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靶点- |
作用机制- |
|
|
|
非在研适应症- |
最高研发阶段临床前 |
首次获批国家/地区- |
首次获批日期- |
100 项与 宜明(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宜明(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1990年代中期,当专注于神经系统药物开发的再生元(Regeneron)屡屡受挫,在相关药物的开发中闯得头破血流时,外部邀请到前默沙东总裁罗伊·瓦格洛斯(Roy Vagelos)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老爷子来到再生元的第一件事,就建议团队不要“死盯”在退行性神经疾病领域,可以将研究重点放在可以充分表征生物学特征和更快评估临床益处的适应症领域,可以重点关注细胞受体相关的Traps技术平台。随后,再生元快速调整了研发方向,虽说不能算一帆风顺,但也成功开发了IL1R-Fc融合蛋白Arcalyst(列洛西普),以及VEGFR-Fc融合蛋白Eylea(阿柏西普)等多款药物,从此走向了一代生物技术公司的传奇之路。几十年过去了,虽说单一技术路线很难支撑一家药企的价值,但是基于配体与受体生物学机制的巨大差异,Traps技术平台的仍然在多个靶点中体现出差异化的特性。以大热的CD47和SIRPα介导的“别吃我”信号通路来说,CD47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和红细胞表面,Sirpα主要表达在巨噬细胞表面。因此靶向CD47抗体活性太强会导致红细胞裂解的副作用,活性太弱则又很难起到抗肿瘤作用,受体SIRPα-Fc融合蛋白的形式显然一定程度规避了以上矛盾。宜明昂科开发的SIRPα-Fc融合蛋白IMM01(替达派西普),通过SIRPα中断CD47-SIRPα相互作用阻断“别吃我”信号,同时基于活性的Fc区域通过Fc-FcγR受体结合激活“吃我”信号,充分调节巨噬细胞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最大化肿瘤杀伤的情况下,也保证了药物安全性,为当前唯一一款在血液瘤治疗三期的CD47-SIRPα信号通路药物。经PD-1抗体治疗后复发难治的cHL患者中,IMM01 (替达派西普)与替雷利珠单抗(PD-1抗体)联用二期临床取得了69.7%的响应率,完全响应率更是达到24.2%,并显著优于其它PD-1联用疗法,三期临床已于2024年7月启动。IMM01 (替达派西普)与阿扎胞苷联用针对治疗一线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数据显示,总体缓解率(ORR)为84.6%及完全缓解率为46.2%,显著优于阿扎胞苷主要临床试验中的历史数据,ORR及CR率分别37%-54%及8%-18%。目前IMM01 (替达派西普)与阿扎胞苷联用治疗一线CMML也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此外IMM01 (替达派西普)与阿扎胞苷联用治疗1L MDS的二期临床数据显示,总体缓解率(ORR)为64.7%及完全缓解率为33.3%,无论是疗法还是安全性数据,均优于阿扎胞苷单药数据,也即将启动三期临床。除了CD47-SIRPα信号通路,在近两年进展显著的PD-1(L1)/VEGF双抗疗法方面,宜明昂科同样采用了差异化的策略,IMM2510(珀维拉芙普α)采用VEGFR融合PD-L1抗体的方式。一方面VEGFR可以阻断包括VEGF-A在内的更广泛的VEGF,同时Fc区域增强的ADCC功能,可以诱导免疫抑制的PD-L1阳性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为全球第四款公布临床数据的PD-1(L1)/VEGF双抗疗法,IMM2510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一期临床数据显示,其在接受过包括PD-1疗法的后线患者中,取得了23%的客观响应率,在患者人群的横向比较下,IMM2510的竞争力甚至不弱于康方的依沃西单抗,以及BioNtech的BNT327,即将启动联合化疗的一线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未来值得期待。在连接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方面,宜明昂科开发了开了SIRPα-PD-L1抗体融合蛋白IMM2520,基于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IMM2520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IMM2520于2023年3月启动一期临床试验,截至 2024底,已有26例患者入组并给药,初步疗效安全性良好。观察到1例PR和2例肿瘤缩小超过10% 的SD, 这例PR为免疫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患者,期待后续更多临床数据的更新。在SIRPα的迭代药物开发方面,宜明昂科同样基于受体和Fc区域的巧妙设计,开发了SIRPα-CD20抗体融合蛋白,基于巨噬细胞的全面激活,以及增加的ADCP和ADCC效应,全面调节免疫系统。作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CD47和CD20双靶向双特异性药物,IMM0306(阿沐瑞芙普α) 与来那度胺联用治疗R/R FL的Ib期临床数据显示,其客观响应率达到了90.9%,完全响应率达到了27.3%。刚刚召开的2025 ASCO会议上,2a期临床数据更新显示,IMM0306(阿沐瑞芙普α) 与来那度胺联用治疗R/R FL的客观响应率达到了81.8%,完全响应率达到了45.5%,疗法进一步提升,后期临床更值得期待。基于B细胞耗竭的全面调节,IMM0306(阿沐瑞芙普α)不仅仅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开发,基于其独特机制,宜明昂科还将扩展其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开发。临床前的Faslpr小鼠LN疾病模型中,CD47敲除导致肾小球基地膜增厚缓解并显著降低自身抗体和补体沉积,显示IMM0306(阿沐瑞芙普α)具有显著治疗潜力。2025年开始,IMM0306(阿沐瑞芙普α)将先后启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视神经脊髓炎(NMOSD)和狼疮肾炎(LN)等自免型疾病临床试验。除了自免相关的非肿瘤领域,宜明昂科还在代谢领域继续扩展Traps药物理念,并成立子公司宜明凯尔(Immunecare)。基于CD47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细胞中高表达,阻断CD47信号可诱导大鼠血管中的巨噬细胞对斑块的吞噬作用,IMM01(替达派西普)同样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巨大潜力。全新开发的ActRIIA-Fc融合蛋白IMC-003,与默沙东的sotatercept相比,有更强的结合活性及信号阻断活性,在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模型上体现出优异的体内药效,即将进入临床阶段,是国内治疗PAH除sotatercept外(申报上市阶段)进度最快的同靶点创新分子。靶向GLP-1和ActRIIA的双特异性分子IMC-010同样糅合了Traps设计,通过靶向 GLP-1和 Activin A/ActRIIs信号通路,有望为代谢降低提供更优治疗方案,目前正处于体内药效研究阶段。在CB17-SCID小鼠模型中,连续5周每周一次给药显示我们的多个候选分子均显示出良好的增肌效果,未来有望同时满足减少脂肪质量的同时保留瘦体重的需求,成为肥胖市场的潜力药物。宜明昂科此前专注于CD47-SIRPα信号通路的药物研发,虽然采用了Traps相关差异化的研发策略,但是基于该领域的持续失败,宜明昂科仍然遭到不少的怀疑,但是其在质疑中仍然寻求临床突破,将相关疗法推进到三期。同时,随着全球药物市场的快速变化,宜明昂科也对管线进行了快速调整,PD-L1/VEGFR融合蛋白IMM2510(珀维拉芙普α)即将启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三期临床。同时基于对Traps技术和Fc功能设计的深入理解,快速扩展到自免领域和代谢领域。未来,基于对于药物结构的深耕,生物学机制的充分理解,以及多疾病领域的布局,宜明生物显然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再生元”时刻。参考文献:宜明昂科官网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抗体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抗体圈微信群!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近日,BioBAY孵化企业同心医疗宣布美国芝加哥大学心血管中心(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Heart and Vascular Center)成功完成同心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BrioVAD®系统在该中心的首例临床入组。在不久前的2月中旬,美国密西根大学医院也成功完成了BrioVAD®系统在该中心的首例临床入组。
同心医疗的BrioVAD®是我国首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的原创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此番连续在海外完成临床入组,开创了我国人工心脏行业进入美国临床试验的先例,也树立了中国国际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里程碑,有望造福更多海内外患者。
2008年7月,同心医疗于BioBAY成立,专注于研究开发国际领先的心室辅助装置(VAD)产品。BrioVAD®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全流量支持的耐久型VAD,由可植入的血泵和外部组件组成,旨在为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支持。与目前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的耐久型VAD相比,BrioVAD®血泵采用了创新的分立式磁悬浮设计,实现了更小泵体与大叶轮的完美结合,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此外,BrioVAD®还采用了创新的经皮电缆设计,更细、更柔软的经皮电缆有助于降低相关的感染风险。
在美国接连完成临床入组的创举之前,同心“国产心脏”造福国内患者的消息也曾被广泛关注。两年前,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李女士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出现心力衰竭。“现在身体状态还不错,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也可以参加。”植入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治疗后,现在李女士能正常生活。
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最大的挑战。医学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的5年死亡率为50%;进入终末期后,1年死亡率高达50%。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衰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心脏供体极为稀缺。为解决这一难题,科研人员提出了人工心脏理念。临床经验表明,人工心脏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救命,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泵是人工心脏的核心部件,它将血液从心脏引出,提升压力后,输送到主动脉,从而部分或完全替代天然心脏的供血功能。历经技术演进,全磁悬浮被认为是国际人工心脏的主流技术。据同心医疗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琛介绍,与其他技术相比,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血泵转子仅通过磁悬浮技术支撑就实现了旋转时零机械摩擦,在不破坏血液的前提下保持血液顺畅流通,大大降低了人工心脏植入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
然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为陈琛心中的梦想。
据介绍,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大小相当于一个乒乓球。如何在保证血泵稳定运转同时缩小血泵体积,是研发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主要难点。同时,人工心脏生产涉及数百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高质量完成。陈琛告诉记者,做好一个称为“鼻锥”的部件,要通过数万次精密打磨,保证其表面光滑,避免灰尘附着。通过10多年的技术攻关,团队攻克了覆盖整个产品系统的技术难题。
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涉及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为此,同心医疗建立了一支超过200人的科研团队,成员来自医学、物理、机械、电子等不同领域。科研人员各展所长,通力配合,攻克了产业化过程中的一道道难关。
据此前报道,目前全国已有近40家医院用上了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我们正在推进远程信息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体外部件的轻便性,争取实现电池可植入。同时,整合供应链,提升工艺水平,降低成本,让产品惠及更多患者。”陈琛说。而目前于美国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非盲、多中心、确证性临床试验INNOVATE,旨在评估BrioVAD®系统在治疗晚期、难治性心力衰竭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预计将在美国领先的医疗中心共招募约800名患者,回首既往入组患者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的优异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BrioVAD®能够正式走向全球,造福更多心衰患者。
▌文章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同心医疗
责编:赵家帅
审核:任旭
推荐阅读
企业资讯丨同心医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项目荣获中华医学会“202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开创历史!同心医疗美国首例BrioVAD®临床植入成功,树立我国人工心脏领域国际里程碑
同心医疗、宜明生物入选2024年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拟认定名单
近日,BioBAY园内企业吉美瑞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投资方为冷杉溪资本,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旗下相关干细胞产品的临床研发和申报。
吉美瑞生成立于2015年,由左为教授与多名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创立。公司专注于前体细胞的人体器官再生医学领域,以开发创新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实现人体组织器官的修复、再生和增强为使命。
吉美瑞生围绕再生医学相关产品从基础研发、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直至商业化生产,实现将最前沿的生命科学成果应用于临床细胞治疗和健康诊断等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吉美瑞生在苏州建有近千平GMP中试研发基地、上海近三千平超级器官研发中心平台、浙江省江南干细胞研究院,及南昌近万平GMP前体细胞生产和存储基地(仙荷医学),实现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吉美瑞生与海尔生物、奥林巴斯、勃林格殷格翰、天士力集团在内的多家生物医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2022年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规模最大的本土投资机构之一的深创投领投,东吴证券、招商证券等跟投。
吉美瑞生拥有包括R-Clone®前体细胞扩增平台、MiniLung®和MiniKidney®类器官功能验证平台、FF-Clone®细胞纯化工艺、Chimera®嵌合动物构建平台、MIX0109®组织细胞年轻化技术等核心研发平台,并以此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药肺前体细胞REGEND001自体回输制剂。当前基于R-Clone®技术开发了多管线产品,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特发性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症、各类急慢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肾病、移植肾修复等疾病,始终引领行业技术前沿。
公司产品管线(图源:吉美瑞生官方)
吉美瑞生自主研发的肺前体细胞REGEND001制剂,在2020年7月和2021年6月,分别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两个药物临床试验批件,主要用于治疗早、中期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肺弥散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试验,均完成临床2期全部患者入组。
吉美瑞生在2016年获批成为国家卫健委和药监局首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企业,在2017和2018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2024年公司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获批支持。吉美瑞生曾荣获江苏省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体细胞实现肺组织再生”项目当选2018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度十大进展。
▌文章来源: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责编:何文正
审核:任旭
推荐阅读
资本市场丨微光基因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开发VLP/LNP递送体内表观基因编辑
资本市场丨血霁生物获数千万元新投资,推进血小板的细胞治疗和多重应用
资本市场丨宜明生物成功完成新一轮近2亿元融资
100 项与 宜明(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宜明(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