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伏立康唑在中国成年健康受试者中的一项随机开放空腹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主要目的:观察空腹单次静脉滴注4mg/kg受试制剂注射用伏立康唑(规格:200mg/瓶)与参比制剂注射用伏立康唑(Vfend,规格:200mg/瓶)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为该药的申报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次要目的:观察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空腹单次静脉滴注4mg/kg在中国成年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评价中国健康成人单/多次静脉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耐受性、安全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特征
主要目的:与阳性药物及安慰剂相比,评价中国健康成人单/多次静脉滴注注射用伏立康唑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次要目的:与阳性药物相比,评价中国健康成人单/多次静脉滴注注射用伏立康唑PK特征。
100 项与 苏州扬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苏州扬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临近年底,NewCo热度依旧不减。
“我们去接触的biotech,十家里有九家都想尝试NewCo。”纽扣资本合伙人李瑞这样说。
NewCo爆火只是表象、是缩影,背后是中国创新药在经历十年繁荣之后,无可避免地向另一个周期的滑坡、过渡。
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看到的故事是不同的。例如,投资人感受最深的是创新药投资逻辑的剧变,而创新药企们最终的关注点往往都落在“钱”上。
钱不是万能的。但有了钱,才能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更多可能。
11月底的泰州医博会上,除了投资人、律所等业内人士外,同写意还邀请了几家药企的高管。他们中,既有来自已在2020年上市的港股18A公司,也有已有管线推进至临床、坦言“正在寻找活下去的出路”的biotech。
身在“牌桌”,创新药企手握什么样的筹码、感受着什么样的氛围、有什么样的考量?
在纽扣资本合伙人朱杰伦、李瑞主持的对话及圆桌讨论中,和铂医药财务、战略及资本市场副总裁陈侑宸,扬厉医药CEO沙薇,惠和生物COO曾立,艾美斐生物CEO范国煌,向与会者分享了他们体认到的“NewCo牌桌规则”。写意君将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1
作为创新药企,如何看待NewCo和BD?
陈侑宸:一方面,NewCo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而对NewCo来说,眼下是很好的交易窗。
不同公司对NewCo的看法是不同的,就像需求层次一样。对财务状况并非很理想的公司,NewCo是一根救命稻草。但现金流情况相对好的公司,看待这个事情,可能更多会考虑的是:如何把资产以最高的效率用到最好、最优,推到临床中后期甚至商业化。和铂医药属于后者。
我们会用NewCo和BD“两条腿走路”。如果同一个资产上出现不同的机会,我们也会平行地评估。
具体到最终的选择上,还是要回到最终的目的上去。
如果说目标是短期的现金流,那BD是最直接的,尤其是跟大的MNC做交易。但这里面存在“put your product on the shelf”甚至退货的风险。但如果是NewCo,作为一家单一资产的公司,它就指望着这一个资产做MNA或者IPO,那么肯定会(对资产)有更多资源上的倾斜和托举。
首付款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会主要基于交易的确定性和速度做考量。一般来讲,跟MNC谈判,整个周期需要留到九个月;换做是NewCo形式,如果团队组建已经完毕,这个周期大概在三到五个月之间。
但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点就在于“团队”。如果是BD给MNC,团队方面无需操心,他们的能力已经摆在那里。NewCo则不同——团队之前有没有做过交易?有没有把一款药从临床前推到临床甚至上市?有没有proven track record是很现实、很关键的。
如果是一个validate的团队,NewCo肯定可能是一个更便捷、确定性更高的选项。
沙薇:BD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我们之前成功的案例,买方从临床前就一直要数据,要等他看到想看到的数据,才会做出最终的决策。所以,基本成功的BD都是一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运作了。
基于现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情况,我个人觉得两条路都要走。
Newco对于投资方来说,可能是更好退出的一个路径,对于项目方来说,又能够帮助我们在国际上更快地把临床数据推出来。
BD的话是,可以直接接触到MNC,更直接地知道他们想要看到什么样的数据和产品。
所以两方面都不能放弃,而且都要主动做。
曾立:NewCo对于很多投资人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它在现阶段的兴起,部分源于今天美元基金不再直接投资中国biotech。美元基金来做NewCo的驱动力在于他们更了解big pharma,所以他们会围绕big pharma的需求去提前布局,提升达成最终deal的可能性。
作为biotech的运营方,我此前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团队总共约三十人,临床团队只占约五分之一,时间精力有限。那么,在美国的临床研究什么时候开展、如何开展?是等到在中国的II期试验结束之后直接去跟big pharma谈,还是全包给美国当地的临床CRO公司同步去做?
这些都各有利弊。但今年下半年开始,NewCo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的biotech可以借此加速在美国临床的推进,从而让最终跟big pharma之间的deal做大,大家一起做大和分蛋糕。
范国煌:过去一年,我们也在BD和NewCo两个方面做探索,拿了两三个产品管线出来跟海外进行洽谈,也收到一些big pharma和美元基金给我们的TS。
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如果跟MNC做BD的交易,多数是围绕已经被验证过的靶点在开展。如果做的东西太新,此前缺乏概念验证,MNC就希望先看到你的POC数据;NewCo在这方面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可能是出于想打“时间差”的考虑。
因为我们做的东西都比较新,所以目前看来做NewCo更切合实际。
2
基于公司属性,在做NewCo决策时会有哪些考量?
陈侑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我们做所有交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交易能否给我们股东带来价值,或者说如何最大化我们的价值并反馈给股东。因此,我们紧接着就会想资产有没有被贱卖、如何定义被贱卖。
NewCo本身意味着一部分资产要离开公司,等于是一个出表的动作。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消解股东的顾虑:第一个在于合作的是什么样的investor,如果是像贝恩资本这些大投资方,那么也能够带给上市公司正面反馈;第二个在于具体的financial和equity,例如到底能够拿到多少、有没有达到股东的预期。
范国煌:在当前严峻的资本形势下,几乎所有biotech首先看的都是财务回报,没有钱就没法生存。我们立项做公司的时候,也没有打算这么早就把它们卖出去,现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无论是BD还是NewCo,首先看的是首付款多少,能够解决我们多少实际问题;接下来就肯定要看这个项目未来能不能真的发展好。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看我们自己对自己项目有多大信心。像我们做的都是非常典型first in class的东西,如果未来的前景很好、在全球的领先优势非常显著的情况下,去做NewCo、占有一定股权,也是可以考虑的。
就整个市场来看,中国有非常多biotech都想把自己项目弄出去。基于这种背景,被压价是毫无疑问的。
一方面我们要多点耐心,好好跟他们(美元基金)博弈;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把我们的数据快速地往前推动、达到一个比较好的阶段。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局面。
曾立:我们为什么要做NewCo?这要回到商业本质,关乎我们希望成为一个pharma还是做一个专注早研创新和早期临床开发的biotech,我们的选择是在未来三年继续做好biotech。
我们的团队2/3都是在早研创新,专注做好现有的三个新药平台。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平台化创新的公司,持续推出基于同样创新机制的创新药管线。
这个时候NewCo能成为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杠杆,虽然借用NewCo模式需要分出一些利益给NewCo合作方,但这样能使我们惠和团队更好地聚焦在早研创新和早期临床开发。这点也是中国的Biotech的优势,因为中国在早期临床开发还是有非常好的资源,在成本和速度上面都具有优势。
沙薇:无论是MNC还是基金公司,投资的时候都会计算你的财务投资回报的。
所以管线方面,在做靶点选择时,不要过分纠结于这个靶点到底有多新,而是一定要做好投资回报测算——即便是做fast follow,如果是一个存量市场非常大的靶点,为什么不能做呢?
在NewCo合作方的选择上,我会比较看重它跟大公司之间network的情况,比如,之前有没有过同MCN的合作。因为最后还是回到买卖交易的本质上,也就是:大公司相信谁、会买谁。
3
NewCo会是“昙花一现”吗?还是将长期存在?
范国煌:只要中美关系没有明显的好转,外资没有办法投资到中国的项目中来,这就一定会是未来还会继续拓展的一个方向。
而且管线方面,中国也会源源不断地有新的东西出来。一旦这个模式在今年或者明年让一些公司获得了比较好的业绩表现的话,未来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曾立:我也支持NewCo会长期存在的趋势,而且未来NewCo的形式可能会越来越多元化。
撇开中美的地缘关系,欧美市场现在也出现很多新的NewCo或类似于NewCo模式的交易。我认同在Biotech领域“资产比人更重要”的观点,将来biotech可能需要根据阶段不同切换资产运作的主体。
沙薇:未来两年都会有越来越多biotech主动去做这个事情。当中国市场投资回报预期低的时候,肯定要去美国市场找机会。所以NewCo作为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催生的一种新事物,我还是会挺看好这个方向。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近一个月来,朱杰伦以纽扣资本合伙人的身份出现在多个与“NewCo”相关的主题论坛上,与Biotech、投资机构等讨论中国NewCo交易的未来与挑战。而在几个月前,朱杰伦还是菲鹏生物的CFO(首席财务官)和CIO(首席投资官)。
尽管朱杰伦并未对外谈及他辞职创业的缘由,不过在NewCo爆火的当下,这种选择又显得顺理成章。
不止朱杰伦想抓住这个“风口”。自2024年以来,“NewCo”成为创新药领域最热的关键词,几乎各大论坛都要设置一个专场,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Biotech和中介机构等的参与。
在11月3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NewCo专场仅同写意视频号就有上万人次的观看,现场更是座无虚席,关注“NewCo”机会似乎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NewCo模式肯定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最火的主题之一。现在资本市场退出通道不畅,IPO门槛变高,大家都能看得到。但是过去10年的发展,整个(生物医药)行业里的人才(队伍)建立起来了,公司建起来了,管线布局好了,数据也出来了,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正向的,就差了最后一口气,这些好的资产怎么办?”Pivotal bioVenture管理合伙人柳丹博士在上述大会中提到。
1
NewCo为什么爆火?
NewCo,全称为Newly Created Company,即将公司特定管线的海外权益授权给海外成立的新公司,同时引入海外基金,搭建国际化管理团队,以公司海外上市或被并购实现退出。在业内看来,NewCo是介于借船出海和自主出海之间的一种新模式。
对此,朱杰伦进一步对时代财经指出,NewCo是BD(商务/业务拓展)的中间状态,因为做了NewCo之后,未来还是要做BD的。
从本质上来看,NewCo仍是对外授权。只是与此前常规的BD不同,它融合了股权投资和许可交易,除了获得首付款、未来可能的里程碑付款外,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药企的潜力管线可以通过NewCo中转后获得更为充分的估值,且NewCo聚集资源专注推进特定管线、规避BD后MNC(跨国药企)弃置管线的风险。
从全球的医药发展进程来看,NewCo并非全新事物。“其实它(NewCo)既是一个新事物,又不是一个新事物。在欧美国家,可能很多轮周期都有推过这种方式。”某知名投资机构人士王海(化名)提到。
根据华泰证券研报,2018年,辉瑞拆分CNS资产与贝恩资本合作成立NewCo——Cerevel Therapeutics,LLC(下称“Cerevel”)。Cerevel于2020年上市后,贝恩多次参与其定增等融资;此外,2021年,贝恩资本与NovaQuest对tavapadon(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first-in-class口服多巴胺D1和D5受体选择性部分激动剂)进行非稀释性投资,承担该产品研发风险,同时分享其收益权。2023年12月,Cerevel被艾伯维以87亿美元收购,此时贝恩和辉瑞分别持有cerevel36.12%和15.00%的股权。
“我们估算辉瑞通过NewCo模式运作其拆分资产,自艾伯维收购中收回总金额13亿美元;贝恩资本在Cerevel项目上投入约10亿美元,自艾伯维收购中收回31亿美元,后续还将分享tavapadon潜在的研发里程碑及销售分成。”华泰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无论方式新旧与否,在当下的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环境里,NewCo实打实地火了。对于NewCo模式爆火背后的逻辑,多位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人士对时代财经指出,这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投资周期发生变化有关。
有投资界人士指出,过去10年,中国的生物医药投资走完了如火如荼的十年,这是第一个周期,现在进入到第二个周期,在逻辑上是本质的区别。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这个观点。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国在研新药管线数量高达5380,在全球占比超过1/3,排名第一的美国数量为5397,排名第三的韩国则为738。
但也可以看到,在蓬勃发展之后,近两年来,行业已明显出现资本落差。融资难成为公认的问题,生物医药一级市场都在寻找IPO之外的退出路径。
在投资界人士看来,出海正好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新的出路。一方面,此前享受了资本红利的Biotech亟需调整,甚至断臂求生;另一方面,自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MNC来中国市场“扫货”,中国优质的创新药资产开始被世界看见。在这种背景下,NewCo应运而生。
2
没有Biotech不想NewCo
就国内来看,最早的一笔NewCo交易来自恒瑞医药。今年5月,恒瑞医药将GLP-1产品组合授权于Hercules CM Newco,Inc.(下称“Hercules公司”)Hercules公司,并获得授权许可费及Hercules公司19.9%股权。根据公告介绍,Hercules公司于今年5月在美国设立,贝恩资本为大股东。
针对此次交易,恒瑞医药董事、首席战略官江宁军对外表示,本次合作是恒瑞医药持续深入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也代表国际市场对恒瑞医药创新质量的高度认可。
不过在业内看来,恒瑞医药此举或是因为在更早之前疑似被“中间商”赚差价。今年1月9日,GSK(葛兰素史克)宣布将收购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Aiolos Bio,Inc.(下称“Aiolos” ),交易对价为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高达4亿美元的监管里程碑费用。
然而,Aiolos核心管线AIO-001是一项从恒瑞医药引进的项目,而2023年8月达成交易时的首付款金额及近期里程碑付款仅为2500万美元,另外恒瑞医药获得累计不超过10.25亿美元的研发及销售里程碑款以及实际年净销售额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仅仅5个月,Aiolos一转手将首付款抬高了数十倍。
尽管具体原因不明,但在业内看来恒瑞医药是掀起中国NewCo浪潮的一个引子。此后,包括康诺亚、嘉和生物、岸迈生物、南京维立志博等药企陆续宣布通过NewCo方式出海。
就连今年年初陷入资金周转危机的圣诺医药,在持续探索BD的过程中,也做了一次NewCo交易,涉及的是局部脂肪重塑产品。
诸多业内人士对时代财经坦言,未来NewCo仍然是生物医药行业里的长期主题。柳丹博士告诉时代财经,“我们最近还在关注美国未来可能的法案,我们认为未来中美之间在交易和投资等方面潜在仍会有一系列大的限制,所以NewCo的方式实际上也是中美之间在医药领域合作里大家都能彼此接受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似乎没有Biotech会忽略探索NewCo的潜在机会。毕竟,当生物医药行业深陷寒冬的当下,“活下去”是各方最大的希冀。
在上述大会上,扬厉医药创始人、CEO沙薇坦言,“我们公司对BD是很积极的。现在确实看到了很多NewCo的案例出来,个人认为要‘BD+NewCo’两条腿走路,因为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在融资和资本退出上都比较难。目前,NewCo对于资本方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退出路径。”
除了财务层面,惠和生物COO(首席运营官)曾立以自家公司临床情况为例,解释了NewCo对Biotech推进临床的益处。
“作为Biotech的运营负责人,如何更好的推进临床是我们反复在思考的问题。公司现有临床团队是为在国内做临床量身定做的,我们的血液瘤项目I期剂量爬坡马上就完成了,美国临床1期拿到IND许可但还没开展。如果完全自己团队来自做的话,对现有临床团队的挑战有多大?完全外包给一个纯美国的临床CRO公司,他们能对进度负责吗?这两种方案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曾立对时代财经指出,“今年尤其下半年开始,我们从很多NewCo模式的交易中看到新的一种解决方案,对我们中国biotech来讲,可以借用NewCo模式和一个更专业的美国临床运营团队合作,从而加速在美国临床的推进,这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杠杆。”
不过,在众人热捧的情况下,多少Biotech能达成NewCo交易并从中获益,或考验着Biotech的判断力和定力。
在上述大会上,艾美斐生物创始人范国煌直言,“上个月的一次聚会上,很多公司的创始人都等着把自己的项目卖出去,很难想象到中国有多少这样的Biotech公司,在这种前提下买方毫无疑问要压价。”
如其所言,尽管中国创新药资产渐趋优质,但事实的另一面是数量大、可选择性多。NewCo的实质是一场买卖,物以稀为贵的逻辑在生物医药行业里同样奏效。
“作为Biotech,我们需要有耐心,跟他们(买方)博弈的同时,要把管线快速向前推进,把数据做好,这是关键。”范国煌如此说道。
3
买方与卖方都追求确定性
当NewCo成为资方和Biotech们探索的重要方向,哪些资产更受欢迎、交易双方各自的考虑是什么、背后又潜存哪些风险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多位受访者对时代财经指出,买方更关注资产的确定性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无论是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还是MNC,他们最关心的是成功率或者说整个交易的可确定性到底有多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更多的交易标的资产是在已知靶点上做了很好差异化的管线,因为他们更容易出海,更容易做NewCo。”纽扣资本合伙人李瑞指出。
具体到资产类型,李瑞对时代财经指出,“NewCo交易多集中在自免及肿瘤适应症,包括双抗、多抗、ADC等,阶段集中在IND Enabled到临床2期之前,已做出较好的安全性甚至一定的有效性验证,且进度至少能排在全球前5。”
对此,王海认为这是由于投资逻辑发生了变化。他提到,“过去投资我们叫趋势性投资,但是现在做一个创新的靶点,如果在中国排不进前5,可能就没有太强的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比如做差异化。这意味着必须得做一些不同的立项思路,比如排列组合式的创新,这几年双抗、ADC、TCE很火,很多靶点没有那么新,但是组合之后就变新了。这是能提升管线排名的方式。”
明确资产类型后,交易双方考虑的还有交易价格、管线推进、NewCo公司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严峻的资本形势之下,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的Biotech公司,首先看的就是财务回报,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毕竟没有钱没法生存。接下来我们肯定要看这个项目未来可不可以真的发展更好。有的买方开出较高的首付款,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后续这个公司如何发展、管线是否能如期推进、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斟酌。”范国煌在上述大会中坦言,“另外,首付款数量还有一方面的考虑,比如我们肯定这个项目未来有比较好的前景,占据了全球领先优势,那么通过NewCo占有一定量股权,拿到相对较少一点的首付,那么与直接的License out相比,也是可以考虑的。总之,有多个方面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另外,NewCo的实质是海外攒局,是一场与海外资本的交易,能否有成效是最基本的前提。沙薇在上述大会上提到,“在NewCo的设立上,我会比较看重合作方的背景,他们有没有跟大公司或者说MNC公司之间有过合作,因为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买卖交易的实质,在美国能做了临床以后,最终能够在BD出去吗?能BD给大公司吗?”
由此看来,当中国生物医药行至今日,Biotech作为卖方,与买方偏好一致,均期望在NewCo交易里追求确定性,以免在资本环境欠佳、内卷加剧的大环境里被淘汰。
对于NewCo的未来,业内均肯定热度会持续下去。不过,朱杰伦认为,当前广为讨论的NewCo系“纯海外NewCo”,这只是狭义的NewCo定义——中国资产+海外资本+海外管理团队。
“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资产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中国临床数据已经越来越受到MNC接受),对国内Biotech而言,让海外管理团队和境内管理团队优势互补,是更优效的策略,这个模式叫‘Hybrid(融合式)NewCo’。”朱杰伦对时代财经说。
近来,朱杰伦在数个行业活动上公开与观众打赌。其中一个赌约就是,2025年第一季度将会出现首个Hybrid NewCo。“未来或者明年很有可能有数量可观的中国团队管理的NewCo出现。”他对此充满自信。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时代财经”。
同写意媒体矩阵,欢迎关注↓↓↓
6天后,由同写意倾情策划的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和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即将在泰州中国医药城盛大举办,一场医健产业的嘉年华即将拉开帷幕!
围绕如何实现生物技术的价值创造与医健产业的投资价值这一时代命题,10余位院士和200多位行业先锋人物将在一场主旨报告,两场主题论坛和20场专场活动中展开精彩演讲。一个个主题活动直指行业痛点,时代热点:新药逻辑,NewCo模式,新药出海,新药“核”处去,人用药开发宠物药,合成生物学,银发医药,医美“芯片”,外泌体产业,药企并购......
博采创新思想,览阅先锋企业,会见时代人物!11月29日至30日,让我们共赴中国医药城,与200余位报告嘉宾一起共寻中国医药大健康发展机遇;与300家优秀展商一道,同寻合作良机,聚发展伟力。
戳我!全日程精彩揭秘!
戳我!300+展商名录提前看!
戳我!马上1V1预约,机会抢先!
戳我!好礼领不停!
嘉宾名单
院士科学家(12位)
监管机构,学/协会专家(20位)
段政明: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原副司长
董义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原化药评审处处长、首席评审员
顾维军: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资深会长
徐述湘: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
王学恭: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
段继东: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
程增江: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同写意董事长
邢厚恂: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长卿医学研究院院长
王小宁:中国老年与老年医学增龄健康科普委员会主委,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菊芳: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会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学科带头人
赖晓云:中国兽药协会宠物医药分会会长
王 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生物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席,硕腾中国总经理
徐炜骏: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生创委秘书长
胡 波: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新技术应用专委会秘书长、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慈铭乐城医院董事长
李 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副主委,九泰药械总经理
张苏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李 治:中美化妆品协会前主席,原欧莱雅北美原料负责人
郁春景: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康 震: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务副主委
宋银峰:中国绿发会环境与过敏医学专委会主任
律所/投资界嘉宾(42位)
陈明键:东方高圣创始人、董事长
陈 旸:华商律所高级合伙人
储旻华:全璟投资合伙人
崔增英:民生证券投行部执行总经理
杜方尧:国投招商执行董事
段 枫:信立泰投资部总经理
范亚智:星空资本合伙人
冯 柳:凯辉基金投资总监
顾翠萍: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
韩风金:石丰昕汇总经理
何 宁: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何 雄:天择资本合伙人
何嫣然:曜金资本投资总监
胡 斌:斌哥医械圈创始人
花正金:天择资本合伙人
姬 伟:鼎晖投资董事总经理
李 瑞:纽扣资本合伙人
林 雷:建银国际医疗成长基金董事长
刘 辰:美国Locust Walk 董事总经理
刘 骏:华杰高景医疗产业基金执行董事
刘毅铭:科律律师事务所主管合伙人
柳 丹:鼎丰资本管理合伙人
卢意光: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罗 飞:誉衡药业副总经理、并购负责人
牛丽华:清大明韵创投高级合伙人,清大浦华实业董事长,悦游体育董事长
戚 飞:君联资本执行董事
屈红林:磐缔创投创始合伙人
盛文杰:国药控股投资总监
孙晓丹:歌路资本创始人
唐燕发:华润医药产业投资基金CEO
王大松:奥博资本全球合伙人
王 晖: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
王 坤: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高级经理/注册会计师
王 镇:铭丰资本合伙人
谢 厅:高瓴创投董事总经理
闫 熙:生物岛产服投资事业部合伙人
叶 霖:前高盛董事总经理,亚太研究部医药行业研究主管
袁成飞:普华永道咨询上海分公司合伙人
张 泳:天择资本合伙人,北京大学华东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朱杰伦:纽扣资本合伙人、资深biotech产融专家和创业者
朱 迅: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创始理事长、中国创新药导师
邹继娇:生物岛产服CEO
学术/产业界嘉宾(132位)
Ian Fraser Sanderson:澳洲昆士兰大学医学及外科专家
白 戈:先通医药副总裁
蔡继鸣:纽瑞特医疗董事长
陈建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智能制造和活体打印研发中心副主任,清源至芯创始人
陈 平:芙莱特(深圳)精准营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 涛:荃信生物创新药中心负责人
陈晓忠:因诺生物总经理
陈 怡: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兼研究员
陈侑晨:和铂医药亚太区业务副总裁
陈宇哲:升斗小药创始人
成森平:三迭纪医药创始人、CEO
戴秋云:中晟全肽研发副总经理
翟留涛:达博生物副总经理
丁功捷:荣捷生物总经理
丁伟波:BioGen渤健亚太区总裁
段 清:东曜药业药物研发及技术开发负责人
樊 琳:药明巨诺副总裁,市场准入与创新支付负责人
范 军:越洋医药CTO
范 开:派金生物董事长、总经理
方 磊:乐普生物副总裁,乐普创一总经理
方 鹏:江苏迈威康质量研究部总监
冯 军:药销通创始人
葛啸虎:天津外泌体科技董事长
耿月兵:赛诺生物总经理
龚 刚:慧保福达健康董事长
顾佳俊: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聘教授
郭青苇:茗泽中和商务总监
韩 李:韩茜美投资创始人
郝献平:亚宝药业总裁战略顾问
何 静: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负责人
黄 青:百力思康CTO
姜纲文:源天生物CFO
姜 帅: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博生物高级经理
金才良:乐励仕生物总经理
蓝灿辉: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iMeta期刊联合创办人及执行主编
黎 晌:诺泰生物首席投资官/CIO
李 靖:药渡董事长,欧博方医药董事长
李明新:思鹏生物总经理,同写意生物医药新基建链盟秘书长
李 平:广州知易科技副总经理、广东省活体生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晓宁:迈尼生物总经理
李亦争:华熙生物董事、副总裁
李 翊:默克中国创新中心原业务探索负责人
李云峰:迈博药业执行董事
李 战:济群医药董事长
李长飞:思鹏生物生产负责人
李 志: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李志民:医药舌圈专家
刘孟元:立元生物创始人、CEO
刘 密:达尔文细胞CSO
刘 想:镁孚泰生物CEO
刘 肖:行诚生物副总裁,同写意首席品牌官
卢 坤:武汉医科所沃昕研究院、朝晖再生基因细胞新药联合创始人
陆文岐:瑞玞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罗思施:创尔生物首科办主任,赤萌医疗总经理
罗 钊:利夫生物首席市场官
骆世忠:岸金生物创始合伙人、CEO
马元辉:皓元医药创新药研发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
毛 化: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孟八一:同写意美国医药特约评论员
孟晓峰:海昶生物联席总裁
孟 竹:普瑞纯证CEO
莫亚勤:九泰药械副总经理兼医学部总监
潘 婷:东富龙生物工艺耗材应用总监
齐 凯:大湾生物CTO
钱 诚:芙迈蕾临床研究经理
阙 红:启德医药CTO
沙 薇:扬厉医药CEO
沈青山:易慕峰联合创始人
史 琳:远大医药集团原首席医学官,灵迅医药董事长
姒亭佑:BC Asset Management CEO
宋云龙:石药集团-上海翊石总经理
苏贤德:正大天晴顺欣制药CMC负责人
孙伟杰:深势科技创始人、CEO
孙 艳:上海细胞治疗集团共同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兼新药创制BG董事长
谭 验:未知君联合创始人、CEO
田文志:宜明昂科创始人、董事长
田亚华:亚华医美创始人
童友之:开拓药业创始人
汪 涛:时代方略合伙人
王代丰:博峰微球科技董事兼总经理
王 海:海川会会长
王 恒:百思力董事长
王宏伟:博莱得利生物董事长
王佳钧:FTA副总经理,TOP创新区研究院秘书长
王 珏:英矽智能科技亚太区BD负责人
王立峰:慧药咨询联合创始人,沣瑞医药总经理
王立军:行诚生物联合创始人、CEO
王 巍:华为战略研究院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总监
王 昕:九泰药械医学经理
王延涛:迈邦生物CEO
王 瑶:呈诺医学科学家
王 正:思诺生物CEO
魏 卿:博雅干细胞高级研究员
吴 川:中南大学教授、诺合新生物创始人
夏 天: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
熊小超:微创生成(微创医疗)CEO
须 涛:智核生物董事长
徐 百:纳通生物创始人
徐 涛:智化科技副总裁
徐 洋:雍禾医疗创新业务线CEO
严亚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杨达志:鼎升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杨 笛:翰宇药业董事、副总裁
杨 建:倍轻松用户运营部总监
杨 南:腾讯医疗健康高级产品经理
杨 楠:香港QuantumLife 公司首席生物官
杨一杰:汇芯生物CEO
叶 非:华润九新质量总监
应欣翔:美琉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于奇文: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宠物先进科学转化中心主任,国宠先进科学CEO
余力行:肽源(广州)生物销售总监
袁建栋:博瑞医药董事长
袁玉珍:量准医疗总经理
岳述荣:璞聚生物创始人、董事长
张建新:翊曼生物总经理
张金忠:典晶生物创始人、CEO
张平涛:药明生物BD总监
张帅鑫:复向美学联合创始人、CEO
张 腾:数智健康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赵 郑:医药舌圈专家
郑 彪:邦耀生物CEO
钟闻歌:锐格医药集团联合创始人、CTO
周光前:深圳大学抗衰老与再生医学中心教授,丹伦基因科技创始人
周国瑛:亦诺微医药创始人、董事长
周伟正:和晨生物联合创始人、CTO
朱 义:百利天恒董事长
朱正诞:深势科技药物发现事业部联席总裁
宗鸿亮:星奕昂生物CMC副总裁
左 敏:上海医药前执行董事、总裁,上海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前董事长
左 涛:耀海生物首席技术官
张裕民: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荣誉主席、同写意核药顾问
注册报名
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
免费报名
中国医药城大健康产业论坛
免费报名
温馨提示:本次活动采用线上注册方式报名!席位有限,报名从速。
活动咨询
报名咨询
翁 琦:17751479618
丁杰逸:19910274182
晏 仔:18136948168 (E1-1馆)
商务合作
李 珍:13522802756
李佳媛:17718589627
林锐铭:17365430165
媒体合作
李 纯:19910611152
住宿交通
🏠展览地址:中国医药城会展中心E1馆2号门
🏨关于住宿
1、泰州万怡酒店(距场馆约260米)
协议价:大床房446/晚(含早)
双床房481/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李婷婷 15052408391
2、泰州日航酒店(距场馆约400米)
协议价:大床房408/晚(含早)
双床房468/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冯章霞 13773565035
3、全季酒店(泰州医药城会展中心店)(距离场馆约500米)
协议价:大床270/晚(含早)
双床290/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艾莎莎 18705262098
4、泰州医药城瑞贝庭公寓酒店(距离场馆1.6km)
协议价:大床房228元/晚(含早)
双床房228元/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周晓 13515151928
5、泰州中国医药城智选假日酒店(距离场馆2.2km)
协议价:高级房 318元/晚(含1-2早)
豪华房348元/晚 (含1-2早)
商务套房 438元/晚 (含1-2早)
订房联系人:申宁 18252929375
6、锦江之星泰州医药城酒店(距离场馆2.2km)
协议价:大床房208元/晚(含早)
双床房208元/晚(含早)
订房联系人:王炜 13775699288
7、泰州市维景国际大酒店(距离场馆8.6km)
协议价:城景高级大床房 368元/晚(含单早)
城景豪华房398元/晚(含单早)
城景高级双床房428元/晚(双早)
城景豪华双床房458元/晚(双早)
城景高级套房 528元/ 晚 (含双早)
订房联系人:吕涛 19952968628
※以上酒店报活动名称即可享受团队协议价格
🚇关于交通
各站点与场馆的距离和时间,请参考下图
相关链接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错过“泰”遗憾!泰州医博会倒计时7天,参会指南一文就GO了
• “泰”有礼!年底福利大放送,快来医博会薅羊毛啦!
• 中国医药舌圈专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的机遇与挑战
• 到泰州参加医博会,从四面八方过来真的“泰”方便
• 第15届医博会ADC专场:打造生物药创新生态链
• 第15届医博会医美专场:材料创新与轻医美发展
• “泰”相聚,共寻生物科技的价值创造与医健产业的价值投资
• 第15届医博会合成生物学专场:“风口来袭---合成生物引领医健产业新发展”
• 第15届医博会AI专场:AI技术赋能医健产业
• 第15届医博会纳通生物专场:拥抱监管,掘金无创医美新蓝海
• 第15届医博会荣捷生物专场:胶原蛋白与GLP-1产业链交流会
• 第15届医博会NewCo专场:中国新药的NewCo机遇
• 第15届医博会深圳大健康产业联盟专场: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会
• 第15届医博会天择并购专场:生物医药并购/BD的机遇和挑战
• 第15届医博会核药专场:中国新药向“核”处去
• 第15届医博会外泌体专场:外泌体用于抗衰与大健康
• 第15届医博会书画展:飞龙写意书画展,墨香与医韵的交响
• 第15届医博会痤疮专场:痤疮治疗医健前沿
• 第15届医博会NewCo专场:中国新药的NewCo机遇
• 第15届医博会宠物药专场:宠物药创新与全球化市场开发
• 第15届医博会CGT专场:CGT-CMC总监之路
• 20场专题研讨!第十五届泰州医博览会促进跨界融合与产业生态构建
• 第15届医博会抗衰长寿专场:基于先进医疗的长寿医学
• 展位告急!300+展商名录抢先看!速速报名,错过再等一年!
• 第15届医博会新药思想专题:中国与美国的创新药逻辑
• 中国医药舌圈专场: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五年的机遇与挑战
• 秋日好礼,相约泰州!第十五届医博会报名即可领大奖啦
• 同写意策划丨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定档11月底!
100 项与 苏州扬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苏州扬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