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ive, not recruitingN/A 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 两制剂、 两周期交叉、单剂量给药设计,分别在空腹和餐后给药条件下, 比较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福多司坦片( 规格: 0.2 g) 与田辺三菱製薬株式会社持证的福多司坦片( 规格: 0.2 g,商品名: Cleanal®) 在中国健康人群中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的差异,并评价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福多司坦片的安全性。
健康志愿者空腹/餐后单次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的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周期、双交叉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研究目的
健康受试者空腹或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受试制剂尼美舒利分散片或Helsinn Birex Pharmaceutical Ltd.生产的参比制剂尼美舒利片,分别考察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
次要研究目的
考察尼美舒利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拉呋替丁片单中心、随机、开放、双周期、双交叉设计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目的:评价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的拉呋替丁片(规格:5mg/片)与大鹏药业工业株式会社的拉呋替丁片(规格: 5mg/片)在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单次口服给药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次要目的:评价拉呋替丁片在健康成年受试者中的安全性。
100 项与 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临床结果
0 项与 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专利(医药)
赛诺菲旗下巴斯德流感疫苗暂停使用后,事件在本周进一步发酵。浙江公布2024年流感疫苗中标结果,国药上海生物所中标单价降至10元以下;四价流感疫苗供应商金迪克却因营收大幅下滑遭遇上交所“灵魂拷问”。
大型制药方面,信达生物原总裁刘勇军加入石药集团可谓是本周最重磅人事变动,期待石药集团接下来的创新药布局;继国产长效生长激素即将开启激烈竞争之际,诺和诺德也携长效产品杀入国内市场;阿斯利康中国架构再调整,成立新的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
生物技术公司方面,BD合作本周依旧如火如荼,先是岸迈生物双抗达成首付款6000万美元出海合作;海莱新创也宣布获阿斯利康青睐。
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背靠国药的CRO公司益诺思科创板上市,开盘大涨60%,但同时,仍有多家药企IPO终止,曾经炙手可热的纳微科技也宣布终止再融资。
本周还有什么大事发生?
政策动态
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的通知》:9月5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在全岛封关运作前,对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认定的医疗机构、医学教育高等院校、医药类科研院所,进口本通知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并按规定使用的,可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
上海最新两批80个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公布:9月3日,上海市药事所发出《关于公布2024年7月份药品挂网公开议价采购监管品种名单的通知》指出,公布品种仅作为提醒,部分品种确因成本上涨或有质量疗效优势等原因,涨幅议价;但也有部分品种价格明显高于同类在用品种。请各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供需情况以及阳光平台“红黄绿线”议价实时提醒信息合理议价,既保证临床需求,又避免不合理调价,采购质量可靠、价格适宜的药品。
国家医保局公示失信企业名单:9月5日,国家医保局公示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企业名单,名单中新增了5家企业,分别是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安国市普天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冯了性中药材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和江苏康生药业有限公司,分别在山东、江苏两省被评定为“严重”失信企业。
浙江省审计厅发布《关于专项审计调查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的通知》:通知显示,此次审计调查范围及内容为台州市公立医院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重大事项作必要的追溯。审计时间自2024年9月5日起。通知同时强调了审计人员纪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供干部群众向审计组反映被审计单位问题。自2023年审计署正式加入医药购销纠风工作以来,审计部门在医药反腐中频频发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安徽、湖南、福建、山东在内,已经有十几个省陆续展开了专项调查工作。
流感疫苗中标单价降至10元以下:9月5日,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发布《关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群体性预防接种流感疫苗(省级)项目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其中上海生物所中标价为10857000元,中标量115.5万支,算下来单支疫苗价格仅9.4元。
大型制药
刘勇军履新石药集团:9月5日,信达生物原总裁刘勇军加入石药集团,任石药集团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
阿斯利康中国架构再调整: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BBU与全渠道事业部架构将在今年10月1日起进行一系列调整,相关调整包括生物制药业务与全渠道事业部正式合并,成立新的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BBU);合并呼吸吸入业务部、呼吸雾化业务部及消化业务部,成立呼吸消化事业部;合并生物制剂业务部、疫苗和免疫疗法、自体免疫业务部,成立呼吸和自体免疫生物制药、疫苗及免疫疗法事业部等。
诺华2亿美元扩建核药工厂:9月4日,诺华宣布为了满足对治疗癌症的放射性药物疗法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正在扩建升级位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生产基地,并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建设新工厂。其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新工厂已破土动工,计划生产核药关键成分放射性同位素。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占地7万平方英尺的工厂生产Pluvicto治疗药物。
智飞肺炎疫苗降价近三成:9月3日、4日,吉林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继发布通知,智飞生物旗下子公司智飞绿竹生产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价格从原来的298元/支降至209元/支,降幅29.87%。智飞绿竹此次降价近三成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于2023年8月29日在我国获批上市,是目前获批的6款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中最晚进入市场的产品。
广药集团原副总经理张春波被带走调查:9月1日晚间,广药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张春波的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张春波辞去公司董事等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张春波确认与公司董事会并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没有任何其他事项须提请公司股东注意。据第一财报道,张春波已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礼来长效胰岛素两项3期试验达主要终点:9月6日,礼来宣布了QWINT-1和QWINT-3两项3期临床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这些试验分别评估其每周一次胰岛素efsitora alfa(efsitora)在胰岛素初治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以及那些从接受每日基础胰岛素注射转为使用efsitora患者中的疗效。在这两项试验中,efsitora与每日基础胰岛素相比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效果上达非劣效性。
华润医药在广东成立智慧医药物流公司,注册资本1.9亿元:9月4日,华润智慧医药物流(广东)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冰,注册资本1.9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低温仓储、供应链管理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等。该公司由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步长制药长效EPO产品申报上市:9月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步长制药的艾帕依泊汀α(rhEPO-Fc)申报上市,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贫血。艾帕依泊汀α是步长制药开发的一款促红细胞生成素-Fc(EPO-Fc)融合蛋白,属于长效EPO药物。步长制药在2021年3月启动了艾帕依泊汀α对比重组EPO阿法依泊汀维持治疗在施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的III期研究。该研究已于2023年6月完成,但结果尚未公开。
济川药业子公司胃溃疡新药获批上市:9月4日,济川药业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济川有限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拉呋替丁片《药品注册证书》,可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资料显示,大陆已批准上市的拉呋替丁片生产厂家有多家企业,但目前仅济川有限和湖北舒邦药业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诺和诺德长效生长激素上市申请获受理:9月5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跨国药企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为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3.1类。
生物技术
辉瑞畅销疫苗迎来劲敌:9月3日,创新疫苗公司Vaxcyte公布了31价肺炎结合疫苗VAX-31在50岁以上成年人1/2期临床的积极数据,安全性与辉瑞“沛儿20”类似,免疫原性来看中高剂量组所有31种血清型都达到或超过监管要求的标准,低剂量组则有29种血清型达到或超过。消息一出,Vaxcyte股价大涨45%,市值超过130亿美元。
海莱新创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9月5日,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与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临床研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结合临床前研究结果,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共同开展阿斯利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海莱新创电场治疗在消化道肿瘤等实体瘤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致力于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更多元和创新的治疗选择。
Travere“first-in-class”疗法获FDA完全批准:9月7日,Travere Therapeutics宣布,美国FDA完全批准“first-in-class”疗法Filspari(sparsentan),用于减缓有疾病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IgAN)成人患者的肾功能下降。Filspari于2023年2月基于蛋白尿替代指标,获得FDA加速批准。完全批准基于来自PROTECT研究的长期确认性积极结果,证明Filspari在两年内显著减缓了肾功能下降,与活性对照药物相比效果明显。
信达生物IBI363获FDA快速通道资格:9月4日,信达生物宣布其PD-1/IL-2α-bias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获得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快速通道资格,拟定适应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含PD-1/L1检查点抑制剂系统性治疗后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黑色素瘤(脉络膜黑色素瘤除外)。
维亚生物投资孵化的药企与礼来达成小核酸药物开发合作:9月5日,HAYA Therapeutics宣布与礼来达成一项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多年协议。两家公司将应用HAYA的RNA引导基因调控平台来支持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的临床前药物研发工作。两者将确定多个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RNA药物靶点,以治疗这些慢性疾病。
岸迈生物双抗达成出海合作:9月4日,岸迈生物与Vignette Bio宣布双方就岸迈生物的靶向BCMA的T细胞接合(TCE)分子EMB-06达成了一项授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岸迈生物将以现金和Vignette股权的形式收取总计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并将有权收取最多5.75亿美元的开发、上市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收入分成。
金迪克回应上交所对业绩的问询:9月4日,金迪克发布关于2024年半年报的信披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称其四价流感疫苗产品于2019年底上市销售,因为处于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人员流动减少、流感疫苗等二类疫苗接种不便,造成2021年和2022年业绩波动;2023年因为泰州地区特大暴雨影响,公司流感疫苗车间渗水临时停产,造成业绩下滑;2024年上半年因为2023年取得批签发较晚,以及当期流感疫情同比较为平稳,造成业绩下滑。
资本市场
益诺思科创板上市,开盘大涨60%:9月3日,国药旗下非临床研究服务CRO益诺思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19.0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15.4倍。上市首日,该公司一度涨超60%。实验用猴是益诺思主要的原材料,报告期内涉及使用实验用猴的业务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6亿元、4.14亿元和 5.4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77%、48.00%和52.59%。
百多安科创板IPO终止:9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科创板上市终止。招股书显示,百多安是一家致力于将医用材料改性技术应用于植介入医疗器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百诺医药创业板IPO终止:2024年9月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山东百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终止。招股书显示,百诺医药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医药研发和生产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受托研发服务以及研发成果转化在内的CRO业务,CMO业务以及原料药业务,贯穿药物研发及生产的全生命周期。
纳微科技终止再融资: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纳微科技和保荐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撤回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审核终止。纳微科技拟将本次募集资金的约4.75亿元用于投资建设浙江纳微年产600吨生物层析介质和2吨手性药物分离纯化项目,旨在扩充公司层析介质等产品产能、优化产品结构,以促进公司生物医药领域关键材料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甘李药业公告股份回购计划预案:9月5日晚间,甘李药业公告披露一份股份回购计划预案。未来一年内,甘李药业计划投入1.5亿元-3亿元的资金总额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价格不超过62.76元/股。
圣诺生物拟出资3000万元认购坦桑尼亚公司22.78%股权:9月6日,圣诺生物公告,公司拟以3000万元人民币认购坦桑尼亚Africa BioChem Co.Ltd公司22.78%的股权,以完善海外战略布局,拓展海外业务,提升综合竞争力。投资事项需获得相关政府机关备案或审批,且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一审| 黄佳
二审| 李芳晨
三审| 李静芝
精彩推荐
CM10 | 集采 | 国谈 | 医保动态 | 药审 | 人才 | 薪资 | 榜单 | CAR-T | PD-1 | mRNA | 单抗 | 商业化 | 国际化 | 猎药人系列专题 | 出海
启思会 | 声音·责任 | 创百汇 | E药经理人理事会 | 微解药直播 | 大国新药 | 营销硬观点 | 投资人去哪儿 | 分析师看赛道 | 药事每周谈 | 医药界·E药经理人 | 中国医药手册
创新100强榜单 | 恒瑞 | 中国生物制药 | 百济 | 石药 | 信达 | 君实 | 复宏汉霖 |翰森 | 康方生物 | 上海医药 | 和黄医药 | 东阳光药 | 荣昌 | 亚盛医药 | 齐鲁制药 | 康宁杰瑞 | 贝达药业 | 微芯生物 | 复星医药 |再鼎医药|亚虹医药
跨国药企50强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诺华 | 强生 | 罗氏 | BMS | 默克 | 赛诺菲 | AZ | GSK | 武田 | 吉利德科学 | 礼来 | 安进 | 诺和诺德 | 拜耳 | 莫德纳 | BI | 晖致 | 再生元
当前的医药产业,以恒瑞为代表的自研创新发展模式与以复星为代表的并购扩张模式,是最为典型的两种医药企业扩张模式。
资本驱动下,通过投资并购筑成其医药王国,并实现规模快速扩张的本土老牌医药巨头们,为实现内生与外延的双轮驱动,正在各显神通。当前阶段下,自主研发+外部并购+许可引进的研发模式正在成为医药巨头们内生外延、合纵连横的方式。
在资本布局下,医药巨头们迅速丰富了核心领域产品管线,完成了核心领域的创新产品管线布局,为其中长期增长提供了新的动能。
01 首仿之王要回A了
“震惊!中生要回科创板了。”
2月3日晚,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拟计划在科创板上市。根据公告,中国生物制药此次拟在科创板发行的股票全部为新股,募集资金拟用于发展主营业务、业内并购及整合以及一般营运资金。
中国生物制药回A的脚步近了。
2月23日晚,北京证监局官网披露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关于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科创板IPO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与中金公司及中信证券于2021年2月8日签署辅导协议。
中国生物制药于2000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截至目前,其市值已超过1600亿港元。据悉,中国生物制药的业务覆盖医药各种研发平台、智能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其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肝病、肿瘤、骨科、抗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极具潜力的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诚然,千亿市值巨头的医药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
医药产业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以及强大的项目合作能力,让中国生物制药的医药版图不断扩大。从1997年与江苏天晴合资成立正大天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先后以新建或投资收购的方式控股了正大天晴、南京正大天晴、北京泰德、正大丰海、正大清江、正大制药青岛等主要子公司。
以仿制药起家的中国生物制药,业绩正在受到带量采购的冲击。
2020年三季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收入为54.78亿元,同比下滑了19.36%,环比下降14.75%。而去年同期,中国生物制药收入同比增长了13.13%,环比增长了7.5%。
肝病用药是中国生物制药的当家产品与最大收入来源。随着三批四轮国家集采的推进,涉及中国生物制药旗下的多个肝病领域的主要产品,集采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其2020年肝病收入大幅缩减。2020年三季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肝病产品收入为8.03亿元,同比下滑52.03%。
肝病药品收入萎靡,抗肿瘤用药也未能扛起业绩增长的大旗。2020年第三季度,抗肿瘤用药收入16.37亿元,同比仅增长8.42%。虽然骨科用药、抗感染用药以及呼吸系统用药的收入增速较高,分别为13.58%、14.61%、35.64%,但由于产品规模尚小,无法挽救中国生物制药的业绩颓势。
不过作为国内的“首仿之王”,中国生物制药在进行创仿结合战略转型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固自己的传统优势领域,冲击首仿药、难仿药,只做前三仿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其仿制药产品未来面临的集采风险。
当传统的优势领域受到冲击,投资和许可引进正在成为其新的业绩增长点与创新转型手段。
虽然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起步不算早,但凭借其强大的外延合作能力,中国生物制药已有弯道超车的趋势。
许可引进方面,中国生物制药分别与Abpro、Ambrx、Octapharma AG等公司签订协议,引进了双抗、肝病创新药、人血白蛋白等产品。
不仅是许可引进,中国生物制药近年也频频出手投资本土新兴biotech公司。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在亚盛医药、荣昌生物的招股书中;领投康方生物1.5亿美元D轮融资;出资5亿余美元投资科兴中维推动新冠疫苗项目……
中国生物制药由泰国正大集团执行副总裁谢炳及其家族掌控,谢炳一手创办中国生物制药并执掌多年,从2015年起,谢炳之女谢其润、之子谢承润开始陆续走上前台,
中国生物制药也逐步进入新的时代
。
2019年10月,中国生物制药发布公告称,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谢炳及郑翔玲分别把拥有的4.5亿股及22.5亿股公司股份,以馈赠方式无偿转让予其子谢承润。转让完成后,谢承润持有该公司合计27亿股,其持股比例达到21.45%。
除了谢承润之外,谢炳之女谢其润同样值得一提。2015年6月,谢炳将董事会主席让给了只有23岁的女儿谢其润。而谢其润在接手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半年之后,就向外界交出了一张年营收145亿元,利润高达17.78亿元的答卷,成功打破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以往所有的记录,创下了利润新高。
2020年8月,谢炳辞任中国生物制药CEO,改由千万年薪聘请摩根大通原高管李一担任这一职务。如今看来,李一的加入或将从资本市场给这家老牌药企带来更多的改变。
02 医药界PE“发家史”
同为资本巨头的复星医药和远大医药,则是“买买买”的代表。
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复星医药),是复星集团进军医药产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1998年,复星医药成功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登陆A股市场,成为上海民营公司“第一股”。
2012年10月,复星医药成功在香港完成H股发行及上市,形成A+H股的资本市场布局。
凭借着投资并购,复星医药迅速切入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
2009年,复星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组建复创医药,开始涉足小分子化学药物研发。
2010年,复宏汉霖成立,开始布局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
同年,复星医药与美中互利在香港共同成立合资公司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2013年,复星医药成立复锐医疗,并收购医疗美容器械生产公司Alma。
在扩充医疗器械产品体系的同时,复星医药也实现了国际化首个产业控股收购。
2015年,复星医药与厚朴投资、光大控股及药明康德联合收购美国创新生物药公司Ambrx。
Ambrx专注于发现和研发创新前沿的蛋白质药物,开发了包括ADC、双特异性及多特异性抗体药物复合体以及长效型治疗性蛋白等药物在内的管线。
对Ambrx的收购是复星医药在肿瘤创新药领域的扩充。
2016年,复星医药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为其在仿制药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7年,复星医药收购瑞典呼吸器械公司Breas ,开始布局呼吸医学业务。
同年,复星医药收购西非法语区第三大药品分销公司Tridem Pharma,扩大其自主研发的青蒿琥酯系列产品在非洲市场的销售规模。
同年,复星医药与美国Kite Pharma(吉利德旗下公司)共同创建复星凯特,切入T细胞免疫治疗领域。
2018年,复星医药投资Butterfly Network,布局智能手机超生成像仪,提升其医疗服务业务可及性。
2019年,复锐医疗收购了以色列医疗美容分销公司Medicak Israel Ltd 60%的股权。
除了收购公司外,复星医药还先后收购了浙江迪安诊断、岳阳广济医院、安徽济民肿瘤医院、和睦家医院、钟吾医院、南阳肿瘤医院等医院,在医疗服务产业领域的布局触达多个城市和地区。
而这近十年来的持续投资并购,让复星医药旗下分公司及控股公司超50家,并且这一数据还有扩大的趋势。收购式扩张使得投资收益逐渐成为复星医药重要利润来源,复星医药也因此被称为医药界的“PE”。
复星医药全产业链的布局,不仅体现在对公司的收购上,更体现在重磅药物的引入和研发上。
2018年3月,复星医药引进新一代TPO-RA药物阿伐曲泊帕(商品名:
苏可欣),该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并于2020年获批上市。
2019年,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商品名:
汉利康)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生物类似药。
复星凯特的Car-T治疗也即将在中国商业化。
2020年,BioNtech新冠疫苗率先“撞线”,成为全球首个上市新冠疫苗,而复星医药早前对BioNtech新冠疫苗的引入也充分展示了其独到的选品眼光。
复星医药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在2020年1-9月,其研发费用达18.7亿元,相较于2019年1-9月的12.9亿元的研发投入,增幅达45.5%。
主要是对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和进口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增加对创新孵化平台的投入。
自主研发模式的开启,让复星医药又多了展示眼光的机会。
而远大医药作为一家拥有88年历史的公司,其“买买买”的力度比前两家公司更大。
远大医药成立于1939年,2002年加入中国远大集团。
2008年,实现港股上市。
同年,完成对武汉远大弘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布局氨基酸生产领域。
此后数年,远大医药开始了其收购扩张之路。
接连收购远大天天明制药和远大富驰医药,布局眼科和化工医药领域的布局;
收购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进入生物农药领域;
收购湖北舒邦药业,增强其在药物生产领域的竞争力;
与黄石飞云制药成立合营公司,扩充其在中药及药物生产方面的布局;
收购华靳制药,增加其在仿制药领域的竞争力;
完成对九和药业的收购,增强其对原料药的掌控力;
收购德国Cardionovum公司,进入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
对西安碑林药业的收购,继续补充其在眼科药物领域的布局;
合营入股加拿大Conavi公司,进入心血管诊断领域;
收购旭东海普药业,增强其对针剂药物生产的掌控力;
与鼎晖投资斥资近100亿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医药上市公司社泰医疗(Sirtex)100%股权,远大医药开始进入肿瘤介入治疗领域。
同样,除了收购,远大医药也不忘投资公司和“买药”。
2019年,远大医药通过投资获得印度医药巨头Glenmark公司全球新型复方鼻喷剂产品Ryaltris的中国市场权益。
同年,远大医药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University)签署独家授权以及合作开发协议,获得全球首创治疗副流感的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
此外,还收购了澳洲国家科研大学(ANU)脓毒症药物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与其合作研发治疗脓毒症药物。
2
020年,远大医药投资了全福生物科技和重庆安体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全球首创治疗干眼症的产品BRM421、全球首创用于治疗脓毒症的APAD新药技术收入囊中。
此外,还获得了拨云制药开发的眼科全球创新产品CBT001在中国市场的独家生产及商业化权利。
当然,对于国外公司的收购和投资远大医药也没有停下。
2020年,远大医药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OncoSec控股权,获得其全球首创肿瘤免疫疗法产品TAVO。
通过投资比利时eTheRNA,远大医药引入mRNA疫苗平台技术,扩充其肿瘤免疫治疗和感染类疾病治疗领域的布局。
然而,看似相近的投资、并购与许可引进模式,但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和远大医药的却交出了不同的答卷。
根据同花顺数据,截止发稿前,中国生物制药市值为1603.2亿港元(约1333.5亿元),复星医药市值为1173.8亿元,远大医药市值为219亿港元(约182.2亿元)。
综合来看,市值差距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市场判断能力、研发能力和选品能力的综合考验。
100 项与 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药物交易
100 项与 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 相关的转化医学