告《国家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的内部征求意见稿流出,对B证企业的危机初现。2024年9月《关于加强药品受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B证持有人和C证企业更为严格的要求:无法做好质控保障的B证企业将面临淘汰。
最为致命的便是第十批国家集采的规则调整:新增了强关联制度,报同品种的不同企业,存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或直接控股/间接控股超过50%、申报同品种的不同企业委托同一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之间存在该品种有效注册批件转让等情形,只能有一个申报名额,药企要么组团作为一家申报,要么先进行内部自卷——先PK价格,最低价者胜出后参与,除了强关联外,如果竞标的企业存在委托生产的情况一旦超过3家,再减一个名额。对于B证企业而言,不中标集采可能意味着之前投入一切归零。
低价如何保证质量?透明化的强监管才能打消患者疑虑
本次集采低价现状:叶酸片最低中选价格为0.0289元/片(即2分多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最低中选价格为0.034元/片(即3分多一片),此外间苯三酚注射液最低报价为0.22元/支,氯化钾注射液最低报价为0.16元/支。面对史无前例的低价,不少人开始担忧:这么便宜的药,质量真的有保障吗?
12月1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其中便有涉及到低价与质量的回复。
《中国新闻周刊》提问:最近社会层面关于这一轮国家集采的讨论不少,大多聚焦在低价问题上,比如拟中选价格为0.22元一支的间苯三酚注射液。有观点认为,目前注射剂的集采低价,可能连工业成本都没法覆盖。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昊:与口服剂型药物相比,注射剂的风险更高,因此对其质量和体系的要求也更严格。这次注射剂的集采低价引发社会热议,因为部分产品的拟中选价格已低到可能无法覆盖基本的工业成本。以注射剂的包装材料为例,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要求,应使用中硼硅玻璃材质容器。但目前国内中硼硅药用玻璃产能有限,价格相对较高,很多制药企业为追求低成本,仍在使用钠钙玻璃容器。如果严格按照注册工艺与药品监管要求生产,注射剂的成本不太可能低到每支两毛钱以下。比如,一支间苯三酚注射液集采拟中标价格为0.22元,这一价格已在成本边缘游走。但终究而言,企业报价是市场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成本考量。作为集采部门,更关心的是低成本管理下的药品质量是否可稳定持续合规,供应是否可持续。
笔者总结:企业报价是市场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成本考量,针对过于低价的药品,需要加强监管,打消患者对质量的担忧。笔者在此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估机构,对中标药品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同时,对于那些恶意低价竞争,无法保证质量的企业,要坚决清退出局。否则信任一旦丢失,对于国内仿制药的发展将是非常巨大的影响。唯原研药论,将在中华大地大行其道。
集采低价,是否影响创新?答案:否
如何才能促进医药创新?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仿制药企没有利润,如何创新,成了很多人抨击此次集采最大的理由。但是纵观中国创新药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创新药的蓬勃发展,主要还是来自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众多科学家从海外归来融资创业,医保的偏倚等原因。而仿制药企业转型创新研发,大都是被时代所逼(不排除有不少传统药企积极主动转型),由于盈利路径依赖,如果仿制药能躺着挣大钱,那么高投入的创新药研发就无从谈起。集采的最大目的在于节约医保费用,而创新药支付却是医保费用的吞金兽。节约了集采药物的支付费用,那就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能对创新药支付提供更充足资金的支持。国产创新药的未来,在于医保的支持,在于能够出海的实力!
这次集采谁输谁赢?从总体来看:都赢
这次集采谁输谁赢?此前有人总结,说本次集采是1赢多输的局面。医保局赢,在于节省了医保费用,而对于药企、药企员工、药企投资者等来说都是输家,对当地政府税收来讲也是一大损失。
而笔者要说的是,任何问题的思考都不能脱离残酷的社会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叠加三年疫情的庞大医保支出,我们国家的医保费用已经陷入非常明显的困境,未来的“入不敷出”将是常态。无视谁出钱这个问题,将无法正视集采的真正意义:那就是在有限资源条件约束下,最大化全民预期寿命。医保的总费用有限,既要尽可能提高国民的健康和预期寿命,又要兼顾医药行业发展,而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低又让医保费用的增量希望几乎成了泡影。两难抉择之下,尽可能提高国民的健康和预期寿命,就成了集采的最大意义。对于每一个国民来说,它是困境中的最优解,也是相对最公平的做法。
总结
集采并非对医药行业的“倒行逆施”,它更像是众多艰难选择中,选出的最正确的一条路。医保费用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下和未来,大家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如何合理提高医保费用增量、减少医保费用的浪费。而对于集采来说,无罪!!
附件: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表(部分)
附件一:识别二维码查看
附件二:识别二维码查看
附件三:识别二维码查看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
近期热门资源获取
后台回复关键词“深度报告”,获取价值18600元,报告大礼包
后台回复关键词“2023首仿”,获取2023年首仿药物获批名单
后台回复“GLP-1深度报告”,获取完整《GLP-1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PDF版。
后台回复“中国 I 类新药”,获取完整《中国 I 类新药靶点》PDF版。
后台回复“NAFLD/NASH”,获取完整《NAFLD/NASH报告》PDF版。
后台回复“AI+制药”,获取完整《中国AI制药企业白皮书》PDF版。
后台回复“XXG”,获取完整《中国心血管系统药物分析报告》PDF版。
后台回复“FZZJ”,获取完整《基于剂型改良的复杂注射剂分析》PDF版。
后台回复“药品进出口”,获取完整《中国药品进出口白皮书》深度报告-PDF版。
联系我们,体验摩熵医药更多专业服务
会议
合作
园区
服务
数据库
咨询
定制
服务
媒体
合作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开启摩熵化学数据查询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摩熵医药企业版免费试用!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药物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要得到授权。
12月13日凌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正式对外公布了第十批国家集采的拟中选结果(文末可查看完整数据)。本次集采成功纳入62种药品,均为专利期已过、市场竞争激烈的多厂家生产药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出乎行业意料,此次降价力度并不温和,甚至可以用“残暴”来形容。
集采机制作为医药行业的关键调控手段,通过大规模集中采购获取价格优势,彰显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每年,企业为争夺集采资格竞相压价,底线难以预测。集采已从战略层面升级为白热化竞争。对于价格默契的品种,企业尚能保留微薄利润;而面对异常低价竞争,一旦报价低于1.8倍熔断线,即遭淘汰。部分B证企业为避免出局,也采取非理性低价策略,只求生存不求盈利。
十批集采B证企业激烈厮杀,8亿+品种报价卷出新天地
在第十批集采中,B证企业之间的厮杀尤为激烈,多个品种的报价都卷出了新天地。以间苯三酚注射液为例,该品种在2023年全国院内的销售额超8亿元,因其合成难度高、技术壁垒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华润双鹤的报价0.44元/支已显得颇为稳健,然而,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一家B证企业)却以令人咋舌的0.22元/支的超低价震撼了市场。这一价格不仅远低于业内人士估算的最低成本(超过0.3元/支),甚至让A证企业都难以望其项背。尽管有猜测这可能为误报,但官方数据显示,四川海梦智森仍以0.22元/支的价格拟中选,而其他企业并未触发1.8倍熔断线,均以报价入选。
截图来源:摩熵医药(原药融云)全国医院销售数据库
类似的情况在多个品种中频频发生,B证企业在此次集采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竞标中,B证企业广州瑞尔凭借13.86元/支的价格击败了代工企业北京博恩特;马昔腾坦片的最低价2.47元/片由B证企业南京泽恒报出,低于A证企业正大天晴;在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竞标中,B证企业浙江沣华报出了最低单位可比价2.04元/支,且报价最低的前四家均为B证企业。由于未形成联合体,这些B证企业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竞争之惨烈令人咋舌。
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表明,在联合体规则下,B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它们不得不采取极端低价策略,展开殊死搏斗。
倍特药业、科伦药业名列前茅,原研药继续陪跑
本次集采中,四川的科伦药业和倍特药业是在中选品种数量名列前茅。倍特药业申报了21个品种,包括18个注射剂和3个口服常释剂型,其中12个为“光脚”品种(即2023年市场占比为0%)。多个品种如左西孟旦注射液、地高辛注射液等报价降幅超过80%,且部分低于同组企业。最终,倍特药业有15个品种拟中选,表现十分抢眼。
科伦药业同样不甘示弱,申报了19个品种,包括12个注射剂、6个口服常释剂型和1个缓释控释剂型,其中10个为“光脚”品种。其己酮可可碱注射液等品种报价降幅也超过80%,部分低于同组。最终,科伦药业有12个品种拟中选,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在抗肿瘤药物瑞戈非尼片的竞标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品种经过此次集采竞价,中标价已降至每片4元-6元之间,较限价下降90%。南京正大天晴在首轮报价中就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预计将成为中标企业。瑞戈非尼可治疗结直肠癌、肝癌等多种癌症,其原研厂家为拜耳,在国内占据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然而,在此次集采中,拜耳的报价却高达每片172元左右,与中标价相去甚远。
此外,这次集采的62个品种中,有33个原研药,涉及20家外企,涉及企业和品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既有33家企业竞争9家入围资格的热门品种,如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等;也有多个在公立医院市场销售额超过十亿级的品种,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拉氧头孢注射剂等。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正大天晴等国内知名药企均携多个品种积极参与竞标,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注:部分数据整理,更多数据识别文末二维码查看
据了解,在报价现场,多款外企原研产品并未表现出降价意愿,基本维持原挂网价申报。第十批集采中,默沙东涉及最多原研药,共5种,但仅对泊沙康唑肠溶片(报价2880元)和泊沙康唑注射液(报价1420元)报价,且价格高昂,相比之下扬子江药业同款报价仅42.18元。默沙东未对西格列汀和舒更葡糖钠报价,而西格列汀2023年在国内公立医院销售额达26.56亿元,其中口服常释剂型近9亿元,默沙东占99.65%市场份额。我国已有35家及2家印度仿制药企参与竞争。辉瑞和拜耳各有4款原研药却未参与价格申请,意味着这些药品将无缘医院市场。同样,法国加栢、安进、GE Healthcare等外企也未参与议价。
相较于国内药企的积极应标,原研厂家则显得较为保守,往往仅作为“陪跑”角色出现。这主要得益于它们在约定采购量外的份额及自费药物市场的优势地位。然而,随着国家集采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原研厂家的这种优势地位或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结语
第十批集采的结果再次证明了国家集采政策的强大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B证企业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血战到底。而倍特、科伦等国内知名药企则凭借出色的产品实力和价格策略,成功笑傲江湖。相比之下,原研厂家则显得较为保守和被动。未来,随着集采政策的持续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医药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价格策略以及市场创新等方面的提升,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留言获取授权
第十批国采拟中选官方结果公示完整数据
识别下方二维码领取
近期热门资源获取
后台回复关键词“深度报告”,获取价值18600元,报告大礼包
后台回复关键词“2023首仿”,获取2023年首仿药物获批名单
后台回复“GLP-1深度报告”,获取完整《GLP-1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PDF版。
后台回复“中国 I 类新药”,获取完整《中国 I 类新药靶点》PDF版。
后台回复“NAFLD/NASH”,获取完整《NAFLD/NASH报告》PDF版。
后台回复“AI+制药”,获取完整《中国AI制药企业白皮书》PDF版。
后台回复“XXG”,获取完整《中国心血管系统药物分析报告》PDF版。
后台回复“FZZJ”,获取完整《基于剂型改良的复杂注射剂分析》PDF版。
后台回复“药品进出口”,获取完整《中国药品进出口白皮书》深度报告-PDF版。
联系我们,体验摩熵医药更多专业服务
会议
合作
园区
服务
数据库
咨询
定制
服务
媒体
合作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开启摩熵化学数据查询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摩熵医药企业版免费试用!
12月13日凌晨,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官方正式公布了第十批国采拟中选结果(文末附整理完整表格)。相比之前几批,品种更多、参与企业更多、杀价也更狠。
4ml:40mg间苯三酚注射液0.22元/支、阿司匹林肠溶片0.034元/片、20mg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98元/支... 首次1.8倍熔断的规则打得很多企业措手不及,部分品种拟中选价格连成本都很难覆盖。
不少参与企业在报价现场直言:“这次集采之后,仿制药以后不打算再立了”。
拟中选结果上看,这一次原研企业依然主打重在参与,基本都自杀式放弃了。默克的泊沙康唑两个剂型,注射液报了1420元/支、肠溶片2880元/24片;马昔腾坦片原研Actelion报了4036.5元/30片,原研报价与拟中标价差距达50倍。
集采新规之下,很多企业的报价策略似乎都发生了改变,这次甚至有B证企业报价比原料制剂一体化企业还低,价格屠夫齐鲁也一转风格,参与品种的报价都“谨慎”了许多,很多品种报价都在中等偏上水平。
B证企业杀红眼
间苯三酚注射液,是这次竞争最激烈的品种,也是最惨的。
这个品种属于有一定壁垒的品种,合成是有难度的,本来以为华润双鹤报价0.44元已经是稳了,没想到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一家B证公司,报出了0.22元/支的离谱超低价。
第十批了,再说报错价格的理由有点牵强。但据业内人士测算,这个价格A证企业成本都扛不住,成本算下来最低也要3毛+,因此除四川海梦智森之外其他企业报价均在4毛以上。
其他媒体对拟中选结果预测时普遍认为这个品种会被废掉或搁置,但最终官方数据所示,四川海梦智森仍以0.22元/支价格拟中选,但是其他企业并未触发1.8倍熔断,均以报价入选。
另外,注意到四川海梦的另一个品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也报了个最低价0.247元/片,其他拟中选企业报价同样高于四川海梦智森单位可比价的1.8倍。
四川海梦的报价属于极端案例,未知全貌不好分析。但从结果上看,这次B证企业确实卯足了劲。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B证企业广州瑞尔价格最低,为了比过同一代工企业的北京博恩特18.77元/支,以13.86元/支的价格1顺位中标。
马昔腾坦片最低价2.47元/片来自南京泽恒,也是家B证企业,单位可比价甚至低于正大天晴2.65元/片。
B证不止卷A证,还自己卷自己。联合体规则,真的对B证企业威慑很大。
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B证企业浙江沣华报出最低单位可比价2.04元/支,不止于此,报价最低的前四家都是B证企业。
为何如此?最低价的这四家浙江沣华、浙江恒研、云南先施、深圳大佛,都是委托浙江赛默代工的,这四家未进行联合报价,只能各自报价,最低者中。
结果最终报价一家比一家价低,在这四家价格之后才有A证企业山东方明报了2.89元/支,这四家B证纯属自相残杀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进行联合申报,只能打价格战。
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保命,B证企业只得杀红了眼。
批批有卷王,十批特别多
首先是本次集采报价之最:氯化钾注射液,辰欣和哈尔滨三联报出了单位可比价0.16元/支的价格,是注射液价格最低,天津力生的叶酸片报出了单位可比价0.029元/片,是口服制剂价格最低。
其次不出所料打出“地板价”的品种:阿司匹林肠溶片,这个品量太大,兵家必争,开标前预测单片价格会到分,实际结果最低价0.034元/片,京新制药手握原料药,底气是真足。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剂,限价7.48元,报量近6千支,这个品种的成本各家都能摸清楚,很容易出现跳水价,结果不出所料,1ml:2mg津药和平报了0.54元/支,比限价降了99%。
再有是没想到会卷到这个地步的品种: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第十批里唯一的复杂制剂,限价给到20mg/871.48元,还算宽泛,开标前大家还预测价格会在300左右,结果石家庄欧意20mg规格报出了98元的超低价,预测还是保守了。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最大的Bug就是一直进不去医保,这种非医保品种报价讲求策略,一旦出现低价无非就是企业在赌,赌产品进了集采之后能进医保实现迅速放量。
但进不去,就几乎是“死路一条”。
最后的最后还有个卷的出乎意料的品种,利格列汀片,江苏德源报出了0.136元/片的价格,熔断了除石药欧意之外的全部企业。这个价格比万众瞩目的集采竞争数第二的磷酸西格列汀片0.168元/片还低。
双十二,亏本大甩卖
每年各企业都在低价抢集采、换现金流,不到集采的时候永远不知道企业的底线能低到多少。
行业已经卷到死了,集采不再是战略,而是战争。
报价相对有默契的品种,企业还能留个些许收益空间,碰上不按套路出牌的企业,报个超低价,直接1.8倍熔断,就都被踢出局了。
所以有些B证企业,或许也是持着这种心态,怕被踢出局,报出个不合乎常理的低价来,为了保命。不求赚,但求活。
集采之后,听见了不少梦碎的声音,企业老板笑称“卖药不如卖面粉”。
附:第十批国采拟中选官方结果公示
投稿/内容沟通:华籍美人(Ww_150525)
近期精华文章
100 项与 浙江沣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浙江沣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